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梁玉嶸演唱,原創作品《長江,我的長江》振奮人心

2021-01-14 大洋網

近日,由星海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平作詞、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李復斌作曲、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梁玉嶸演唱的原創作品《長江,我的長江》完成製作。作品以委婉略帶悲涼的訴說開篇,以激昂高亢的奮進旋律結束,通過對當下疫情的描述,突出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堅定的步伐迎接勝利的決心。

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李復斌教授透露,《長江,我的長江》從構思到完成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創作緣起是他和陳平教授的相約,「當時在錄音棚裡做其他作品的時候,我們聊起,以長江的角度合作一部交響獨唱加合唱的作品」。說到長江,李復斌滿懷深情,「我是湖北人,在長江邊長大,我的母校距離黃鶴樓非常近。疫情發生以來,我對生長和學習的地方非常掛念」。

文學造詣深厚的陳平很快將歌詞創作完畢。「你為何眼淚流淌,千年的濤聲載著今日的悲壯,萬年的江水似乎不再想歌唱……一聲號角吹響,中華兒女責任擔當熱血在我身上流淌,只為雲開日出的陽光……」熱淚盈眶中讀完歌詞的李復斌教授很快便完成旋律的創作。該曲以號角般的前奏開始,隨後轉入舒緩的主題旋律,中段以低沉的旋律回憶過往,第三段以輝煌激昂的進行曲唱出中華民族的豪邁與激蕩。此後經過五次修訂,最終呈現出交響合唱和鋼琴伴奏兩個版本。

李復斌介紹,《長江,我的長江》創作構思時,他希望把這首作品寫成一首「抒情男高音領唱的交響合唱」,但考慮到疫情期間的諸多因素,《長江,我的長江》如今邀請到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梁玉嶸來演唱。李復斌透露:「這個作品的產生、旋律構思,包括初稿的成型,都得到了梁玉嶸老師的指點,她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隨後我就按照梁老師的調,調整了調高,邀請梁老師來演唱。她渾厚的女中音,加上中國獨特的戲曲風格,唱出這首作品的獨特韻味。」

