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 中科院國際團隊揭示「病毒騙術」

2020-09-03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為什麼植物會被病毒、細菌侵襲?病毒、細菌是如何「騙過」植物自身的防禦體系的?如何在保證植物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增強抵抗力?北京時間8月24日晚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 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產所。因而,植物需要通過細胞膜感知特定的分子以了解潛在攻擊者的存在,並發出「警報」。而這些「警報」必須傳遞到細胞內部,到達包括葉綠體在內的不同細胞區室。葉綠體為植物特有的、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同時也在調節植物對刺激響應中起著核心作用。這些「警報」信號最終到達存儲遺傳物質的細胞核,調節植物抗病基因表達 。儘管對於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但迄今為止,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尚不完全清楚。

羅莎團隊的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緊接著,葉綠體通過「逆行信號傳遞」過程,將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基因表達,激活防禦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並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整合信號並產生適當的下遊響應。

有趣的是,這項工作還發現,病原體可以劫持這種在植物細胞內部傳遞信息的途徑。一些來自植物病毒和病原細菌的蛋白質可以巧妙地「模仿」上述植物蛋白質的行為。它們能與細胞膜結合,當植物細胞感受到攻擊時,也可以移動至葉綠體。一旦進入葉綠體內部,這些病原體蛋白會損害葉綠體與細胞核之間的通訊,從而阻礙植物防禦反應的激活,而幫助病原體的生存和繁殖。

「我們研究了超過400種不同類型的細菌、病毒對植物的影響,發現這些病原體進化出了相似的策略來騙過植物。」羅莎告訴記者,這項研究有力證明了這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在植物與微生物相互作用中起著核心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物基因組與遺傳學家韓斌介紹,病毒與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類似於病毒與人體細胞的互作,羅莎的研究可以登上《細胞》雜誌說明該研究也具有普遍的生物學意義,「《細胞》雜誌素來偏醫學方向,而羅莎針對植物的研究,或許能在病毒的工作機制研究領域產生更廣泛的作用。」據悉,這也是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成立以來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第二篇論文。

近年來,真菌、細菌、病毒等多種植物病原體在全球範圍內對農作物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嚴重威脅世界糧食安全。羅莎團隊的這項研究,為植物保護策略的設計和新的抗病品種的研發提供了全新新思路。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還發現,在沒有病原體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植物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而不影響其生產力,從而可能達到改善植物健康和不影響植物生長的雙重目的。

「一般而言,植物的產量和抗病之間有一種微妙平衡,抗病能力上去了,產量則隨之下降。但這項研究使得兩者可以兼得。」韓斌說。

記者了解到,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近年來引進了約10名像羅莎一樣的外籍專家,他們來自美國、加拿大、希臘、西班牙、日本、韓國等不同國家,平均年齡不到40歲。以羅莎團隊為例,這是一個包含了中國、西班牙、法國、突尼西亞等不同國家研究人員的國家化團隊,團隊成員均由負責人羅莎本人負責招募。他們常年在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辰山園區進行科研工作,在上海工作、生活待遇得到良好保障。

「相比之下,拋開購買房產不談,僅從在滬租房和生活的角度來看,他們在上海的待遇比在英國或歐洲其他國家要好一些。」韓斌說,這些外籍科學家在滬享有獨立組建團隊的權利,還有充足的經費保障、研究設施供給,這也成為羅莎在滬工作5年多即能在《細胞》雜誌發表學術文章的重要前提。

