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 走 去火星看看!

2020-11-22 驅動之家

本文專家:劉勇,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學者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很好奇宇宙中的某個角落是否有著跟我們一樣的智慧生命存在。

中國人夢想著飛向月宮,現在的科學研究已經確認,月球上一片荒涼,沒有生命,只有偶爾落下的隕石在月球表面砸出大大小小的坑。

那火星上現在有沒有生命存在?最近的一項研究引起網民們的高度圍觀和熱議:火星曾存在相互連通的地下湖泊,而且還有著生物生存必需的礦物質。


太陽下的火星和兩個衛星(圖片來源:NASA)

火星上在過去是否有生命存在?其實這個問題經過了漫長的探索。

歷史上曾深信火星有生命?

1877年,火星離地球特別近,義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發現火星上有一些類似河道上的一樣的地形。

這種結構被後來美國的研究者洛厄爾認為是運河。「火星上有運河」,對於當時一直尋找外星人的科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


火星和傳說中的運河(圖片來源:spacecom)

由於這些河道在望遠鏡中看起來非常筆直,洛厄爾論斷,這些運河一定是火星人造的引水工程,把南北極的冰山融化的水引到需要的地方,是火星版的「南水北調」工程。


火星人攻擊地球(圖片來源於網絡)

1938年10月31日,美國的萬聖節前夕,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臺播放了一部關於「火星人入侵」的廣播劇,讓很多聽眾以為火星人真的入侵了地球,甚至開始逃離據說是火星人登陸點的新澤西州。

雖然關於這場混亂的規模後來一直有爭議,但當時應該有不少人相信火星上真的生存著和人類一樣的智慧生物,而且科技水平遠遠高出地球人。

火星上真的會有生命嗎?

隨著太空時代的來臨,關於火星的種種遐想都被殘酷的現實所取代——

那個巨大的冰蓋不是水冰,而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俗稱是乾冰。

那些筆直的運河被後來的科學家證實是對望遠鏡中火星的一種誤讀。

因為溫度和大氣壓很低,火星表面沒有液態的水,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氣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大氣壓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百分之一。

由於火星離太陽比地球遠,火星接受到的太陽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溫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兩極就更低了,難怪那裡的二氧化碳都結成了乾冰。

由於大氣稀薄,白天和晚上的溫差非常大,比如夏天的正午,溫度可能超過30度,而到了晚上溫度就在冰點以下了。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有體溫和地球人接近的火星人生活在火星上,中午要開空調製冷,晚上還要開暖氣。

雖然沒有液態的水,也沒有運河,但是科學家依然猜想火星可能存在著簡單的生命,這是為啥呢?


火星表面甲烷的含量變化(圖片來源:NASA)

2014年,好奇號火星車監測到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在兩個月內大幅增加,隨後又很快消散。

甲烷是一種最簡單的有機物,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它主要是由生物活動產生的,比如天然氣中的甲烷就是由動植物的屍體分解產生的。

「甲烷含量變化」這一現象的具體原因到現在還是一個謎,不過這開始讓科學家又開始猜想火星生命存在的種種可能。

火星過去曾像地球一樣宜居?

在四十六億年前到三十七億年前的這段時間,火星表面溫暖溼潤,火星那些看起來像是水衝刷出來的地貌形態也顯示,當時的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江河湖泊。

最新的研究還表明,這些江河湖泊通過一個地下水系統連成一體,也就是說,水都是相通的。

這些豐富的水資源加上濃密大氣層,使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樣適合生命生存。

曾經溫暖溼潤的火星,經過億萬年的演化,為什麼會變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太陽的太陽風。


火星與太陽風作用示意圖(圖片來源: https://www.spaceleer.com/)

太陽本身有非常高的溫度,表面的等離子體會象水蒸氣一樣脫離太陽重力的束縛,形成高速的等離子流。這些粒子和火星相互作用,使得火星的大氣從火星上逃逸,形成像彗尾那樣的粒子流。

