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揭曉,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2021-01-18 中科院物理所

今年的4位菲爾茲獎得主分別是: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流亡」數學家、在自然世界中尋找穩定的行者、無需獎項肯定的少年天才、擁有神奇洞察力的數論專家

撰文 | 李林 劉小鷗 楊梟 趙亞傑

編輯 | 金莊維 陳曉雪


巴西時間上午8月1日上午10時,在裡約熱內盧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上,本屆菲爾茲獎正式公布。今年,共有4名數學家摘得這一數學界最高榮譽,他們分別是:劍橋大學教授Caucher Birkar(40歲)、波恩大學教授Peter Scholze(31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Alessio Figalli(34歲)和史丹福大學教授Akshay Venkatesh(37歲)。


Caucher Birkar(左上)、Alessio Figalli(右上)、Peter Scholze(左下)、Akshay Venkatesh(右下)(圖源:impa.br)


這4位傑出的數學家分別擁有怎樣的故事?他們的經歷也許會打破你對數學家的刻板印象。


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流亡」數學家

現年40歲的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家Caucher Birkar是現代雙有理幾何(birational geometry)的主要貢獻者。他證明了Fano簇的有限性,以及對極小模型綱領有所貢獻,因此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Caucher Birkar(圖源:dpmms.cam.ac.uk)


Caucher Birkar出生在伊朗西部庫德地區的一個農村。儘管父母的教育程度不高,但他小小年紀就展現了過人數學天賦。之後,他就讀於伊朗最好的大學之一——德黑蘭大學。然而在本科的最後一年,因為庫爾特民族的人在伊朗常常面臨政治打壓,為了尋求政治庇護,他逃離伊朗前往英國。


作為一名數學家,Birkar找到了無數種多項式方程的內在規律,儘管他們由不同變量不同冪次構成。雖然沒有任何兩個方程式完全相同,但它們可以巧妙地被歸為幾個類別。在2016年發表的兩篇論文中,他展示了無數的不同項式可以通過有限數量的特徵來定義,這意味著看似混亂的代數方程其實有一些共同之處。


在德黑蘭數學俱樂部時,Birkar曾有一次看到菲爾茲獎得主展示牆,他問自己,「是否有機會見到其中一位」。如今,他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在自然世界中尋找穩定的行者

Alessio Figalli因其在最優運輸理論及該理論在偏微分方程、度量幾何和概率方面的應用做出的重要貢獻,而被授予2018年菲爾茲獎。


Alessio Figalli


1984年,Figalli出生於羅馬。他的父親是工程教授, 母親是高中文學老師。Figalli家裡有很多關於希臘歷史和神話的書。孩童時期,Figalli喜歡踢足球、看卡通片、和朋友們閒逛。他回憶說, 他總是作出理性的決定——完成家庭作業, 然後盡情玩耍。


Figalli從小便喜歡數學,他認為這是一個容易的科目, 是他所擅長的,不必太費力就可以學好。在義大利, 學生可以在文科或科學的高中就讀。雖然Figalli對科學有興趣, 但他的父母想讓他學習文學, 他欣然同意了。他說:「為什麼不呢?通常情況下,文科高中有更多的女孩,這也是一個賣點呀。」 


在高中第三年,Figalli的注意力轉向了數學。 他父親的一位數學家同事鼓勵他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他非常喜歡這個賽事,因為他發現有些問題的答案並不顯而易見,需要自己去創造答案。


後來,Figalli進入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of Pisa ——一所專門培養數學天才的大學。從大二開始, 他就閱讀義大利數學家 Luigi Ambrosio發表的高難度論文。Ambrosio原本以為Figalli並不能夠理解自己的論文,然而當Figalli來找他的時候,他大吃一驚——Figalli已經完全理解了!


Figalli在2007年獲得博士學位,並於2011年成為UT Austin的講席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變分法、最優運輸理論及其與Monge–Ampère 方程的聯繫。


無需獎項肯定的年天才

30歲的數學家Peter Scholze因「在代數幾何學中發起的革命」,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成為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之一。在此之前,他已獲獎無數,甚至拒絕了有「土豪獎」之稱的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他個人的成就和貢獻,早已不需要獎項來肯定。 


Peter Scholze


1987年12月11日,Scholze出生在一個科研教育氛圍頗為濃厚的地方:德勒斯登。那裡聚集著一批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也被成為「德國矽谷」。


少年時期的Scholze即展現出在數學方面的天賦。他考上了以自然科學教育聞名的柏林海因裡希-赫茲高中,並在高中時期4次參加IMO,拿下三金一銀,其中一次折桂,位列第一。


完成高中學習後,他又「神速」地在5個學期內拿下了德國學制的本科和碩士,並且師從Michael Rapoport教授,在波恩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Scholze的博士導師Rapoport教授是德國算術代數幾何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Scholze作為得意門生同樣在這一領域大顯身手。博士就讀期間,年僅22歲的Scholze「初試聲啼」,將原本長達288頁的一個數論證明濃縮到了37頁,驚人的論文令許多同行學者眼前一亮,也讓很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兩年後,Scholze更是在算術幾何領域投下重磅炸彈。他在博士畢業論文中發展出「狀似完備幾何學」(perfectoid geometry),充分地將幾何方法運用在代數領域,並通過這種方法解開了代數幾何領域的數個難題。


代數幾何一項被認為是數學中最深奧難懂的領域之一,充斥著各種晦澀的概念,而Scholze提出的新框架更被認為是「難中之難」。但相比於望月新一完全讓人看不懂的論文,這位天才的創新還是「親民」許多。他如今正大步推進這一領域的發展,希望深刻而長遠地改變數學。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劉若川這樣評論:

