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2020-12-08 看看新聞Knews

他們是斫琴「老克勒」、設計「大拿」、崑曲唱腔「老法師」……他們無一例外地熱愛並鑽研自己的「手藝活」,在各自領域裡,繼承傳統並開創了先例。他們都依戀上海這座城市,在事業和生活上,追求精益求精。這份獨特的「精緻」感讓他們身上透著一股捨我其誰的「上海腔調」。每天,東平路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東北角小樓裡都會傳出一陣陣木匠作業的聲音——木頭的拉鋸聲、刨刀聲、打磨聲……中間還夾雜著車床聲。這是一間和音樂學院所有教室、宿舍風格迥異的屋子。鐵門上掛著一個金屬牌子——「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旁邊用綠漆在一塊木板上寫著「華一志工作室」。

工作室的主人華一志,是上海「老克勒」,1955年出生在華山路。1991年,當時正在日本大阪卡內基弦樂器株式會社修復小提琴的華一志,受到知名作曲家丁善德邀約,作為特殊人才引進,回到上海音樂學院,開始參與小提琴製作學科的建設。他有一雙能讓木頭髮出動人旋律的修造魔手華一志的前半生主要做了兩樣工作,16歲開始,在上海機電一局機械修造廠做了18年鉗工;1988年是他的人生分水嶺,這一年開始,華一志在弦樂器製造行當裡如魚得水。這得益於他11歲就學習小提琴的音樂基礎,和前一份工作——工廠精工的手藝基礎。在大阪卡內基弦樂器株式會社學徒不到半年時間,華一志已經進入公司裡頂級弦樂器修造技師的梯隊。上世紀80年代,大量世界名琴、名畫從世界各地集中到日本私人收藏家、藝術家手裡。在此背景下,華一志得以接觸並修復了20多把價值超過百萬美金的世界頂級名琴。包括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瓜爾耐利、瓜達尼尼、蒙特雅娜等等在內的名琴經過華一志的雙手,無一例外地煥發最佳狀態,重新奏出名琴的極致旋律。

歸國後,華一志開始把自己的修造理論、技能傳授給音樂學院的學生。課外,他依舊承擔著學校不少老師、學生小提琴的修復工作。音樂學院器樂專業的學生,幾乎無人不知這位有著一雙修造魔手的上海「老克勒」。他的這個工作室不大,但工具齊備。經過精心設計的DIY工具收納架,把華一志的十八般武器羅列得整整齊齊。對華一志來說,小而精的工作室安靜又舒適。每天能擁有將近五個小時的時間,安安靜靜,一個人做琴,實在不要太舒服了!

取法西方弦樂器而後投身古琴斫制日本修造小提琴的經歷,讓華一志時常會帶著國際眼光,橫向考量,提升自己不同階段修造小提琴的水平。1992年,在一次中意交流的琴展上,一位義大利大師驚訝地告訴華一志,假如琴不具名,那現場這把,他親手製作的小提琴就會被他誤以為是義大利小提琴!然而,在當時,華一志的小提琴售價從未超出過8000元,而一把義大利工藝標準的小提琴,市場售價能夠達到12萬人民幣。小提琴誕生於義大利,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華一志當時想到的是,既然技藝已經成熟,能否將自己的看家本事活學活用在中國傳統民樂器的製作中。最終在1993年,他選擇了有著3500多年歷史,製作工藝和演奏同樣考究的古琴。

2013年,上海音樂學院推薦華一志評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華一志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和證書。同年,上海音樂學院也獲頒「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保護單位」銅牌。2017年,為支持華一志在古琴斫制上的鑽研和務實創新,上海音樂學院特批教育用房給華一志,作為古琴斫制的傳承基地。如果說西方弦樂器開啟了華一志的音樂之門,那麼中國傳統弦樂器——古琴的斫制則是華一志一場悄無聲息的回歸。他開始將西方弦樂器才講究的木材的聲學性能和機械性能等參數引進古琴選材中,嘗試使用魚鱗雲杉作為古琴的面板。同時,他還力主改變古琴僅作為室內樂演奏樂器的現狀,建議從作曲、樂團、音準等多方面助推,使古琴有朝一日成為中國樂團不可或缺的一個聲部。獨創「若水七星」開古琴改制新風尚在華一志看來,「海派」的關鍵品質是擁有全球視野的求實創新。作為古琴斫制技藝的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他很傳統卻一點也不守舊。「如果每一代人都守著老祖宗的東西不放,一點也不能越軌。那麼古琴怎麼會成熟?」他認為傳承是第一步,弘揚才是最終的目的。2012年,在嚴格按照傳統工序,手工斫制古琴的同時,華一志開始了古琴改制的大膽嘗試。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自己長期實踐得到的經驗,開始對古琴雁足進行實用性改造。傳統的古琴將七根琴弦分兩組,繞在兩個雁足上。而這兩個雁足按照古制,是方榫插在方孔裡邊,它本身不能旋轉。每次調音或者更換琴弦,就要靠至少兩人,全力把琴弦繃到接近440赫茲的張力。就算是年輕的古琴新生代也難以獨立完成古琴繃弦的動作。傳統古琴的繃弦難題,成為一個技術門檻。

