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雜誌上的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發現在格陵蘭島厚厚的冰層下存在一個面積達到2700平方英裡(即近7000平方公裡)的湖泊,雖然可以通過分析這個湖泊的沉積物來確認湖泊的年齡,但是還需展開很多工作,所以目前暫時不清楚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其實這樣的發現,在地球上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因為南極冰川下也存在類似的冰下世界。由於冰川覆蓋的原因,南極冰川下的海洋世界幾乎沒有什麼太陽光的照射,溫度也非常低,但是依舊存在大量的生物。這些生物早已適應了冰下海洋嚴寒、黑暗的環境,如果在外星球也存在類似的冰下海洋世界,是否也存在生命呢?
火星冰川下也有湖泊
雖然火星看起來極為荒涼、乾旱,但是火星曾經是一個潮溼的世界,曾經存在液態水,即使現在液態水消失了,但是火星還存在大量的水,而這些水主要以水冰的形式存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的科學報告指出,在火星上面最佳的棲息地可能是火星南極地下1公裡左右的區域,因為在這些區域發現了湖泊。
在我們地球南極冰川下存在大量湖泊,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傳回的數據顯示,在火星南極冰蓋下也有類似的冰下湖泊。研究人員認為,火星這個冰下湖泊由高鹽溶液組成。因為在火星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鈣鹽、鎂鹽、鈉鹽和鉀鹽等,這些鹽能夠溶解到液態水中,然後讓這些液態水的凝固點下降,最後讓部分水能夠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在湖泊上面厚厚的冰蓋則可以讓這些液態水沒法蒸發到大氣中。
如果火星的水全部以冰的形式存在,對於生命起源來說,其實意義不是特別大,因為冰狀的水很難參與到生命起源的過程中。但是如果水能夠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出現生命的機會大大增加。因為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劑,能夠讓很多有機物的融化在水中,而這些有機物不僅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更複雜的有機物,還能為生物(特別是微生物)提供養分。
雖然我們還沒找到地球生命起源的過程,但有一些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環境下,無機小分子物質能夠自發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機物,如胺基酸等,而胺基酸可以組成蛋白質。類似的化學反應,在火星這些星球應該也能夠出現的。所以,科學家猜測火星可能曾經存在生命,或者火星現在還存在生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雖然火星沒有磁場的保護,大氣層也很稀薄,來自宇宙的各種輻射會直達火星表面,但是有一些生物是能夠在高輻射的環境中生存的。科學家發現,耐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國際空間站增壓艙外一個特殊設計平臺生活一年以上。這不是第一次發現微生物能夠在高輻射、低溫的環境中生存,此前科學家也有發現一些微生物能夠在太空環境中存活。事實證明,如果火星有生命,它們應該也能夠適應火星表面高輻射的環境。
「火星人」會生活在地下嗎
科學家在火星地下1公裡左右的區域發現了湖泊,這個地下世界可能是火星最佳的棲息地。一方面,生物能夠直接使用這些水,另一方面,地下世界也能夠作為庇護所,讓火星的生命免遭宇宙輻射、小行星的威脅。所以,在這個地下世界很可能存在生命。這個地下世界是否會存在「火星人」呢?
能夠稱之為「人」,必然是一些已經發展到一定智力水平的生物,如幾十萬年前的智人等才算,像大猩猩這些水平都不算是「人」。地球生命進化了幾十億年時間,經過多次的滅絕,最後才出現了人類,整個過程非常漫長。如果火星存在生命,發展出像我們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一方面,火星比較荒涼,並沒有足夠的資源讓這些潛在的生命朝著更高級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生物的進化是隨機的,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機會進化出高智力。如恐龍存在了上億年,都沒有達到智慧生命的水平。所以,就算火星地下存在生命,可能也只是一些比較原始的微生物,「火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太陽系內哪裡最有可能存在生命
雖然我們還沒找到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在我們太陽系內有不少星球都具有孕育生命的潛力,如火星、木衛二、泰坦星等。其中木衛二也有一個巨大的冰下海洋,其含水量甚至可能與地球相當,此前科學家還發現了木衛二表面存在氯化鈉(即我們常用的食用鹽),而這些氯化鈉是從冰川的裂縫中噴射出來的,即這些氯化鈉來自木衛二的冰下海洋。在我們地球海洋深處存在大量的生物,所以科學家猜測,在木衛二的冰下世界可能也存在生命,或許已經有一些魚類在水中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