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原創作品《生成與彌散》作曲:海納·格蘭欽、成紅雨

2021-01-07 昭華民族音樂

古琴原創作品《生成與彌散》

作曲:海納·格蘭欽、成紅雨

古琴: 成紅雨

合成器:海納·格蘭欽(Rainer Granzin)、王俊

舞蹈:楊偉囑

博爾赫斯有言,不通過夢境,我們無法說清什麼是人生。音樂以古琴的滑音在正向與經過電子設計過後的反向進行虛實交織起始,猶如虛空中的若隱若現,又如生命本體孕育,在綿延反覆中推上激越的高潮,生命呈現出清晰之形與恣肆狂放之態。激越過後,豁然澄明,物我兩忘。

這是一首現當代音樂作品,古琴作為主奏樂器展現音樂形象,部分採用了傳統古琴樂曲《瀟湘水雲》的素材片段進行改編創作。

《生成與彌散》榮獲2019年「豐子愷」杯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音樂比賽原創作品一等獎。

演奏家介紹

/ 成紅雨 /

旅德古琴家,西南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古琴專業,師從父親廣陵派古琴家、作曲家成公亮教授。

成紅雨7歲隨父習琴,繼承了成公亮先生「西為中用,美美與共」的琴學之道。後留學德國研習西方音樂,逐步形成多元音樂觀,在與國際音樂家的交流中,注重收採世界音樂素材進行探索與融合,是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古琴藝術傳承者。

同時她兼有中歐文化交流工作者,"Paranojazz–Recoad"Studio音樂製作人多重角色。

古琴:

2020年12月,南京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原創作品《城之夢—雲之錦》古琴協奏曲圓滿結項。

2020年9月,古琴原創作品《無去來處》入選德國國家音樂基金項目「 Klangspektrums BW」,獲得系列支持。

2020年6月籤約喜馬拉雅原創音樂製作,「成紅雨古琴療愈音樂」系列作品上線。

2020年1月受義大利威尼斯大學孔子學院邀請舉辦古琴專場音樂會和講座。

2019年10月成功舉辦「東方遇到西方——成紅雨、海納·格蘭欽古琴音樂會。

2018年6月於江蘇大劇院音樂廳舉辦《古琴》講座。

2018年3月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講座《成於樂——成氏兩代人的古琴傳承與創新》

2018年3月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天津大劇院音樂廳,武漢琴臺音樂廳,長沙音樂廳舉辦「憶故人——紀念成公亮先生專場音樂會」。

2017年為南京藝術學院誕辰105周年成功舉辦「秋籟·忘憂」古琴專場音樂會,在宜興保利大劇院,南京文化藝術中心成功舉辦「秋籟」,「秋天的聲音」古琴專場音樂會。

2017年受德國歌德學院、 《歐洲時報》和德國卡爾斯魯厄文化局特邀於曼海姆、法蘭克福、卡爾斯魯厄等地舉行音樂會。

2015年受邀德國卡爾斯魯厄建城300周年世界音樂會演出。

2012受邀德國中國文化年活動,在柏林舉行多場古琴獨奏音樂會。

2011年——2015年任南京藝術學院古琴琴學研究中心秘書及古琴教師。

2000年留學德國奧格斯堡大學和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研習音樂學,並開始投入歐洲傳統樂器凱爾特豎琴的器樂製作、彈奏及文化研究等工作。

1997年出版古琴個人專輯《洞庭秋思》。

多年以來,成紅雨與歐洲音樂家們進行多種音樂探索,2007年在德國出版古琴獨奏唱片《洞庭秋思》,同年11月應德國豎琴協會主席、凱爾特豎琴大師Ruediger Oppermann特別邀請,與多國音樂家舉行「音的世界」巡演40餘場,進行古琴與世界音樂的聯合創作,出版《Far East – Far West》世界音樂合輯唱片,並收入了傳統古琴曲目《流水》和《酒狂》,2011年在德國出版唱片合集《絲綢之路》。

自2000年至今,在歐洲各國,香港等地舉行過百餘場古琴獨奏音樂會,講座,Workshop,以及世界音樂樂隊演出等多元音樂活動。

創作作品:

《城之夢-雲之錦》古琴協奏曲

「成紅雨古琴療愈音樂」60首

《森林之蘭》古琴獨奏曲

《太陽》改編合奏曲

古琴與弦樂四重奏《安慰》(中德合作)

古琴與環繞聲音樂《無去來處》,《生成與彌散》,《水》系列。《莊周·夢蝶》榮獲「2017年江蘇數位音樂與聲音設計大賽」B組純音樂組的一等獎,2018年敦煌杯古琴原創新作品展演優秀作品獎和優秀表演獎。與德國音樂家Rainer Granzin共同創作的作品《生成與彌散》獲得2019年「」豐子愷杯」世界網際網路音樂大賽一等獎。