華一志首先想到的是「老朋友」西方弦樂器的無級變速,想到了英文單詞「taper」。用錐度,再把力量,從兩個雁足分配到七個雁足。這樣一來,形制雖然變了,但聲音效果仍然是古琴原有的風韻。最重要的是,新制「若水七星」歷史性地解決了撫琴人使用古琴時不能自主上弦和調音的技術難題。經過多次嘗試、打磨,2014年,由華一志獨創的「若水七星」申報並獲得了國家專利認可。他笑稱「若水七星」前兩字取自他的表字——若水,後兩個字七星,可以說是北鬥七星,也可以說是七星梅花,都是中國傳統的元素。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機修廠做鉗工時,華一志的老師是上海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八級鉗工。開始學習斫制古琴後,他師從古琴大師吳景略的高足胡維禮先生。對華一志來說,這兩位老師,影響他一生,非常重要。這是他在日後西學中用樂器的選材理論,以及求實創新大膽改制的底氣所在。然而華一志坦言,真正讓他此生精益求精不知疲倦的,是源於他在上海幸福安樂的生活。「對我來說,我就是對生活有一個要求。我就喜歡眼睛看好一點的東西,鼻子聞好一點的東西,嘴巴能吃到好一點的東西,耳朵能聽到好一點的東西。」發自這個「好一點」的要求,華一志自學了釀造啤酒、威士忌、葡萄酒,自己動手打沙發、修房子。他生活自律,每天早晨打網球,上午在學校做古琴,中午在食堂用午餐。下午結束一天的工作,他就喝喝茶,帶小狗到附近公園做做運動。晚上回歸家庭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我家住在華山路,出生在華山路。那麼華山路的環境非常好,所以,從小我就對環境蠻在意的。小時候可能是潛意識。到外面去了以後,回國了,或者到外地回上海了,我在華山路、復興路走一圈,也覺得非常舒服!到音樂學院上班,騎個自行車,也離我家很近。學校也是花園草地老房子。我就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在上海的幸福生活,讓華一志舉手投足間,滿是「上海腔調」。

有腔調的華一志,至今仍意氣風發像個少年。他說,他想辦一所學校,把自己對古琴的改制和非遺技藝活態傳承下去。計劃他都想好了,「也許,沒準還真能夠成功!」這些年,他每做一張古琴都會詳細記錄下製作的工序,以及不同工序相應的想法和心得。這些手抄小本同時也成了他給學生上課的講義。當老師,他常常告誡學生,學手藝沒有捷徑,最近的那條路一定是從打牢基礎開始的。他希望通過學生和有效的文化推廣,能夠讓更多的有心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瑞 實習編輯:程佳雨)

