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獲獎最小年齡為32歲,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2020-10-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將在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30被宣布。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

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

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7歲,而女性是63.5歲(女性年齡最大的為屠呦呦);

主要頒發給5個領域,分別是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化學,代謝學及免疫學

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瑞典;移民到美國的獲獎者最多,達到21位;

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及加利福尼亞大學

獲獎者最喜歡的工作單位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劍橋大學,巴斯德研究所及加利福尼亞大學

1性別分析

通過檢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性別,發現男性佔了絕大部分,有207人獲獎;而女性只有12個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學者屠呦呦教授,同時她也是女性獲獎者年齡最高的,當時獲獎年齡為85歲,因為使用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另外不得不提一下,有倆對夫妻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是Carl Cori夫妻(1947年,因為闡述了糖原催化轉化過程而獲獎)及May-Britt Moser夫妻(2014年,因為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而獲獎)。

2年齡分析

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7歲,而女性是63.5歲,這說明男性相比於女性而言,相對於更年輕。這要獲獎者分布在41-70歲之間,人數達到168人,佔了絕大部分,這說明要獲得諾獎,一般都是中老年有一定的等待時期。

最年輕的獲獎者只有32歲,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Frederick G. Banting(1923年,因為胰島素的發現及應用而獲獎),當時只有32歲,曾經有一部 Glory Enough For All(共同的榮譽),就是講述 Banting發現胰島素的過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下載,重溫一下胰島素發現。

年紀最大的獲獎者居然達到了87歲,有倆位,分別是Peyton Rous(1966年,因為發現發現病毒誘導腫瘤而獲獎)及Karl von Frisch(1973年,因為發現個體與社會性行為模式的組織而獲獎,他使用的模式生物是蜜蜂)。

總的來說,要獲得諾貝爾獎,一定要長壽,如果您不在,即使您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諾獎也與您無緣,一般而言,諾獎是不會頒給已故的人,但還是有例外,如2011年獲獎的Ralph M. Steinman(發現了樹突狀細胞及其在適應性免疫),他在當年的9月30日去世,由於諾獎委員會沒有提前獲知他已經去世了,故諾獎委員會經過討論,對獲獎人不進行更改,他獲獎了。

3獎項共享情況

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有趣的是,在21世紀,單人獲得諾獎的情況比較少,一般都是出現共享的情況。

4領域分析

主要頒發給5個領域,分別是生理學(43位),遺傳學(19位),生物化學(15位),代謝學(14位)及免疫學(13位)。所有頒獎的都是很基礎的科學研究,如青黴素的使用,鏈黴素抗結核病,三羧酸循環,瘧疾的治療工作等。

5國家分布

在1945年以前,德國及英國及法國一直是諾獎獲得的主要國家。但是,經過二戰以後,世界的經濟格局發生了改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經過分析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96位),英國(25位),德國(19位),法國(13位)和瑞典(8位,瑞典是永久中立國,1戰及2戰中,經濟很少受到影響受到,同時吸引了大量外來的人才,再加上基礎研究投入的比較多)。在美國獲獎的95位當中,其中有21位是移民的,接著還在下面分析。

6移民分析

由於出現了2次世界大戰,導致歐洲的經濟全線衰落,經濟中心轉移到了美國,另外由於德國的仇視猶太人的政策,導致大量的猶太人移民到美國,經過統計可知。移民的去向主要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21位,貢獻了美國獲獎人數的23%),奧地利(3位)及瑞士(1位)。這要分析一下美國的移民,在這21位移民當中,有4位來自德國,3位來自義大利,3位來自加拿大,2位來自英國等,這也說明了美國當初對於這些人的吸引力,以及給這些人提供了政治庇護,同時也說明了美國移民政策的正確性,吸引了很多的高端人才。

7受教育學校分析

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20個),劍橋大學(15位)哥倫比亞大學(11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0位),及加利福尼亞大學(8位)。同時我們也統計了獲獎者排名前20名的學校,在下圖可以看到;這些學校提供了非常的優質教育,為後續的獲獎者進一步成長,打好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還想什麼了,去這20所大學念書,能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機率比其他學校高多了,小夥伴們,如果有機會,就趕快去吧。

:加利福尼亞大學包括各個分校。

8工作單位分析

諾貝生理醫學獎獲得者最喜歡的的工作單位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14位),洛克菲勒大學(11位),劍橋大學(7位),巴斯德研究所(7位)及加利福尼亞大學(6位),佔了諾貝爾化學獎總獲獎人數的21%。說明這些學校或者是研究所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足吸引到如此多的優秀的人才,匯集一堂。

