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_2018菲爾茲數學獎 - CSDN

2020-11-24 CSDN技術社區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裡面沒有數學獎,在數學界裡面最重要的獎是什麼?一般大家回答都是說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是由國際數學會頒發的,相對比較官方的機構頒發的獎,每四年發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發,每次發給2-4名,不超過40歲的數學研究者,獎金15000美金。下一次國際數學大會將在2022年舉行。

年齡的限制是菲爾茲獎跟所有其他大獎最大區別之一,回顧一下年齡限制起源,菲爾茲獎在剛剛開始頒發的時候並沒有年齡限制,菲爾茲獎第一次設置是在20世紀30年代,是由菲爾茲本人發起,他當時對這個獎的要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說表揚已經完成的工作。但是他跟別的獎很大的區別是,需要激勵獲獎者取得更進一步的成就。

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20世紀30年代,一戰剛剛結束不久,當時情況下,法國、德國數學家有很多矛盾,不單純說選最好的數學家,我們選數學家同時希望他將來做出更好工作,當時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家和個人之間一些不愉快的比較。

很快就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頒獎1950年,1950年時候當時主席是Harald Bohr,他當時建議把年齡設置為42歲,大家肯定會問,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選42這個數?因為他不想Weil得獎,Weil當年43歲,Weil是當時最好的年輕數學家,跟原來得獎宗旨矛盾了,建議設在42歲,1950那屆沒有發給Weil。

這是到了1950年第二次,到了1958年,菲爾茲獎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次,菲爾茲獎所有的資料要過了75年才能公布出來,這些資料現在還並沒有通過國際聯合會公布出來,由於編委自己所在的學校裡面一些文件庫裡面找到的資料。

1958年的時候,當時主席是Hopf,一開始就說我們不考慮希特布魯赫,首先可能是Hopf學生,不考慮他並不只是因為避嫌,因為他當時已經在很好的職位,菲爾茲獎獎評價標準不是給最優秀數學家。

委員會一致同意Grothendieck是最好的數學家,但是太年輕了,只有30歲,讓他等到1962年,很多結果也沒有發表,當時也沒有發給Grothendieck,1962年並沒有得到,又過了8年之後,1966年得到菲爾茲獎。

在1958年名單上有一些很有名的人,Nash當年也是30歲,實際上他在那次正好排第三,1966年前的菲爾茲獎只發給兩個人,他排在第三沒有得到。可能因為他只有30歲,大家想他再等一下,後來他的病發作了,沒有辦法把獎頒給他了。另外一個是蘇聯女數學家,Ladyzhenskaya,1958年的時候就有女性數學家在最後被選人名單上,第一名得獎的女性數學家一直到2014年,過了50幾年才有女性數學家得到菲爾茲獎,還有一些別的有名數學家,這是一名印度數學家。印度數學家得菲爾茲獎也得再等到50年以後。

1966年是菲爾茲獎很關鍵一年,在那一年正式把得獎人從兩名改成不超過4名,1958年時候標準不超過4名的話,Nash很容易得獎,但是1966年時候獲獎人才從2名擴大到不超過4名。年齡確定不超過40歲,因為之前的人得獎最大為40歲,發給年輕人,之前人符合這個條件,把這個年紀定為40歲。這一年正式把這個獎定位為最年輕的數學家,之前都因為太優秀了,不能得這個獎從1966年開始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同一年發生一件事情Smale事件,這件事情首次使得菲爾茲獎有了「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說法,這就是數學家Smale,當時在美國參加很多集會,頒獎的時候美國國會要求他去聽證,他沒有去參加聽證,那屆獎在莫斯科頒獎。當時很多說法說他潛逃到莫斯科了,他當時在伯克利數學系,當時的伯克利數學系主任向媒體解釋,他並不是因為需要潛逃或者別的什麼原因,而是因為去拿一個很重要獎。為了向媒體解釋這個獎多重要,伯克利數學系系主任第一次說出了數學界廣泛把菲爾茲獎考慮相當於數學屆的諾貝爾獎。1966年之前這樣提法很少,大多文獻裡面看不到這樣提法,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這大概就是我想講的關於菲爾茲獎的一些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人會說菲爾茲獎是數學屆當中的諾貝爾獎,一開始並不是這樣,而且跟諾貝爾獎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最大的一個區別當然是諾貝爾獎可以發給任何年齡人,菲爾茲獎只發給不超過40歲的人。還有一個跟諾貝爾獎不太一樣的地方,菲爾茲獎只發給個人,不能有兩個人或者三個人共享。但是諾貝爾獎大家聽到兩個人三個人分享,這個意義上講菲爾茲獎更像是發給個人的獎,諾貝爾獎發給某項工作的意義在裡面。

