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類和螞蟻的體重至少差了幾百萬倍(普通螞蟻的體重為0.005克左右),在現實中,我們只用一根手指就能將一群螞蟻壓死。那麼,如果人類在保留智慧的前提下,體型僅有螞蟻那麼大,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來想像一下。
人類縮小到螞蟻大小的弊端
在當下,我們可以輕鬆的將足球踢飛,可以在幾十秒內完成100米的短跑,但是當我們體型像螞蟻一樣時,足球在我們面前無疑就成了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而100米的路程,則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按照螞蟻的奔跑速度0.027米/秒)。這還不算,在人類原有的體型下,夏日吹來一陣風,我們會覺得涼風習習,但是變成螞蟻大小後,即使是很小的風,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遮天蔽日的,這無疑就增加了外出時的風險。
由於人類不像螞蟻一樣有著堅硬的外骨骼,所以人縮小後,可能風吹起一個小石子都能把人打傷。除此之外,當人類的體型變得跟螞蟻一樣時,最大的威脅就來自於自然界了。
既然與螞蟻一樣大,首先遭遇的就是螞蟻了。作為一種世界性分布,且高度群居的動物,螞蟻幾乎無處不在,如果與同等大小的人搏鬥的話,螞蟻強大的上顎顯然不是人能夠抗衡的。這還只是來自於同級別動物的威脅,除了螞蟻外,其他的肉食性昆蟲只要比螞蟻大,都有捕獵人類的可能,比如食蟻獸、土狼這些專門以螞蟻為食的動物,到時候可能就會一改吃螞蟻的習性,成為人類的頭號天敵。
除了來自於其他動物的威脅外,自然災害的威脅將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當下人類的體型下,一旦有洪澇災害,對人的生命、財產都能產生巨大的影響。當人與螞蟻一樣大時,可能一場小雨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洪澇災害。
因此,如果人體型變得跟螞蟻一樣大,顯然人類會面對更多的威脅,原本那些看起來對人類毫無威脅的生物和自然現象,在此時就可能變成對人類致命的威脅。
人類體型像螞蟻一樣大的好處
假如人類全都變成螞蟻一樣大小,也是有好處的。首先,現在許多國家的人口膨脹,造成了資源的短缺,如果人縮小後,顯然人口密度大的問題就解決了,甚至於現在全球約70億的人口放在一個省內都顯得綽綽有餘。
其次,人變小之後對資源的需求量也會變小,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我們造一輛汽車,如果需要2噸的金屬的話,到時候,這2噸金屬幾乎就夠造幾百萬輛汽車了。而且人變小之後,工業的廢水廢氣排放也對環境幾乎沒有了負面的影響,因為到時候一個大型工廠,可能只佔地幾平方米,甚至是幾十平方釐米。
從此,人類再也不用擔心地球資源枯竭的問題了,從長遠角度看,地球的生命就會增加。因此,如果人類的體型像螞蟻一樣大,於環境、於地球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如果人類變成螞蟻一樣大,最終會怎樣?
人類變成螞蟻大小有利弊之分,而這個利弊是有相對性的,因為對人類本身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素居多,但是對於環境和地球來說,顯然是利大於弊的。雖然,人類變小之後,面對的威脅多了,但是,最終人類還是會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站到食物鏈的最頂端。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點。
01 抵禦其他生物的威脅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當下地球的「霸主」並不是人類有多強的戰鬥力,有多大的體型,而是因為有聰慧的大腦。聰慧的大腦使得我們擁有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人類可以發明出許多工具來彌補自己的短板。所以,雖然人類體型僅有螞蟻大小,但是給人類足夠的時間,重新製造出微型的適合縮小後的人類使用的殺傷性武器還是會出現。只要是武器出現了,人類就不會再懼怕其他生物的威脅了。這是其一。
02 抵禦自然災害
螞蟻雖然很小,但是它們有自己抵禦自然災害的辦法,最常見的就是「螞蟻搬家」。當要下雨時,螞蟻都會有「搬家」的動作,而所謂的搬家就是暫時放棄自己的巢穴,尋找地勢較高的地方,這樣就不容易受降雨的影響了。既然螞蟻都有自己抵禦自然災害的方法,擁有高智商的人類當然不會比螞蟻差。
總結
人類變成螞蟻大小,但在保留智商的前提下,前期顯然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會被其他生物捕食、或者被洪澇災害帶走。但是當適應過程結束之後,人類慢慢的會建造和製造工具來輔助生存,到時候,人類依然還能夠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