科學家發現一種恐龍和鳥類過渡類型,它有鋒利的牙齒是樣子很奇怪

2021-01-15 燭中語

這是達爾文認為進化的證據之一。現在,科學家們揭開了一隻古老的有齒海鳥的四個頭骨,專家稱這揭示了早期鳥類的面孔。

據信生活在66至100萬年前,這種海鷗形的鳥被稱為Ichthyornis diar,是19世紀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馬什在美國出土化石後首次發現的。

這些發現表明,這種動物的身體在許多方面與現代鳥類相似。但有一個驚人的區別:它的下顎上長著鋒利的牙齒。

這些發現震驚了專家,他們認識到這種生物為我們了解今天的鳥類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洞見。然而,這個頭骨還遠未完成。

現在,來自英國和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對這隻鳥的四個頭骨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這隻動物頭部的清晰圖像。專家說,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開現代鳥類是如何從恐龍祖先進化而來的。

「著名的始祖鳥和早期鳥類進化史上的許多化石,它們有翅膀,但它們的頭骨基本上看起來像小恐龍頭骨,」耶魯大學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巴爾特-安揚·布胡拉爾博士說。他說:「事實上,Ichthyornis只是過渡時期的一個階段。」他補充說,研究結果「顯示了現代鳥類外貌的順序」。

儘管在博物館藏品中發現了三具新頭骨,但其中的第四具直到2014年才在堪薩斯州的一塊巖石中被發現。

研究小組對新頭骨和19世紀的標本進行了ct掃描,發現後者的眼窩和鼻孔周圍有重要的骨頭,而這些骨頭以前從未被發現過。同時,這些數據被用來對這隻古代鳥類的頭骨進行三維、虛擬的重建。

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這一發現表明,這種生物與現代鳥類不同,它的下顎充滿了鋒利的彎曲牙齒,顱骨上有大下巴肌肉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在現代鳥類中,一種主要由喙組成的特殊骨骼被限制在動物的下顎的末端——就像在許多恐龍中發現的那樣,甚至在今天的動物中也有。然而,就像現代鳥類一樣,這種小喙上覆蓋著一種叫做角蛋白的指甲材料,沒有牙齒,而且有鉤。Bhullar說,這種喙在進化出翅膀後就像一隻手一樣被使用,可能是用來梳理、抓取和啄食——這一功能很可能得益於這種動物能夠像現代鳥類那樣抬起上顎這一事實。

胡拉爾說:「它飛來飛去,吃的可能是魚、貝類和其他的東西,用它那短小的尖嘴把它們從水裡拔出來,然後把它們扔回嘴裡,用它那像恐龍一樣有力的大嘴巴咬它們。」

與此同時,這隻動物的大腦與它的體型相比還是比較大的。胡拉爾說,這就否定了一個大腦袋的進化是以犧牲下巴肌肉的空間為代價的觀點。他說:「我認為,鳥類的大腦之所以很大,主要是為了滿足飛行的需要。」

「這一發現是化石記錄解決進化難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丹尼爾·菲爾德博士說,他是巴斯大學研究的合作者。

愛丁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Stephen Brusatte博士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是異常的。

它向我們展示了早期鳥類的面貌。這和我預想的有點不一樣,」他說,他把這隻恐龍描述為幾乎是半鳥半迅猛龍的樣子。他說:「最早的鳥類有弗蘭肯斯坦生物的頭,只有經過漫長而漸進的進化過程,現代鳥類的頭骨——沒有牙齒、巨大的大腦、微小的顎肌。」