音樂製作:

「Paranojazz–Recoad"Studio音樂製作室製作人,與德國作曲家、鋼琴家Rainer Granzin(海納·格蘭欽)共同為中國多部紀錄片完成配樂製作,如: 《龍的重生》(中法合作),央視《工業傳奇》系列(中德合作),江蘇衛視《金陵永生》,《利瑪竇》。

相關焦點

  • 「書畫精覽」百年巨匠—傅抱石《西風吹下紅雨來》
    語音講解《西風吹下紅雨來《西風吹下紅雨來》是畫僧石濤的題畫詩句,「紅雨」指的是紅葉,西風把紅葉吹落下來,飄落在空中、江面,恰似紅雨,實際上是對秋景的一種抒懷。秋高氣爽的氣象,實際上是許多詩人、畫家都喜愛表現的,抒發灑落的情懷。此幅《西風吹下紅雨來》畫面簡潔又不失豐滿:舟子撐船,一高士正襟危坐於船頭,順流而下。
  • AI作曲的諾亞方舟將去往何處
    作品數據輸入後,人工神經網絡會找到眾多被輸入作品之間存在的規律,繼而形成對音樂旋律、節奏、音高、強弱變化的理解與學習。這種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預測,並非就此生成作品。AI程序會帶著它對以上音樂風格的預測繼續運行,並將在前方遇到下一個驗證數據集。這個數據集會判定它的預測是否正確,正確與錯誤的回饋都將被AI記住。
  • 70年代演《紅雨》成偶像 80年代只能跑龍套 後成市場管理員
    那是1975年,北影廠籌拍電影《紅雨》,導演崔嵬四處尋找能夠出演男主角紅雨的演員,結果找來找去找到了曹秀山。在這之前曹秀山從沒拍過電影,但他的外形和氣質,卻與崔嵬心中的紅雨形象完全吻合。就這樣,小帥哥曹秀山走上了銀幕,變成了一名電影演員,並因成功塑造了紅雨這個赤腳醫生的形象,而迅速走紅。
  • 《紅雨胡楊》MV首發!
    《紅雨胡楊》MV首發!04-23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紅雨胡楊
  • 《紅雨》:時空交匯下的血雨腥風
    1928年5月,一場詭異奇駭的紅雨降落在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縣,雲悽雨厲,陰森恐怖。上了年紀的當地人對於這場紅雨的預示心裡清楚,因為這裡剛剛經歷了國民黨對共產黨人的清剿和血洗。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蔣介石命令手下將槍口對準手無寸鐵的共產黨人及其追隨者,一時間麻城縣死傷枕藉、屍橫遍野。
  • 九大名山對聯: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九大名山對聯: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黃 山 // 一經飛紅雨
  • 【紅雨讀詩】《在琿春》 朗誦:紅雨(內附音頻)
    我曾經是一個感覺身後恐懼的孩子我在母親身邊長大,我很少訴說後來我學會的恆久的品質就是隱忍 我的守望也從那個時候開始,從那裡開始在故鄉的平原上,我守望遙遠的樹冠如今,我在異鄉守望家鄉 我知道,一條大路在前方等我它不在這座城,那是無數人的離散通向傳說中不朽的星辰紅雨
  • 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斫琴之古琴上弦
    很多好友想知道古琴如何上弦,古琴安裝琴弦方式是怎樣的,如果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古琴上弦。古琴上弦時將琴頭豎立於地板的軟墊上,古琴的雁足向外,古琴的琴面右側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過龍齦再過雁足尺許。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
  • 算法已經能繪畫,能作曲,能寫詩,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多遠?
    即使換成學習過作曲的志願者來參與試驗,還是有45%的「深度巴赫」作品被認為是巴赫的原作。從以上結果來看,「深度巴赫」算法所生成的音樂作品,的確有明顯的巴赫風格。續寫《哈利·波特》作家傑米·布魯和《紐約客》前漫畫編輯鮑勃·曼考夫創立的Botnik公司,把目光鎖定在文學創作上。
  • 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2017年,為支持華一志在古琴斫制上的鑽研和務實創新,上海音樂學院特批教育用房給華一志,作為古琴斫制的傳承基地。如果說西方弦樂器開啟了華一志的音樂之門,那麼中國傳統弦樂器——古琴的斫制則是華一志一場悄無聲息的回歸。他開始將西方弦樂器才講究的木材的聲學性能和機械性能等參數引進古琴選材中,嘗試使用魚鱗雲杉作為古琴的面板。
  • 小花仙:桃花精靈王紅雨的三大形態,黑化形態的紅雨很美麗
