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多少?屬於我們的時間好像不多了

2021-01-09 親愛的數據

本文沒有太多廢話,都是關於數據的乾貨,包括可視化圖和代碼,諾貝爾獎就不用介紹了,如果有需要詳細了解,可以百度百科自取。數據源不需要大動幹戈的收集,諾貝爾獎組織的網站實際上有一個頁面列出了獲獎者及其年齡,所以搜索數據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官網已經幫你準備好了。

本文只進行了關於年齡的分析,官網上有不少關於獲獎原因、獲獎特殊性等其他信息,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進行文本分析,或者製作詞雲圖。參考歌詞詞頻圖的思路。本文感興趣的數據隱藏在html文件中,可以輕鬆地進行一些分析。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載該html文件,並將其存儲在本地。從html文件中抓取數據。

一、想知道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59.14歲

低齡組(少年天才)

年齡17(1)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Malala Yousafzai,「反對剝奪所有兒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

年齡25(1)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勞倫斯布拉格,「通過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的服務」

2. 高齡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年齡88(2位)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aymond Davis Jr.,「對宇宙物理學的開拓性貢獻,特別是對宇宙中微子的探測」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多麗絲·萊辛諾貝爾文學獎,「這位女性經歷的史詩家,擁有強大的質疑能力和遠見卓識」

年齡89(1位)

2012年經濟科學獎Lloyd S. Shapley,「關於穩定分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

年齡90(1位)

2007年經濟科學獎Leonid Hurwicz,「為機械設計理論奠定了基礎」

我做的另一件事是修改html並在div標籤上放一個id,幫助我找到我想要的數據。在瀏覽之後,包含有關獲獎者及其年齡的所有數據的div沒有類,ID或其他任何可識別的內容。它實際上只是一個div標籤,當你嘗試從DOM自動化數據收集時,類和id是關鍵。但是自從我下載了這個頁面之後,我就可以在我需要抓取的div上添加一個id,並且不必使用標籤來處理它。

每個獲勝者的相關信息在該div中的結構非常好。為了組織信息,我為每個獲獎者創建了一個類,並輸入數據。(詳情見如下代碼)

從這裡開始,獲得每個獎項的獲勝者年齡的平均值和可視化。(詳情見如下代碼)

上面的代碼為每種獎品類型列印出一個小csv表,並為每個獎品創建直方圖和擬合分布,以及每個人的年齡,無論獲獎類型是和平獎、物理學獎還是經濟學獎。

1
2
3
4
5
6
7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59.14。看來我們都還有時間,難道不是嗎?

二、數據探索,有趣的發現

最年輕的贏家:

化學:35 歲文學:42 歲和平:17 歲生理學或醫學:32歲 經濟學:51歲

最年長的贏家

化學:85 歲文學:88 歲和平:87 歲生理學或醫學:87 歲經濟學:90 歲物理學:88歲

總的年齡分布是非常正常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是2014年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優薩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以及1915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他和他的父親一起獲得了x射線的發現工作。除了這些贏家,其餘的似乎都在60歲左右。

按獎項,最年長的贏家們年齡非常接近,而最年輕的贏家們年齡差距則較大。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價獲獎年齡是64.56歲。有趣的是,考慮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像其他獎項那樣在1895年開始的,而是在1969年開始頒發,屬於最年輕的獎項。(完)

