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7月10日 19:35:34 中財網 |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
年產85萬臺高效節能自動門電機技改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諮詢證書:工諮甲11222070056
二〇一九年六月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
年產85萬臺高效節能自動門電機技改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總經理
:
盛雲慶
副總工程師
:
潘東傑
項目負責人
:
李國紅
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諮詢證書:工諮甲11220070056
二〇一九年六月
項目主辦單位: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
參 加 編 制 人 員
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孫 惠 民
鄭 吉 良
胡 月 燕
羅 水 英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
王 松 偉
樓 榮 福
王 會 忠
目 錄
1.總 論 ............................................................................................................................. 1
1.1 項目概況 ............................................................................................................... 1
1.2 項目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 ................................................................................... 1
1.3 可行性研究的依據和範圍 ................................................................................... 5
1.4項目概述 ................................................................................................................ 5
2.企業基本情況 ................................................................................................................. 5
3.市場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 ............................................................................................. 7
3.1自動門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 7
3.2
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 10
3.3康復器材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 16
3.4擬建規模 .............................................................................................................. 17
4.物料供應 ....................................................................................................................... 18
5.工程設計方案 ............................................................................................................... 19
5.1生產工藝 .............................................................................................................. 19
5.2新增主要設備 ...................................................................................................... 25
5.3總平面布置 .......................................................................................................... 25
5.4主要生產性建築說明 .......................................................................................... 29
5.5 公用動力 ............................................................................................................. 30
6.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衛生及消防 ............................................................................... 32
6.1環境保護 .............................................................................................................. 32
6.2工業職業安全衛生 .............................................................................................. 35
6.3消防 ...................................................................................................................... 36
7.節能及合理用能 ........................................................................................................... 39
7.1用能標準和節能規範 .......................................................................................... 39
7.2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 39
7.3節能措施和節能效果分析 .................................................................................. 39
8.生產組織和人員培訓 ................................................................................................... 41
8.1生產組織和勞動定員 .......................................................................................... 41
8.2人員培訓 .............................................................................................................. 41
9.項目實施進度建議 ....................................................................................................... 41
10.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 43
10.1概述 .................................................................................................................... 43
10.2編制方法 ............................................................................................................ 43
10.3投資估算 ............................................................................................................ 43
10.4資金籌措及使用計劃 ........................................................................................ 44
11.經濟分析 ..................................................................................................................... 45
11.1概述 .................................................................................................................... 45
11.2固定資產、無形及其他資產 ............................................................................ 45
11.3產品成本測算 .................................................................................................... 45
11.4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利潤及分配 .................................................... 46
11.5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 46
附表:
1. 《投資估算表》
2. 《流動資金估算表》
3. 《投資來源與使用計劃表》
4.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情況表》
5. 《總成本表》
6. 《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表》
7. 《損益表》
8. 《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
9. 《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
10. 《資產負債表》
11. 《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
12. 《敏感性分析》
13. 《主要經濟數據與經濟指標》
