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闞萱是一位工作、生活於北京與阿姆斯特丹的影像藝術家。一直以來,她以謙遜的態度面對生活中那些靜止的物和長久存在的風景,並與之相遇、感知。從早期《闞萱,哎!》(1999)裡所探索在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習俗下的身份政治,到後來,對作為「物」的商品,及其所參與的全球化經濟及消費文化的反思,再到近期作品《圐圙兒》(2016)中對幾近消失的古國遺蹟漫長的追蹤與重訪,藝術家以個體經驗出發,重新挖掘那些隱匿在客觀存在與主觀情感間紛然雜陳的關係。她的作品既精簡睿智也針砭時弊,輕盈細膩,又寓意深遠。這種獨樹一幟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
藝術家:闞萱
2019年4月26日,闞萱個展「亂石賽跑」在時代藝術中心(柏林)成功舉辦。其中,展覽部分作品由廣東時代美術館(中國)展覽「故入奇途:闞萱與金小羅雙個展」委託創作。也因此入圍了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的年度藝術家獎項。
相關連結: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四大獎項入圍名單
展覽通過一系列新作品,圍繞著藝術家的兼職工作展開。在過去18年中,闞萱為中國本土及跨國汽車公司、網際網路及信息科技企業拍攝商業廣告。與品牌、技術接觸潛移默化出的興趣,促使她嘗試對這些商品背後涉及的「商業禮儀、技術倫理、經濟政策」進行解讀。拋棄宏大敘事,她以個人的視角剖析日常生活中最習以為常、微不足道的瞬間。對藝術家而言,她的作品中沒有明顯宣言式的批判,卻毫不留情地揭露被隱藏在消費社會中被異化成景觀的生活裡的細枝末節。
闞萱個展「亂石賽跑」展覽現場,時代藝術中心(柏林),2019
在居伊·德波描繪下的景觀社會,廣告、娛樂、新聞、技術等造就大量非本真的需求及視覺圖像劫持著我們每個人,無法逃躲並深陷其中。德波的「詛咒」在今天依然籠罩在我們的周遭,甚至隨著技術革新,越演越烈。海量的圖像充斥著我們使用的界面平臺,強制導入的商業信息滲透進每一寸生活的方方面面。顯然,闞萱無意成為這些圖像製造的同謀,作為藝術家的直覺和敏感,卻讓她清醒地識別其中的暴力和荒誕。2014年,闞萱為瑪莎拉蒂公司拍攝「2014瑪莎拉蒂中國-義大利歐亞拉力」(2014 Maserati China-Italy Centennial Rally)的紀錄片。六輛名牌轎跑,從北京出發,經歷37天,橫跨亞歐大陸,到達義大利摩德納。在《亂石賽跑》(2018)中,藝術家截取了途徑西伯利亞地區赤塔-烏蘭烏德(Chita-Ulan-Ude)的夜間行車記錄,鏡頭中的豪華轎車在砂礫紛飛的碎石路上艱難前行。《儀式的虛線》(2018)企圖用一種抽象的方式取消掉這種景觀,將一切附加在商品上的造型、修飾、和一切取悅受眾的元素剔除,被簡化成方塊的汽車沿著看不見的道路曲折行駛,再次提取和強調集體隊列的運動狀態。
《走著走著》(2018) 動畫
相似的儀式感同樣出現在《走著,走著》(2018)中,列隊前行的黃瓜,高喊著口號,否定掉家常小菜「拍黃瓜」。
「回收長頭髮~回收舊手機~舊手機換菜刀換剪刀換盆~」是一則顯示在二手摩託羅V70(闞萱2001年為該品牌手機拍攝平面廣告)屏幕上的垃圾簡訊。簡訊內容改編自藝術家在北京胡同裡常聽到的叫賣聲。從叫賣、到文字、再到圖像,《v70》(2018)像一部伴隨媒介技術革新的微縮廣告發展史。物通過交換成為商品,對於商品的關注在藝術家早期的作品中也常能看見,《小島》(2007-2008)中四個屏幕,分別將二元人民幣、一歐元、一英鎊、一美金硬幣與在當地廉價商店中等價的小商品並置,不難讓人聯想到這些小商品的製造地:中國,及其參與的全球化貿易。闞萱在《跳躍的味覺》(2010-2018)中將商品符號視為一種異國情調的文化輸出。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經濟催生出的商品不再局限於「物」的形態,2000年初期伴隨廣告、商業概念提出的全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今天成為了大多數的現實(《千禧技術》,《我要重新做人》)。在中國許多城市裡,兩元店早已難尋蹤跡,網絡購物替代成為主要消費途徑;實體貨幣被二維碼取代…
