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重慶通遠門遷墳事件,不僅造就了一個「七星崗鬧鬼」酒令,還造就中國內地唯一由西藏活佛來親自主持修建的佛塔。
這一切,都是1929年重慶真正建市後的第一任市長潘文華拍板決定。這個軍人出身的市長,是得到後世好評的一位國民黨官員。修建菩提金剛塔,也是由當時的重慶市政府唯一官方參與的,大規模鎮邪除妖事件。
潘文華(圖片來源網絡)
槍桿子效率高
李嚴、彭大雅、戴鼎是古重慶城格局的三大奠基人。但真正讓重慶從一個軍事要塞,向一個現代城市格局演變,潘文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此君和前面三前輩一樣行伍出身。
搞這種大型基建工程,軍人顯然作風更有效率。
他要建一座新城,需要大片空地。所以第一刀要砍向的是七星崗通遠門的上萬孤墳,主要是當年張獻忠屠重慶城的遺留問題。
但當時大多數市政議員,社會袍哥都反對此事。「誰要動墳我們就和他拼命。」這話,的確是飛到潘市長耳朵裡了。
不過,根據三峽博物館前館長王川平收集到的史料,潘文華當年面對洶湧民意說的原話是:不如此,重慶將永遠困在一個凼凼裡!
潘市長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背後是川軍!作為昔年川軍領袖劉湘手下五大悍將之一,顯然不屑和文人磨嘰,而直接讓旅長郭勳祺出任遷墳局局長。後者在抗戰中被機槍擊中大腿,仍然堅持指揮,其勇猛就可見一斑。遷墳一事自然不在話下:誰敢阻擋,槍不認人!
當兵的認了真,議員和袍哥馬上認慫。僅一年,就將通遠門外墳塋全部弄走,開拓出從七星崗到菜園壩、從上清寺到曾家巖的大片地塊,是為重慶新市區,開闢的新面積約等於舊市區一倍。
觀音巖菩提金剛塔
七星崗鬧鬼事件
但這場重慶歷史上最大的遷墳事件,精彩之處還在後面。
在遷墳一年多時間裡,被起出的屍骨數量太多。「修路挖墳、破棺露骨、冒犯神靈」之說不斷瀰漫在城市上空。當然也不乏「半夜鬼嚎、怨氣衝天」之類的極端傳言。這就是「七星崗鬧鬼」酒令的由來。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說法就很多了。
第一種說法是:消除流言、安撫民心。
潘文華雖然不信,卻頂不住民間壓力,決定依照佛教說法,建造一座「使死者超度,生者永得安寧,消災避難」的金剛塔,這就是現在渝中區的菩提金剛塔。
第二種說法是:事情鬧得太大,連工人都不施工了。
潘文華自己也被弄得半信半疑,乾脆修塔鎮邪,用佛教教義來超度亡魂。
第三種說法是:有「高人」不止一次的勸說潘文華,導致他做出這個決定。
按照道理,當過兵,打過仗的潘文華殺人都不怕,哪裡又怕所謂冤鬼?當年,他甚至自己帶頭去買亂墳崗的地皮,以示規劃開發重慶新城的決心。
這是當時的重慶最高行政機構,迫於「鬼神壓力」,而做出的一件順應民意的事。
而且,此事重慶市政府還搞得興師動眾:請來西藏的洛那活佛指導進行修建,所以塔有很濃鬱的藏式白塔風格,並由佛學家張心若為金剛塔撰寫碑文。1930年建成後,洛那活佛還帶著數十名喇嘛來此誦經祈禱,超度亡魂,場面盛大莊重。
這座鎮邪所用的菩提金剛塔的作用,就是保護城市的平安。即便是在「破四舊時代」,也沒人去摧毀,至今保持原貌。而在這座塔修好後,七星崗鬧鬼的傳言,也真的消失無影。
對重慶的現代化 潘文華起到重要作用
其實,潘文華對這座城市的貢獻,還不僅僅限於這座菩提金剛塔。在重慶尚未成為陪都時,重慶市的第一個自來水公司是他成立,發電廠是他成立,七星崗、兩路口、上清寺的大馬路是他所修,就連中山一路到四路的來歷,也是他崇敬孫中山先生而命名。不僅支持現代化教育,還免費開放人民公園。
後來,他也曾出川抗日,在解放戰爭期間保護過張瀾,支持民主。和周恩來,董必武等也頗多交往。1949年潘文華起義後,1950年1月被人民政府安排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十月病故於成都。
重慶抗戰史研究專家唐潤明說,現在對潘文華先生的評價都是很正面的,他不但抗日,反對內戰,而且對重慶這座城市的現代化,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很多國民黨貪得無厭的高官,潘文華的思想、理念要進步很多。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