14. 《新增主要設備清單》
1.總 論
1.1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年產85萬臺高效節能自動門電機技改項目
項目主辦單位: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
項目實施地點: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電子產業園區
項目新增總投資:25418萬元
1.2 項目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
1.2.1項目背景
(一)永磁直流電機是電機節能的首選
作為動力驅動的永磁電機,由於其結構多樣性,高功率密度、高轉矩密
度等特點使其在工業、運輸、國防以及日常生活等諸多領域得以廣泛應用。
在軌道交通領域,軌道交通自動門作為人們日常出行經常接觸的工
具,其開關門運行的安全性、平穩性和高效性至關重要。電機是門機系統
的驅動部件,選擇合適的電機將影響整個門機控制系統的性能。永磁直流
電機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功率密度高、低速轉矩大、良好的調速性等
特點,使用永磁直流電機的自動門,不僅能改善並提高門機的性能,還能
減小電機的佔用空間,提高門機系統的空間利用率。相比於直流電機和異
步電機,選擇永磁直流電機作為自動門門機的驅動系統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
新能源汽車領域,由永磁直流電機和智能驅動器組成
新能源汽車驅
動系統是
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驅動特性決定了汽車行駛的
電耗指標、排放指標、動力性、經濟性和穩定性。由於永磁直流電機的優
點是效率高,且高效區寬、轉矩密度高、電機尺寸小,重量輕、調速範圍
寬,被認為是最合適
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類型。
(二)技術研發與製造水平已成為企業參與全球採購和國際競爭的重
要砝碼
中國
微特電機產量佔全球70%以上,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
微特電機生
產國和出口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產業分工的細化,
微特電機製造企業需
密切跟蹤應用領域新技術的發展,了解行業最新需求及產品升級動向,與
主機廠同步研發,優化突破傳統工藝,提升電機效率,緊跟節能環保發展
趨勢,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增強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全球採
購和國際競爭。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宜電機」、「公司」)是國內微特
電機行業的領軍企業,目前已形成形成200多個規格5,000多個品種的400
多萬臺年產能。公司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浙江省微電機標準化技
術委員會的籌建單位,承擔著優化產品結構和加快轉型升級的重任。然而
隨著客戶訂單逐年提升,而現有廠房設施已滿負荷運轉,無法滿足客戶日
益增長的訂單需求,因此急需新闢生產場地,擴大產能,進一步提高公司
的市場佔有率和市場影響力。
本項目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拓展永磁直流電機系列產品的應
用領域,提升製造精益化管理水平,積極參與全球採購。項目總投資25418
萬元,擬利用已徵土地,針對具有市場前景的
微特電機應用領域進行產業
化建設,包括軌道交通、建築裝飾、
新能源汽車、康復器材產業四大應用
領域,新建必要的廠房及公用動力設施,增添自動化加工、裝配、檢驗等
裝備,組建產品自動化加工生產線,通過與PLM、MES和ERP等軟體的
深度融合,打造工業物聯智能化生產的精益協同製造體系,實施智能製造
新模式,全面增強綜合競爭能力。
1.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一)項目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
本項目產品主要為高效節能的永磁直流電機及其在軌道交通、建築裝
飾、
新能源汽車、康復器材產業等領域的拓展應用,項目建設符合《「十
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等
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
其中:《「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提升電機系統等
節能技術裝備供給水平」、「促進電機及拖動系統與電力電子技術、現代信
息控制技術、計量測試技術相融合」、「推進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走出去』,
拓展高效電機等先進節能環保裝備的國際市場,促進綠色產品出口」等相
關要求;
《「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加快高效電機等用能
設備開發和推廣應用,全面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等相關要求;
此外,本項目產品之一的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屬於《產業
結構調整指
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改版)鼓勵類:第十六條、汽車,第6
款:
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峰值功率密度 ≥ 2.5kW/kg,
高效區:65%工作區效率 ≥ 80%),車用DC/DC(輸入電壓100V~400V),
大功率電子器件(IGBT,電壓等級 ≥ 600V,電流 ≥ 300A);插電式混合
動力機電耦合驅動系統。
綜上,本項目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品和技術,符合行業發展趨勢。
項目產品將替代進口,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技術創新的需要
隨著全球化採購的興起以及主機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形成產業分工協
作格局,零部件企業逐漸承擔起更多的研發任務,具備同步開發甚或超前
開發的能力。這就要求零部件供應商融入主機配套體系,透徹理解主機設
計的理念和需求,並根據主機廠商的計劃和時間節點配合主機開發進度,
在第一時間同步推出相應的設計方案和最終產品。
聯宜電機的研發團隊已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高效節
能永磁直流電機新產品,產品技術含量高、適銷對路,技術水平達到國內
領先、國際先進。公司將密切跟蹤新技術的發展,了解其最新需求及產品
升級動向,加大新產品的研製和開發力度,滿足主機廠商的配套要求。
(三)市場的需要
預計未來3~5年,高效節能永磁直流電機在軌道交通、建築裝飾、新
能源汽車、康復器材產業等領域的應用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項目產品的
市場前景廣闊。
(四)實施智能製造,提升裝備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製造2025》為中國製造業未來10年設計了頂層規劃和路線圖,
通過努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
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製造強國行
列。根據《中國製造2025》,中國未來十年將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為主線,實現中國製造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智能製造貫穿在產品創新、制
造技術創新和產業模式創新的各個方面,成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制高
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項目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導,以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
為基礎,擬新增由電機繞線自動生產線、定子立式繞線嵌線整形自動組合
線、數控加工中心、雷射焊接
機器人、關節型
機器人等設備組成的高效節
能電機生產線和系列應用產品裝配生產線,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實現智
能在線檢測、自動化物流系統、信息化管理和智能製造,符合《中國製造
2025》行動綱要。
總之,項目的實施將提升公司研發和生產供應能力,滿足國內外市場
需求,使企業的生產規模得以快速擴張、專業化程度得以進一步提升,並
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覆蓋率,鞏固公司在行業的市場地位,
獲得客戶的更高程度認知,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資產質量、改善財務狀況、
增強持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1.3 可行性研究的依據和範圍
1.3.1研究依據
(1)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提供的有關資料;
(2)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委託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進
行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委託書和雙方籤定的合同。
1.3.2研究範圍
根據企業生產發展和要求,本研究著重對「年產85萬臺高效節能自動門
電機技改項目」進行分析研究,包括產品方案、生產規模、國內外市場需求、
工程技術方案、環境保護、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經濟效益分析等。
1.4項目概述
1.4.1項目建設地點
項目建設地點位於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電子產業園區浙江聯宜電機有
限公司現有廠區內。利用公司現有廠區空餘場地新建生產廠房、研發檢測
技術中心及配套公用動力設施,新建建築面積共66698㎡。
項目所在地橫店電子產業園區,市政設施一應俱全,建設條件優越。
1.4.2建設內容及規模
(一) 建設內容
(1)本次擬新建66698㎡的生產廠房,以滿足年產2萬臺軌道交通
門電機、60萬臺自動門電機、0.2萬臺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20萬臺繼電
器、2.8萬臺電動輪椅和代步車的生產要求,
表1-2 項目新建建築面積一覽表
序號
建築物名稱
佔地面積(㎡)
建築面積(㎡)
功能
1
1#廠房
2820
17190
生產廠房
2
3#廠房
4110
25020
生產廠房
3
研發樓
2525
24488
研發檢測
合計
66698
(2)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導,以物聯網和務(服務)聯
網為基礎,使產品製造數位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符合《中國製造
2025》行動綱要。
根據生產工藝和生產規模,組建由電機繞線自動生產線、定子立式繞
線嵌線整形自動組合線、高效變頻電機自動繞線點焊生產線、數控加工中
心、雷射焊接
機器人、關節型