技術改變生活必然不只有積極的一面。在一組二維動畫作品裡,一系列專業術語激發藝術家對自身生活經歷的聯想。原指因為多系統操作造成的數據激增的「數據蔓延」和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監管;為工業生產合格率評判標準的「99.999%」和女性每日檢查自己身體健康的小動作;人面識別技術的大範圍與臉部肌肉按摩操等等。這些術語與動作本身看似毫無關聯,卻是藝術家有意為之,「這裡用一個真實的身體動作和與它關聯,那種確定和不確定產生的縫隙,是一個有趣的空間。雖然人物形象是較為抽象的,但身體動作卻是真實的」。藝術家通過行為親身演繹了她本人對這些技術詞彙的理解,再轉化為討喜的動畫形象。闞萱稱為「可愛效應」:人們總被一些娛樂化的表象所吸引,卻常忽略隱藏在背後的危機。
不可否認,闞萱的作品極具吸引力,體現在作品中嚴謹、克制、直接、又不失幽默的語言上。這種精妙挪用自個人生活經驗的創作常常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同時,這些作品也發出警醒式的提問:在這之中,我們到底是誰?是喊著口號行走的無頭黃瓜,還是絲杆上旋轉翻飛的墊圈(《新中產階級》(2018))?對日常生活的異軌(detournement)是否依然可作為一種有效的批判工具?通過她獨特的藝術語言,闞萱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生動、豐富又充滿矛盾的情境,隱喻了中國乃是全球,在高度商品化和技術加速下的景觀社會中生活的我們,正朝著一個未知的終點,如同《亂石賽跑》中的汽車,在暗夜中崎嶇的碎石路上匍匐前行。或者生活的本真就是荒誕與現實的交織、速度與阻礙的並行,愉悅與無助的相伴,失望與希望的共存。
《千禧技術》(2018) 手工紙圖片轉印, 42x31 cm 每張
藝術家闞萱也向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介紹了此次展覽的作品情況:
雅昌藝術網:去年您在德國柏林時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個展「亂石賽跑」,能看到許多與您所從事的兼職工作有關的作品。展覽中,作品《千禧技術(2018)》由一組照片組成,這組照片讓我們回看到20年前關於網際網路的想像,在今天看來,極具意義。可否介紹一下與這組照片有關的背景?
闞萱:2000 年至 2002 年做為公司製片,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拍攝 IBM 的商業圖片。2017 年春我在國家圖書館找到這些文獻並掃描,雖然偶爾失笑於當時的廣告風格,但再讀這些文案,所有提及的網際網路發展和電子商務模式概念,如今已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各種前端的技術參數也成為歷史。圖片中的人物,很多是自己的同事朋友,包括自己。
《V70》 (2018) 數碼列印,鋁塑板裝裱, 45x32 cm
雅昌藝術網:看到這些圖片,讓我們聯想起了許多出現在我們生活裡的物品,比如那款經典的摩託羅拉手機,當時這件作品的拍攝是怎樣的一種想法?
闞萱:這是我2001 年的工作之一,摩託羅拉 V70 手機。環形屏幕,反白顯示屏,物理鍵盤,全球第一款 360度旋蓋手機。接電話時左旋 180 度打開,掛電話時右旋 180 度關閉,整體動作一氣呵成。其重量僅為 70 克,內置 WAP 瀏覽器,不過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去用這個功能吧。
《我要重新做人》(2018) 錄像, 2'
雅昌藝術網:這一時期還有記憶比較深刻的創作?
闞萱:其中有一件我個人很喜歡的錄像作品:《我要重新做人》,這是 2001 年,公司在廣州拍攝的四支新浪廣告,也是當時第一次使用 DV 這種低成本的方式來製作。我負責拍攝和部分剪輯的工作,導演和文案是當時我的同事朱幼光和樂劍鋒等。十七年前網絡發展和價值傳播,作為國家主流媒體平臺新浪網,如今只存在我的記憶之中了。
《亂石賽跑》(2018) 錄像, 17'
雅昌藝術網:除此之外,展覽中還有一些作品,是您作為汽車品牌活動紀錄片的導演而製作的完成的,比如展覽同名的作品《亂石賽跑》,可以介紹一些這部分的創作嗎?
