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每周質量報告》視頻:樹脂鏡片質量調查
央視網消息:樹脂鏡片產品出現於上個世紀50年代,1990年後進入我國,因為其具有安全性、質量輕、美觀舒適等優點,迅速所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樹脂鏡片在市場上的應用比例已經遠遠超過玻璃鏡片,市場佔有率超過了90%。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樹脂鏡片生產國和出口國。
在日前剛剛結束的樹脂鏡片首次國家監督抽查活動中,國家質檢總局對全國80家企業的80批次矯正用樹脂鏡片進行了抽查檢測,結果顯示,有15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不合格率達到了19%。檢測機構透露,市場上樹脂眼鏡鏡片的整體質量狀況,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低。那麼,樹脂鏡片都存在哪些質量問題?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頂焦度偏差大易引發視疲勞
頂焦度偏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度數,是衡量樹脂鏡片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個標稱575度的近視鏡片,經檢測,實際度數為600度,其偏差為國家標準規定允差(正負12度)的2倍。而在對其它樣品的檢測中發現,有一家企業生產的樹脂鏡片,其球鏡頂焦度偏差甚至超過了國家標準規定允差的8倍之多,被判定為嚴重不合格產品。
檢測人員表示,頂焦度偏差較大的眼鏡,會導致眼部肌肉緊張,眼球脹痛,引起視疲勞。長期佩戴還會產生噁心、嘔吐現象。特別是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的眼睛傷害巨大。
虛標折射率讓消費者花冤枉錢
折射率的高低與樹脂鏡片的性能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決定著鏡片的薄厚程度,進而影響舒適度,是強制性標準規定必須標註的重要指標。但是在目前的樹脂鏡片市場上,折射率和價格卻有著很大關聯,高折射率的鏡片因為更薄,戴起來更舒適,價格都在1000到2000塊錢左右,中折射率的樹脂鏡片500塊錢左右,而低折射率的鏡片僅200塊錢左右。
目前市場上的樹脂鏡片以1.499的低折射率、1.56和1.60的中折射率為主,1.67以上的高折射率樹脂鏡片用量比較少。此次檢測的部分樹脂鏡片樣品上標稱的折射率都在1.56至1.60左右,但檢測發現,有7組樣品的折射率項目不合格,部分標稱中高折射率的樹脂鏡片,實際上折射率只有1.50左右,甚至更低,這樣的產品無形中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
色散係數不合格誤導消費者
與樹脂鏡片折射率項目「虛標」類似,還存在著色散係數的「虛標」現象。色散係數是體現樹脂鏡片成像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直接決定著鏡片的清晰度。一般來說,色散係數越高,鏡片成像清晰度越好。但檢測發現,有4批次樹脂鏡片色散係數項目不合格,而且標明的色散係數都與實際數值差距比較大。
其中,一個樣品鏡片標註的色散係數是38.5,而實際上經檢測只有34.6,偏差達到了10%,遠遠超過了標準規定的正負4%允差的要求。檢測人員表示,這將嚴重誤導消費者對鏡片清晰度的理解和選擇。
15家企業15批次產品不合格
據了解,樹脂鏡片在外包裝上必須標示頂焦度、直徑、折射率、色散係數、光透射比等性能項目及參數,以方便消費者了解質量狀況。但是經檢測發現,頂焦度、折射率、色散係數等項目存在著普遍的「虛標」問題,樣品實際性能與標註嚴重不符。而與虛標現象同時存在的,是部分項目「不標」現象,個別樣品鏡片甚至連廠名廠址和生產許可證號都沒有標註,按相關標準,也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最終,國家質檢總局通過對全國80家企業的80批次產品抽查送檢後發現,其中標稱為鎮江奧神光學有限公司、江蘇奧爾帝光學眼鏡有限公司、浙江東方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的15批次樹脂鏡片分別被檢出折射率、色散係數、光透射比、標誌等項目不合格。其中丹陽市奔馳眼鏡廠的一款樹脂鏡片頂焦度偏差甚至超過了國家標準8倍,屬於嚴重不合格產品。
高端生產技術和產品仍是短板
專家分析認為,儘管我國樹脂鏡片生產的攤子鋪得大,但缺乏高端生產技術和產品。據了解,目前樹脂鏡片原料和加硬加膜的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高端產品所採用的加工技術也來自國外。不少國內廠家自身生產技術的低端嚴重降低了樹脂鏡片的質量可靠性,部分企業「標高」折射率導致產品不合格的背後,折射的其實是生產技術能力不足的事實。此外,生產管理和出廠檢驗的能力欠缺更是導致樹脂鏡片不合格難以避免的因素。
未來如何讓更多質量優良的樹脂鏡片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專家認為,在逐步提升我國生產企業科技創新水平的同時,應在廠家自身生產、管理和檢驗上嚴格把控,尤其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為全球樹脂鏡片最大生產國的稱號注入更多優質內涵。
了解配鏡、護眼必備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