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哲學底蘊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這一唯物辯證法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問題,是辯證法的基本範疇。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在思想中把個別的東西從個別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後再從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毛澤東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提到矛盾問題「精髓」的高度。他指出:「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這一理論運用到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活動中,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鄧小平說的好:「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種結合的程度和結合的好壞,決定了革命與建設事業的成敗。
「四個全面」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這裡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是指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發展的共同規律。即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基本矛盾運動,形成了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然規律。不論社會主義遇上怎樣曲折,無論資本主義發生怎樣的新情況新變化,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必然的。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發展的共同規律還包括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規律。「四個全面」正是深刻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並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新局面。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體現了社會發展的「合力論」思想
恩格斯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邊界和人類歷史或我們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後來他又指出:「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衝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體現了這種相互聯繫的「合力論」思想。習近平同志指出:「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一條基本經驗。」這三者之間的互為前提、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就是相互聯繫的「合力論」的重要體現。在這裡,黨的領導是前提,人民當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國是保障。黨的領導必須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而不能代替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必須體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法治化,而不能妨礙人民群眾當家作主。
再如實施依法治國的方略必須各方形成「合力」。首先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黨的組織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帶頭守法,支持執法司法。行政部門必須依法行政,落實行政責任制,建立責任違法追究制。司法部門必須做到公正廉潔,以公開透明為特色,以信息為支撐。只有這些部門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才能保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實現。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體現了系統論思想
系統理論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認知科學通用的科學方法。什麼是系統理論?恩格斯下了一個經典式定義,他說:「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裡所說的集合體就是「系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指出:「把極其複雜的研究對象稱為系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基於組成部分結合成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可以說是治國理政的大系統,其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關鍵。每個子系統又可包括基於小系統。例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大建設。例如依法治國的要求,可分為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陽光政府等。建設法治政府又可包括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督等多項內容。這些層層深入系統解析,有利於推動「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實施和貫徹執行。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原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