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獲得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2021-01-18 哆嗒數學網

關注微信: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足球世界盃剛結束,四年一度有著「數學界奧運會」之稱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即將在8月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開幕。屆時,大會將頒發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


誰將獲得菲爾茲獎呢,國外有個投票網站做了一次投票,結果非常有趣。其實,在菲爾茲獎的評選上,也經常會有「大熱必死」現象。因為獲獎有40歲的年齡限制,所以有傳言,評委會優先考慮最後一次機會獲獎的人。另外,很少情況下,會將獎頒發給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學校的人。所以下面的舒爾茨和布倫德也許在國籍上會有衝突。


我們將前10名和大家一起討論。

 

 


第十名 胡戈·度米尼爾-柯平(Hugo Duminil-Copin) 法國

 

 

概率論、隨機過程專家,現為日內瓦大學教授。


度米尼爾-柯平對伊辛模型的研究情有獨鍾,此模型在物理研究中有著特別的地位。度米尼爾-柯平對此模型的研究讓他收穫無數榮譽。


所獲獎項:2013奧博沃爾法赫獎、2016歐洲數學會獎、2017科學突破新視野數學獎、2017雅克·埃爾布朗獎、2017勒夫獎


第九名 詹森·米勒(Jason Miller) 美國

 

 

概率論、隨機過程專家,現為劍橋大學教授。


 他與Sheffield一起關於高斯自由場的研究(GFF),奠定了他在隨機遊走、布朗運動研究方向上的學術地位。


所獲獎項:2015戴維遜獎、2016懷德海獎、2017克雷研究獎

 

第八名 張偉(Wei Zhang) 中國

 

 

數論專家,現為麻省理工教授。


很高興在這個列表中看到中國人。他在博士二年級的時候,他對庫達拉(Kudla Conjecture)猜想的工作,讓他在數論領域嶄露頭角。張偉的成名作是和惲之瑋合作,對L函數為L函數的泰勒展開的高階項提供幾何解釋。


所獲獎項:2013拉馬努金獎(SASTRA)、2016晨興數學獎、2018科學突破新視野數學獎

 

第七名 西蒙·布倫德(Simon Brendle) 德國

 

 

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專家,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布倫德解決了共形幾何中關於山辺英彥方程(Yamabe Equation)相關的一些主要問題。另外,他和Schoen合作證明了微分球面定理(differentiable sphere theorem),這是整體微分幾何的基礎問題。他還證明了向武義-勞森猜想(Hsiang–Lawson's conjecture)。


所獲獎項:2012歐洲數學學會獎、2014博謝獎、2017費馬獎

 

第六名 馬麗娜·維婭佐夫斯卡(Maryna Viazovska) 烏克蘭

 

 

離散幾何專家,現為國立基輔大學教授。


維婭佐夫斯卡大學時期,獲得了2次國際大學數學競賽(IMC)的第一。維婭佐夫斯卡的成名作是解決了8維空間的球體堆積問題,她還和同事一起解決了24維的球體堆積問題。在此之前,人類只是解決了3維和3維以下的球體堆積問題。而3維情況的解決使用了大量的計算機計算,而維婭佐夫斯卡的8維和24維情況的證明,卻被人形容為「簡單的讓人吃驚」。


所獲獎項:2016年塞勒姆獎、2017克雷研究獎、2017拉馬努金獎(SASTRA)、2017歐洲組合學獎、2018科學突破新視野數學獎


學生時代獎項:國際大學生數學競賽兩次第一

 

第五名 喬迪·威廉姆森(Geordie Williamson) 澳大利亞

 

 

群論幾何表示論專家,現為雪梨大學教授。


威廉姆森是澳大利亞科學院史上最年輕的院士。威廉姆森對Kazhdan-Lusztig猜想用純代數方法重寫和簡化了證明。在這個過程中,威廉姆森研究出了一種技術手段,在群論的諸多問題中,使用這個技術手段可以得到一些的重要成果。


所獲獎項:2016年接連獲得謝瓦萊獎、2016歐洲數學學會獎、2016克雷研究獎、2016科學突破新視野數學獎

 

 

 

第四名 齊普裡安·馬諾列斯庫(Ciprian Manolescu) 羅馬尼亞-美國

 

 

規範場論、低維拓撲專家,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馬諾列斯庫在學生時代是數學競賽的高手,連續三屆以滿分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金牌。進入學術生涯後專注於低維拓撲的研究。2013年在馬諾列斯庫發表了一篇論文,否定的解決了5維以及5維以上的流型中的三角形解剖猜想。


所獲獎項:2012歐洲數學學會獎、2017費爾特裡內利獎


學生時代獎項:國際數學奧林匹克3金、摩根獎

 


第三名 阿雷西奧·費加裡(Alessio Figalli)  義大利

 