相關焦點

  • 洋氣,精緻,腔調,歸屬感,最大的悖論在上海出現了
    洋氣,精緻,腔調,歸屬感,最大的悖論在上海出現了!一種觀點認為,在上海找不到歸屬感,上海吸收了很多外來的東西,新塑造的東西是很好用,但因為缺乏傳統,並沒有跟本土文化很好的結合,有種流於表面的浮躁感。北京給人感覺這個城市是在一個豐厚的積澱上有很多新生的,雖然有些粗糙但很有生命力,上海給人的感覺反而有點是自縛手腳了,洋氣,精緻,腔調這些上海重視的特質,反而會限制一些別的東西的發展……對此觀點不敢苟同,只要你足夠細心,你可以發現無論你是同性戀,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還是各國的外企,都能在上海找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歸屬感。
  • 十首古琴曲,讓你喜歡的沒道理
    古代文人雅士推崇古琴,意在追求弦外之音。 明代《溪山琴況》中形容這種境界為:其無盡藏,不可思議。若一定要思議,那應該是絕去塵囂、遺世獨立。琴樂的境界無盡,無限,深微不竭,以最少的聲音表現最豐富的精神內涵。以琴聲音淡、聲稀,琴意得之於弦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因其韻多聲少,聆聽古琴之韻則需寧靜。聲中求靜耳,靜中藹醉心。這也是老子大音希聲的境界。
  • 《急先鋒》北京上海兩地首映獲贊 楊洋艾倫打戲獲認可
    電影《急先鋒》首映將於9月30日上映的超級動作大片《急先鋒》,28日在北京上海兩地舉行首映,主創兵分兩路執行「急先鋒特別任務」——讓北京和上海的觀眾先行感受這部從春節檔轉戰國慶檔的合家歡動作大片成龍、楊洋、艾倫、母其彌雅、朱正廷作為「急先鋒」成員,聯手貢獻了一場場精彩的打戲和搞笑的片段。在國慶中秋雙節到來之前,讓觀眾們提前在影院裡感受到了熱鬧的節日氛圍。當天北京的觀影結束後,導演唐季禮、主演艾倫、母其彌雅、朱正廷、楊建平、王延龍、王駒到場跟觀眾見面,一起分享了拍戲時艱難和快樂的瞬間;與此同時,在上海出席《急先鋒》首映活動的楊洋和徐若晗也通過現場連線向北京的觀眾表達了感謝。
  • 當詩詞遇上古琴,如此意境,愛了愛了!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 上海人都這樣喝咖啡,講究+腔調=美國Contigo M款咖啡保溫杯
    用紗布包著咖啡粉,放在鋼盅鍋子裡用開水煮,還會再用濾紙過濾一遍煮好的咖啡,加點煉乳或者麥乳精調個味,這講究的原始手法大概也就只有上海人能想的出來;以及,你聽說過「上海牌咖啡」嗎?標著「上海牌」的紅色圓鐵罐裡裝著研磨好的焙炒咖啡,一聽半磅三塊五毛,是老上海人再熟悉不過的味道了。
  • 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斫琴之古琴上弦
    很多好友想知道古琴如何上弦,古琴安裝琴弦方式是怎樣的,如果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古琴上弦。古琴上弦時將琴頭豎立於地板的軟墊上,古琴的雁足向外,古琴的琴面右側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過龍齦再過雁足尺許。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
  • 急先鋒澳大利亞甩開美國,轉頭對華發出關鍵請求,中國絕不慣著
    澳大利亞開始轉頭對華扮開了笑臉中國外交部表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中國在與世界上的國家合作的時候的原則,其實不僅是澳大利亞,就是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可以促進經濟全球化中國都會與其進行良好的合作洽談。
  • 千年古琴揚州發聲 聽!這一曲穿越千年的琴音
    馬維衡現場演奏古琴。受訪者供圖記者 王鑫公元1095年,夏夜,微風吹過,竹林裡瀰漫著一股清香。因為得了一張好琴,蘇東坡心情極佳。彼時,琴之於文人,意義非常,就連他的老師歐陽修,也曾為一張好琴,茶飯不思。
  • 九大名山對聯: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九大名山對聯: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 華 山 //
  • 初學者買古琴的一些建議
    所以就對初學者買琴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建議:如果古琴初學者在選購古琴的時候沒有十分可靠又有經驗的人幫助把關,不管你最後的古琴是買貴還是買便宜,又或者在網上買還是實體店買,都很可能吃虧上當。不是因為沒有性價比高的古琴存在,又或者是貨真價實的古琴存在。而是因為初學者對於古琴來講完全沒有絲毫的鑑別能力。
  • 同濟大學古琴選修課爆滿 傳統文化抓住年輕人的心