相關焦點

  • 盤點:八大種奇怪的恐龍 羽毛恐龍和「朋克」龍
    中國科學院徐星(音譯)教授是著名的恐龍和早期鳥類研究專家,他說:「最早的鳥類源自四翼恐龍。」這樣的鳥類祖先恐龍物種可能是小盜龍,它是一種不會飛行的恐龍。赫氏近鳥龍是一種體型較小、沒有羽毛,長有兩條腿的恐龍,它們生活在1.5億年前。它們的體重僅110克,身體呈暗灰色,翅膀上帶有白色羽毛,呈現出黑白相間的條紋狀結構。頭冠呈現紅褐色,面部帶有斑點。
  • 緬甸琥珀中發現新恐龍,比蜂鳥還小,但還有比它更奇怪的恐龍
    3月12日,中美加三國科學家在緬甸白堊紀地層的琥珀中發現一種新的恐龍品種,大約生活在9900萬年前。新發現琥珀中的恐龍頭骨記得小學有篇課文曾講過,琥珀裡為啥會有小蟲子,但有恐龍還真是沒想到。奇怪的是,雖然頭部很像鳥類,但它們眼睛鞏膜骨的結構卻更接近現在的一些蜥蜴。頭骨四面圖③牙齒特別多它們喙狀的嘴裡長有100多顆牙齒,一般來說,伴隨著小型化和眼睛增大,牙齒都會退化,這種恐龍卻成了例外。科學家們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食肉動物,會捕食一些小型昆蟲。
  • 這種古老喙鳥的發現填補了鳥類和恐龍之間的一段空白
    雖然古生物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各種顯示羽毛進化的化石,但直到現在,關於喙鳥還是一個謎。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一組研究人員展示了這種動物的圖片,它們代表了沒有喙、有牙齒、有羽毛的恐龍和沒有牙齒的喙鳥之間的聯繫。(Ichthyornis dispar可能是恐龍和喙鳥之間缺少的環節。
  • 有牙齒到沒牙齒,鳥類演化歷程中是如何把牙齒搞丟的?
    ,取而代之的是角質喙,但是鳥類的祖先——恐龍類爬行動物卻是長有牙齒的。無論是反鳥類還是今鳥類中的黃昏鳥目,燕鳥目和遼寧鳥目,它們都具有牙齒,而其他今鳥類,卻又都沒有牙齒。換言之,反鳥類和今鳥類的三個目,就是最後的有齒鳥類。這些最後被牙齒武裝的鳥,都沒有逃過白堊紀末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和它們的恐龍祖先一起,消失在巨大的隕石撞擊之中。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那就是他們在緬甸發現了一塊琥珀。而這個琥珀裡面居然有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完整的一隻恐龍的身影。眾所周知,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石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且琥珀內部通常包含著蜜蜂等小昆蟲,形狀美麗又小塊。那麼,這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有多大呢?
  • "中國獵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添力證
    中、美、加三國學者日前在我國「恐龍之鄉」遼西發現的中國獵龍具有從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特徵,這一發現是自1996年長羽毛恐龍化石出土以來「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獲得的又一重大證據,中國科學家也由此突破了「鳥類起源」研究的最前沿。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其中包括一幅在石灰石採石場發現的奇怪骨頭的圖畫。普勞德分辨出這塊奇怪的骨頭是大腿骨末端,並且屬於一種極其巨大的動物,例如羅馬戰象。但當科學家開始在北美尋找時,他們發現了更多完整的骨骼,這讓古生物學家徹底重新思考恐龍。
  • 你不知道的身體奇怪的十大恐龍!
    你不知道的身體奇怪的十大恐龍!恐龍是遠古時的動物,它們長什麼樣,我們不知道,通過科學家的還原,我們大概了解到它們的模樣,究竟恐龍有哪些模樣,接下來,小編就帶你看一看身體奇怪的十種恐龍吧。三角恐龍大寂滅前最後的恐龍這是在大寂滅前出現的最後的恐龍種類之一。三角恐龍是四肢動物,身體上有一塊大型骨質褶邊和三個角,和現代的犀牛看起來有些相似。三角恐龍對喜歡恐龍的人來說是非常親切、熟悉的恐龍。三角恐龍在角龍屬中也是屬於巨大種類的一種,它身體長度達9m以上。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科學家在一次對內蒙古二連盆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發現一種巨大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最終確定這是一具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鳥恐龍化石,並把它命名為二連巨盜龍(Gigantotal torerlianensis)。這一發現;引起世人關注。因為,二連巨盜龍的許多奇特形態特徵未見於其他任何恐龍。
