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冷知識:得主平均年齡58,有人陪跑32次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10月7日公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藉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4年,擁有美國和英國國籍的科學家約翰•奧基夫以及兩位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憑藉他們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細胞的研究獲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1901-2018):

  109次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109次。期間有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9年沒有頒發。在這109次頒獎中,39次授予了單個獲獎者,33次由兩人分享,37次由三人共享。

  216人

  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16位獲獎者,至今無人二度獲得該獎項,平均年齡為58歲。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外科醫生、發明胰島素的Frederick G. Banting,他在1923年被授予醫學獎時僅32歲。最年長的得主則是美國病毒學家、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Peyton Rous,他在1966年獲得醫學獎時已87歲。

  12名女性

  在216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 12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Barabara McClintock是唯一一個由單個人獨得該獎項的獲獎者。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家族

  夫妻:Gerty Cori和Carl Cori獲得了194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現已離婚)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父子:Hans von Euler- chelpin(1929年化學獎)和Ulf von Euler(1970年醫學獎);Arthur Kornberg(1959年醫學獎)和Roger D. Kornberg(2006年化學獎)。

  兄弟:Jan Tinbergen(1969年經濟學獎)和Nikolaas Tinbergen(1973年醫學獎)

  諾獎界「小李子」

  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曾32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但從未獲獎。諾貝爾獎提名被保密期為50年。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平均年齡58 有人陪跑32次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
  •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揭曉:弗洛伊德「陪跑」該獎32次
    作為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意味著研究成果得到學界的認可。除此之外,諾獎得主在12月的頒獎典禮上,還能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2017年,諾貝爾單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被這筆巨額獎金「砸中」可不簡單。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獲獎最小年齡為32歲,屠...
    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獲獎最小年齡為32歲,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7歲,而女性是63.5歲(女性年齡最大的為屠呦呦);主要頒發給5個領域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知多少:獲獎人的平均年齡是58歲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將公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名單。以下是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些有趣事實:1、從1901年到201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一共頒發108次。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 諾貝爾獎官方解讀最新生理醫學獎:睡覺和清醒背後的分子機制
    植物似乎都有自己的生物鐘,那次發現也被認為是生物具有內源生物節律的最早證據。之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不僅植物有這種「內部時鐘」,其他動物包括人類都存在這一現象,而這個「時鐘」其實有助於我們為日常的生理機能做好準備。這種規律性的適應被稱為「晝夜節律」。但是,人體內部生物鐘的工作原理仍然是個謎。
  • 重磅: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出爐—附120年來醫學獎統計
    對於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最先出爐的是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在2020年10月5日的17:30,終於被宣布。今年的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病毒學」領域,分別授予3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C肝病毒的發現"的突出性貢獻。另外,我們統計了120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解讀2014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你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新聞連結】207人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其中11位女科學家       1901年至2014年的114年間,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共頒發105次,207位科學家獲獎。其中32次,兩人同時獲獎;35次,三人同時獲獎;38次,一位科學家獨享。       目前只有11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生理或醫學獎,其中只有一位女性——芭芭拉·麥克林託克獨享一屆諾貝生理或醫學獎,其他都是與他人共同獲得。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 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 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 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7歲,而女性是63.5歲(女性年齡最大的為屠呦呦);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新聞—科學網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1968年,瑞典銀行(瑞典中央銀行)為了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設立了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即後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7日新鮮「出爐」,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年歷史中,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32載終成空。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近日卻有消息稱,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 兩位女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小知識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在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截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沒有頒發的8年分別是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
  • 諾貝爾獎揭曉: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
    原標題:1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全面統計: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17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08次(由於世界大戰等原因,中斷了10次),有214位獲獎者。
  •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世紀尚無人能單獨獲獎
    32次被提名諾獎界的「小李子」: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2次,但一次都沒有獲獎。12位女性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16位獲獎者中,有12位是女性。屠呦呦還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此外,唯一一位單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是芭芭拉·麥克林託克,她於1983年獲獎。1位獲獎者去世後獲獎從1974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除非在諾貝爾獎宣布後死亡,否則獎項不能在死後頒發。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對於諾貝爾大會來說,挑選諾貝爾獎得主是一項非常激動人心的任務,而每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獲獎演講也十分令人難忘。每年 10 月公布的諾貝爾獎得主以及 12 月舉行的頒獎典禮、慶祝活動,都會引起國際各界的關注。這也為各個獲獎者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以向同行解釋他們的成就,促進公眾對科學的認識,並激發年輕學者對生物醫學研究的興趣。
  • 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8次   醫學獎獲得者僅為1人的次數只有38次。  有32次醫學獎獲得者為2人。  有33次醫學獎由3人分享。而這10位女性得主中,只有美國科學家巴巴拉·麥克林託克因「發現可移動的遺傳元素」而一人獨享諾貝爾醫學獎的桂冠。  最年輕的獲獎者   1923年,32歲的加拿大醫學家弗雷德裡克·格蘭特·班廷爵士因發現胰島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這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醫學獎獲得者。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將於北京時間17時45分揭曉。以下為有關諾貝爾物理獎的一些趣味數字:資料圖片:2017年諾獎現場。1.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從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1次。2.其中,僅1位得主獲獎有47次;2位得主共享有32次;3位得主共享有32次。3.此前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219 位諾獎得主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 1901 年開始頒發,從 1901 到 2019 年,共有 219 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類獎項。其中,有 39 次個人獲得者,33 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8 次由三位獲獎者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