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涵、意義與實現路徑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學術研討會綜述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部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現實性、針對性和操作性。為了進一步探討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全面」思想,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和北京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於2015年11月21日下午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學術會堂演講廳舉辦了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委黨校、空軍指揮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80多人,參加了會議。與會專家學者結合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最新精神,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涵、意義與實現路徑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科學內涵

與會學者基於不同的學科背景和觀察視角,圍繞「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科學內涵展開了熱烈討論。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滲透著唯物論和辯證法理論光輝

有學者從哲學的高度理解分析「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科學內涵:

1.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理論基礎。「四個全面」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從中國現階段改革開放面臨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出發,回應新時代提出的新機遇新挑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統一,是「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哲學基石。「四個全面」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這裡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是指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發展的共同規律,包括社會發展與人民幸福的發展目標,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發展規律。中國實際包括中國的歷史傳統,包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基本經驗、存在問題和發展方向等。

3.系統理論是「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重要科學方法。「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可以說是治國理論的大系統,其中包括四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中又包括若干小系統。從系統理論方法進行研究,既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大視野大格局大謀略,又可以對「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豐富內容進行具體地深入細緻地解析,以利於推動「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實施和貫徹執行。

4.相互聯繫的「合力理論」是「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重要創新方法。「四個全面」的戰略思想包括發展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動力(全面深化改革)、發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國)、發展關鍵(全面從嚴治黨)。四者之間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形成了由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產生了一個「合力」,推動著整個社會健康有序地前進。

(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有學者指出,從「四個全面」內在邏輯把握其科學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宏偉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宏偉目標的發展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宏偉目標的可靠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宏偉目標的根本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黨的奮鬥目標、國家的發展前景、民族的復興偉業與個人的幸福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集中體現了全黨和全國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要求我們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導,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來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以全面依法治國來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展風險有序可控,以全面從嚴治黨來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黨的領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在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緊迫問題上取得新突破。

有的學者進一步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互聯繫、相互貫通,展現出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的有機統一,宏偉藍圖與實現路徑的有機統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統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強大動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引領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支撐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四者統一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踐之中。

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裡程碑意義

學者們一致認為「四個全面」作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偉大創造,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無論對推進民族復興還是對促進人類文明,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裡程碑意義。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智慧的創造性升華

有學者從「四個全面」思想形成和發展歷程分析指出,「四個全面」是我黨幾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精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概念是2005年胡錦濤在江浙考察時首次提出,後來寫進十七大報告,又被十八大再次確認;「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分解為「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都出自於1987年的十三大報告,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提出首次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概念;「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依法治國」作為一個治國方略是在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的,之後每一次黨的代表大會都強調依法治國問題;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我黨就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治國必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理念,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特別指出「各級黨委要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把從嚴治黨方針貫徹到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中去」,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含義。從「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形成發展來看,「四個全面」思想是對黨的幾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創造性升華。

(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有學者指出「四個全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的統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

還有學者特別強調不能簡單地用「四個全面」概括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全部。第一,從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來說,「四個全面」只是眾多重要講話中的一個方面。第二,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看,「四個全面」是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表現。「四個全面」屬於治國理政的新的舉措。第三,從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看,「四個全面」作為一種戰略布局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有新的發展,這個「新」主要體現在治國理政方面即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的總抓手

有學者從「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實踐形態解答了「四個全面」的時效性問題。學者們一致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第一個夢想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還要建立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雖然用什麼方式表達現在還不是很明確,但是當2020年建立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後還是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繼續依法治國、繼續從嚴治黨,可以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國家最近五年的總抓手,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格局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具長遠性、前瞻性,從這個角度理解「四個全面」的指導意義更符合中國的現實需要。

還有學者強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廓清了治國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國理政的根本,舉起了治國理政的總綱,開闢了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使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戰略方向、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思路、總框架、總方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篇章。「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又是實踐創新的重大飛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辯證法的代際繼承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立足時代特徵與中國實際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質上是對現代國家治理的市場理性與人文理性、市場配置與政府調控、法治理念與社會主義理念、黨紀與國法之間「物」的發展邏輯與「人」的發展邏輯深層次矛盾的妥善解決。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涉及的市場理性與人文價值追求兩種本質規定性,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辯證法「物」的發展邏輯與「人」的發展邏輯的總體繼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被賦予了兩種規定性: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所要求的市場理性規定性,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所要求的人文價值規定性。作為複合概念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構想,本身蘊含著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為中心推進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辯證法的「物」的發展邏輯,以及以實現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辯證統一為重點推進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辯證法的「人」的發展邏輯。