梁玉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對我來說這首歌是一次新的嘗試,我很少演繹這類風格的作品。但我以為,應該不斷學習,我可以嘗試一些從未演唱過的音樂風格。」她透露:「這首作品旋律的走向是從抒情到激昂,所以,無論咬字和氣息的控制和力度,都要隨著旋律和唱詞的變化而變化。」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莫斯其格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梁玉嶸唱出必勝信念
    近日,由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梁玉嶸演繹的《愛的交響詩》完成錄製。《愛的交響詩》由著名詩人、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作詞、星海音樂學院教授李復斌作曲。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張況、梁玉嶸透露,這首作品創作和製作歷時一個多月,作品通過描述全民抗「疫」全過程,分三段記錄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應對「疫情」的感人故事,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表達出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的必勝信念。
  • 深情唱響《最美的天使》《思念》,梁玉嶸:用文藝作品把感人故事...
    護鏡深隱那雙慧目傳靈性,傳遞了大愛……」近日,由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梁玉嶸演繹的《最美的天使》完成錄製。2月19日深夜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梁玉嶸表示,錄製這首作品,希望用歌聲唱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他們『放下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讓我們深受感動。我想用歌聲向他們致敬」。
  • 梁玉嶸深情唱響《最美的天使》《思念》
    護鏡深隱那雙慧目傳靈性,傳遞了大愛……」近日,由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梁玉嶸演繹的《最美的天使》完成錄製。2月19日深夜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梁玉嶸表示,錄製這首作品,希望用歌聲唱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他們『放下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讓我們深受感動。我想用歌聲向他們致敬」。
  • 「星腔」傳人梁玉嶸唱流行
    梁玉嶸跨界演唱廣東音樂曲藝團著名星腔代表人梁玉嶸近日在佛山舉行「粵韻笙歌演唱會」,其創新的唱法和表現形式贏得新老觀眾的認可。梁玉嶸是粵曲平喉「星腔」的第四代傳人,「其演唱無論發聲、運氣、吐字、唱腔、韻味都能發揮『星腔』柔媚委婉、跌宕有致、抒情色彩甚濃的藝術特色」。
  • 梁玉嶸|麻湧開展省級名家講座「藝為人民 曲隨時代」
    講到粵曲不同時期的發展,到場的曲藝家還現場演唱了經典曲目,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曲藝家展示平喉、子喉、大喉演唱的區別/在講座後的採訪中,梁玉嶸不但單獨進行了曲目表演,還對麻湧的新一代曲藝愛好者進行了寄語。
  • 「星腔」傳人梁玉嶸做客「大師藝術課」 她認為藝術工作者有三條...
    原來,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粵曲省級非遺傳承人、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梁玉嶸做客「大師藝術課」,與粵曲發燒友們分享從藝經歷,並不時即興演唱經典粵曲,令現場男女粉絲聽得「耳朵流油」。主辦方供圖將各種唱腔融會於粵曲「星腔」梁玉嶸是「星腔」唱法的第四代傳人。「星腔」是粵曲的一大經典唱腔,由民國時期的粵曲界「平喉領袖」——小明星所開創。1984年,梁玉嶸考入廣東粵劇學校,師從白燕仔、何麗芳、黃少梅、勞豔娟等老師,受了四年系統培養,專習粵曲平喉演唱。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在長江經濟帶推進建設中,作為我國珍貴淡水獸類的長江江豚生存狀況一直備受輿論關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先後設立近10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並開始嘗試長江江豚的自然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保護。這些舉措對整個長江漁業資源和江豚的保護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儘管如此,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仍然在經歷「過山車一般的衰退」。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山東港口呼叫武漢港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在長江的中部是橫跨三千多年歷史的武漢港我在黃渤海畔港通四海,陸聯八方你在長江之濱內連九省,貫通南北 今天黃海、渤海呼叫長江、漢水今天
  • 獻給長江江豚的四季戀曲
    王石當時重點關注兩個瀕危物種:一是高原雪豹,二是長江江豚。揚州深潛大運河中心,在揚州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設立長江江豚保護基地(揚州)江豚科普展示館,給志願者提供活動空間。「作為長江江豚保護協會的辦公室和活動地點,他們(志願者)會來這裡做活動,比如組織青少年江豚保護課程。」深潛董事長馮楠介紹,協會辦公室裡,擺放著各種江豚模型和江豚衍生作品。馮楠,是捲入江豚保護的當事人之一。