變分法、及偏微分方程專家,現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

費加裡在做運輸優化理論的相關問題時,問題和蒙日-安培方程聯繫了起來,他和Philippis一起工作,得到了關於這個方程的一些重要結果。他擅長於一個技術手段,把本來看似是偏微分方程的問題轉化為幾何不等式的問題。以至於後來很多重要的方程,他的工作有所涉及,比如哈密頓-雅克比方程、薛丁格方程、伏拉索夫-泊松方程。


所獲獎項:2012歐洲數學學會獎、2017費爾特裡內利獎

 

第二名 費爾南多·馬克斯(Fernando Marques) 巴西

 

 

幾何、拓撲以及偏微分方程專家,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馬克斯的的成名作是和Neves一起解決了Willmore猜想。另外,去年他和Irie, Neves一起聲明解決了某種一般情況下的丘成桐猜想,並把論文掛在了網上。


所獲獎項:2013拉馬努金獎(ICTP)、2016維布倫幾何獎

 


第一名  彼得·舒爾茨(Peter Scholze) 德國

 

 

算術代數幾何專家,現為波恩大學教授。


學生時代的舒爾茨多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獲得三金一銀。24歲時,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舒爾茨在博士論文中提出了狀似完備空間(perfectoid space)的概念和與之配套的相關技術手段。利用該技術手段也可將霍奇理論中的法爾廷斯近純定理(almost purity theorem)加以推廣。此技術手段還能提供新角度展現其它問題,在志村簇或由拉坡坡特(Rapoport)和欽克(Zink)引入的空間中都可找到實例。


所獲獎項:2013拉馬努金獎(SASTRA)、2014克雷研究獎、2015費馬獎、2015奧斯特洛斯基獎、2015柯爾代數獎、2016萊布尼茲獎、2016科學突破新視野數學獎(本人謝絕)、2016歐洲數學學會獎


學生時代獎項:國際數學奧林匹克3金1銀

 