2.「全面深化改革」是對如何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矛盾體的深層次探索。

3.「全面依法治國」是對法治理性與「社會主義理念」的良性融合。一般來說,「法」是對人性惡的限制,因此西方國家與古代中國的「法」便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了建立在人的理性計算基礎上的國家治理模式。而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認為,制度設計除了充滿政治理性之外,還應該具備人文價值追求。這種人文價值追求,我們可以籠統理解為「社會主義理念」。 這樣看來,「全面依法治國」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辯證法的代際繼承;

4.「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重塑,也是對中國共產黨人遵守黨紀與國法的雙重要求。黨紀體現了共產黨人對解放並造福全人類的更高價值訴求,而國法則是對全體公民的理性計算。共產黨人既應該遵守黨紀,也應該遵守國法。

三、「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實現路徑

學者們認為「四個全面」集中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能不能真正幹起來,能不能幹得成幹得好,對於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至關重要。幹成了,則夢想成真;幹不成,則半途而廢。關於「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實現路徑,學者們從「四個全面」的不同層面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引領「四個全面」航行方向

有學者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提出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理順分配關係、保護生態環境、突破利益藩籬、科學配置權力:

1.轉變發展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速人力資本積累,為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夯實基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堅持科技創新的市場導向,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促進科技創新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

2.優化經濟結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研發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和商務服務。

3.理順分配關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本質規定。一是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二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繼續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在農村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切實解決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問題。

4.保護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一是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二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三是開徵高能耗高汙染產品的消費稅。

5.突破利益藩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動力。要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加奮發有為地開拓創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徙木立信的氣概,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回應人民訴求和期待,按照先後有序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一環扣一環梯次推進。

6.科學配置權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可靠保障。從優化權力配置和權力流程入手,對權力進行科學分解,使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相對分離;按照分段操作、流水作業設計權力流程,使審查與批准、決定與執行、承辦與監管等權力相對分離。

(二)全面深化改革潤滑「四個全面」運轉馬達

學者們認為「四個全面」針對當今中國難題,解決突出矛盾的一次頂層設計。而其中難度最大、任務最艱巨並最具挑戰性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要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

1.轉變政府職能改革。關鍵點是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2.國企的改革。以混合所有制為主要方向,同時強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

3.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改革。圍繞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清除壁壘這樣的辦法,在市場準入、價格機制、建設用地等關鍵環節要下力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4.財稅體制改革。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

5.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改革。把保護環境作為一條紅線,不得逾越,並且要捨得投資、還要捨去這些不必要的增長速度,來保持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穩定和諧這樣的新常態。

(三)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四個全面」保駕護航

有學者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要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而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協調發展。

1.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

2.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4.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四)全面從嚴治黨凝聚「四個全面」共識

有學者根據習近平揭示的全面從嚴治黨內涵的八個基本要點,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具有凝聚人心、形成共識的積極作用:

1.全面從嚴進行思想教育。沒有先進理論武裝的黨,不可能是先進的黨;沒有先進理論武裝的共產黨員,不可能發揮先進戰士的作用。

2.全面從嚴加強組織建設。沒有組織,就不可能有黨;沒有組織性,黨就沒有凝聚力和戰鬥力。一個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僅在於全黨達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思想統一,還在於這種統一是由民主集中制原則確立的組織統一和行動統一來保證。

4.全面從嚴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從思想道德教育這個基礎抓起,進一步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紀律教育、優良傳統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廉潔自律教育。

5.全面從嚴加強制度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建設是根本保證。黨的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需要艱苦的理論創造,需要實踐的反覆探索和經驗的逐步積累,更需要隨著改革的發展與時俱進。

6.全面從嚴加強紀律建設。黨的紀律和規矩建設的重點,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都必須遵守的紀律和規矩。

(五)「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四個全面」戰鬥力量

有學者認為,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作風就是智慧,作風就是辦法,作風建設關乎黨的生死存亡。「打鐵還需自身硬」揭示了共產黨人先進性作風建設的本質內涵,解決黨的建設和黨員先進性落實的標杆引領問題;明確了共產黨人人民性作風建設的核心要求,解決黨的宗旨性質落實和被人民群眾認同程度問題;抓住了共產黨人純潔性作風建設的關鍵環節,解決黨自覺清除腐敗退化的組織功能問題。

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要能負起監督責任,帶頭開展「鐵面無私」的監督,在班子內部把「民主集中制」真正落實到位;其次,要真誠發動群眾,主動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改正缺點錯誤要有敢於脫了褲子「割尾巴」勇氣和決心,而不是擺「形式」,做「樣子」。其三,要真正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行動上,大力發揚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弘揚正氣,抵制邪氣。第四,作風的實質是「做」風,每一項工作都要有人去落實,每一個困難都需要有人去克服,每一個任務都需要有人去擔當,這一切都是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於落實。

