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開幕。長江出版社21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了《Evolu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的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面向全球發行和銷售。
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進著的《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旨在研究長江自然演變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係,綜合地質、自然地理、生物、環境和水利工程等學科的知識,探討長江水系歷史演變、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江湖綜合治理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提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的戰略思路。該書主要內容包括地學史上的長江水系及水環境形成和演變過程;長江水系及水資源特點;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特點及特有珍稀水生生物現狀;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歷程、現狀和未來趨勢;水資源開發利用對於長江生態系統的影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關係等。該書的出版,改變了過去單純從人類利用和從水利單一學科看待長江水利開發問題,而是綜合地圈、水圈和生物圈角度評價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樹林在致辭中指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出版社秉承源遠流長的長江文化,傳承震鑠古今的長江文明,推出了大批反映長江治理開發保護的學術圖書,打造了自身特色和品牌,《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便是代表。該書出版後,受到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獲得諸多獎項,同時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德國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以出版學術性出版物而聞名於世。此次在斯普林格出版發行,可以更好地讓世界了解長江,讓長江走向世界。
陳進表示,長江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全面、客觀評價長江生態環境狀況及人類活動對其影響應該從長江的演變歷史開始,而且需要從地質、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和自然倫理學等多學科視角進行分析和評價,了解過去,看清現在,預測未來是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他指出,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對長江進行治理,對於水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是必然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始終伴隨著對河流整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當然利用河流及水資源的同時,也會對河流自然演變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人類大規模的河道內和河道外的用水則顯著改變了長江水流的自然屬性,所以,需要重新認識在人類活動幹擾條件下,長江及生態系統演變的未來格局,需要分析和預測這樣的格局能否支撐人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系統。
據悉,《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一書於2011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2012年由長江出版社正式出版,2013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第四屆「三個一百」科技類原創圖書工程,2015年榮獲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該書在2018年獲得中宣部「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項目」資助,並經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國際評審後錄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楚漢,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長江出版社社長趙冕出席了此次活動。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晨)
[ 責編:李伯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