地球因為有內稟磁場,所以能束縛大多數粒子,從而保住地球的大氣層和各種生物。但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只有一個薄薄的電離層。

太陽風和火星粒子相互作用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它怎樣導致火星粒子的逃逸過程,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現在都是未知的謎。


中國的火星環繞器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3月3日,我國的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回答兩會記者提問時提到,我國將要在明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探測火星。

這項計劃包括一個降落在火星上的著陸器和一個環繞火星飛行的環繞器。火星著陸器將會繼續研究火星過去的地下水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

環繞器上搭載了一臺粒子探測器,通過探測各種粒子的速度,以及這些粒子的速度變化規律,研究火星粒子的逃逸之謎。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而幾乎是同一年,在遙遠的歐羅巴大陸西岸邊,一個叫哥倫布的年輕人,帶著給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海,直向正西航去,他同樣沒有想到,他的此次旅途,掀起了轟轟烈烈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 有多少中國人報名去火星?
    有多少中國人報名去火星?時間:2014-09-01 19:57   來源:搜狗問問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搜狗旗下的互動問答社區,用戶可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搜索其他用戶沉澱的精彩內容;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最熱烈的互助氣氛,瀏覽到最精彩的問答內容。
  • 走,跟我們一起去火星
    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天問一號,將執行哪些任務?下面,請把手機橫過來,跟著小編一起去火星!
  • 走,坐火箭去火星!
    車內的攝像頭,讓我們能以Starman的視角去領略波瀾壯闊的太空美景。在特斯拉的儀錶板上還藏著一個「彩蛋」:那裡放著一輛敞篷跑車的微縮模型,同樣有一個太空人小人坐在裡面。4.它要去哪裡?按照馬斯克的說法,這輛跑車將飛往火星軌道,最遠時距離地球大約4億公裡,相對於地球的速度將近11公裡/秒。「它將進入一條進動橢圓軌道,橢圓的一端在地球軌道,另外一端在火星軌道。」馬斯克說,「所以本質上說,它將往返於地球和火星之間,我們估計它會在這條軌道上運行數億年,甚至超過10億年。
  • 去火星的路不好走,但我們選擇星辰大海
    第四、第五就比較難了,先是從火星上弄一些巖石、土壤回來研究,最後載人登陸。探月過程中,五種方式都用過,也都成功了。但火星離我們太遠,地球上發射探測器,六個月才能達到火星。想要再飛回來,燃料不夠,難度太大,目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天問一號」將一口氣完成環繞、著陸、巡視,這在航天史上還是首次。這是中國人的創舉,要克服很多挑戰。首先,探測器攜帶的燃料有限,飛行路線需要精確設計。
  • 火星自駕攻略!地球玩膩了,咱們去火星逛逛~
    (火星上的一個小山坡) 約旦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對於背包客來說,它是一個好地方,它幾乎對全世界免籤或落地籤,中國旅客在安曼機場花30美元就可以輕易獲得三個月的停留期,在約旦的亞喀巴,更是可以當天拿到埃及籤證
  • 我要回到火星去看看
    這兩天有些心神不寧,雖然也強裝著鎮靜,因為我要回到遙遠火星一趟。前幾天,中國首次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衛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目的地是我遙遠的家,火星。昨天,天衛一號探測器已飛離地球120萬公裡,還回頭給月亮和地球來了一張合影 ,它跑的有點快,我要抓緊,緊隨其後回去看看。
  • 咱們去火星!
    今年我們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紀念我國北宋偉大的科學家——蘇頌誕辰1000周年,紀念國際合作的航天項目——「火星500」十周年。而且今年我國發射了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星辰大海分外迷人,仿佛人類的精神家園。探索宇宙需要精準的計時相伴才能走得更深更遠。從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宇宙飛船載著楊利偉圓了中國人的千年飛天夢,以及之後的每一次載人航天任務,中國航天員都佩戴著飛亞達航天腕錶。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剛剛把探測器送上了月球背面後,中國人又把目光轉向了火星。▲「那顆神秘,而又美麗的行星啊」3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4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從國家層面上說,是為了中國的未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說:「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 2020年去火星看看 中國首次公布登陸火星時間表