機器人等設備組成的高效節能電機生產線和
系列應用產品裝配生產線,項目內容包括智能化製造過程、智能在線檢測
和自動化物流系統、信息化管理,實現高效智能製造。提高產品一致性、
穩定性,為進一步開拓市場作好充足準備。
(二) 建設規模
本項目建設期2.5年。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產2萬臺軌道交通門電
機、60萬臺自動門電機、0.2萬臺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20萬臺繼電器、
2.8萬臺電動輪椅和代步車的生產能力。屆時,隨著產品技術的進一步成
熟,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產品的銷售量將進一步提升。
1.4.3產品生產綱領
形成年產2萬臺軌道交通門電機、60萬臺自動門電機、0.2萬臺新能
源汽車驅動系統、20萬臺繼電器、2.8萬臺電動輪椅和代步車的產能,達
到規模效應。
表1-3 產品生產綱領
序號
代表產品系列
數量(萬臺)
1
軌道交通門電機
2
2
自動門電機
60
3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
0.2
4
新能源汽車繼電器
20
5
電動輪椅、代步車
2.8
合計
85
1.4.4投資規模
(一) 總投資構成
項目總投資為25418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23643萬元,鋪底流動資
金為1775萬元。總投資構成見下表:
項目總投資
25418萬元
其
中:
建設投資
23643萬元
鋪底流動資金
1775萬元
(二)建設投資構成
本項目建設投資為23643萬元,其中建築工程為15114萬元,設備及安
裝工程為6704萬元,其他費用為709萬元,預備費為1116萬元。詳見投資
估算表(表10-1)
本項目新增投資構成分析見下表:
序號
項 目 名 稱
金額(萬元)
比例(%)
備 注
1
建築工程
15114
63.93
2
設備、安裝工程
6704
28.35
3
其他費用
709
3.00
4
預備費
1116
4.72
合 計
23643
100.00
1.4.5資金籌措方案
本項目總投資為25418萬元,項目資金全部由企業自籌解決。
1.4.6項目主要結論
1.本項目產品為高效節能的永磁直流電機及其在軌道交通、建築裝
飾、
新能源汽車、康復器材產業等領域的拓展應用,項目建設符合《「十
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產業
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改版)等一系列產
業發展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品和技術,符合行
業發展趨勢。
2.充分利用聯宜電機研發團隊以及公司的技術與品牌等
優勢資源,
合理使用投資,加快建設進度,使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3.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項目建設期2.5年,達產後將形成年產2
萬臺軌道交通門電機、60萬臺自動門電機、0.2萬臺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
20萬臺繼電器、2.8萬臺電動輪椅和代步車的產能,達到規模效應。年新
增營業收入30432萬元,增值稅1534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為153萬元,
利潤總額為3719萬元。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財務
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2.58%、18.29%、12.44%、12.55%/14.50% (項目投資
所得稅後/稅前) (項目投資所得稅後/稅前), 均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1.4.7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序號
項目
單位
合計
備註
1
生產
綱領
高效節能自動門電機
萬臺/年
85
2
新建建築面積
㎡
66698
3
年工作日
天
251
4
公用
動力
年新增用水量
萬噸/年
2.57
年新增耗電量
萬度/年
220
5
項目定員
人
255
6
項目總投資
萬元
25418
其中
建設投資
萬元
23643
鋪底流動資金
萬元
1775
7
資金
來源
企業自籌
萬元
25418
其中1775萬元
用於鋪底流動資金
8
年新增營業收入
萬元
30432
9
年新增增值稅
萬元
1534
10
年新增營業稅金及附加
萬元
153
11
年新增利潤總額
萬元
3719
12
財務
評價
指標
投資利潤率
%
12.58
投資利稅率
%
18.29
資本金利潤率
%
12.44
投資回收期
(含建設期2.5年)
年
7.95
所得稅前
年
8.59
所得稅後
全部投資
財務內部收益率
%
14.50
所得稅前
%
12.55
所得稅後
2.企業基本情況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創建於1968年,是一家集
微特電機及相關部
件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
括
微特電機、電機傳動部件、電機數控系統以及與電機相關環保休閒產
品。目前已形成200多個規格5,000多個品種的400多萬臺年產能。年產
能,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保健器械、家用電器、工業自動化、辦
公設備、智能監控、自動化控制、精確定位系統、電動車驅動系統、艦
船自動門系統、瞄準器控制系統、數控工具機系統、雷達跟蹤系統等各類
動力系統。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已有生產各類電機40多年的歷史,掌握了成
熟的電機製造工藝,具備生產國際一流品質電機的技術實力,產品在國
內外客戶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公司已擁有2000多家客戶,主要客戶遍
布亞洲、北美、歐洲等40多個國家,其客戶中有全球行業龍頭10餘家。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現為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
單位、全國青為國家重年文明號。公司擁有國家級電機技術中心、浙江
省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先後獲得浙江省技術創新優秀企業、浙江省綠色
企業、浙江省專利示範企業等多項榮譽。為省中行、農行、工行「AAA」
信用企業。公司現有員工1250人,其中技術人員330人,包括院士2人、
博士15人、高級工程師50人。公司中層管理幹部均為本科以上學歷。
公司先後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大學、浙江
工業大學、
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二十一研究所、西安微電機研究所共建研
發中心,技術力量雄厚。目前已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星火計劃
項目、國債項目、國家信息化示範工程項目等35項國家級項目。
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為浙江省微電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籌建單
位,擁有完善的標準化體系,參與制定、牽頭起草國家、行業標準55項,
國際標準2項,公司產品執行標準均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聯宜電
機有限公司先後通過ISO90001:2016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1環境
管理體系認證、ISO/TS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及OHSAS18001職
業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公司的「LINIX」品牌產品還通過了「CCC」、「CE」、
「UL」、「RoHS」和「CAS」認證,同時本公司產品為高新技術產品,擁有專
利2000多項,LINIX商標已在78個國家註冊。
3.市場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
本項目產品主要為高效節能永磁直流電機及其在軌道交通、建築裝
飾、
新能源汽車、康復器材產業等領域的拓展應用,因此上述四大應用領
域的發展決定了項目產品的市場需求。
3.1自動門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3.1.1軌道交通自動門
高效節能永磁直流電機作為軌道交通自動門的核心驅動部件,其開關
門運行的安全性、平穩性和高效性影響整個門機控制系統的性能,因此要
求配套電機體積小、質量輕、力矩大、效率高、低速性能好、過載能力強、
可靠性高,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軌道交通裡
程持續增長,軌道交通運輸在各類運輸方式中的份額持續提高,軌道交通
裝備的市場需求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和
地區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鐵,累計地鐵線路總長度為5263.9km。全球
每年大約有250億歐元投入軌道車輛市場,軌道車輛約為170到180億歐
元,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約為70到80億歐元。
微特電機在整個軌道車輛中
的造價佔比約為0.1%,計算下來全球該領域
微特電機市場容量約為1700
萬到1800萬歐元。
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整體上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與發展環
境。《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建設現代
高效的城際城市交通。建設城市群中心城市間、中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
間1-2小時交通圈,打造城市群中心城市與周邊重要城鎮間1小時通勤
都市圈。在城鎮化地區大力發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形成多層次軌
道交通骨幹網絡。實行公共運輸優先,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公交
等大容量公共運輸。到2020年,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
江中遊、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加快300萬以上人口
城市軌道交通成網,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約3000公裡。
1. 城市軌道交通
「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高峰期,車輛需求高增長,
年均新增營運裡程將從「十二五」時期的434公裡猛增到1115公裡,增幅
高達156.91%;同時為適應開通裡程的增長,車輛的購置也將提速,預計
「十三五」期間,中國軌道交通車輛需求量將達3.51萬輛。到2020年底,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總運營車輛將達5.55萬輛,2016-2020年複合年均增長
