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號」的秘密】(3)直擊巨大地震的「觸發點」

2020-12-05 人民網

【相關新聞】

【氫社會的未來】(3)利用可再生能源造氫,實現真正零排放

能源集成商和地產地銷推動可再生能源不斷擴大

【福島風電】(5)漁船解救遭遇颱風的危機

【氫社會的未來】(2)燃料電池車開發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智能電網易受網絡攻擊,日本著手開發防禦演習

 

沉積物中的有機物上有著超過350度的熱痕跡

——有關方面正在利用地球深層勘探船「地球號」進行著「南海海槽地震帶鑽探計劃」。

 

地球深層探查中心主任東垣說:「從歷史上來看,紀伊半島海域一直是南海地震的觸發點。」

地球深層探查中心主任東垣(以下簡稱:東):調查對象是日本紀伊半島海域的南海海槽。從歷史角度看,這是紀伊半島海域成為南海地震觸發點的場所。我們正在以南海地震的誘因區域為中心開展鑽探計劃。

可能引發南海地震的有兩大斷層。一是「分支斷層」(從斷層分支出來的斷層),二是「滑脫斷層」(板塊邊界的斷層)。究竟是哪個斷層滑動將引發南海地震一直以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地球號」以往的鑽探都是為了對這一問題進行調查。通過對得到的試料(沉積物)中含有的有機物進行調查,可以得知試料曾經承受的熱量。調查的結果顯示,分支斷層與滑脫斷層都發現了超過350度的熱痕跡。

在海底,無論發生怎樣的情況,溫度都不可能超過350度。唯一有可能的是隨著地震斷層發生滑動時產生的摩擦熱。

也就是說,無論是分支斷層還是滑脫斷層,都存在滑動的可能性。而且,對周圍地層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在1944年東南海地震時,斷層有可能發生了滑動。

「地球號」的鑽探地點示意圖。菲律賓海板塊以1年約4釐米的速度向歐亞板塊下方下沉。兩個板塊邊界的斷層叫作「滑脫斷層」,斷層分枝的地方叫做分支斷層。

已經在海底1000米處設置測量系統,並繼續深入鑽探

——明確斷層的滑動有哪些作用?

東:例如海嘯對策。在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時,據說斷層滑動了50米。正因為滑動如此之大,才引發了那樣強烈的海嘯。

「地球號」在過去鑽探的海底地下1000米處設置了地震儀、海嘯記錄儀、溫度計等測量系統。通過使用這些儀器,可以實時了解在地震發生前後,地殼中處於怎樣的狀態。

南海地震同樣如此,通過了解斷層的滑動情況,有助於預測海嘯的規模。還可以應用於國家關於海嘯對策的指針等中。

——鑽探計劃已經進行了第一階段(2007年度)、第二階段(2009年度)和第三階段(2010年度與2012年度),從9月13日到2014年1月是第三階段的剩餘期間,從2014年開始,計劃將進入第四階段。

東:較淺部分的鑽探已在第二階段完成。從第三階段開始,我們將進行更深的鑽探,以調查地震發生的原理。這一次鑽探的目標是海底地下3600米~4400米。2014年將鑽探到5200米。

我們最想知道的是斷層摩擦的強度。斷層的滑動是在強烈的摩擦作用下「忍耐」,這種「忍耐」在某一瞬間得到釋放,並引發了地震?還是在較小的摩擦力下快速滑動?通過實際進行觀測,可以了解斷層的實際情況。

但是,如果要與較淺的地點同樣,在斷層深處設置地震儀和水壓計等傳感器,就會產生問題。海底地下深處的溫度超過150度,電子部件很難正常工作。因此,開發能夠在高溫下長期發揮作用電子部件,成為準備工作的第一步。

調查海底地形與海底地質結構的反射法地震勘探。通過使用氣槍向海底發射聲波並且接收反射波(上),可以掌握海底的地質結構(下)。

30名世界頂尖科學家登上「地球號」

——有哪些研究者和工作人員參加了南海海槽的鑽探?

東:首先是駕駛船舶的船長和操作員。「地球號」沒有傳統式的舵。屬於DP(動態定位)船,因此需要能夠駕駛DP船的人材。

駕駛「地球號」需要具備進行各種推測的能力。乘員要訓練有素,能夠在天氣惡劣,或是管道脫落時順利逃生。這些人員來自於日本海洋鑽探公司(JDC)與日本郵船公司合資成立的子公司。

而且,同時搭乘的還有實際放下管道進行鑽探作業的鑽探工。

其餘的乘員是科學家及其助手。「地球號」也配備了X射線斷層掃描(CT)等設備,這些實驗設備的技術人員也作為支援人員隨行。

全體人員共計180名左右,其中約30名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大致來說,科學家的3分之1是日本人,3分之1是美國人,其餘3分之1是歐洲和亞洲的研究者。

紀伊半島到半島海域的地質結構(上),以及鑽探場所的位置與斷層的情況(下)。

「地球號」是研究者的「虎穴」

——對於由多國人員參加的國際研究項目,重要的事項有哪些?

