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在...

2020-11-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8月21日,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開幕。長江出版社21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了《Evolu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的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面向全球發行和銷售。

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進著的《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旨在研究長江自然演變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係,綜合地質、自然地理、生物、環境和水利工程等學科的知識,探討長江水系歷史演變、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江湖綜合治理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提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的戰略思路。該書主要內容包括地學史上的長江水系及水環境形成和演變過程;長江水系及水資源特點;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特點及特有珍稀水生生物現狀;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歷程、現狀和未來趨勢;水資源開發利用對於長江生態系統的影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關係等。該書的出版,改變了過去單純從人類利用和從水利單一學科看待長江水利開發問題,而是綜合地圈、水圈和生物圈角度評價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樹林在致辭中指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出版社秉承源遠流長的長江文化,傳承震鑠古今的長江文明,推出了大批反映長江治理開發保護的學術圖書,打造了自身特色和品牌,《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便是代表。該書出版後,受到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獲得諸多獎項,同時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德國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以出版學術性出版物而聞名於世。此次在斯普林格出版發行,可以更好地讓世界了解長江,讓長江走向世界。

陳進表示,長江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全面、客觀評價長江生態環境狀況及人類活動對其影響應該從長江的演變歷史開始,而且需要從地質、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和自然倫理學等多學科視角進行分析和評價,了解過去,看清現在,預測未來是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他指出,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對長江進行治理,對於水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是必然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始終伴隨著對河流整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當然利用河流及水資源的同時,也會對河流自然演變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人類大規模的河道內和河道外的用水則顯著改變了長江水流的自然屬性,所以,需要重新認識在人類活動幹擾條件下,長江及生態系統演變的未來格局,需要分析和預測這樣的格局能否支撐人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系統。

據悉,《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一書於2011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2012年由長江出版社正式出版,2013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第四屆「三個一百」科技類原創圖書工程,2015年榮獲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該書在2018年獲得中宣部「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項目」資助,並經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國際評審後錄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楚漢,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長江出版社社長趙冕出席了此次活動。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晨)

 

[ 責編:李伯璽 ]