菲爾茲獎的魔咒,因為菲爾茲獎這個原因跟諾貝爾獎很不一樣,每個數學家就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得了菲爾茲獎怎麼辦?諾貝爾獎得這個獎的人在職業中晚期,得獎之後不需要考慮得獎之後應該繼續怎麼辦。但是得菲爾茲獎,如果一個人在40歲以前得到數學界最重要的獎,之後做什麼數學研究,每個數學家思考的問題。也許你覺得這個問題意義不大,因為畢竟能得菲爾茲獎就寥寥數人。

數學譜系上約有24萬數學家,60名菲爾茲獎,得獎的概率1:6000,飛機失事概率1:1100萬。40歲以前發生的事情,自然會考慮40歲之後應該怎麼辦,而因為諾貝爾獎平均年齡是59歲,諾貝爾獎得獎的時候中晚期,不需要考慮如果得了諾貝爾獎接下來怎麼辦。

從社會的角度更有意義的問題,還有很多大獎,跟菲爾茲獎不太一樣,菲爾茲獎是設在一個人相對中期早期的時候,設立這麼一個獎對整個社會意義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這個在經濟學當中被稱為錦標賽理論。有兩名經濟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他去研究菲爾茲獎到底對一個數學家的職業生涯是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就被我稱為菲爾茲魔咒。

Borjas和Doran,一個是哈佛一個是西北大學經濟學家,他們從事很嚴肅研究,他們發現非常有意思事情,菲爾茲獎獲得者在獲獎以後,論文數量少了25%,而且寫出來論文引用頻率下降了。有可能是年齡變大原因,數學可能到40歲以前做了很好工作,也許40歲之後可能做不出來這麼重要工作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實際上他們不光是研究了菲爾茲獎,他們確實找了一個對照組人跟菲爾茲獎比較。對照組就是曾經有希望拿到菲爾茲獎,但是沒有拿到的人,這些被稱為對照組。找到這些數據還是蠻有意思事情,菲爾茲獎的名單是75年以後才能公布,現在看不到哪些人曾經在菲爾茲獎短名單上面。但是他們就去選了一些相對沒有菲爾茲那麼重要的,比菲爾茲相對次一點的獎,從裡面挑出獲獎的40歲以下人,這些人在40歲以前獲得僅次菲爾茲級別的獎,他們自然在菲爾茲獲獎的名單裡面。把這些人的創造性,比如說把他文章數量、引用率拿來跟菲爾茲獎比較,對照組他們在得獎以後工作,他們創造性的工作實際上比獲得菲爾茲獎要強的。當然產生很有意思的社會問題,到底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我們可以先找到一些基本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可以說因為菲爾茲獎名氣比較大了,他要花更多時間指導學生,自己不寫文章可以指導很多學生寫文章,在數學界裡面通常博士導師指導博士生的文章,很多博士導師沒有署名的,很多想法工作什麼的,其實呈現在學生工作裡面,但是實際上數據並不支持,通過數據發現他們很多菲爾茲獎的學生並不明顯比他對照組學生多。

第二個解釋菲爾茲獎獲得者花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服務社會,因為他們現在名氣變的比較大了,需要在更多委員會裡面,代表科學,當然是一種解釋。還有一種解釋,菲爾茲獎獲得者獲獎以後不需要再寫小文章了,小文章對他個人沒有太大影響了。這件事情可以解釋他們寫文章率下降,不能解釋引用率下降。因為他們是菲爾茲獎,可能會有更多人因為他們是菲爾茲獎來去跟隨他們的工作,所以實際上他們的引用率應該相對有一個上升才對,但是在數據上他們的引用率實際上是下降的。

最後一種解釋是我覺得這個裡面最有趣的解釋,為什麼菲爾茲獎下降原因。這兩個經濟學家提出可能是由於所謂認知能動性變大了,我們發現在這裡有一張圖,所謂的認知能動性,他們發現菲爾茲獎在獲獎以後的認知能動性比對照組大很多,什麼叫認知能動性呢?

