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24日凌晨,目光和鏡頭共同聚焦在中國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發射場。月亮灣畔,夜幕四合,一輪半月躲在雲後,只待這一刻的到來。
發射架上,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懷抱嫦娥五號探測器蓄勢待發。火箭頂部「中國探月」四個大字在探照燈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你好,月亮!
發射架3公裡外的測發大廳內,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在各席位緊張忙碌。今夜,濱海沙灘上,螢屏內外,網上網下,人們為嫦娥五號送上最熱烈的祝願:「長徵五號託舉嫦娥五號,奔月而去,滿載而歸,十全十美!」
緊緊鎖定測發大廳顯示屏的目光中,有一雙期望的眼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李本琪,曾擔任嫦娥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13年前,正是他在西昌發射場向月亮發出第一聲問候。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自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啟動以來,「嫦娥」四姐妹已順利完成前兩步。在中國探月工程標誌上,有兩個小腳印,印在一輪圓月之上。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徵程中,中國航天人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極其不易!
指控大樓上,嫦娥五號探測器總設計師楊孟飛,深情眺望海天之間。對楊孟飛和他帶領的科技團隊來說,嫦娥五號是最心愛的「女兒」。10年來,為了嫦娥五號,不知有多少個像今天這樣的夜晚,他們披星戴月,傾力攻關。
等我,地球!
面對即將「遠嫁」的嫦娥「五姑娘」,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有著更多期待: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聽到口令後,測發大廳內年輕的「金手指」——80後工程師尹景波進入讀秒狀態。「5、4、3、2、1,點火!」4時30分,噴薄而出的烈焰照亮夜空,撼天動地的轟鳴聲響徹海天。
這一刻,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心中倍感自豪。嫦娥五號順利飛天,離不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有力託舉。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精準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與嫦娥五號「揮手揖別」。
「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5時45分,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鄭重宣布。
完成38萬公裡的跋涉後,嫦娥五號將在月球表面落下一個嶄新的腳印,完成一系列實驗並採集月壤後,再返回地球。
這一天,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等了很久。
未來可期。懷著夢想走來,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以後,我們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中國航天的未來是宏偉的!」 85歲的歐陽自遠充滿信心。
你好,月亮!期待嫦娥五號從月球「滿載而歸」。
等我,地球!跨越星辰大海,我們一直在路上。
(本報文昌11月24日電)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本報記者 高立英 安普忠 通訊員 黃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