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位網友提出來的話題,仔細思考一下還是很有趣的。如果僅僅從智人算起,我們在地球上發展的時間大約是20萬年,但就是這20萬年讓人類這個物種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們進化出智慧文明。曾經的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是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到處存在著天敵,稍不小心可能就要被其它動物「叼走」。
這樣的經歷也讓我們保持著警惕,並且被深深的刻在基因裡,這也是大部分人怕黑夜的原因。並非是說「做了虧心事,害怕走夜路」,其實所有人都害怕,即使沒有很明顯地表示出來,自己也會變得十分警惕,這就是來自遠古的「記憶」。
但你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人類可以走上智慧文明這條道路,和我們的體型有絕對關係嗎?要知道,比人類體型大的物種有很多,比我們腦容量大的物種也不少,但唯獨我們發展出智慧文明。
那麼如果人類的體型只有螞蟻那麼大,還能支持我們發展出智慧文明嗎?個人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但既然問題是這樣的設定,我們不妨考慮一下。
》首先要從熱量損失的角度來考慮
熱量的傳遞在我們身邊處處存在,只要溫度差存在就會有熱量的轉移。夏天乾燥炎熱,我們身體熱量的釋放受到一定阻撓,因此會感覺到很熱。但如果冬天外界環境溫度較低,我們身體熱量的釋放的速率就較快,因此需要穿厚衣服保暖。
如果我們人體變成了螞蟻一般大小,差不多是縮小100倍的程度,那麼意味著表面積縮小了10000倍。這種情況下,我們身體的熱量會快速的損失掉,為了保證恆溫狀態,我們需要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小心臟加快跳動,最後變成螞蟻般大小的人類可能都死於心臟病了。不然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心跳較快的物種壽命相對較短,但也並不絕對。
》從食物來源上考慮
這一點可想而知,當我們的體型如螞蟻一般大小,消耗的食物量以及各種資源會急劇的減少,我們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危機了。一個饅頭可能就夠一家人一個月的口糧了,即使我們不再具備種植農作物的能力,但是自然界中的各種食物就足夠循環著給我們利用了。
對於泛食性動物來說,我們平常也是要吃點肉的,補充一下身體必需的胺基酸。對於肉,雖然我們不再可能自己捕獵,但是尋找一些其他獵食者的殘羹,還是能做到的。
》從身體肌肉協調性上來考慮
要知道從正常1.8米的身高變成小螞蟻,至少是縮小了100倍,那麼問題就變得簡單了,肌肉橫截面積縮小了1萬倍,但是體重可能縮小了100萬倍。這意味著,縮小後的我們擁有了「超強」的肌肉能力,敏捷性和力量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真的會像漫威電影中的蟻人一樣。
這個話題關鍵性的一點我們要考慮進去,那就是當我們變成螞蟻那麼大的時候還必須要保證智慧不喪失,那麼問題再次出現,「高速旋轉」的大腦需要充足的能量供應,這可能會導致「小螞蟻」24小時不停進食才可以保證大腦一直運行。
就像人類正常情況下大腦只佔據身體重量的2%-3%左右,但是即使休息的時刻大腦的能量消耗也要達到25%以上,可以看到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給我們帶來的負擔之一。
如果人類變成螞蟻體型那麼大,並且擁有智慧,那麼我們的社會性必然要遠超過螞蟻,很大可能也是會建立自己的「文明」。只不過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可能完全變化了,我們的夢想可能也不再是星辰大海了,把一顆參天大樹變成我們的大本營可能成為了終極目標。
最後還會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人類如果全部都變成螞蟻那麼大,那麼我們曾經佔據的生態位將全部空出來,就必然會有其他物種崛起替代我們的位置,充足的資源和空間很可能還會孵化出新的生物文明,屆時和我們之間必然會有碰撞,那才會是最大的威脅!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