率高達22.2%。此外,由於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的急劇加大,對乘車
安全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鐵公司在新線規劃和舊線改造時都增加
了站臺安全門的建設,站臺安全門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目前,市場上的城軌車輛主要分為A 型車和B 型車,各種車型配備
的門數量如下:
當前市場上的城軌車輛配備的門數量
車型
車廂數
(輛/列)
外門總計
(套/輛)
內門總計
(套/列)
A型車
6
11
2
B型車
6
9
2
綜合考慮,按照每輛車廂需配10 套外門測算;站臺安全門的市場需
求按照「十三五」期間新增裡程3000 公裡、每1.5 公裡設1 個站臺、每個
站臺安裝50 單元的安全門測算,同時考慮既有線路每年加裝100 個站臺,
「十三五」期間我國城軌市場軌道交通門系統產品的需求如下表所示:
「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門系統及配套
微特電機需求預測
項目
列車數量
(輛)
車輛外門
(套)
內門
(套)
站臺安全門
(單元)
電機需求量
(萬臺)
「十三五」
總需求量
35100
351000
11700
110000
47.27
2. 幹線鐵路
《鐵路「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優化完善幹線路網。東部路網持續
優化完善,中西部路網規模繼續擴大,西部與東中部聯繫通道進一步拓展,
區域內部聯繫更加緊密,中西部路網規模達到 9 萬公裡左右。對外通道
建設有序推進,與周邊國家鐵路互聯互通取得積極進展。「十三五」期間將
逐步增加幹線鐵路的客流量與發車密度,同時,已建成幹線鐵路投入運營
時間的增加,車輛維修、改造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預計「十三五」期間幹線
鐵路建設新增2.3萬公裡,對應鐵路車輛21620輛(按每增加1公裡裡程,
所增加的客運列車數約0.94輛),配套電機市場需求也將增加。
「十三五」期間我國幹線鐵路軌道交通門系統及配套電機需求預測
項目
客車數量
(輛)
外門
(套)
內門
(套)
電機需求量
(萬臺)
「十三五」
總需求量
21620
86480
129720
21.62
註:按照每輛車需配套 4 套外門、6 套內門測算
此外,國際市場對軌道交通自動門配套電機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目
前美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沙特、伊朗、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也陸續
推出了軌道交通建設及設備更新換代計劃。
3.1.2建築感應自動門
感應自動門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中國,至今隨已有近30年的時
間,但行業配套核心組件
微特電機系統,其市場供應仍大多掌握在歐美、
日本等企業手裡。目前我國已有百餘家門機及感應自動門成套設備生產企
業,行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2009-2017年,中國感應自動門總產量逐年
遞增,年均複合率達到18%左右。2017年我國感應自動門總產量為30.83
萬樘,同比增長9.51%,2018年我國感應自動門產量達到33萬樘,同
比增長7.04%。
2009-2018年中國感應自動門總產量及變化走勢圖(單位:萬樘,%)
圖表2:2009-2018年中國自動門總產量及變化走勢圖(單位:萬樘,%)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指出,我國要大力發展智能感知、
智能控制、微納製造、複雜製造系統等關鍵技術,開發重大智能成套裝備、
光電子製造裝備等關鍵裝備與工藝,推進位造業智能化發展。隨著科技進
步,自控技術日益普及,自動門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我國自動門產量和市
場規模都在不斷提高。總之,我國自動門行業的發展正面臨著較好的政策
環境以及產業鏈機遇,分析認為未來3-5年,中國自動門行業規模將持續
增長,年均增長率在7%以上,到2020年我國感應自動門產量將達到50
萬樘,配套永磁直流電機需求量在50萬臺/年左右,且隨著我國城鎮化水
平不斷提高,感應自動門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3.1.3道閘門、捲簾門等領域
車庫、倉庫、自動通道、出入口道閘等場所安裝的電動門、捲簾門是
自動門的主要市場,年生產量在500萬樘左右。由於市場規模龐大,並且
進入門檻不高,所以競爭比較激烈。
從行業的電機展會情況來看,用於道閘門、捲簾門等自動門領域的配
套電機市場中,永磁直流電機佔有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隨著我國房地產業
的穩定發展,道閘門、捲簾門等自動門需求有增無減。「十三五」期間配套
永磁直流電機年需求量預計在200萬臺以上。
綜上分析,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新增的建築感應自動門、道閘
門、捲簾門等自動門配套直流電機需求量在250萬臺以上,加上國內在用
自動門的售後維修市場,自動門配套直流電機年需求量在300萬臺左右,
項目產品市場前景樂觀。
「十三五」期間我國自動門產業配套永磁直流電機需求預測
應用場所
配套永磁直流電機
年需求量預測(萬臺/年)
建築感應自動門
50
道閘門、捲簾門等領域
200
在用自動門售後維修市場
50
合計
300
3.2
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3.2.1
新能源汽車行業概述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燃油供求矛盾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世界主
要汽車生產國紛紛加快部署,將發展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加快推進
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同時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汽車節能技術。節能與新能
源汽車已成為國際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未來10年將迎來全球汽車產業
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主要汽車生產
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規劃
國家
規劃期
新能源車產銷目標
新能源車類型
美國
2015年
100萬保有量
插電式混動、混合動力
日本
2020年
200萬年銷量
電動車80萬、混合動力120
萬
2030年
年銷量70%
電動車、混合動力
德國
2020年
100萬保有量
電動車
2030年
500萬保有量
電動車
法國
2020年
200萬累計產量
電動車
韓國
2020年
小型電動車普及率10%
電動車
中國
2020年
年產能200萬、累計產銷500萬
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
根據EVSales數據,全球
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從2012年的5.3萬輛增
長至2018年的201.8萬輛,6年時間銷量增長37倍,年均複合增速高達
83%。未來隨著政策支持、技術進步、相關配套設施普及、消費者接受度
提升等因素影響不斷深入,預計2020年、2025年全球
新能源汽車銷量將
分別達到370、1,300萬輛。
全球
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國內
新能源汽
車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根據《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
圖》,2020、2025、2030年
新能源汽車佔總銷量的比重分別達到7%以上、
15%以上和40%以上,也就是國內
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有望保持快速增
長,預計2019年、2020年、2025年銷量將分別達到170、220和500萬
輛。
國內
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
3.2.1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最大區別在於動力系統。
新能源汽車電機取
代發動機並在電機控制器控制下,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來驅動汽車行駛。
電機驅動系統決定了車輛爬坡能力、整車行駛效率、加速度性能、最高車
速等指標。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中,驅動電機是唯一動力部件;油電
混合動力汽車中,動力總成系統是各種工作模式的關鍵,其性能將直接影
響整車運行性能,是
新能源汽車核心系統之一。
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是
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是
新能源汽
車車輛行駛中的主要執行結構,其驅動特性決定了汽車行駛的電耗指標、
排放指標、動力性、經濟性和穩定性。未來5-10年,驅動電機技術將呈
現永磁化、集成化、數位化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
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處於起步階段,規模不大。其特徵
主要表現為:一是門檻較高,需要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二是專業電機企
業數量少,有能力生產性能可靠的
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的企業不多;三是
根據我國國情,高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已實現產業化,釹鐵硼的產量現已
居世界第一位,釹鐵硼的價格也趨向合理。作為稀土永磁電機製造及應用
大國,加快推廣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在高效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中的應用
已迫在眉睫;四是國家對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扶持步伐加速,「十三
五」期間國內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企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有望突破驅動
電機大規模產業化瓶頸。
項目產品填補了國內
新能源汽車用冗餘熱備份稀土永磁直流電機及
其驅動器的空白,達到了國際同行先進水平。
(1)主要特點
①在驅動器中採用了基於FPGA晶片的控制技術,多路並行驅動結
構等;電機中採用了並行多繞組結構、防燒蝕、轉子散熱、水冷結構設計
等關鍵技術。
②系統效率達到95%以上。
(2)創新性
①高功率密度。電機由高效稀土永磁材料作為勵磁,對於給定的輸出
功率,它的質量和體積能夠大大減小(幾乎是普通電機的一半),使得功
率密度得到了大幅地提高。
②工作效率高。由於轉子無繞組、無銅損,功率因數接近於1,幾乎
沒有無功功率損耗,其工作效率高(效率高於目前的任何一種電機)。
③散熱性好。電機發熱主要集中在定子上,易於採取水冷的方式散熱。
④可靠性高。特殊的磁屏蔽結構設計,有效地防止了電機高速運行時