菲爾茲獎他們有更大的傾向性是在得獎以後轉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工作,獲得菲爾茲獎這件事情有一個影響,會傾向於讓你選擇在一個全新的領域裡面工作。這個圖可以發現在獲得菲爾茲獎的人他們更大傾向於在一個新的領域工作,怎麼去定義一個新的領域,當然其實是在他們研究裡面獲得這個數據很重要的部分,他們當然是從引用的,他們把相關的方向和方向之間相互引用的論文交叉做出來,以此定義方向和方向之間距離有多遠,從這個數據得到,他們有更大可能性在新的領域工作。

讓我們產生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相信一流的科學家即使他跳進一個新的方向,產生很多新結果,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科學家在原來方向獲得很好的工作,在新的方向也能做出很好的工作。從全社會,數據意義上來講,這個圖就說明,他如果保持在原來的方向,也能產生這樣的一流成果,因為一流科學家在原來方向做的很好了,如果繼續做也會產生很多更好的結果,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不需要花時間學習新的東西,如果進入新的領域,當然花很多時間,即使你是一流數學家你比別人學的快,無論如何總是花很多時間熟悉這個新的領域。

從全社會角度來看,給數學家菲爾茲獎,給他們一個動力讓他們從事新的研究,這個到底對社會是有益還是無益的事情。如果一個數學家因為得了菲爾茲獎進入新的領域,把舊的領域想法帶到新的領域,產生原來產生不了的想法,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很可惜,在這兩個經濟學家研究當中,這件事情沒有體現出來,現在不知道如果一個菲爾茲獎獲得者我們已經知道他有更大的可能性會從事新的方向工作,我們也知道他因為這個原因有可能會知道他的論文的數量和引用率下降,不知道他產生這個想法能不能通過別的數據來兩化,這件事情沒有相應的研究。

這種轉向對社會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是進一步思考的問題。老有這種說法,菲爾茲獎是數學家的諾貝爾獎,到底這個比較對社會有沒有益,這個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畢竟諾貝爾跟菲爾茲獎有很大的區別,菲爾茲獎發給一個人職業早期和中期,而諾貝爾將基本上是發在一個人職業中晚期。這兩個獎從性質上來講差別是很大的。

前人的研究給我們一個啟發,以前在有些時候好像你從事科學的時候,別人經常就會給你說去嘗試不同的領域,去做新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創造性其實是建立在他的原來領域孜孜不倦很多年積累的研究之上的。可能對我們現在這個研究者來講,最重要首先把自己原來的領域能做到頭,繼續發展自己原來領域,把幾十年一個人你的研究獲得這些經驗不停的加深,可能在這個意義上一個人產生的科學成果,反而可能是最大的,即使對菲爾茲獎這麼優秀的科學家數學家來講,他們如果不停變化領域,他們最後的產出可能相對於他們對照組那些停留在原來領域來講,全社會意義來講,他們的產出並不比之前的對照組大。