關注微信: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相關焦點

  • 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揭曉,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他證明了Fano簇的有限性,以及對極小模型綱領有所貢獻,因此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在德黑蘭數學俱樂部時,Birkar曾有一次看到菲爾茲獎得主展示牆,他問自己,「是否有機會見到其中一位」。如今,他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 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_2018菲爾茲數學獎 - CSDN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裡面沒有數學獎,在數學界裡面最重要的獎是什麼?一般大家回答都是說菲爾茲獎。下一次國際數學大會將在2022年舉行。年齡的限制是菲爾茲獎跟所有其他大獎最大區別之一,回顧一下年齡限制起源,菲爾茲獎在剛剛開始頒發的時候並沒有年齡限制,菲爾茲獎第一次設置是在20世紀30年代,是由菲爾茲本人發起,他當時對這個獎的要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說表揚已經完成的工作。
  • 「數學諾獎」菲爾茲獎
    餘生趣潭  8月1日,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開幕,大會頒發了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30歲出頭的德國青年數學家舒爾茨的名字赫然在列。  舒爾茨,1987年出生於德國科學文化名城德勒斯登。
  •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4位獲獎者對數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2018-08-02 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 4位獲獎者對數學領域(代數幾何學、數論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悉,菲爾茲獎每四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一次,以表彰當下的傑出數學成就和有跡象在未來獲得成功的重要成果。  除了獎章,加拿大多倫多菲爾茨研究所還將給每位獲獎者1.5萬加幣(約合1.37萬美元)的獎金。菲爾茲獎獲獎者必須是未滿40歲的年輕數學家。
  • 為什麼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年齡要限定在40歲以內?
    最近小編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後期的發表論文數量平均少了25%。文章中提到,有人專門做了調研,將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和未獲得菲爾茲獎的其他數學獎項獲得者進行了後期調查,發現菲爾茲獎的獲得者相比較其他人發表的論文數量少了25%,而且寫出來的論文引用頻率也下降了。有人說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因為名氣更大,要花更多時間去指導學生。
  • 世界頂尖的80後青年數學家,其中兩位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20歲進入波恩大學,僅用4年零3個月即獲得博士學位,在其博士論文中建立了一個被很多數學家看好的代數幾何新理論,並用這個理論解決了菲爾茲獎得主Depgne的一個重要猜想的重要特殊情形。獲得博士學位當年他即被聘為波恩大學Hausdorff 講席教授,這是德國最高薪金級別的W3教授職位。
  • 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諾貝爾獎中沒有設立數學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就是菲爾茲獎。 1932年,國際數學聯盟在瑞士蘇黎世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出了如下決定:「在每4年召開的大會上,給2~4名有卓越數學成就的研究人員頒發一枚金質獎章。」
  • 科學網—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 伊朗裔學者成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性 菲爾茲獎並非唯一數學「諾獎」
    8月12日,伊朗裔女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獲得菲爾茲獎。37歲的她是世界上首位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性。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13日報導,女數學家瑪利亞姆是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獲得菲爾茲獎的。
  • 「數學界的諾獎」菲爾茲獎的 40 歲命門,竟是誕生於私心
    沃爾夫獎有點類似終身成就獎,而菲爾茲獎的門檻就要更高一些,首先年齡限定在 40 歲,所以必須要在 40 歲之前作出卓越貢獻,才有機會摘取這項榮譽。就連我們熟知的攻破費馬大定理的懷爾斯因為已經過了40歲,也沒有辦法獲得菲爾茲獎,但是因為這項成就太過突出,所以菲爾茲獎委員會特地給懷爾斯頒發了一個榮譽獎,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榮譽獎。
  • 2018「菲爾茲獎」揭曉 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他證明了Fano簇的有限性,以及對極小模型綱領有所貢獻,因此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在德黑蘭數學俱樂部時,Birkar曾有一次看到菲爾茲獎得主展示牆,他問自己,「是否有機會見到其中一位」。如今,他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在自然世界中尋找穩定的行者Alessio Figalli因其在最優運輸理論及該理論在偏微分方程、度量幾何和概率方面的應用做出的重要貢獻,而被授予2018年菲爾茲獎。
  • 菲爾茲獎:領獎半小時,獎牌丟了!
    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左上為Caucher Birkar,右上為Alessio Figalli,左下為Peter Scholze,右下為Akshay Venkatesh。他是第一位出生於印度的菲爾茲獎得主。 Venkatesh1981年11月21日出生在印度新德裡,在澳大利亞長大並接受教育。1993年,11歲的Venkatesh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並獲得一枚銅牌。一年後,他又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得銅牌。13歲時,Venkatesh進入西澳大利亞學習數學和物理,16歲獲得本科學位,而且是一等榮譽畢業。
  • 2018 菲爾茲獎獲得者Alessio Figalli:障礙問題的一般正則性
    【嘉賓簡介】Alessio Figalli,2018 菲爾茲獎獲得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講席教授、FIM數學研究所負責人Alessio Figalli教授一直致力於最優運輸理論,利用最優的技術來獲得各向異性不均勻性的改進版本,並在最優運輸理論及其在偏微分方程、度量幾何和概率方面的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2018年,34歲的Alessio Figalli教授獲菲爾茲獎。
  • 菲爾茲獎今午人民大會堂揭曉 江澤民主席將頒獎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消息:今天下午3點,國際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將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產生兩位「新科狀元」。中國領導人將為他們頒獎。  北京青年報的消息說,據可靠消息,此次菲爾茲獎將被兩位年輕數學家——法國的拉佛閣和俄羅斯的沃沃斯基奪得,而華人數學家再次與菲爾茲獎失之交臂。
  • 許晨陽:菲爾茲獎的魔咒
    6月2日,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許晨陽在未來青年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菲爾茲獎獲得者在獲獎以後,論文數量少了25%,而且寫出來論文引用頻率下降了。他稱這一現象為「菲爾茲獎的魔咒」。那麼,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跟隨許晨陽的演講《菲爾茲獎的魔咒和科學家的創造性》,看他是如何解釋的。
  • 菲爾茲獎不頒給最偉大的數學天才—新聞—科學網
    菲爾茲獎不頒給最偉大的數學天才
  • 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首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
    這是自1936年首次頒發該獎以來第一次有女性獲此殊榮。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曾獲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劍橋大學的蒂莫西·高爾斯爵士(Sir Tim Gowers)評價說,「儘管女性一直在為數學領域做著最高水平的貢獻,公眾卻很少看到這一事實。菲爾茲獎有了第一位女獲獎者,以後肯定也會越來越多,我希望她們的存在能夠破解關於女性和數學的許多謬見,並鼓勵更多年輕女性將數學研究作為可能的事業選擇。」
  • 看看菲爾茲獎的歷史八卦
    當大家都在猜測今年的菲爾茲獎花落誰家時,我卻懷著更大的興趣,回首該獎項的過去。在塵封已久的檔案中,我發現了該獎項過去的幾個重要轉折點,這些細節在我看來,對那些即將決定誰將在2018年8月裡約熱內盧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摘得桂冠的評選人來說意義非凡。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魔咒到底是啥
    菲爾茲獎是由國際數學會頒發的,相對比較官方的機構頒發的獎,每四年發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發,每次發給2-4名,不超過40歲的數學研究者,獎金15000美金。下一次國際數學大會將在2022年舉行。但是得菲爾茲獎,如果一個人在40歲以前得到數學界最重要的獎,之後做什麼數學研究,每個數學家思考的問題。也許你覺得這個問題意義不大,因為畢竟能得菲爾茲獎就寥寥數人。數學譜系上約有24萬數學家,60名菲爾茲獎,得獎的概率1:6000,飛機失事概率1:1100萬。
  • 中國奧數第一,為何沒有菲爾茲獎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國際數學聯盟原主席法捷耶夫(Ludwig D.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人不必為是否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獎項焦慮,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他說:「我認為現在中國數學家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上升,所以大獎終將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