因高速旋轉的強磁場在電機軸承上形成的渦流對軸承的電化學燒蝕。
永磁勵磁不受製造缺陷、過熱或機械損壞的限制,因而可靠性較高。
⑤動態性好。轉子電磁時間常數極小,動態性能好。
⑥兩套(或更多)定子繞組驅動同一個轉子,即一個電機內部有兩組
完全獨立的電機定子繞組,降低了驅動器模塊的功率等級,提供了機電和
驅動器的冗餘備份功能。
⑦基於單個FPGA晶片的多稀土永磁直流電機驅動系統和基於FPGA芯
片的稀土永磁直流電機驅動裝置兩項發明專利,使得永磁直流電機及驅動
器系統的功率因數穩定且接近於1,諧波損耗接近於0。
⑧在大功率系統中,採用這種並行運行驅動模式,降低了功率器件的
功率等級,從而減小了驅動器的體積和產品成本。
⑨稀土永磁直流電機的平滑正弦特性和驅動器的數學模型特性完全
匹配,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損耗。
3.項目產品需求預測
按照60%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採用永磁電機驅動系
統,預估到2020年,僅國內永磁電機驅動系統的年需求量將達132萬套
左右,2025年需求量達到300萬套以上,項目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3.2.2
新能源汽車繼電器
新能源汽車一般採用高壓電池組為電動車提供動力驅動,為保證電氣
系統正常通斷,在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和電機控制器之間需配置高壓直流
繼電器。當系統停止運行後起隔離作用,系統運行時起連接作用,當車輛
關閉或發生故障時,能安全地將儲能系統從車輛電氣系統中分離,起到分
斷電路的作用,因此,高壓直流繼電器是
新能源汽車關鍵安全器件,起到
自動調節、安全保護、切換電路等作用,以低壓小電流電路控制高壓大電
流電路的「自動開關」。
根據前述預測,我
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2020年、2025年銷量將分別
達到220和500萬輛,按照每臺
新能源汽車配備5~8隻高壓直流繼電器
測算(含2個主繼電器、1個預充繼電器、2個快充繼電器、2個普通充電
繼電器和1個高壓系統輔助設備繼電器),2020年高壓直流繼電器的市場
需求量有望達到1760萬隻/年,2025年達到4000萬隻/年。除
新能源汽車
外,高壓直流繼電器在充電設備、高壓插件等領域均有較大的需求空間。
項目產品具備耐高壓、耐負載、抗衝擊、滅弧能力強和分斷能力強等優良
性能,市場前景樂觀。
3.3康復器材產業市場前景分析
《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60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
上老年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202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
口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老人數量的增加,將帶來更加多
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這些空巢老人因為沒有家人陪伴,內心其
實更渴望外出,與同齡人進行溝通與交流,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老人因腿
腳不便或疾病纏身造成無法外出。因此他們對自行外出的代步工具尤為渴
望和需求,這給中國電動輪椅、代步車消費市場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機會。
電動輪椅產品的問世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發展初期由於技術不成
熟和成本高昂而未能大批量投放市場。但是近年來,市場情況發生了突飛
猛進的變化,其主要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社會
福利保障系統日益完善;二是電動輪椅、代步車日漸成為中老年人的選擇
對象。歐美國家出臺了很多傾向老年人的福利新政,其中有一條規定:凡
65歲以上的老人只要憑醫院證明就可以免費向政府申領一臺電動輪椅車
或電動代步車,每三年還可以以舊換新。加上技術的不斷進步,當代電動
輪椅、代步車已經非常輕便,並且可以拆卸,這已經不僅僅是老年與肢障
人士的代步工具,更成為中老年人外出旅遊、戶外活動的休閒工具。
近幾年,隨著國內老年化趨勢的加深,國內老年人對電動輪椅、代步
車需求不斷增長,國內電動輪椅、代步車企業產能不斷擴大,行業產量快
速增長。2009年我國電動輪椅、代步車產量約62.2萬輛,到2017年電動
輪椅、代步車產量達到了172.9萬輛。近幾年我國電動輪椅、代步車產量
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9-2017年我國電動輪椅、代步車產量情況
https://img.chyxx.com/2018/07/20180726133206_m.png
未來3~5年,電動代步車與輪椅車將會呈現爆炸性發展。作為一個老
年人口大國的中國,保健生活輔具的發展已逐漸受到各方重視,尤其是行
動輔助器材,包括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更是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3.4擬建規模
市場需求是決定生產規模的首要因素。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的技術經
濟合理性,結合聯宜電機目前的市場佔有率和今後發展方向,擬定生產綱
領:年產2萬臺軌道交通門電機、60萬臺自動門電機、0.2萬臺
新能源汽
車驅動系統、20萬臺繼電器、2.8萬臺電動輪椅和代步車,達到經濟規模
效應。
產品生產綱領
序號
產品系列
數量(萬臺)
1
軌道交通門電機
2
2
自動門電機
60
3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
0.2
4
新能源汽車繼電器
20
5
電動輪椅、代步車
2.8
合計
85
4.物料供應
公司產品所涉及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零部件如電機的定子、轉子、拉伸
端蓋(部分)、鋁端蓋、機殼、線路板組件、引線組件以及代步車、電動
輪椅車架,佔原材料總額的90%以上,另外一些需表面處理、定子總成加
工、加工裝配電機、塑橡配件、控制器等工序,由外協供應商加工處理,
部分由公司自行生產加工,近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成本佔營業總成本的比
例為83%~87%左右。公司原材料市場均屬於完全競爭的市場,供應源充
足,公司可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公司歷來對原材料質量控制嚴格,不斷對
各家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定,選擇優質供應商,同時全方位開發新的供應源,
擴大選擇空間,改進原材料質量。經過多年的運作,公司憑藉良好的履約
情況在供應商中建立了品牌聲譽,與供應商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從根本上
保證了原材料及時充足的供應及良好的質量性能。
5.工程設計方案
5.1生產工藝
5.1.1 工藝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國家和浙江省現行的有關設計規範、規程,以及有關
消防、環保和職業衛生方面的方針政策。車間布局力求功能分區明確、物
料輸送順暢,便於生產組織管理。
(2)利用已徵土地新建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根據生產工藝和生產規
模,組建由電機繞線自動生產線、定子立式繞線嵌線整形自動組合線、高
效變頻電機自動繞線點焊生產線、數控加工中心、雷射焊接
機器人、關節
型
機器人等設備組成的高效節能電機生產線和系列應用產品裝配生產線。
(3)實施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導,
以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為基礎,使產品製造數位化、智能化,管理信
息化,符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要。
5.1.2 主要建設內容
5.1.2.1 工作制度
全年工作日251 天,採用兩班制,每班工作8小時。
5.1.2.2 生產綱領
年新增2萬臺軌道交通門電機、60萬臺自動門電機、0.2萬臺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20萬臺繼電器、2.8萬臺電動輪椅和代步車的產能。
5.1.3生產工藝
5.1.3.1工藝流程
電機工藝流程
電動輪椅、代步車工藝流程
裝把手八件套
裝搖擺架
裝長短拉杆
裝後車架
裝前輪
裝控制器
裝後罩支架
裝驅動橋
裝後輪
裝後輪
裝碟剎
裝彈片螺母
裝防傾斜輪
裝前罩殼
裝牛頭組件
裝後罩總成
裝座椅總成
檢測
包裝
繼電器工藝流程
cdd9b66bfedebe0570df52f92f6db69
5.1.3.2主要工藝說明
(1)產品零部件全部實現數控加工
本項目產品關鍵零部件全部實現數控加工,擬新增數控加工設備45
臺套,包括數控工具機10臺、數控加工中心4臺、數控磨床8臺、全自動
轉子精車生產線3臺,並配置關節型
機器人10臺、擰螺釘
機器人10臺,
組成數控機加工單元,確保產品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
(2)稀土永磁電機生產關鍵技術主要在線圈繞制和綜合性能測試,
本項目購置4條自動粘結、充磁、繞線和繞線嵌線整形生產線,線徑在
0.1-1mm可調,排線精度控制在0.01mm以內,每條生產線均配備智能在
線測試系統。
(3)實現產品從設計、加工、檢測、裝配的全流程智能化。電機自
動檢測線實現對每臺電機的數據自動檢測,自動判斷產品合格與否,極大
提高了檢測率和準確率,相關技術水平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檢測線具備通
過遠程聯線監測檢測數據的功能。
(4)購置必要的產品研發用儀器和設備,配置開發應用軟體平臺,
進一步加強產品開發的能力。
5.1.3.3生產製造過程智能控制系統
建立安全可控的生產過程智能控制系統。設計總體目標為:在充分分
析項目產品的實際加工流程、加工工藝、產品質量特性,以及質量檢測設
備的數據接口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實際需要且安全可靠有效的軟硬體方
案,實現以自動線產品過程質量智能化監控與檢測為核心的各項產品生產
質量要求。實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使用先進標識技術
根據物理條件的不同,在加工對象和工具上應用二維標刻碼和RFID
等先進標識技術,使得能夠通過軟體系統控制產品零部件現場流轉,能夠
通過對實物的自動識別來實現智能化加工,並配合預防性控制手段。
(2)視覺輔助定位和檢測
使用視覺識別系統,正確識別判斷工件在各個工序間的形狀和特徵,
保證下一工序執行前工件合格率大於99.9%,並且根據檢測結果,結合智
能決策系統,對下一工序的具體工藝進行調整,以適應單間產品的不同特
性和加工條件。同時,利用視覺識別系統,保證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產品
品種的切換能在2~3分鐘內完成。
(3)高負荷高強度的執行機構設計
由於上下料及轉運
機器人的應用在可靠性、重複定位精度、生產柔性、
自動化程度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與人工相比能夠極大地提高生產效
率和產品品質,並且能夠大幅度降低產業工人的勞動強度,生產效率和質
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具有柔性更高、定位更精準、效率更高的特點。
(4)建立安全的網絡環境和階梯形管理機制
採用高速無線網絡,根據現場數據採集的頻率和數據量,配置足夠的
現場數據採集終端,尤其是可攜式(移動式)的數據採集終端。對於網絡