最後期待2020年10月5日17:30對於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公布,最後還附有歷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的名單(從1901-2019年,圖表來源於百度百科)。

註:所有的數據來源於諾貝爾獎官網。

數據連結: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facts/facts-on-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

https://baike.so.com/doc/5942960-6155893.html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獲獎最小年齡為32歲,屠...
    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 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
  • 諾貝爾獎揭曉: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
    原標題:1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全面統計: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17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08次(由於世界大戰等原因,中斷了10次),有214位獲獎者。
  • 重磅: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出爐—附120年來醫學獎統計
    對於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最先出爐的是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在2020年10月5日的17:30,終於被宣布。今年的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病毒學」領域,分別授予3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C肝病毒的發現"的突出性貢獻。另外,我們統計了120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平均年齡58 有人陪跑32次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10月7日公布。
  • 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獲獎
    下面是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趣事:首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其獎章圖案是手拿一本打開的書的醫學之神,她正在從巖石間收集泉水,為生病的少女解渴。獎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譯為「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晚就要出爐啦!快看看過去10年來的獲獎人
    根據iNature編輯部統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
  •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世紀尚無人能單獨獲獎
    32歲截至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加拿大的弗雷德裡克·班廷爵士,1923年獲獎時只有32歲。他和同事英國生理學家約翰·麥克勞德的獲獎原因是在研究糖尿病治療方法時合成了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劑人造胰島素。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醫學獲獎者的發現揭示了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物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0年10月3日,全球超過25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100萬人死於此次疫情……作為世界範圍內科學界的最高獎項,今年的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也「與時俱進」地將頒獎改到了線上進行,同時取消了線下的頒獎及晚宴環節。
  • 3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北京時間10月5日17點30分許(瑞典當地時間11點30分許),諾貝爾大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為以下三位科學家,獎勵他們在細胞領域做出的貢獻。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年是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她因發現青蒿素,與其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同時她也是女性獲獎者中年齡最高的,獲獎年齡為85歲。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時,科學家的年齡一般在50-70歲之間,甚至還有一些80多歲的獲獎者,比如,2007年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獲得者Leonid Hurwicz在獲獎時,已經90歲的高齡了。根據統計,諾貝爾獎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9歲,而女性是63.5歲。
  • 3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由於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9次停頒獎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未獲頒獎共頒發了108次,其中39次是由個人獨享,32次是由兩位獲獎者分享,37次則由3為科學獎分享。共計214名獲獎者。   截止到2017年所有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58歲。其中獲獎者最多的年齡段是60-64歲,共38人,佔所有獲獎者的18%。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諾貝爾基金會主任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冷知識:得主平均年齡58,有人陪跑32次
    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10月7日公布。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細胞氧感應機制發現者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32分,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一間中等大小的階梯教室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了它的得主: 「共同獲獎」和「單獨獲獎」 歷年來,共有39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單獨獲獎者;33次由兩名獲獎者共享;37次由三名獲獎者共享。 因為,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獎金數額可平均分配給兩部作品;被獎勵的作品由兩人或者三人製作的,應當共同獎勵。但在任何情況下,獎金不得分為三份以上。
  • 秒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760萬元,屠呦呦曾獲獎,今年誰最熱門?
    期間有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9年沒有頒發。在這110次頒獎中,39次授予了單個獲獎者,33次由兩人分享,38次由三人共享。2、216人次與12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給219人次。其中有12位女性,包括大家熟知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其中,有 39 次個人獲得者,33 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8 次由三位獲獎者共享。多人之所以能夠共獲同一屆諾獎,是因為在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有這樣的規定:獎金可以平分給都值得獲獎的兩部分,二人、三人共同獲獎的,應當聯合頒發,但在任何情況下,獎金不得分給三人以上。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32次提名未獲獎
    除戰爭之外,正如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所描述的那樣:如果所有被提名者的成就都未達到獲獎標準,那獎金將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獲獎標準的成就,那麼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一對「父子兵」: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一對「父子兵」——1959年獲獎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獲獎的羅傑·科恩伯格。
  • 每年諾貝爾獎章產生之際,質疑越來越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多樣性
    每年諾貝爾獎章產生之際,都會出現這個問題,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女性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大多數獎項都授予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化學家馬克·齊默爾(Marc Zimmer)過去曾擔任顧問,協助瑞典皇家科學院選擇諾貝爾化學獎。對此,他直言不諱地談論諾貝爾科學獎所帶來的多樣性問題。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他在 1923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只有 32 歲。·勞斯(Francis Peyton Rous),他在 1966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時,已經 87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