  • 蠍子樂隊五一唱響長江國際音樂節 羅琦亮相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搖滾媽媽」羅琦驚喜亮相,並與蠍子樂隊主唱清唱經典作品《Send me a angel》,引發全場大合唱。 長江國際音樂節創音樂節+演唱會模式 蠍子樂隊世界巡迴五一中國開唱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代表——北京華江億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製作人唐曉蕾女士介紹到,長江國際音樂節一直以「國際化」陣容與參與體驗標準打造,此次恰逢蠍子樂隊成軍50年之際,將「回歸永恆 50周年巡演」演唱會落戶長江國際音樂節,盼為中國樂迷帶來音樂盛宴的同時,藉由此創新之舉打造
  • 黃俊英梁玉嶸加盟珠江春晚
    20世紀90年代從廣東走紅的楊鈺瑩回廣州過年,獻唱《輕輕地告訴你》《我在春天裡等你》等。她表示回廣州就像回娘家一樣,自己「保鮮」的秘訣就是多吃粵菜、多聽粵語歌。其他精彩節目還有馬蹄露、龍紫嵐、東山少爺、唐彪、李達成、張瑩以及一眾青少年共同演唱《中國人》;粵劇名家李淑勤、曲藝名家梁玉嶸等演唱拿手好歌;創意策劃歌舞秀《中國正當潮》讓外國友人走秀,讓民族舞蹈PK時尚街舞,讓嫦娥混搭太空舞步;還有來自粵北、粵西、粵東的年俗文化展演,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此外,羊城笑星黃俊英、何寶文的相聲《鼠鼠生威》,諧趣逗笑,備受關注。
  • 第二屆世界大河歌會將在渝舉行 全球歌者唱響長江三峽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5日17時訊(記者 舒婷)今(15)日下午,第二屆世界大河歌會暨「百萬遊客打卡萬州遊三峽」大型旅遊活動新聞發布會召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第二屆世界大河歌會將在渝舉辦,今年7月至11月期間,將開展短視頻大賽、區縣廣場音樂會、電視直播晚會等系列活動,邀全球歌者唱響長江三峽。
  • 重慶長江草莓音樂節舞臺搭建完畢,這個周末等你來嗨
    原創 大渡口融媒體中心 大渡口發布 收錄於話題#旅遊25個2020重慶長江草莓音樂節將於11月7日-8日在大渡口區萬達廣場南側舉行。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從3月15起,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十期系列訪談《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點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帶你走進一種野生動物,聽聽他們的告白。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
  • 恩克巴雅爾作品《兄弟姐妹》(毛阿敏 演唱)
    兄弟姐妹詞曲:恩克巴雅爾演唱:毛阿敏我怎麼能視而不見你求助的眼神信任的目光你熱情的渴望給我堅持的力量怎能忘記你深沉的愛殷殷的期望我願為你奔忙主要從事「一帶一路」音樂文化創作相關工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搜集、整理了蒙古長調的四種唱法共391首作品、馬頭琴器樂曲目800多首、呼麥200多首,主要電視劇音樂作品19部,主要電影音樂作品24部。曾獲中國金唱片獎、英國政府頒發的環保特別獎、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原創歌曲「十大金曲」政府一等獎及中國十大音樂製作人獎等。
  • 長江大保護|長江白鱘滅絕帶來的啟示:抓住剩下的機會很重要
    2019年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的實施之年,摸清了長江生態狀況的家底,修復行動陸續開始實施;2020年,將是長江大保護的成效驗收之年。即日起,澎湃新聞將通過一系列報導,用文字、圖片、視頻、360度全景、H5等多種形式,呈現和記錄長江大保護行動中,「人、水、魚、場」等元素發生的轉變。
  • 「最後的長江白鱘」目擊者:準備將人工飼養長江鱘放歸到長江
    對於近日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張志英表示他個人更傾向功能性滅絕的說法,即存活的長江白鱘已經無法實現種群的延續。「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等大型魚類對於大江大河來說,就像人血液裡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重要的健康指標。」張志英微微頷首輕嘆說,除了這三種大型魚類,長江上遊有上百種特有魚類,至少有十餘種他已經很久沒聽說在野生環境中出現了。
  • 長江鋼琴音樂節但昭義、吳迎等名師開壇設講
    但教授還指出:喜愛音樂是人類的天性,並通過視頻向大家展示了孩子們在不同年齡段對音樂的刺激產生的不同反應,引起了在場觀眾們的強烈共鳴,新路徑教材也是實施快樂鋼琴的探索性舉措,融合了趣味程序模塊、二維影像等創新元素,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習琴的積極性和專注度,還能激活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在...
    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進著的《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旨在研究長江自然演變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係,綜合地質、自然地理、生物、環境和水利工程等學科的知識,探討長江水系歷史演變、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江湖綜合治理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提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的戰略思路。
  • 從文學書寫看長江之變
    從先秦的老莊、屈原到唐宋的李白、蘇東坡,再到現當代的沈從文、廢名、汪曾祺、王安憶,他們書寫長江的作品中,不乏懷人、思鄉、憶事、感時的典範之作,我們從中既能看到長江流域的風物之變,又能窺見中國人精神文化風貌的變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