    中國首次公布登陸火星時間表(圖片截取自國家航天局官網)目前美國能做到在火星著陸和巡視,俄羅斯能夠做到著陸,而中國國家航天局所制定的計劃是要能夠實現火星探測一步到位的計劃(探測和著陸的巡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稱,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形式在國外是沒有過的。美國的探測環繞就是環繞,巡視就是巡視。「我們希望用有限的經費儘可能多獲得一些成果,更高效地推動技術進步。所以我們想結合探月已經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礎,一步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我們具備了這樣的技術條件,希望一步邁得大一點。」為什麼一定要去火星呢?
  • 走,去殖民火星——策略遊戲《火星之上》摩點火熱眾籌中
    走,去殖民火星——策略遊戲《火星之上》摩點火熱眾籌中 《火星之上》是由極負盛名的葡萄牙設計師Vital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先給介紹一下啊,這個登錄火星要幹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目標第一步:繞我們先在火星上空看看有啥第二步:落相親了,就要就要到人家家裡去看一下了,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的嘛畢竟,所以我們要落下去看看她們家到底歡不歡迎,
  • 一個研究生的火星任務日記(二)——說走就走去火星?不存在的
    (二)說走就走去火星?小陳同學先幫我們明確了目標軌道要求,也就是我們的太空飛行器最後要去一個什麼樣的軌道。初步擬定是一個近火點高度265km,遠火點高度6000km的繞極軌道,和天問一號較為類似,這個軌道設計是為了同時滿足軌道器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以及為火星車建立數據傳輸中繼的要求。
  • 火星那麼遠,跑去幹什麼
    這兩天不光有領事館事件,還有火星探測讓人們閒著沒事兒的時候,多了兩個談資。 那麼我們為啥要跑那麼遠去呢,跑去幹啥呢。 這個問題,首先是,告訴全世界,咱中國人現在有能力跑那麼遠了,人們能夠跑多遠,是一種能力,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的時代現在可能是具備了,但是用眼睛看就能夠體會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嗎,想想就夠了吧,這就像饞著急的時候,看別人吃得滿嘴油吧。
  • 未來是宇宙的星辰大海,中國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探測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  火星是人類可以探索的距離地球較近的行星之一,人類如果想要衝出地月系統到達下一個行星,理論上應從火星和金星兩個鄰居開始。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給每一個國家畫像,去每一座城市流浪。微信公眾號:時差島中國人第一次火星之旅我們來了!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主探測火星,6個多月後成功抵達,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歐洲、印度、日本後第6位「國際火星俱樂部」成員。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中國人早已許下雄心壯志:下一站,火星!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為什麼要去火星?因為它在那裡。鐫刻於人類基因中的好奇心,驅動著我們一次次奔赴星辰大海,而今又踏上茫茫宇宙的未知徵途。中國人有能力飛得更遠,我們也應該飛得更遠。
  • 老貓丨走啊!去火星、南門二和獵戶座旋臂,去宇宙逛啊
    天問號火星探測器。       之所以集中在這個時段,是因為去往火星的發射窗口打開了。這個時候去火星正合適。這個窗口,每26個月開一次,也被叫做「火星衝日」。說白了,就是地球正好在太陽和火星的中間,太陽升起,火星落下,火星升起,天也正好黑了。這個時候去火星,距離比較短。
  • 「火星叔叔」鄭永春萬字科普貼:人類探索火星之路,走了多遠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個源自中國的探測器,承載了中國人對紅色星球的夢想,它將讓中國人從火星探測看臺上的觀眾,成為航天競技場上的一位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