東:乘坐「地球號」這樣的國際共同研究船舶時,除了少數熟人之外,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見面。這樣一來,溝通也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溝通不暢,科學家之間也會產生矛盾。

其次,如果缺乏作為科學家的魅力,還有可能會受到團隊的排擠。在團隊中,在科學方面發揮不了作用的人將會逐漸失去信賴。

再者,團隊既是共享目標的夥伴,也是為成就學術成果而競爭的對手。對於試料,大家都想要最好的。除了溝通之外,還需要形成良性競爭。

研究者之間的交談全部使用英語。就算是日本人,也必須使用英語進行溝通。因此,在上船之初,不少研究者都在溝通和競爭意識等方面感受到了壓力。但是,只要克服這個障礙,就能與世界頂尖科學家一同工作。

進入「地球號」後立即開始分析鑽探資料的研究者。「地球號」擁有X射線斷層掃描等眾多測量和分析設備,也被稱為「漂浮在海上的研究室」。

正因為研究環境如此嚴峻,我們都把「地球號」叫作「虎穴」(笑)。(未完待續)(作者:長坂邦宏,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相關焦點

  • 【「地球號」的秘密】(4)開拓地震研究的新局面
    【相關新聞】 較晚就寢也能擁有優質睡眠的10個秘訣 【「地球號」的秘密】(3)直擊巨大地震的「觸發點」 【氫社會的未來】(4)亟需放寬規制促進加氫站建設 【氫社會的未來】(3)利用可再生能源造氫,實現真正零排放 能源集成商和地產地銷推動可再生能源不斷擴大
  • 【「地球號」的秘密】(1)鑽入海底一萬米!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地球深層探查中心(CDEX)的地球深層勘探船「地球號」於9月13日重新開始對日本南海海槽進行鑽探。這次鑽探將深入到海底地下3600米處,開展地質等調查,其目的在於查明發生巨大地震的原理。
  • 創記錄日本地球號鑽探船鑽至海底3260米
    不過除了太空外,地球上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地方,而就在今天早些時候,根據日本NHK電視臺的消息,日本的「地球號」鑽探船已成功鑽探至海底3260米深度,打破了之前保持的的記錄。地球號 鑽探船  根據日本NHK電視臺的介紹,「地球號」是日本製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鑽鑽探船。
  • 日本最尖端深海探測船「地球號」內部大揭秘
    原標題:【獨家】日本最尖端深海探測船地球號內部大揭秘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攝 在關於日本的科考報導中,「地球」號深海探測船經常見諸報端,不僅多次創造鑽探深度記錄,還是全球首次成功從可燃冰中採集出天然氣的探測船。
  • 《面容》Visage地圖標註匯總 Visage劇情觸發點+娃娃位置標註
    面容Visage遊戲中有些玩家不知道怎麼玩,有玩家做了幾張地圖,詳細的標註了劇情觸發點、娃娃所在位置等相關的內容,清楚一目了然,需要的同學一起來看下玩家「Alara_alara」分享的Visage劇情觸發點+娃娃位置標註吧。
  • 國星宇航研製高性能AI衛星系統「直播地球號」順利升空
    北京時間2019年7月25日13時00分,智能衛星網絡公司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的第三代AI衛星系統「直播地球號
  • 日本地震出現巨大漩渦,俄羅斯推測成真,海底真的有核試驗
    近些年很多國家發現,日本常常發生地震,並且還伴隨著漩渦出現,許多國家都懷疑他們在秘密進行研究核武器。在2011年日本就發生了一次巨大的地震,並且非常嚴重,使得遭到了 嚴重的破壞,並且檢測到了核洩漏,送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並且伴隨著巨大的漩渦,這樣世界很多國家都感到震驚。也許是日本在秘密製作核武器,頻頻發生地震,可能也是上帝看不下去,怕日本瞎搞。
  • 直擊| 記者走訪地震現場:「工友打開手機燈光時...
    本文原標題:《直擊 | 記者走訪地震現場:「工友打開手機燈光時,我覺得全世界都亮了」》王偉偉6月19日,宜賓建國酒廠的職工們正在展開自救。本報記者王偉偉攝「地震了!地震了!大家快醒醒!」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地震。
  • 日本多次地震,並伴有巨大漩渦,難道在海底搞核試驗?
    圖為日本正在處理核物質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經常遭遇地震襲擊的國家,但是在此前多次地震後一個奇怪現象引發了全球懷疑,那就是日本多次地震時,附近海域都會伴有巨大漩渦,而這在其他沿海國家的地震中並不常見,這引發了外界的懷疑,難道日本是在海底搞核試驗
  • 7.4級地震襲擊墨西哥!地震威力巨大!強過北京地震太多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地震應該是破壞力最強的自然災害。不僅能使幾十年的家業瞬間變成瓦礫,而且會給人的生命造成巨大傷亡。它的可怕還在於,目前的科技條件還無法預知它的發生,更不用提消除和控制了。全球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來有幾百萬次,破壞性地震佔比非常少,大部分震級低於芮氏1級。