  • 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
    人類對恐龍這種從未謀面的史前動物的研究並不充分,恐龍最早給人的印象是和蜥蜴類似的動物,以現代的生物學角度分析恐龍到底屬於哪種動物嗎?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是的,恐龍傳統上被認為是「爬行動物」。更嚴格地來說,恐龍(包括鳥類)與爬行動物有很大不同,它們是溫血的,生有羽毛的,產卵是硬殼蛋,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爬行動物。但是因為它們是爬行動物的後裔,它們也是所有爬行動物的一部分,或者說恐龍是爬行動物的分支,屬於蜥形綱,恐龍分為鳥臀目和蜥臀目兩大類。鳥類是恐龍嗎?
  • 恐龍是如何進化喙並成為鳥類的?科學家認為他們有答案
    一旦你知道許多恐龍都有羽毛,它們可能演變成鳥類似乎更為明顯。但仍有一個大問題。一群牙齒豐富的恐龍頜(想想霸王龍)如何變成現代鳥類的無牙頜,被喙覆蓋?在這種轉變中必須發生兩件事:牙齒的抑制和喙的生長。現在,新的化石證據已經證明了它是如何發生的。
  • 地球上還有倖存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極為奇特
    因為,他們在緬甸發現的一塊琥珀上找到了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一隻完整的恐龍。我們知道,琥珀是由樹脂包裹住一些小動物或者小昆蟲所形成,一般形狀都很小。那此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是不是猶如一座小山一樣呢?其實不然,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這隻恐龍竟然只有1隻蜂鳥般大小。而這也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地球上最小的一隻恐龍。
  • 和霸王龍同一個祖先,科學家發現全新恐龍品種,這個子實在太小了
    它們是一種來自於三疊紀時期的恐龍類目,顯著的特點就是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此外牙齒也是非常鋒利的,猶如匕首或者是一刀一般,牙齒前後緣也常有鋸齒。很多我們熟悉的恐龍也都屬於獸腳類恐龍,比方說在《侏羅紀公園》中讓人感到恐怖的霸王龍,它作為暴龍群的一種,從大類上來說,就是獸腳類恐龍。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盤點古生物學家,近十年內對於恐龍的9大最新發現!
    某些恐龍在求愛時也會搖尾巴。科學家在研究了不會飛的小恐龍、現代鳥類和爬行動物後得出了這個結論。它們的尾巴強壯而柔軟,上面有五顏六色的羽毛。這可是他們可以炫耀的資本。
  • 科學家發現史前海生爬行動物新物種 樣子類似尼斯湖水怪
    摘要: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已滅絕的海生爬行動物。」  這具爬行動物骨架化石包括頭骨的大部分、脊椎、肋骨以及鰭狀的四肢,其中頭骨還帶有一排長而鋒利的牙齒。>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已滅絕的海生爬行動物。
  • 科學家認為:三疊紀真正統治者並不是恐龍,而是另一種奇怪大型動物
    ,這個牙齒不同於以往的恐龍牙齒,它呈現彎曲的殼狀形狀。不久後的一天科學家Lynette Gillette在石化森林國家公園也發現了一顆同樣的牙齒,看來這並不是一個意外,三疊紀可能真的存在著另一類奇怪動物
  • 科學家發現一種2.5億年前的魚龍,牙齒呈鵝卵石狀
    在很多的漫畫中,漫畫家們為了讓恐龍的形象更可愛,通常把它們的外形畫得圓溜溜的,眼睛大大的。為了降低它們的攻擊性,漫畫家們也不會在它們的手掌上畫鋒利的爪子,它們的牙齒也不會是尖銳的,而是像鵝卵石一樣圓圓的,很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