註:本文根據許晨陽在未來論壇上的演講,有刪減。

————

編輯 ∑Gemini

 來源:新浪財經·科學大家

相關焦點

  • 菲爾茲數學獎:史上第一位女性獲獎者誕生(圖)
    菲爾茲數學獎在數學界的地位非同一般,每四年頒獎一次,最多選出4位獲獎者,且獲獎者年齡必須小於40歲並在數學領域有著傑出成就。阿圖爾·阿維拉原是巴西人,1979年出生於裡約熱內盧,而後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巴黎左岸加希耶(Jussieu Paris rive gauche)數學學院擔任過研究主任,由此擁有了巴西和法國的雙重國籍。
  • 為什麼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年齡要限定在40歲以內?
    文章中提到,有人專門做了調研,將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和未獲得菲爾茲獎的其他數學獎項獲得者進行了後期調查,發現菲爾茲獎的獲得者相比較其他人發表的論文數量少了25%,而且寫出來的論文引用頻率也下降了。有人說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因為名氣更大,要花更多時間去指導學生。
  • 2018 菲爾茲獎獲得者Alessio Figalli:障礙問題的一般正則性
    【嘉賓簡介】Alessio Figalli,2018 菲爾茲獎獲得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講席教授、FIM數學研究所負責人2018年,34歲的Alessio Figalli教授獲菲爾茲獎。此前,Alessio Figalli教授曾獲2011 Peccot-Vimont獎,2012 EMS獎,2012 法國Collège Peccot獎,2015 Stampacchia獎章以及2017 Feltrinelli數學獎。2014年,Alessio Figalli教授在第27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鐘邀請報告。
  • 誰將獲得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屆時,大會將頒發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誰將獲得菲爾茲獎呢,國外有個投票網站做了一次投票,結果非常有趣。其實,在菲爾茲獎的評選上,也經常會有「大熱必死」現象。因為獲獎有40歲的年齡限制,所以有傳言,評委會優先考慮最後一次機會獲獎的人。另外,很少情況下,會將獎頒發給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學校的人。所以下面的舒爾茨和布倫德也許在國籍上會有衝突。
  • 菲爾茲獎:領獎半小時,獎牌丟了!
    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左上為Caucher Birkar,右上為Alessio Figalli,左下為Peter Scholze,右下為Akshay Venkatesh。 有趣的是,Scholze之前拒絕了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新視野獎是俄羅斯富豪尤裡·米爾納設立的一個獎項,獎勵有潛力的年輕科研人員,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萬美元(約68萬人民幣)。菲爾茲獎的獎金只有1.5萬加元(約8萬人民幣)。不過,菲爾茲獎歷史更為悠久,它成立於1936年,被視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四年才頒發一次。
  •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4位獲獎者對數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2018-08-02 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 年菲爾茲獎8月1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市舉行的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揭曉,獲獎者為伊朗裔數學家Caucher Birkar、義大利數學家Alessio Figalli、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以及印澳裔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
  • 許晨陽:菲爾茲獎的魔咒
    6月2日,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許晨陽在未來青年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菲爾茲獎獲得者在獲獎以後,論文數量少了25%,而且寫出來論文引用頻率下降了。他稱這一現象為「菲爾茲獎的魔咒」。那麼,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跟隨許晨陽的演講《菲爾茲獎的魔咒和科學家的創造性》,看他是如何解釋的。
  • 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揭曉,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他證明了Fano簇的有限性,以及對極小模型綱領有所貢獻,因此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在德黑蘭數學俱樂部時,Birkar曾有一次看到菲爾茲獎得主展示牆,他問自己,「是否有機會見到其中一位」。如今,他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 伊朗裔學者成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性 菲爾茲獎並非唯一數學「諾獎」
    菲爾茲獎是數學界最高的獎項之一(與之齊名的還有沃爾夫數學獎),每四年頒獎一次,最多選出4位獲獎者,獲獎者必須在數學領域做出過傑出貢獻。此外菲爾茲獎還要求候選人年齡必須小於40歲,不少傑出數學家因此與該獎失之交臂。
  • 科學網—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 菲爾茲獎獲得者吳寶珠教授來校訪問