    倪羽朦在楊浦區文化館上課三千年古琴如何抓住年輕的心中華傳統文化的知音越來越多了每周兩次,同濟大學90後古琴老師倪羽朦都在她專屬的古琴教室裡迎接來自各個專業的學生。來到倪羽朦的課上,他們更切身地感受到傳統古琴的魅力。作為楊浦區區級非遺項目古琴的傳承人,倪羽朦最初學彈古琴,是因為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倪羽朦的父親是中國當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倪詩韻,是個實打實的「琴痴」。「小時候在家,除了吃飯和睡覺,父親都在彈琴。家裡永遠飄蕩著嫋嫋琴音。有時候好奇,我就過去看一會,更多的時候就邊做自己的事,邊聽著父親的琴音。」
  • 《急先鋒》全球取景真打實戰 成龍楊洋艾倫陪你跨國遊
    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觀眾仍然能夠在《急先鋒》大銀幕上一邊感受精彩刺激的動作戲,一邊「環遊世界」。目前電影正在預售中,提前預定電影票與急先鋒小隊歡度國慶,成龍楊洋艾倫陪你在電影院打遍全球!「有料」國際頂尖團隊助力超級大片 電影《急先鋒》中,成龍率領急先鋒小隊海陸空三棲作戰,橫跨亞歐非跨國救援,真槍實戰拳拳到肉打遍全球。
  • 古琴原創作品《生成與彌散》作曲:海納·格蘭欽、成紅雨
    音樂以古琴的滑音在正向與經過電子設計過後的反向進行虛實交織起始,猶如虛空中的若隱若現,又如生命本體孕育,在綿延反覆中推上激越的高潮,生命呈現出清晰之形與恣肆狂放之態。激越過後,豁然澄明,物我兩忘。這是一首現當代音樂作品,古琴作為主奏樂器展現音樂形象,部分採用了傳統古琴樂曲《瀟湘水雲》的素材片段進行改編創作。
  • 2017年如何加入淘寶【腔調】風格館,有iFashion的打標?
    今年可能有很多淘寶女裝賣家已經注意到了,很多同行寶貝有「iFashion」或「腔調」的打標,自己店鋪的寶貝卻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那是因為你沒有加入2017年淘寶女裝【腔調】風格館!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無錫水利 朱喜(13861812162 2570685487@qq.com)閱讀「學術論壇:(三)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原創 史小麗 Algae Hub 藻智匯 2019-10-19,很有感想。現對文中的部分觀點提出一些看法,與作者、編輯、讀者及關心治理湖泊特別是消除「三湖」(太湖巢湖滇池)藍藻爆發人士探討交流、共同提高。
  • 嶺南古琴,戀的情結與「記憶場所」的空間意義
    他在著作《戀地情結:環境觀念、態度與價值的研究》中,明確提出了「戀地情結」這一概念,它不強調客觀環境本身,強調人在心理上對地方積極的情感依附,是人對地方的愛。這種情感包括「短暫的視覺快樂,觸覺快樂,對親密熟悉之地的情結,對值得美好回憶的家之愛,對引發驕傲和自豪之感的地方之愛,看到健康和活力之物時的快活之情。」
  • 光電玻璃護欄屏驚現大片《急先鋒》, 讓人眼前一亮
    投資超4.2億元的A級大製作《急先鋒》由唐季禮執導,成龍、楊洋等人主演,正在中國大陸、俄羅斯、烏克蘭、阿聯等20多個國家熱映,影片收穫炸裂口碑,被贊"解壓、過癮、爽"。 影片講述了急先鋒國際安保團隊總指揮唐煥庭帶領雷震宇、張凱旋、彌雅、神鵰等組成的急先鋒行動小組,輾轉全球各地展開驚險營救,並捲入一場驚天密謀的故事。 影片中楊洋在世界第一樓——杜拜阿爾法塔三樓縱身一躍的橋段讓人津津樂道,華彩四溢的杜拜購物中心,帥氣的隊長身手矯健、勇猛敏捷,頗有英雄的無畏氣概,個人形象與商場光影交相輝映,極具可看性和觀賞性,令人過目難忘。
  • 上海人的腔調都藏在這些老字號裡,它們的傳奇故事,「檔案春秋」講...
    儘管英國政府規定,不收受任何國家的民間禮物,但鴻翔公司還是特地精心製作了一襲中式繡花禮服,配上一隻雕花樟木箱,送給女王作禮物。後來鴻翔還收到寄自英國「白金漢宮」的女王親筆籤名「答謝信」,一直掛在店堂裡。
  • 道家傳承北鬥七星咒化解十二生肖災厄
    北鬥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鬥柄,古曰杓。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北鬥七星乃造化之樞機,人神三界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災化解一切兇厄之力。
  • 深圳華溶攜新一代溶出度儀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11月16日–18日,第十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20)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作為分析生化技術領域的國際性博覽盛會,analytica China 2020吸引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家參展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