死角問題或安全保密距離問題,可以考慮採用內嵌存儲晶片的離線式數據
採集終端。同時,需建立階梯形管理機制,明確各個層級人員對於車間內
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查看和修改權限,避免信息的錯誤修改對智能化生產過
程中各個設備的影響。
5.1.4研發檢測技術中心
5.1.4.1任務
研發檢測技術中心設置產品研發部門、技術管理部門及行政辦公部門
主要承擔新產品的研發、解決產品生產技術和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承
擔部分行政辦公的職能。
電機製造行業下遊客戶較為集中,決定了公司研發具有較強的針對
性,必須根據客戶需求來制定產品方案。前期公司在與客戶進行詳細交流
調研的基礎上,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制定詳盡的產品設計、試樣、檢驗
方案。根據制定的產品方案,公司憑藉現有的研發技術實力進行產品設計,
經技術部的設計評審和質檢部的質量評審後,選擇最優的設計方案並進行
產品試產,檢驗通過後,進行驗收鑑定並存檔。該研發流程,可以充分發
揮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實現公司資源的優化配置,研發出多種不同的產
品,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研發流程
5.1.4.2組成、平面布置及面積
研發檢測技術中心為地上十二層,地下一層,建築面積為24488 ㎡(其
中地下面積725 ㎡)。一至三層布置為研發展示廳、接待大廳、檢測中心,
四至九層為產品研發及技術管理,十至十一層為行政辦公,十二層為會議
室和企業培訓中心,地下一層為消防水池、水泵房及設備用房。
5.1.4.3研發軟體設備
研發檢測技術中心擬購置產品設計仿真軟體以及企業ERP配套升級
優化等軟體。
5.2新增主要設備
新增主要設備清單
序
號
名稱
規格型號
數量
單價
(萬元)
總價
(萬元)
製造商
1
定子粘結、充磁自動線
GPH-40
1
120.00
120.00
南京鴻天
2
定子立式繞線嵌線整形自動
組合線
非標
1
210.00
210.00
山東中際
3
自動繞線、點焊生產線
非標
1
360.00
360.00
青島中特
序
號
名稱
規格型號
數量
單價
(萬元)
總價
(萬元)
製造商
4
滲碳爐
600KG
1
120.00
120.00
吳江精元
5
網帶爐
JN-400-QTF
1
165.00
165.00
蘇州久禾
6
感應加熱設備
HKTP100KW/100KHZ
1
150.00
150.00
江蘇金色7
雷射焊接
機器人非標
8
30.00
240.00
杭州松歐
8
關節型
機器人GJPT-08
10
15.00
150.00
廣東機械研
究院
9
擰螺釘
機器人TO-805
9
20.00
180.00
常州快克
10
端子機、專用繞線機、下線
機
H1-026
2
240.00
480.00
上海晶途
11
金屬材料分析儀
BNC-42C5
1
70.00
70.00
南京寧華
12
全自動光學檢測儀及操作軟
件
1
90.00
90.00
神州視覺
13
直流轉子檢測儀
SW-40
5
12.00
60.00
深圳準點
14
直流電機整合測試系統
3
30.67
92.00
青島艾普
15
自動繞線機
非標
1
120.00
120.00
浙江巨力
16
高低溫試驗箱
1
98.00
98.00
廣州環境儀
器
17
前道電氣半自動檢測儀
1
50.00
50.00
愛華儀器
18
自動超聲波清潔機
2
42.50
85.00
無錫希而達
19
數控工具機
TK63S
10
76.00
760.00
廣州數控
20
數控加工中心
XKR25
4
160.00
640.00
金華步雲
21
磨床
WD216
8
37.50
300.00
無錫工具機
22
三坐標測量儀
ktiv7/10
1
98.00
98.00
哈爾濱量具
23
3D印表機
F123
1
24.00
24.00
上海數造
24
AGV車
10
8.00
80.00
合肥天特
25
熱熔焊機
1
25.00
25.00
廣州藍能
26
自動化生產線線體
2
22.00
44.00
廣州路樂
27
全自動轉子精車生產線
非標
3
162.00
486.00
浙江巨力
28
電子看板
5
11.00
55.00
蘇州以利亞
29
配套軟體系統
若干
200.00
國產
5.3總平面布置
5.3.1建設場地
建設地點位於交通便捷的東陽市橫店街道西北部的後岑山地段,東隔
鎮西大道與橫店工業區相鄰,南與米塘村相接,西面有省道東永線自北向
南穿過,北含下湖嚴村。主要城市道路——工業大道與鎮西大道相接。
廠區外形為四邊形,四面均鄰園區道路。南至道路紅線為18 米的四
合北路,西至道路紅線為20 米的興業路,北至道路紅線為30 米的工業
大道,東側至道路紅線為30 米的科興路。
廠區總用地面積191859.78㎡(約合287.8畝),已建有綜合廠房、
2#廠房、變電所、職工食堂及門衛等建築,已建建築面積99650.6㎡。廠
區四周均為市政道路,場地地理位置環境優越,交通方便,並設有通信、
消防供水、雨水排水及供電設施等,條件良好。
5.3.2總平面布置
本項目擬新建3個單體建築,分別為1#廠房、3#廠房、研發樓,新建
建築面積66698㎡。其中廠房均採用多層廠房,提高廠房面積利用率,有
利於節約土地。
表5-2 項目新建建築面積一覽表
序號
建築物名稱
佔地面積(㎡)
建築面積(㎡)
功能
1
1#廠房
2820
17190
生產廠房
2
3#廠房
4110
25020
生產廠房
3
研發樓
2525
24488
研發檢測
合計
66698
沿科興路上設置一個主出入口和中部一個次入口,興業路上設一個廠
區次入口。主要建築四周設置環行消防通道,消防車可以從各個入口進出,
可到達所有建築主體部分。
考慮到消防的各項規範,室外設有環行消防車道,寬度及淨高大於等
於4 m。主幹道寬15-17m,轉彎半徑大於12m;次要道路寬6m,轉彎半
徑大於9m,各建築間的防火間距均滿足《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的要求。
整個廠區管理、生產、生活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生產流線,互不交叉
幹擾,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5.3.3綠化布置
為美化環境,淨化空氣、阻隔噪音、改善小氣候、有利於文明生產,
本設計重視搞好綠化建設。廠區用地主綠化分布在道路兩邊及廠前區。本
次設計廠區綠地率為15%,是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工廠。
5.3.4豎向布置及高程系統
項目建設區域地勢平緩。根據規劃高程要求,結合廠房及道路標高要
求,本工程擬定場地平均標高為123.10m。新建建築室內外高差為200mm。
道路採用城市型道路,瀝青路面。
場地地坪及道路的設計與規劃設計條件一致,地面雨水排放採用明溝
與暗管相結合的方式有組織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5.4.5總圖經濟技術指標
總圖主要技術指標
建構築物一覽表
5.4主要生產性建築說明
1. 設計指導思想及原則
(1)遵循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有關規範。
(2)滿足園區規建部門和業主的設計要求。
(3)合理布置生產區與非生產區的建築物的關係,在充分滿足生產
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簡潔、新穎、大方、技術經濟合理。
2. 主要生產性建築設計
(1) 建築平面布置、層數和層高
① 新建1#廠房生產類別為丙2類,六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車間
主要柱距9m,一層層高6m,二~六層層高均為4.5m,建築總高度為33.3m。
建築物長度90.66m,寬度27.24m,建築面積17190㎡。耐火等級為二級。
疏散出口數量、疏散寬度、疏散距離均符合規範的有關要求。
② 新建3#廠房生產類別為丙2類,六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車間
主要柱距9m,一層層高6m,二~六層層高均為4.5m,建築總高度為33.3m。
3#廠房與1#廠房在一層通過連廊相連,兩建築之間設17.76m寬通道。建
築物長度90.66m,寬度45.24m,建築面積25020㎡。耐火等級為二級。
疏散出口數量、疏散寬度、疏散距離均符合規範的有關要求。
③ 新建研發樓為地上十二層,地下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總
高度為58.9m。建築物長度48.7m,寬度45.2m,建築面積為24488 ㎡(其
中地下面積725 ㎡)。耐火等級為二級。疏散出口數量、疏散寬度、疏散
距離均符合規範的有關要求。
(2)消防設計
1#廠房、3#廠房火災危險性類別均為丙2類。所有建築安全疏散出口,
疏散樓梯及疏散距離均滿足建築防火規範中有關要求,室內外設置消火栓
系統,室內設置滅火器。
5.5 公用動力
5.5.1給排水
本工程以市政給水管網為水源,設計採用兩路進水,由本工程南側道
路引入一根DN200 給水管,原有廠區從另一市政道已引入一根DN200 給
水管。進水管管徑為DN200(埋地管採用鋼絲網骨架PE 複合管,專用機
械連接。)。室外給水管繞本工程布置成環狀,以保證供水安全可靠,環
狀給水管管徑為DN200。根據當地市政供水的說明,正常狀態下供水壓力
不小於0.20Mpa。研發樓地下室設置540T (分兩格) 消防水池和水泵房,
補水採用市政用水。估算項目日用水量約102.5m3。則估算項目年用水量
約25727.5 m3。
廠區排水已建雨汙分流排水系統。雨水經有組織暗管匯集後排入外部
河道。項目新建廠房的雨水接入廠區雨水道。生產廢水經廢水處理達到排
放標準後排入市政汙水道。生活汙水經地埋式無動力水處理裝置處理達標
後排入市政汙水道。
5.5.2電力照明
1.供電要求及電源
本工程1#、3#廠房為高層廠房,消防用電(應急照明、排煙風機)為二
級負荷,採用兩路電源供電,均從市政電網不同變壓器引入;研發樓為一
類高層民用建築,消防用電(消火栓泵、噴淋泵、穩壓泵、消控室電源、
排風風機,排煙風機、應急照明、消防排汙泵、消防電梯等)按一級負荷
設計,採用兩路電源供電,從市政電網不同變壓器引入;研發樓客梯按兩路
供電,其他負荷採用三級負荷供電。
2.用電負荷計算
本項目裝機容量約為1300kVA,年新增用電量約為220萬度。需要在
1#廠房內設置分變電所,新增2臺10/0.4kV乾式變壓器800kVA。
3.生產配電
本項目車間動力電源均為三相四線制加PE線,即TN-S系統。電壓
為380/220V。供電方式一般採用放射式與樹幹式相結合。配電所到車間動
力箱和成套設備控制箱的動力幹線採用VV-1kV電力電纜,採用電纜沿橋
架或電纜溝敷設。
按國家有關規範進行防雷接地系統設計,並儘量利用建築物屋面、柱
內、圈梁及基礎內主鋼筋做防雷與接地設施。生產線接地保護採用TN-C-S
接地系統。廠區已按三類建築物考慮防雷設施,採用沿四周山牆設置避雷
帶,變壓器中性點接地,接地電阻小於4Ω;車間電纜進戶處要做重複接
地,接地電阻小於10Ω,其它特殊設備的工作接地電阻應按滿足相應設備
的接地電阻要求。
5.5.3動力
生產中需用到壓縮空氣。在1#廠房一層設置空壓站,配置2臺
10m3/min的螺杆式空氣壓縮機,其最高排氣壓力設定為0.80MPa,冷卻方
式為水冷,其中1臺為備用機組。空氣壓縮機對應設置後冷卻器和儲氣罐,
冷凍乾燥機設在壓縮空氣總管上負責向各用氣點供氣。
5.5.4通風和空調
廠房儘量採用自然通風和採光,如不滿足時設機械通風裝置進行通風
換氣。生產廠房有少量焊接煙氣需要通風換氣。一般採用屋頂式通風機,
並設置一定數量的崗位送風機或局部排風罩。對有空調要求的生產部位,
視具體位置和要求採用隔間,配置分體櫃機或小型空調機組。
研發樓擬配置中央空調。
6.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衛生及消防
6.1環境保護
本次環境保護設計,實施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系列標準,實施全
過程控制汙染和清潔生產。通過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提高產品的環
境價值,減少環境風險和環境費用開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組織的環境