    哈工大報訊(蘇思邈/文 蘭銳 尚明銳/圖)7月5-6日,菲爾茲獎獲得者吳寶珠(Ngô Bảo Châu)教授來校訪問,校長周玉院士、副校長韓傑才院士和副校長任南琪院士分別會見了吳寶珠教授。學校領導對吳寶珠教授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肯定了吳寶珠教授對數學領域的貢獻,和吳寶珠教授深入探討了哈工大未來的數學學科建設和布局,希望與吳寶珠教授展開長期合作並邀請他參與哈工大數學學科建設,並期望通過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在哈工大打造國際一流數學研究基地。吳寶珠教授對我校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
  • 2018「菲爾茲獎」揭曉 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巴西時間上午8月1日上午10時,在裡約熱內盧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上,本屆菲爾茲獎正式公布。他證明了Fano簇的有限性,以及對極小模型綱領有所貢獻,因此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魔咒到底是啥
    當時很多說法說他潛逃到莫斯科了,他當時在伯克利數學系,當時的伯克利數學系主任向媒體解釋,他並不是因為需要潛逃或者別的什麼原因,而是因為去拿一個很重要獎。為了向媒體解釋這個獎多重要,伯克利數學系系主任第一次說出了數學界廣泛把菲爾茲獎考慮相當於數學屆的諾貝爾獎。1966年之前這樣提法很少,大多文獻裡面看不到這樣提法,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這大概就是我想講的關於菲爾茲獎的一些歷史。
  • 世界頂尖的80後青年數學家,其中兩位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在29周歲之前,他已經獲得了10個國際數學大獎,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新紀錄。在2018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他受邀作最高規格的一小時報告,並且他被很多數學家看好穩拿2018菲爾茲獎。Wilpamson在2016年接連獲得謝瓦萊獎、EMS獎(歐洲數學會獎)、Clay研究獎三個數學獎,2017年又獲新視野數學獎,兩年斬獲四個大獎可見其研究成果是多麼的出色。即將在明年舉行的裡約熱內盧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他應邀做最高規格的一小時報告。順便說一句,Wilpamson是2018年菲爾茲獎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 「數學諾獎」菲爾茲獎
    德國是誕生過高斯、萊布尼茨、希爾伯特、黎曼等超級數學天才的國度,也許是繼承了他們的基因,舒爾茨從小數學天賦極高,中學時代連續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三金一銀的優異成績。  奧數金牌得主很多,但最終在數學王國攀登到頂端的人卻鳳毛麟角,大多數人如划過夜空的流星,倏忽消逝。而公認能檢驗奧數金牌得主成色的就是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的分量與諾貝爾獎旗鼓相當。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 頒「華人菲爾茲獎」
    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開幕式上揭曉並頒發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三大獎項:2019年ICCM數學獎、陳省身獎和ICCM國際合作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惲之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朱歆文獲得2019年ICCM數學獎金獎。
  • 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首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
    圖片來源:jointmathematicsmeetings.org37歲的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數學教授,今天早晨,她在韓國首爾的頒獎儀式上被授予2014年菲爾茲獎。這個獎項由國際數學聯盟每四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40歲以下的傑出數學人才。菲爾茲獎每次會授予2到4名獲獎人,獎金為15000加拿大元。
  • 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諾貝爾獎中沒有設立數學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就是菲爾茲獎。 1932年,國際數學聯盟在瑞士蘇黎世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出了如下決定:「在每4年召開的大會上,給2~4名有卓越數學成就的研究人員頒發一枚金質獎章。」
  • 菲爾茲獎最勁爆的故事,知道一個算你牛!
    不過有趣的是,菲爾茲獎除了要求獲獎者有傑出的數學貢獻,還有一條規定: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諾貝爾為防止萊夫勒獲取自己設立的獎項,故意將被譽為「科學的皇后」的數學排斥於諾貝爾獎之外。 而與萊夫勒保有「持久的友誼」的菲爾茲,便想設立「菲爾茲獎」,為好友伸張正義,為數學家設立一個與諾貝爾獎對立的獎。
  • 伊朗裔美女獲菲爾茲獎 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圖)
    我從來沒有想過追求數學事業,直到讀到了高中最後一年。」  米爾扎哈尼說,自己當時所就讀的高中很棒,遇到了很多好老師,還參加了數學競賽,這促使她鑽研更難的問題。「我很喜歡挑戰,之後,在謝裡夫理工大學,我也遇到了很多給人啟發與鼓舞的數學家和朋友,我花在數學上的時間越多,我越喜歡數學。」  米爾扎哈尼說:「數學很有趣,就好像猜謎或是破案時連接各個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