  • 唐山大地震過後,專家對故宮進行修葺,卻發現隱藏600年的秘密!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唐山大地震過後,專家對故宮進行修葺,卻發現隱藏600年的秘密!公元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人們在熟睡中被驚醒,但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埋在了廢墟下,剎那間地動山搖,只有短短的23秒,唐山這座城市被夷為了平地。唐山大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這場空前絕後的災難害死了不少人,也毀滅了唐山的一切文化古籍。
  • 唐山大地震毀天滅地,卻無法撼動一座皇陵,專家鑽進皇陵發現秘密
    7.8級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大半個中國甚至都可以感受到大地的明顯震動。這次的大地震是史無前例的,唐山作為地震的中心地帶,瞬間成為了廢墟。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距離唐山30裡外的一座陵園卻完好無損。
  • 廣東一地發生了地震!東莞也接收到震波……
    「廣東今日凌晨出現地震了!」據悉今日凌晨廣東河源發生地震東莞黃江、東城、虎門地震綜合觀測站接收到該地震波!不過自古以來,東莞從未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震級最大的一次為2.8級,距今將近50年(3級以上才稱為有感地震,而2.8級不會有明顯的感覺),所以市民無需恐慌!//關於地震等級//地震等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
  • 每天跟著太陽動、能感知地震……廣州塔不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嗎?
    秘密2:你是否觀察到廣州塔這3個不為人知的「細節」每天,我們幾乎能夠從城市的各個角度都看到廣州塔,來廣州的遊客也一定會到廣州塔「打卡」,但廣州塔這3個匠心獨具的細節,大家卻不一定知道。於是,巨大的鋼結構開始跟著太陽轉動,到達極限。隨著溫度慢慢降低,再逆時針地轉回來,傍晚回到原位。
  • 地震科普:地震為何對建築物破壞力巨大?
    截至目前,這次地震已造成650多萬間房屋倒塌,2300多萬間房屋損壞,北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等部分城鎮夷為平地。    地震對於建築物為何會擁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地震中決定房屋損毀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災區新建房屋應當注意哪些問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我國建築領域的專家——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寶民、賀小崗。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地球板塊運動時造成地震和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點擊進入:網友直擊網易探索整理報導  此次日本發生的特大地震並非偶然,作為一個處於地震帶上的國家板塊之間移動的速度雖然非常緩慢,但經過億萬年後,地球的海陸面貌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當兩個板塊逐漸分離時,在分離處即可出現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東非大裂谷就是在兩塊大板塊發生分離時形成的。當兩個大板塊相互靠攏並發生碰撞時,就會在碰撞合攏的地方擠壓出高大險峻的山脈,比如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板塊邊界地質結構不穩定,易引發火山地震,又被稱作地震帶。
  • 科普:地震雲是什麼真的存在嗎?地震雲能否預測地震?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然而就在地震發生兩小時後,各地關於地震的謠言也紛紛在自媒體上發酵。  有網友將臺灣高雄地震圖片說成是九寨溝地震後景象。有細心網友辨認,圖中有多處繁體字,垮塌樓房系2010年臺灣高雄地震場景。
  • 滇秘密研製"天文地動儀" 或破解地震預測難題
    核心提示: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正在秘密研究「天文地動儀」,這種儀器有望破解千年地震難題——提前預測地震的到來。地震孕育區通常存在物質密度異常,引起地面的重力異常,該儀器能夠探測產生一定程度重力異常的區域,為地震專家和政府決策提供重要信息。該儀器還能測定瞬時天文大氣折射,建立多方位大氣折射實測模型。
  • 夢見地震海嘯 做夢夢到地震海嘯是什麼意思 夢見地震海嘯有什麼徵兆
    這類夢一般是內心情感的宣洩,或者日常生活將要巨大變化。比如:喪失戀人、婚姻生活轉型等。在我們碰到各種各樣摩擦阻力艱難時,情感上所承擔的痛楚便會體現在夢中的大海嘯上。夢見地震海嘯 做夢夢到地震海嘯是什麼意思 夢見地震海嘯有什麼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