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氣,精緻,腔調,歸屬感,最大的悖論在上海出現了!一種觀點認為,在上海找不到歸屬感,上海吸收了很多外來的東西,新塑造的東西是很好用,但因為缺乏傳統,並沒有跟本土文化很好的結合,有種流於表面的浮躁感。

北京才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有歷史延續性又不乏現代化的改革,雖然很多地方還在探索中,但卻是有血有肉有過去的「我」的故事,這種感情只能用愛來表達。
北京給人感覺這個城市是在一個豐厚的積澱上有很多新生的,雖然有些粗糙但很有生命力,上海給人的感覺反而有點是自縛手腳了,洋氣,精緻,腔調這些上海重視的特質,反而會限制一些別的東西的發展……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只要你足夠細心,你可以發現無論你是同性戀,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還是各國的外企,都能在上海找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歸屬感。

上海的多元化則是刻在骨子裡的,作為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從人的構成上就很多元化,當年工業革命第一次進入中國也是從上海開始,西方資本將各種文化帶到上海之後又碰撞出了各種化學反應。
使得上海成為了一個農業社會裡唯一的工業社會,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十裡洋場」,與其他地方形成了一種類似「古今穿越」的強烈對比,這種「多元化」帶來的好處,可以說全中國沒有比上海人更清楚了。
洋氣,精緻,腔調,歸屬感,最大的悖論在上海出現了!美國強大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吸引兼容任何文化並且為我所用;而上海最大的優點也正是如此,上海其實是全中國最不排外的地方,懂的自然懂。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