羅莎告訴記者,選擇到上海、到中科院工作,是她職業生涯中所作出的最好的一次選擇,「我們在辰山園區的團隊,工作語言就是英文,中文文件和英文文件全部同步,我在上海工作一切順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外籍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的 揭示病毒的...
    受訪者提供病毒「騙過」植物併入侵的途徑示意圖。受訪者提供掃一掃 看視頻為什麼植物會被病毒、細菌侵襲?病毒、細菌是如何「騙過」植物自身的防禦體系的?如何在保證植物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增強抵抗力?北京時間8月24日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產所。
  • 揭示病毒的「騙術」
    第一作者中科院外籍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的揭示病毒的「騙術」為什麼植物會被病毒、細菌侵襲?病毒、細菌是如何「騙過」植物自身的防禦體系的?如何在保證植物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增強抵抗力?北京時間8月24日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而細胞膜外側是潛在病原體接觸的重要產所。
  • 中科院植物研究團隊發論文揭示植物病原入侵途徑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韓瓊2020-08-25 00:00北京時間8月24日23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等在單病毒示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據中科院網站1月6日消息,在愛滋病毒感染靜息CD4 T淋巴細胞的過程中,病毒跨越皮質肌動蛋白柵欄結構是一個關鍵步驟,但其具體機制仍有待研究。最近,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崔宗強團隊實時動態觀察到單個愛滋病毒入侵和跨越皮質肌動蛋白屏障的動態行為,揭示了病毒入侵靜息CD4 T淋巴過程中,α-actinin介導的皮質肌動蛋白動態重組機制,並基於病毒與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發現了抗病毒新靶標及其抑制多肽。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Nanoscale(《納米尺度》)上作為內封面文章發表。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
    如何培育廣譜抗病毒的優良品種,成為應對糧食危機的一個重要途徑。現狀:蟲害可防,病害難愈植物病毒病源種類繁多,目前已知有1000多種,主要由昆蟲傳播。因為無法直接抑制病毒,目前農業上從傳播途逕入手,通過噴灑農藥的方式殺死傳播病毒的「使者」。
  • 植物如何抗病毒?我科學家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新華社合肥10月10日電(記者徐海濤)病毒必須「劫持」並利用所侵入健康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繁殖和擴散。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 植物如何抗病毒?中國科大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病毒是農業生產中僅次於真菌的第二大病害。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尋找植物抵禦病毒的...
    那麼植物如何抵禦病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交叉研究,找到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目前,植物病毒病害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第二大病害,每年在全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植物一旦染上病毒,將帶來毀滅性後果。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 | 小柯機器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有趣的是,該組織無法被病毒入侵。實際上,分生組織尖端的培養物可消除受感染植物中的病毒,並被廣泛用於開發無病毒品種。然而,莖尖分生組織中幹細胞光譜抗病毒的機制卻並不清楚。
  • 【肺科•新聞】我院翁志萍團隊揭示piRNA調控逆轉錄病毒入侵基因...
    【肺科•新聞】我院翁志萍團隊揭示piRNA調控逆轉錄病毒入侵基因組的固有應答機制 2019-10-12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piRNA如何應對逆轉錄病毒入侵
    研究揭示piRNA如何應對逆轉錄病毒入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3:38:52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Keith Chappell、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Zhiping Weng、William E.
  • ...李蘭娟院士團隊聯合清華李賽團隊重磅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微信號16日消息,9月14日,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38.637)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新冠病毒究竟長啥樣?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重磅揭示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疫情發生之初,李蘭娟院士便帶領團隊開展病毒生物學研究,一方面,研究人員想要弄清楚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和普通的流感病毒等在結構上是否有區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趙忠教授課題組
  • 同濟團隊首次發現並證實生殖細胞應對病毒入侵的免疫應答機制
    如果說抗生素是有機體抵抗細菌入侵的強力武器,那麼piRNA是病毒入侵後生殖細胞中產生的護衛隊。但piRNA如何應對病毒入侵的機制仍然不得而知。10月10日,同濟大學客座教授翁志萍聯合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及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上聯合發表研究成果, 通過研究KoRV入侵考拉基因組首次成功揭示了從昆蟲到後生哺乳動物中普遍存在的piRNA對於逆轉錄病毒侵入機體的應答機制。
  • Nat Commun |王祥喜/饒子和/朱鳳才團隊解析腸道病毒入侵與抗體中和機制
    2020年9月4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背靠背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員/饒子和院士團隊,聯合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朱鳳才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分別題為"Structures of Echovirus 30 in complex with its receptors inform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和人類一樣,植物感染病毒也會生病。植物病毒引發的病害是威脅農業生產的第二大病害,作物染上病毒將帶來毀滅性後果,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那麼,植物如何抵抗病毒?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抵禦威脅作物的大部分病毒,進而保障糧食穩產?  我國科學家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 中國團隊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為糧食穩產帶來曙光
    人民網 圖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病毒是如何欺騙你的 | 混亂博物館
    今天這支視頻,我們以新冠肺炎病毒侵入人體為例,講述病毒與宿主細胞之間,靶向藥物與病毒之間,如何展開騙與反騙的博弈,最終成為一場資訊理論武器的軍備競賽。在微觀層面,正在發生著眼花繚亂、山呼海嘯的變化,最終複雜性成為了雙方共同的主題,而無論是人、病毒還是藥,想要一次、終身找準自己的「位置」,都無疑是一種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