    小花仙是一部很好看的國產動漫,這部動漫以其炫酷的魔法技能和絢麗的戰鬥場景,給動漫迷們帶來了很好的視覺享受,因此也很受花仙迷們的喜愛,在小花仙中花仙精靈王是數量最多,也是支線最長的任務,在50位花仙精靈王中,桃花精靈王紅雨是一個很讓人喜愛的花仙精靈王,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桃花精靈王紅雨的三大形態
  • 陳德慶作詞作曲演唱原創歌曲《依然深深愛著你》
    依然深深愛著你演唱:陳德慶作詞:陳德慶作曲:陳德慶數不清我們相隔多少裡盼望著能夠早日見到你好長好長時間沒你的消息無法忘記往日美好的曾經常回憶我們青春歲月裡每一天你我純真的表情好大好大風雨讓我更珍惜縱然漫長等待也不變真情依然深深的愛著你依然多年不願放棄無論我漂呀漂泊到哪裡新的世界抹不去回憶依然深深的愛著你依然多年不願放棄無論有遙不可及的距離我也等你到相聚《依然深深愛著你》這首原創歌曲是可以讓我們聽一輩子的歌曲!
  • 十首古琴曲,讓你喜歡的沒道理
    雖然尋常處尋常人家,古琴並不常見,但於現代人的生活中,古琴並未絕跡。很多古裝片,電視廣告,甚而流行歌曲的伴奏裡,都有古琴的蹤跡。 且實且虛,繚繞不去,如一炷空中迤邐的香,綿綿不斷,遙遠到時間深處。可能太過杳遠,完全是象外之致,所以令人充耳不聞。那麼,古琴亦可能被懸掛在會所,茶莊廳堂裡,平時必有機緣晤得。
  • 地方暴力的歷史追溯——評漢學家羅威廉著作《紅雨》
    《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美國著名漢學家羅威廉的著作《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下為《紅雨》)將目光聚焦湖北麻城,研究該區域自元末的起義起,中間經明清的改朝換代、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軍閥混戰,一直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700年間頻頻發生的暴力。《紅雨》一書按年代順序排列,講述發生在麻城歷史中的人和事,貫穿其間的是對暴力的描述。
  •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2006-03-07 eNet&
  • 初學者買古琴的一些建議
    由於古琴近幾年越來越火爆,所以就又多了許多學習古琴的人們,但是購買古琴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簡單,古琴是中國的傳統彈撥類樂器,並不像其他的樂器似的。怎麼說呢?古琴的製作並沒有什麼標準化的流程,都是古人在斫制過程中一步一步總結出來的。鑑於選擇古琴並不像其他樂器一樣如此簡單,而且價格不菲。
  • 《紅雨》新書首發,「紅船精神」滋養時代發展!全國網絡文學大咖...
    今天(12月19日)上午,「紅船精神」全國網絡文學大咖徵文活動第三季正式啟動,該活動第二季的成果,由三十多位全國知名網絡作家參與撰寫的文集《紅雨》同步首發。浙江省作家協會、嘉興市委宣傳部、嘉興市文聯有關負責人,以及多位全國知名網絡作家參加活動。
  • 同濟大學古琴選修課爆滿 傳統文化抓住年輕人的心
    倪羽朦在楊浦區文化館上課三千年古琴如何抓住年輕的心中華傳統文化的知音越來越多了每周兩次,同濟大學90後古琴老師倪羽朦都在她專屬的古琴教室裡迎接來自各個專業的學生。來到倪羽朦的課上,他們更切身地感受到傳統古琴的魅力。作為楊浦區區級非遺項目古琴的傳承人,倪羽朦最初學彈古琴,是因為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倪羽朦的父親是中國當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倪詩韻,是個實打實的「琴痴」。「小時候在家,除了吃飯和睡覺,父親都在彈琴。家裡永遠飄蕩著嫋嫋琴音。有時候好奇,我就過去看一會,更多的時候就邊做自己的事,邊聽著父親的琴音。」
  • 【視頻】梁玉嶸演唱,原創作品《長江,我的長江》振奮人心
    近日,由星海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平作詞、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李復斌作曲、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梁玉嶸演唱的原創作品《長江,我的長江》完成製作。作品以委婉略帶悲涼的訴說開篇,以激昂高亢的奮進旋律結束,通過對當下疫情的描述,突出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堅定的步伐迎接勝利的決心。
  • 評彈、滬劇、蓮花落、宣卷、說唱……原創抗疫新作合集新出爐
    評彈、滬劇、蓮花落、宣卷、說唱……原創抗疫新作合集新出爐 上海戲曲廣播微信公眾號 2020-01-30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