闞萱:《亂石賽跑》是2014 年拍攝瑪莎拉蒂中國-義大利歐亞拉力活動。這是其中的一段 673Km,赤塔-烏蘭烏德(Chita à Ulan-Ude)的夜間行車紀錄。西伯利亞的路況很差,重型貨車和惡劣天氣在路面上留下了各種炮彈坑、搓板路和裂縫。對講機裡總是傳出「前方有坑,注意避讓」,以及「路面顛簸,請減速」的提醒。駕駛者需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避讓路途中的「陷阱」以保護跑車的輪胎和底盤。我坐的是6號車,開車的小夥是技術支持張成強,我們叫他小強,小強是寧夏人,工作在上海,為了防止困意,我們一路聊著麵條,各種西北的麵條,被塵土遮籠的夜色中,我們只能看到前車LED尾燈和天空中的點點星光,我想「天黑了,全世界哪兒哪兒都一樣啊。」
2009 年至今,我為若干汽車品牌拍攝商業活動紀錄片。奔馳/依維柯/smart/瑪莎拉蒂以及阿法羅密歐等。活動主體基本就是車隊路跑和試駕,商業影片的主體則是車隊的儀式感和運動中的產品造型。作品《儀式的虛線》是把車隊簡化成三維模塊,取消風景Ä路面以及其它內容,只提取車輛和車隊的運動狀態。模塊成隊列運動,如在實際的環境中。
《小島》(2006-2009) 4 頻錄像裝置
雅昌藝術網:2006-2009年完成的四頻裝置作品《小島》是一件有趣的作品。它讓人聯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2元店」?
闞萱:我原來以為所謂的「2元店」只是中國特色,但後來去到不同的國家,才發現,在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都有這樣的點。所以我用錄像的方式來呈現了這件作品。錄像中,所有圖片來源於「2 元」「1 美元」「1 英鎊」「1 歐元」廉價商店裡的小商品,每個商品上被綁上他們在當地的市場價格 。
《跳躍的味覺》(2010) 動畫, 2'10''
雅昌藝術網:展覽中還有其他的作品關注這種跨文化的現象,比如《跳躍的味覺》這件影像作品。它所表達的內容是什麼?
闞萱:辣椒醬的商標是一個婦人的頭像,她就是辣椒醬的發明者。她剪著古板的髮型,一絲不苟的表情很嚴肅。我想通過動畫讓她幽默的說起話兒,同時她也被自己做的辣醬辣的唏噓不已。
我想每個地方或者國家對食物獨特的感受都在不斷的傳承,那些來自不同地域的獨特味道,也會隨著人的遷徙被帶往別處,比如非洲。這些年中國和非洲的貿易頻繁,想必很多海外務工人員的旅行箱裡也一定有一瓶這樣的辣椒醬,他們帶上自己的味道,踏上遠方陌生的國土。我想為這瓶最普通的辣椒醬賦予一種異國情調的想像。辣椒醬的品牌為「環嫂」,取環球小姐人到中年廚藝精湛之意。
《災難恢復》(2018) 動畫,2'35''
雅昌藝術網:展覽中,還有一系列的動畫作品,他們主要討論的是什麼問題?
闞萱:這些作品涉及到網際網路、工業時代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品《99.999%》探討的是有關工業生產標準的一個問題。作品中,一個圓滾的形象在拔毛,聲音是「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於三,三加三等於四,四加四等於五,五加五等於十」。
我想通過一個日常的身體動作,來作為對「5個9」(99.999%)的可靠性的理解。
《數據蔓延》,同樣是一個圓滾的形象,似乎也在拔毛或往外扔,聲音是「你先別管,其實我們都知道。其實他們都知道,我先別管。」作品探討的是網際網路時間的數據安全問題。
《走著走著》是我製作了一群黃瓜,它們推著自己的腦袋朝一個方向,像蠕蟲春尺蠖那樣整齊的走路,聲音是「不許放油!不許放蒜!不許放醋!不許放鹽!」這跟我們現在追求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狀態相呼應。它們齊聲高喊。我希望通過否定的形式,去否定一盤普通的小菜,拍黃瓜。
雅昌藝術網:在此次展覽結束之後,您近期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闞萱:疫情之後,對我的工作計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今年也沒辦法去到國外。所以近期沒有特別確定的計劃。
雅昌藝術網:您對當代藝術當下的問題和對當代藝術的觀察是怎樣的?
闞萱:很活躍的氣氛,就是簡單直觀的印象。
雅昌藝術網:如何看待已經持續了14年的AAC藝術中國?請給AAC藝術中國幾句寄語。
闞萱:希望AAC未來建立幫助藝術工作計劃的基金會組織。
- END -
小編今日推薦
原標題:《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 | 闞萱:網際網路消費社會下被異化的景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