效益與經濟效益。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環境保護法法規、法令為
指導思想,堅持執行「三同時」的原則,在工藝設計中積極採用低毒低害、
無毒無害的原料,採用節能、低噪聲設備,採用少汙染、無汙染的新技術,
實施清潔生產,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減少到最低限度。
環保工程設計力求體現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處理後的汙染物要
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
6.1.1生產期間環境影響保護
本項目主要汙染物為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棄物。設計對這些汙
染物採取治理措施如下:
1. 廢水
廠內做到清汙分流,雨汙分流。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達到《汙水綜
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標準後排入園區汙水管網,送橫
店汙水處理廠處理,處理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
標準後排放,最終匯入南江。
2. 廢氣
本項目廢氣主要為焊接煙塵、粘磁鋼產生的有機廢氣、塗覆時產生的
環氧樹脂粉塵、滴漆、噴漆廢氣等產生的少量廢氣。
(1)焊接煙塵:在車間安裝排風扇,加強車間通風,並保證換氣次
數在6次/小時以上,以改善車間操作環境;
(2)粘磁鋼產生的有機廢氣:粘磁鋼操作臺採用側吸風收集裝置,
自然晾乾處上方設廢氣收集裝置,廢氣經收集後通過不低於15米高的排
氣筒排放;
(3)塗覆時產生的環氧樹脂粉塵:粉塵經轉子塗敷設備配套的除塵
設施處理後通過不低於15m高排氣筒排放;
(4)滴漆、噴漆廢氣:噴漆廢氣經水簾除漆霧、晾乾廢氣經晾乾恆
溫區集氣裝置收集後,匯同經收集的滴漆廢氣後進入廢氣總管,經光催化
+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後通過不低於15m高排氣筒排放,根據《浙江省塗
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整治規範》,整套裝置集氣效率不低於90%,去
除效率不低於75%。
滴漆烘乾廢氣經風管收集後,經多套光催化+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後通
過不低於15m高排氣筒排放,根據《浙江省塗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整
治規範》,烘乾廢氣去除效率不低於90%。
(5)清洗時揮發的汽油廢氣:清洗區設置為密閉車間,廢氣收集後
經液膜塔(膜分離)+光催化處理後不低於15m高排氣筒排放。
3. 固廢
本項目固體廢物主要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含漆包線線頭)、
廢皂化液、廢機油(廢液壓油)、廢汽油、漆渣、廢油漆、廢活性炭廢、
包裝材料以及職工的生活垃圾。
(1)邊角料(含漆包線線頭):收集後外賣給廢品收購站;
(2)廢皂化液、廢機油、廢汽油、漆渣、廢油漆、廢活性炭和廢油
漆桶、稀釋劑桶、膠水瓶:收集後委託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
(3)生活垃圾、廢包裝材料:委託當地環衛部門進行統一清運
綜上所述,本項目各類固體廢物均妥善落實分類處置途徑,對周圍環
境影響不大。做好各項固體廢物的日常收集工作和廠內臨時貯存設施,並
及時清運處置,同時對危險廢物產生設備定期檢查、維護,杜絕跑冒滴漏。
4. 噪聲
項目選用低噪聲設備並對設備基礎進行減振防噪處理。根據項目設計
要求:對噪聲值偏高的設備進行減振、隔聲處理;對高噪聲的機械專門設
置整體隔聲間,密閉隔聲;泵類和機組設防振墊或防振彈簧以減少噪聲頻
率;風機安裝隔聲罩。
(1)選用低噪聲環保型設備,並維持設備處於良好的運轉狀態;
(2)對聲源採用消聲、隔震和減震措施;對高噪聲設備進行隔音、
吸音處理;
(3)合理布局,儘量遠離廠界布置;
(4)加強對設備維護保養,定期檢修、加強潤滑作用,保持設備良
好的運轉狀態。
(5)在廠區周圍種植綠化隔離帶,靠近圍牆種植較高大的樹。
6.1.2施工期環境影響保護
1.廢氣汙染防治措施
在施工期應對運輸的道路及時清掃和澆水,並加強施工管理,配置工
地細目滯塵防護網,同時必須採用封閉車輛運輸,以便最大程度減少揚塵
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
2.廢水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市政管網;建築施工廢
水經沉澱澄清後排入周圍水體。
3.施工噪聲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單位在施工作業中應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具和先進的工藝,同時
必須合理安排各類施工機械的工作時間,尤其是夜間嚴禁打樁機等強噪聲
機械進行施工,同時對不同施工階段,嚴格按《建築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
放標準》(GB12523-2011)對施工場界進行噪聲控制,減少對周圍環境影響。
4.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
建築垃圾,其中鋼筋可以回收利用,其它混凝土塊連同棄渣等均為無
機物,可送至專用垃圾場所或用於回填低洼地帶。
生活垃圾,應收集到指定垃圾箱內,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6.2工業職業安全衛生
6.2.1設計採用的勞動安全標準
1.《機械防護安全距離》(GB6265-1990);
2.《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 12801-2008 );
3.《用電安全導則》(GB/T -2008);
4.《機械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範》(JBJ18-2000);
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GB/T 50087-2013)。
6.2.2保證勞動安全衛生的技術措施
1. 項目購置的先進生產、檢測設備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勞動條
件大大改善。
2. 對生產中可能產生的汙染均採取治理措施,確保生產環境清潔。
3. 電氣及照明均按照有關規定設計。
4. 建築物均有可靠防雷接地。
5. 新招收的生產工人必須經操作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經考核合格後
方可上崗獨立操作。
6. 發放勞動防護用品。
7. 企業已有勞動安全及工業衛生制度及措施,仍可執行。
6.3消防
6.3.1設計依據
國家現行的有關消防規範,規定和標準:
1.《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築》2009 版;
2.《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築部分2013 年版
3.《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 2018 年版
4. 浙江省公安廳、浙江省住房和
城鄉建設廳(浙公通字[2017]89 號
《浙江省消防技術規範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
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GB50067-2014
6.《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範》(GB50974-2014)
7.《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50084-2017)
8.《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GB50140-2005)
9.《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GB50015-2003(2009 年版)
10.《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範》GB50116-2013
6.3.2措施
嚴格貫徹執行國家頒布的現行各種消防規範。解決貫徹「以防為主,
防消結合」的方針,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採用行之有效的先進消防技
術,促進生產,防止和減少火災危害。
1.總圖消防
廠區所有建築都需設環形消防車道,在一個長邊設置長度不小於周廠
1/4的消防登高操作帶。消防車道寬度均大於4米,沿建築的外牆設置,
轉彎半徑不小於12米,道路設計滿足消防要求。
2.建築消防
新建建築防火分區設計、疏散出口數量、疏散寬度、疏散距離均符合
規範的有關要求。各單體防煙樓梯四周牆體均為不燃燒牆體,耐火極限為
2小時。防火牆體均為不燃燒牆體,耐火極限為3小時。各層樓板均為不
燃燒混凝土樓板,耐火極限為1小時(地下室與一層樓板之間耐火極限不
低於1.5小時的樓板)。
3.電氣消防
消防設備用電採用雙迴路供電,末端自動切換(採用PC級自動轉換開
關)。消防配電設備應有明顯標誌,並採取防火保護措施。封閉樓梯間、
人員密集場所及疏散走道等處設置應急照明。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和燈光疏
散指示標誌的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不應少於90分鐘(配電房、發電機
房、水泵房、電梯機房等不小於180分鐘)。新建建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
系統和消防電話系統,消控室位於研發樓一層。消防控制室直通室外。
4.消防給水
(1)消防水源
本工程以市政給水管網為水源,設計採用兩路進水,由本工程南側道
路引入一根DN200給水管,原有廠區從另一市政道已引入一根DN200給
水管。。研發樓地下室設置540T(分兩格)消防水池和水泵房,補水採用市
政用水。研發樓屋頂設置36T消防水箱一隻及增壓穩壓設備,供消火栓系
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發生初期10分鐘滅火用水。
(2)消防用水量概況:
①室內消防用水量為40L/s。火災延續時間為3小時;
②室外消防用水量為40L/s。火災延續時間為3小時。
(3)室外消防消火栓系統
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給水管供水,進水管管徑為DN200,室外給水管沿
本工程外沿布置成環狀。室外消火栓按照沿路間距不大於120米,保護半
徑不大於150米設置。距離建築不小於5米,且不大於40米。
(4)室內消防消火栓系統
建築內設置室內消火栓。消火栓用水由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給,在室
外連成環狀。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採用臨時高壓系統。由消防泵房內的消
火栓水泵抽取消防水池貯水加壓供給,地下消防水泵壓力保證室內消火栓
栓口動壓不小於0.35MPa。
(5)滅火器設置
研發樓滅火器配置危險等級為中危險級,1#、3#廠房滅火器配置危險
等級為中危險級。建築物室內按危險等級配MF/ABC4型磷酸銨鹽乾粉滅
火器。消控室、電梯機房等設備用房配置MF/ABC4型磷酸銨鹽乾粉滅火
器。變配電室、高壓配電室配置推車式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
7.節能及合理用能
7.1用能標準和節能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2016年7