相關焦點

  • 長江委發布2018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
    中國水利網站9月3日訊 近日,長江委正式發布2018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8年,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9373.6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9%;西南諸河水資源總量5986.5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6%。
  •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
    1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雙方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展開交流座談。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表示,生態系統修復已逐漸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策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將通過長期的調研,掌握長江中下遊湖泊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狀況,推進長江流域中下遊湖泊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相關技術研究,為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事業提供科技支撐。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美國紐約舉行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封面 人民網武漢9月17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9月14日下午,《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美國紐約舉行。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關於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專著,由愛思唯爾國際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 科學利用現有水資源
    大新世紀之初,人類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如何重新考慮現有水資源的重點用途,以及如何尋找到替代寶貴的水資源的替代物
  • 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籤訂
    本報訊 6月28日,貴陽市青山汙水處理廠與某房開公司就再生水利用進行現場籤約。這是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標誌著貴陽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開始向建築業施工用水領域拓展。
  • 水資源危機是發展方式問題
    近年來,我國多個地區出現嚴重乾旱,尤其是原本水資源豐富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在今年也出現大旱,給我國的水資源問題敲響警鐘。我們注意到,我國淡水資源的總儲蓄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擁有水資源量處於世界中等水平,在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資源的條件下是可以支持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
  • 長江和黃河都白白流入大海,我國那麼缺水,為何不築壩徹底利用?
    黃土高原上的綠化長江能做到圈住所有水資源嗎?,這些水電站除了防洪調蓄功能外,最重要的還是利用水力資源!全國河流水資源示意圖只有長江才能滿足北方乾涸的城市,所以南水北調工程的上遊和中遊以及下遊規劃了西、中、東三條調水路線
  • 幾種非常規水資源應用現狀及利用前景
    而國際公認的瑞典水文學家馬林·法爾肯馬克對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定義為1000立方米/年以下。在我國水資源如此短缺的形勢下,還同時面臨著水資源的汙染問題。《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報導,2018年,全國地表水監測的1935個水質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比例僅為71.0%。為解決水資源日益尖銳的供需矛盾,傳統開源節流的方式已不足以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問題,加大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勢在必行。
  • 2000中國水資源公報
    「九五」期間水利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中央對水利高度重視,江澤民總書記、李鵬委員長、朱鎔基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高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二是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大大增強,對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認識不斷提高,廣大群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 中國水資源危機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 (記者 楊希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水資源利用的經濟學分析課題組首席專家伍新木教授
  • 合理利用氣候與水資源 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
    面對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短缺、水汙染、暴雨洪澇等一系列挑戰,世界氣象組織呼籲全球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在我們生存的星球上,氣候與水循環相互影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創造奇蹟。地球之所以適宜人類居住,關鍵在於有極其適宜的溫度和充沛的液態水。氣候系統是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個主要部分組成的高度複雜的系統。
  • 初中化學說課稿:《愛護水資源》
    根踞教學內容和新課程標準,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2)知道水體汙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3)了解保護水資源,開發水資源方法2、過程和方法:(1)學習利用身邊的報刊、網絡等資源獲取信息(
  • 白鱘滅絕後,長江瀕危物種如何保護?部委表態來了
    近日,一篇發表在某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引發關注。論文中稱,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預計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不僅白鱘,更多長江水生生物面臨可能滅絕的危險境地。2020年1月14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下稱「長江辦」)在武漢組織召開了一場「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
  • 水圈、水函數、空中流域及水資源
    在工程應用上,圍繞黃河斷流、懸河決口、水土流失三大問題以及長江三峽泥沙問題、地震堰塞湖除險等工作,解決了關鍵科學技術難題。出版專著多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多項獎勵。2013年7月赴青海任職後,王光謙院士開創性的提出了雲水資源利用的新理念,國內外影響較大,編制的青海水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方案已列入青海水利「十三五」發展規劃,是三江源生態保護的重要支持。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水資源的基本科學概念  水資源:指可供人類直接利用,能不斷更新的天然淡水。從廣義來說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從狹義上來說,水資源是指由當地降水產生的,存在於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層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動態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 水資源審計問題清單及法規適用
    十、《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長江港口岸線管理的意見》(交規劃發〔2016〕119號)31.越權審批長江港口岸線 二、嚴格長江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一)嚴格審批制度。使用港口岸線必須按規定程序提出申請,並按批准的用途開發利用。長江港口深水岸線由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
  • 同飲長江水 ,共護長江源——長科院圓滿完成2018年江源科學考察
    其中,科學考察組的隊員來自長江科學院、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涵蓋水文、河流泥沙、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土保持、空間測繪、巖土工程等多個專業。7月30日,科考隊結束考察順利返回格爾木,在簡短的考察總結會上,全體隊員暢談了科考收穫體會,隊員們表示「七年八次江源科學考察」為長江科學院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青學者認識長江、研究長江、保護長江提供了難得的平臺,希望能持續開展下去。
  • 優化配置科學調度水資源讓太湖河清湖秀水長流
    在流域旱情日益嚴重的危急時刻,太湖流域管理局認真分析了天氣情況及水雨工情,大膽決策,將有限的洪水全部攔蓄變為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啟動引江濟太應急調度,調引長江水緩解流域旱情。8月初,還是主汛期,暴雨、颱風隨時可能來襲。太湖流域的特點就是,河湖水位易漲難消,極易形成洪澇,且流域寸土寸金,到處都既淹不得,又淹不起。在主汛期實施流域水資源調度,太湖流域管理局需要承擔的防洪風險顯而易見。
  • 英語四六級翻譯練習:中國水資源
    翻譯原文:中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總體來講,南方水資源豐富,北方則水資源匱乏。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北方缺水的問題日益嚴重,解決辦法之一就是跨流域(drainage area)調水,也就是南水北調工程(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南水北調工程包括東、中、西三條線路。
  • 我國水資源總量排名前二十的河流。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世界第四名,次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但由於人口眾多,我國人均水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下面介紹一下我國水資源總量前二十的河流(包括大河支流)。嘉陵江,659億立方米嘉陵江與長江在重慶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