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知多少:獲獎人的平均年齡是58歲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將公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名單。以下是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些有趣事實:

1、從1901年到201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一共頒發108次。其中,有39次授予一名科學家,32次由兩名科學家分享,37次由三名科學家分享。

2、至今尚未有一名科學家在一生中能兩次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因著作《夢的解析》而名揚世界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32次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但終生未能獲獎。

3、截至2017年,共有214名科學家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只有12名女性。2015年獲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4、歷屆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獲獎時的平均年齡是58歲。最年輕的得主是加拿大醫生弗雷德·班廷,他因發現胰島素於1923年獲獎,當時才32歲;最年長的是美國病毒學家弗朗西斯·佩頓·勞斯,他於1966年獲獎時已87歲高齡。

5、在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上,曾有兩對「夫妻檔」同時獲獎:美國科學家卡爾·科裡、格蒂·科裡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共同獲得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的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也是夫妻。(完)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冷知識:得主平均年齡58,有人陪跑32次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10月7日公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平均年齡58 有人陪跑32次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10月7日公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共207人次獲獎 平均年齡55歲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2日將公布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以下是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些趣事:1、從1901年到2017年,物理學獎一共頒發111次。2、共有207人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在1956年和1972年兩次摘走物理學獎桂冠,因此實際獲獎科學家為206名。3、截至2017年,只有兩名女性科學家獲得物理學獎。最近一次是在1963年,德裔美國女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因發展了解釋原子核結構的數學模型獲得物理學獎。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獲獎最小年齡為32歲,屠...
    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獲獎最小年齡為32歲,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
  •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世紀尚無人能單獨獲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5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30)公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與同年設立的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相比,獲獎人數是最多的。21年距離上一次獲獎者獨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經過去了整整21年,那還是1999年,本世紀還無人能單獨獲獎。而在已頒發的110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有39人單獨獲獎,33人和一位同仁獲獎,38次出現三人同時獲獎。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最先公布的是諾貝爾獎醫學或生理學獎。今年的新冠疫情讓一些人猜測新冠的治療或者阻止病毒擴散的疫苗可能是潛在贏家。令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為抗擊血源性肝炎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
  • 重磅: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出爐—附120年來醫學獎統計
    性別,發現男性佔了絕大部分,有207人獲獎;而女性只有12個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學者屠呦呦教授,同時她也是女性獲獎者年齡最高的,當時獲獎年齡為85歲,因為使用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另外不得不提一下,有倆對夫妻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是Carl Cori夫妻(1947年,因為闡述了糖原催化轉化過程而獲獎)及May-Britt Moser夫妻(2014
  • 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的創辦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願是,將其財富的一部分,給予那些「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做出最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項是對科學家科研成果的極大肯定。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醫學獎憑藉其出色的篩選能力樹立了其在醫學界學術圈的權威地位。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歡迎下載健康界客戶端,查看更多醫療資訊來源:健康界北京時間10月1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免疫負調節的癌症療法。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時,科學家的年齡一般在50-70歲之間,甚至還有一些80多歲的獲獎者,比如,2007年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獲得者Leonid Hurwicz在獲獎時,已經90歲的高齡了。根據統計,諾貝爾獎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9歲,而女性是63.5歲。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截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單個科學家。曾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共計12位。2015年,憑藉在青蒿素方面所做的貢獻,藥學家屠呦呦成為第一位摘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16人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16位獲獎者,至今無人二度獲得該獎項,平均年齡為58歲。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外科醫生、發明胰島素的Frederick G. Banting,他在1923年被授予醫學獎時僅32歲。
  • 猜猜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多少?屬於我們的時間好像不多了
    數據源不需要大動幹戈的收集,諾貝爾獎組織的網站實際上有一個頁面列出了獲獎者及其年齡,所以搜索數據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官網已經幫你準備好了。本文只進行了關於年齡的分析,官網上有不少關於獲獎原因、獲獎特殊性等其他信息,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進行文本分析,或者製作詞雲圖。參考歌詞詞頻圖的思路。本文感興趣的數據隱藏在html文件中,可以輕鬆地進行一些分析。
  • 諾貝爾獎揭曉: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
    原標題:1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全面統計: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17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08次(由於世界大戰等原因,中斷了10次),有214位獲獎者。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正如諾貝爾的遺囑所描述的那樣,其中一部分是獻給「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中做出最重要發現的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三個領域,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大會頒發。諾貝爾獎的設立者本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先生,生前曾一直對醫學研究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剛剛,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近五年來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如下: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4年,擁有美國和英國國籍的科學家約翰•奧基夫以及兩位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憑藉他們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細胞的研究獲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1901-2018):109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109次。
  • ...醫學科學家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獲獎前SCI 論文比較的...
    01 我國一流青年生物醫學科學家科學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在總體上低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獲獎前,高水平原創性研究成果整體欠缺,但論文質量呈現出連年持續走高的趨勢,特別是少數年份論文在部分重要指標上的質量已超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獲獎前,展現出中國基礎科學國際競爭力增長的趨勢,預示著我國諾貝爾獎級生物醫學科學家隊伍正在形成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晚就要出爐啦!快看看過去10年來的獲獎人
    來自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根據iNature編輯部統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