月修訂);
《GB50910-2013機械工業工程節能設計規範》(2014年3月1日起
施行)。
7.2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企業主要使用的能源和含能工質有電能、水等。
項目年綜合能耗指標計算表
序
號
能源種類
單位
年消
耗量
折算系
數
當量折標準煤
(tce)
等價折標準煤
(tce)
1
電力
萬kWh
220
1.229
270.38
2.87
631.4
2
水
萬m3
2.57
0.857
2.2
2.2
合計
272.58
633.6
項目用能總量折當量標煤為272.58噸,折等價標煤為633.6噸。項目年
新增營業收入30432萬元,年新增工業增加值9219萬元。按等價值計算,
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為0.02標煤/萬元,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0.069噸標
煤/萬元,項目單位產值能耗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均較低,低於浙江省和金華
市「十三五」約束性指標,符合當地的相應規定要求。說明本項目產品用能合
理,且達到經濟規模生產。
7.3節能措施
1. 總圖及建築節能
廠區要進行合理布局;廠房內工藝布置均考慮到物流便捷,儘量減少
往返運輸,以節約能源;配電房要靠近負荷中心布局,減少電力輸送過程
中的能耗損失;建築材料採用環保、節能產品。
2. 工藝、設備節能
(1)生產時貫徹專業化協作原則,對於專業性強的生產工藝實行專
業協作和專業集中供給。技術進步是企業節能降耗的根本出路,設計中重
視和採用成熟、適用的先進工藝,採用先進高效設備,提高生產的自動化
程度與生產效率,從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率。
(2)充分利用設備的生產能力,提高設備負荷率,有利於節約能源。
(3)車間內工藝平面布置綜合考慮物流和非物流因素,使其物流順
暢,減少運輸能耗。
3. 供電、供水
(1)照明採用節能型燈具,採用低耗高效新型節能型燈具,與同等
照度的普通燈具相比,可節省電能20~30%。
(2)選用銅芯導線以減少電能損耗,為提高功率因素,所有配電系
統均採用集中無功補償,功率因素為0.95左右。
(3)生產車間內水、電等用能系統均裝設控制和計量儀表,以加強
能源管理,減少損耗,設備冷卻水採用循環冷卻系統。
(4)空調機、通風機等暖通設備均選用高效率,低噪聲的節能產品,
以起到節約電能的作用。
(5)儘可能錯開用電高峰期,以減輕電網用電負荷。
4. 其他措施
(1)土建設計中,儘量提高自然通風和自然採光強度,減少機械能
耗和照明能耗。
(2)加強對員工的節能教育,落實能耗考核責任制,提高節能意識。
(3)按照計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對能源計量與公司、部門、工段行
三級計量、耗能設備單獨計量。
8.生產組織和人員培訓
8.1勞動定員
根據本項目的功能及組織機構設置,各類管理與各種層次的工作人員
編制擬定為255人,其中技術管理人員20名。新增人員向社會公開招聘,
擇優錄用。
8.2人員培訓
項目中設置了大量的新設備,為保證這些設備儘快正常用於生產,工
廠應安排一定的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外出培訓。另外,對新招聘人員,企
業應予以培訓,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
9.項目實施進度
本項目計劃建設期2.5年。具體實施進度如下:
10.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0.1概述
本項目浙江聯宜電機有限公司年產85萬臺高效節能自動門電機技改
項目,項目總投資為25418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23643萬元,鋪底流動資
金為1775萬元。
10.2編制方法
一般土建參照當地同類建築預決算造價及建築材料造價信息進行估
算;其他工程按有關概算指標進行估算。
設備購置費根據設備現行價格估算,設備安裝費按照機械工業工程建
設概算編制辦法及規定進行編制。
規劃設計費、勘察設計費、招標代理費、工程監理費、辦公及生活家
具購置費、生產準備費、預備費等按有關規定計取。
10.3投資估算
10.3.1 建設投資
本項目建設投資為23643萬元,其中建築工程為15114萬元,設備及安
裝工程為6704萬元,其他費用為709萬元,預備費為1116萬元。詳見投資
估算表(表10-1)
本項目新增投資構成分析見下表:
序號
項 目 名 稱
金額(萬元)
比例(%)
備 注
1
建築工程
15114
63.93
2
設備、安裝工程
6704
28.35
3
其他費用
709
3.00
4
預備費
1116
4.72
合 計
23643
100.00
10.3.2 流動資金估算
流動資金佔用參照企業目前的實際情況,並考慮經營管理水平提高
等因素,採用詳細分項估算法估算,本項目新增流動資金5917萬元,其中
鋪底流動資金為1775萬元。流動資金估算詳見流動資金估算表(表10-2)。
10.4資金籌措及使用計劃
10.4.1 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本項目總投資為25418萬元,項目資金全部由企業自籌解決。
另外正常生產經營還需配套其他流動資金4142萬元,申請流動資金貸
款解決。
以上投資中的建設投資在2.5年內投入,流動資金在生產經營期的頭三
年內投入。
詳見「投資來源與使用計劃表」(表10-3)。
10.4.2 投資使用計劃
本項目建設期為2.5年,第三年投產,第五年達產,各年資金來源及使
用計劃詳見表10-3。
11.經濟分析
11.1概述
11.1 生產綱領
本項目財務評價及經濟分析按照國家計委《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
參數》(第三版)的有關規定進行編制,項目建設期為2.5年,第三年開始
部分投產,生產負荷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40%,第四年的生產負荷達到設
計生產能力的80%,第五年起開始滿負荷生產。
項目達產後,可實現新增年產85萬臺高效節能自動門電機的生產能
力。
11.2固定資產、無形及其他資產
項目實施後,企業將新增固定資產21337萬元,無形及其他資產293萬
元,固定資產、無形及其他資產情況詳見表11-1。
11.3產品成本測算
a. 原材料、外購外協件及燃料動力費用根據產品物料消耗及材料價格
進行估算。
b. 職工薪酬。
職工薪酬按企業目前水平並適當考慮提增因素來測算。
c. 折舊費及攤銷
機器設備按10年計提折舊,殘值按5%計。
房屋建築按20年計提折舊,殘值按5%計。
無形資產(軟體)按5年攤銷。
其他資產按5年攤銷。
d. 財務費用。按財務制度規定,將生產經營期發生的長期貸款利息、
流動資金借款利息以財務費用的形式計入總成本。
e. 其他費用。為了便於項目的評價,將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
用等作了適當歸併,將職工薪酬、折舊單獨列出後,均計入其他費用。
產品成本測算詳見總成本表(表11-2)。
11.4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利潤及分配
11.4.1 營業收入
根據各年銷售量,以代表產品的銷售價格來計算各年營業收入,經計
算,項目完成後可實現年新增營業收入30432萬元。產品營業收入詳見表
11-3。
11.4.2 增值稅和營業稅金及附加
產品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按國家有關規定計算,經
計算,年新增增值稅為1534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為153萬元。本項目建
築工程、購置設備及安裝工程發生的進項稅為2014萬元,在項目投產後進
行抵扣。詳見表11-3。
11.4.3 利潤及分配
項目達產後,正常生產年份新增利潤總額3719萬元(第6年)。按15%的
稅率交納所得稅為558萬元,稅後利潤3161萬元,稅後利潤提取10%盈餘
公積金。詳見表11-4。
11.5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11.5.1 新增投資利潤率、新增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
新增投資利潤率=
新增利潤總額
新增投資總額
×100%
=
371923643+5917=12.58%
新增投資利稅率=
新增利稅總額
新增投資總額
×100%
=
3719+1534+15323643+5917=18.29%
項目資本金利潤率=
新增稅後利潤
項目資本金
×100%
=
316125418=12.44%
11.5.2 財務現金流量分析
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分析詳見表11-5,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詳見表
11-6。評價結果見下表:
序
號
項 目 名 稱
單
位
項目投資
項目
資本金
所得稅前
所得稅後
1
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
14.50
12.55
13.61
2
財務淨現值
FNPV(i=12%)
萬
元
2944
638
1675
3
投資回收期Pt
年
7.95
8.59
7.87
11.6償債能力分析
依據資產負債表等計算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考察項目
的財務狀況及貸款的清償能力。
資產負債表見表11-7。從表中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率從項目
計算期內均小於0.5。流動比率在項目生產期內均大於2。速動比率在項目
生產期內均大於1。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項目淨資產可以抵補負債,短期償債能力、變
現能力均較強,因此企業具有較強的清償能力。
11.7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淨現金流量及累計盈餘資金均為正值,各年均有
足夠的淨現金流量維持項目的正常運營,可保證項目財務的可持續性。詳
見表11-8
11.8不確定性分析
11.8.1盈虧平衡分析
新增生產能力的盈虧平衡計算如下(第6年):
BEP=
固定成本
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變動成本×100%=68.07%
計算結果表明,企業新增生產能力只要達到68.07%時,項目即可保
本。
11.8.2敏感性分析
在項目計算期內,可能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有產品銷售價格、經營成
本、建設投資、產品的產量。各單因素的變化對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淨
現值、投資回收期的影響見敏感性分析表(表11-9,圖14-1)。
分析結果表明,銷售價格對各指標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經營成本。
11.9主要數據及評價指標
主要數據及評價指標見表11-10
11.10財務分析結論
綜上述分析,項目實施後,年新增營業收入30432萬元,增值稅1534
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為153萬元,利潤總額為3719萬元。投資利潤率、
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財務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2.58%、18.29%、
12.44%、12.55%/14.50% (項目投資所得稅後/稅前), 均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因此本項目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