親愛的數據

出品:譚婧

美編:陳泓宇

親愛的數據
親愛的數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年齡要限定在40歲以內?
    最近小編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後期的發表論文數量平均少了25%。文章中提到,有人專門做了調研,將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和未獲得菲爾茲獎的其他數學獎項獲得者進行了後期調查,發現菲爾茲獎的獲得者相比較其他人發表的論文數量少了25%,而且寫出來的論文引用頻率也下降了。有人說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因為名氣更大,要花更多時間去指導學生。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該計劃明確提出了一項數量目標:今後日本應在以諾貝爾獎為代表的國際級科學獎的獲獎數量上與歐洲主要國家保持同等水平,力爭在未來50年裡使本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達到30人。該計劃還提出將集中投資在生命科學、信息通訊、環保和納米材料四個領域,以競爭性的研究資金吸引和培養年輕的研究人員等。
  • 格拉斯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知道多少?
    格拉斯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知道多少?格拉斯哥大學,簡稱格大,是全球最為古老的十所大學之一,英國老牌名校,全球百強大學,歷年排名最高為全球51名。迄今為止,格拉斯哥大學已經培養出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下面我們來說說知名的幾位。
  • 2017諾貝爾獎公布時間、獎金多少 各獎項獲得者名單
    人民網訊,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是全球學術界最大的盛事之一。據外媒報導,2017年諾貝爾獎將於10 月2日開始陸續揭曉。國際諾貝爾獎基金會在瑞典當地時間9月25日表示,2017年諾獎得主將獲得較豐厚的獎金,超過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2.52萬元)。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時,科學家的年齡一般在50-70歲之間,甚至還有一些80多歲的獲獎者,比如,2007年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獲得者Leonid Hurwicz在獲獎時,已經90歲的高齡了。根據統計,諾貝爾獎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9歲,而女性是63.5歲。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每年諾貝爾獎章產生之際,質疑越來越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多樣性
    每年諾貝爾獎章產生之際,都會出現這個問題,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女性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大多數獎項都授予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化學家馬克·齊默爾(Marc Zimmer)過去曾擔任顧問,協助瑞典皇家科學院選擇諾貝爾化學獎。對此,他直言不諱地談論諾貝爾科學獎所帶來的多樣性問題。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屠呦呦作為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會稀罕那個兩院院士的頭銜麼? 也就是說,這次是兩院院士評委會主動將屠呦呦作為院士候選人選的。結果還是沒評上。據說除了前述的三個理由,也有屠呦呦年事已高的因素在內(兩院院士被推薦人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獎已全部出爐,那對於諾獎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諾獎作為對科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最高獎項,但是世界的對社會有貢獻的科學家那麼多,「他們」為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獎,諾獎又是怎麼選出來的呢!他們又是怎樣努力成為頂尖的科學家的,諾獎的背後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本期小編就考考讀者,對於諾獎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有幾個小問題,看你知道幾個呢! 1. 一個人只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嗎?
  • 還是我們的土壤不行?中國人難獲諾貝爾獎肯定是有原因的
    這個實驗在生物學領域是屬於入門級的,幾乎不存在什麼學識上的難度,但最終卻因為時間上的催趕屠呦呦,她早在1972年就發現了青蒿素,可到了2015年才獲諾貝爾獎,還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平均39歲就已經出了成果,可大部分人卻需要等到五六十歲之後才獲獎。
  • 多吃巧克力才能得諾貝爾獎嗎?
    多吃巧克力和牛奶就能提高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稍微有點常識或者做過研究的人聽到這個結論都會覺得很不靠譜。(我很奇怪這種文章能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樣的期刊上,我n多年前本科生做小組課程匯報已經比這個做的好很多了。)
  • 盤點那些熱愛音樂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子?嚴肅?理性?不苟言笑? 不,不,不。儘管科學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學金字塔塔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熱的音樂「發燒友」,學而優則演。比如愛因斯坦愛好小提琴;馬克斯·普朗克愛好彈鋼琴、唱歌等,可謂藝術氣息滿滿。
  • 諾貝爾獎獲得者扎堆的大學,原來是這樣的?
    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獎項,諾貝爾獎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每年的頒獎更是精英匯聚的盛宴。精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育,維基百科根據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畢業或任教院校的統計,總結出了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赫然在列。
  • 諾貝爾獎什麼時候頒發?諾貝爾獎頒獎過程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獲獎。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對於諾貝爾獎總有一種民族自尊心的因素,更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中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下面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進行解讀。1、美國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綜合國力方面是不用多說的,同時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上也是排在第一位的。截止到2020年,美國一共有386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今年經濟學獎揭曉前的5名獲得者(生理學和醫學獎2人、物理學獎1人、化學獎1人和文學獎1人),總數列世界第一。
  • 諾貝爾獎揭曉: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
    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9歲,而女性是63.5歲;主要頒發給5個領域,分別是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化學,代謝學及免疫學,;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瑞典;移民到美國的獲獎者最多,達到21位;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及加利福尼亞大學;獲獎者最喜歡的工作單位前
  • 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排行
    第一,美國,386個; 第二,英國,134個; 第三,德國,108個; 第四,法國,70個; …… 不得不承認,美國雖然和我們的關係不太好,但他們國家的優秀科學家確實比我們要多
  • 一文讀懂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65歲,2人曾拒絕領獎
    2020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8日13:00(北京時間19:00)公布。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去年,瑞典文學院同時頒發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
  • 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_2018菲爾茲數學獎 - CSDN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人會說菲爾茲獎是數學屆當中的諾貝爾獎,一開始並不是這樣,而且跟諾貝爾獎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最大的一個區別當然是諾貝爾獎可以發給任何年齡人,菲爾茲獎只發給不超過40歲的人。還有一個跟諾貝爾獎不太一樣的地方,菲爾茲獎只發給個人,不能有兩個人或者三個人共享。
  • 關於諾貝爾獎你了解多少?
    截至2012年,得主平均年齡59歲。多次獲獎者共4人,多次獲獎的組織共2名,合計共6位多次獲獎的組織與學者。根據官方數據,2015年獲和平獎的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被計算為「4個組織。>1學者:法國籍波蘭裔科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及分別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1903年物理學獎:發現放射性與序元素(與丈夫皮埃爾·居裡及另一科學家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