(李濤、修麗、果佳) 

相關焦點

  • ...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表述的辯證法意義
    其中《建議》第二部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明確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所作出的新表述,也就是把原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雖然只是調整了短短的一句話,但是有著重要的內涵要求,尤其是蘊含著豐富的辯證統一思想。
  • ...全會精神】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表述的辯證法意義
    其中《建議》第二部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明確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所作出的新表述,也就是把原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雖然只是調整了短短的一句話,但是有著重要的內涵要求,尤其是蘊含著豐富的辯證統一思想。
  • 雙傳學: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哲學基礎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群眾立場,生動體現了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既順應了人民呼聲,又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紅利,有更多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人民;全面從嚴治黨,根本目的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人民性,真正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張德江參加浙江代表團審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有機聯繫相互...
    張德江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闢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哲學底蘊
    原標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哲學底蘊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這一唯物辯證法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問題,是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第三屆科學無神論論壇綜述  作者:中國社科院科學與無神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習五一;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
    其中《建議》第二部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明確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所作出的新表述,也就是把原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雖然只是調整了短短的一句話,但是有著重要的內涵要求,尤其是蘊含著豐富的辯證統一思想。
  •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歷史唯物主義底蘊
    只有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一根本的立場、觀點、方法出發,才能準確理解「大邏輯」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思想精髓。   人民主體思想: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闡釋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主義歷史觀與各種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根本區別之一,就在於它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
  • 「四個全面」的內容結構與邏輯機理
    而「四個全面」作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形態從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發展階段發展的決定性戰略布局,不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來說,還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說,以及對於整體人類現代政治文明與現代政治文明發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此,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其意義方面理解,而且還需要對其內容結構與邏輯機理予以把握。
  • 「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意義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內涵把握
    金融業尤其是商業銀行又該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助力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帶著一系列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對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進行了專訪。  戰略意義  《金融時報》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認識編制好「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戰略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建議》起草有哪些特殊背景?
  • 論中國「能源獨立」戰略的內涵、挑戰及意義
    論中國「能源獨立」戰略的內涵、挑戰及意義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中國作為能源生產、消費、進口大國,應加快制定適合國情的近、中、遠期能源戰略規劃,並明確技術路線與實施舉措。4 中國「能源獨立」戰略命題的內涵與意義4.1 中國「能源獨立」戰略的基本內涵中國「能源獨立」戰略是指通過能源戰略制定、科技攻關、政策引導和科學布局,有序實現國內生產與海外權益產量總體達到與消費基本平衡,生產與消費能力基本相當,確保國家在重大事件時期國內生產基本滿足消費。
  •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產生的歷史條件
    「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統領和指導意義。
  • 制度自信教育的戰略意義與實踐路徑
    隨著我們黨「四個自信」理論創新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實踐功能、理論淵源、科學內涵、強化路徑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得到更加明晰的闡釋。制度自信實踐探索日益豐富,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美好藍圖,進一步在實踐中明晰了制度自信的奮鬥方向,實現了制度自信從理念到實踐的重大飛躍。
  • 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內涵、意義與路徑
    首先,從學習型社會與終身學習關係入手釐清內涵,認為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學習型社會是終身學習實踐的開展並促進社會發展的結果。其次,闡明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是新形勢下提升國家競爭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重大戰略任務、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以及滿足人民終身學習需求的必然要求。
  • 山東公司實驗室戰略布局實現新突破
    山東公司實驗室戰略布局實現新突破 2021-01-14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握好「四個全面」的三個關鍵詞
    「四個全面」之間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一環緊扣一環,相互支撐。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與後三個「全面」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的關係。
  • 賈高建:遵循唯物史觀推進「四個全面」
    這一戰略布局涉及當代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特別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高度,深刻認識「四個全面」的內在要求,推動這一戰略布局的順利實施。   一   眾所周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成果,在歷史觀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國夢的五個關係
    作者: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奚潔人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七大強調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任務。
  • 多維探究「四個全面」 青年視角碰撞理論火花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3日電(記者 楊月)日前,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研究部主辦的「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央編譯局、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近30名專家學者參會並作主題發言。
  • 中央文獻重要術語多語種譯文發布 含「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在選擇術語時,遵循了四個基本標準:一是新提法、新表述,比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二是富有傳播效力的表述,比如「有權不可任性」;三是專業性概念,比如「普惠金融」;四是中國特色的表述,比如「硬骨頭」。」戰略布局【釋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