Peter Scholze是當前算術幾何方向無可爭議的第一人,是多年來罕見的數學天才,擁有極為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技術能力。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他獲獎的工作,是建立了所謂的p進類完美空間理論,並利用這一理論對數學中著名的朗蘭茲綱領做出了重大突破。


擁有神奇洞察力的數論專家

很多時候,當你做數學時,你就被困住了。但是你會覺得研究它很榮幸。你有一種超越的感覺,並且感到你已經成為意義的一部分。

——Akshay Venkatesh 


Akshay Venkatesh曾是一名與天才的刻板印象鬥爭的神童,因其「對數學廣泛的學科做出的深遠貢獻」而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Akshay Venkatesh


1981年11月21日出生於印度新德裡的Akshay Venkatesh是一位澳大利亞數學家。他是唯一一位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均獲得獎牌的澳大利亞人,獲獎時他只有十二歲。


Venkatesh於1997年在西澳大利亞大學取得了數學及物理學的本科學位,並於2002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他目前是史丹福大學的數學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是計數、自守形式的等分布問題以及數論,特別是表示論、局部對稱空間以及遍歷理論。本月十五日,他將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傑出訪問教授(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Venkatesh有種神奇的能力:他可以發現不同領域間令人驚奇的深刻聯繫。因此,他在數論領域中一些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上取得的成果,在相關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另外,他與不同領域數學家的合作,使得他在數學界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Richard Taylor這樣評價Venkatesh :「他是一位開闢了新方向的數學家。他傑出的數學廣度、他可以發現令人驚奇的新聯繫的眼光,以及他與不同領域的眾多數學家之間合作的熱情,使得他將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院的寶貴財富。」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

[2]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

[3]  https://www.ias.edu/press-releases/2018/venkatesh 


文章頭圖及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來源:賽先生

相關焦點

  • 2018「菲爾茲獎」揭曉 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今年的4位菲爾茲獎得主分別是: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流亡」數學家、在自然世界中尋找穩定的行者、無需獎項肯定的少年天才、擁有神奇洞察力的數論專家。
  •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4位獲獎者對數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2018-08-02 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 年菲爾茲獎8月1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市舉行的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揭曉,獲獎者為伊朗裔數學家Caucher Birkar、義大利數學家Alessio Figalli、德國數學家Peter Scholze,以及印澳裔數學家Akshay Venkatesh。
  • 科學網—2018年菲爾茲獎出爐
  • 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揭曉:獲獎者分別來自伊朗、意、德、澳
    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揭曉:獲獎者分別來自伊朗、意、德、澳 剛剛,新一屆菲爾茲獎在巴西舉行的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 (International Congres s of Mathematicians
  • 為什麼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年齡要限定在40歲以內?
    最近小編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後期的發表論文數量平均少了25%。菲爾茲認為數學是最應該成為國際交流的學科,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菲爾茲於1932年去世,遺囑表明將自己的全部遺產貢獻給大會經費裡,希望設立國際數學獎,表彰給數學界的傑出青年者。菲爾茲本來表明,這個獎項不要學諾貝爾獎那樣以個人的名字來命名,但是數學家們為了讚許和緬懷這位數學家的為數學國際交流做出的無私奉獻與偉大貢獻,還是將這個數學獎項命名為菲爾茲獎。
  • 「數學諾獎」菲爾茲獎
    餘生趣潭  8月1日,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開幕,大會頒發了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30歲出頭的德國青年數學家舒爾茨的名字赫然在列。  舒爾茨,1987年出生於德國科學文化名城德勒斯登。
  • 伊朗裔學者成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性 菲爾茲獎並非唯一數學「諾獎」
    菲爾茲獎是數學界最高的獎項之一(與之齊名的還有沃爾夫數學獎),每四年頒獎一次,最多選出4位獲獎者,獲獎者必須在數學領域做出過傑出貢獻。此外菲爾茲獎還要求候選人年齡必須小於40歲,不少傑出數學家因此與該獎失之交臂。
  • 誰將獲得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屆時,大會將頒發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誰將獲得菲爾茲獎呢,國外有個投票網站做了一次投票,結果非常有趣。其實,在菲爾茲獎的評選上,也經常會有「大熱必死」現象。因為獲獎有40歲的年齡限制,所以有傳言,評委會優先考慮最後一次機會獲獎的人。另外,很少情況下,會將獎頒發給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學校的人。所以下面的舒爾茨和布倫德也許在國籍上會有衝突。
  • 菲爾茲獎最勁爆的故事,知道一個算你牛!
    今天,超模君想跟大家聊聊菲爾茲獎最勁爆的故事!不過有趣的是,菲爾茲獎除了要求獲獎者有傑出的數學貢獻,還有一條規定: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召開,從國際上權威性的數學雜誌到一般性的數學刊物,都爭相報導獲獎人物。菲爾茲獎的聲譽不斷提高,終於被人們所肯定:對於青年人來說,菲爾茲獎是國際上最高的數學獎。20世紀偉大的數學家外爾(H.
  • 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_2018菲爾茲數學獎 - CSDN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裡面沒有數學獎,在數學界裡面最重要的獎是什麼?一般大家回答都是說菲爾茲獎。菲爾茲獎是由國際數學會頒發的,相對比較官方的機構頒發的獎,每四年發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發,每次發給2-4名,不超過40歲的數學研究者,獎金15000
  • 菲爾茲獎今午人民大會堂揭曉 江澤民主席將頒獎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消息:今天下午3點,國際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將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產生兩位「新科狀元」。中國領導人將為他們頒獎。  北京青年報的消息說,據可靠消息,此次菲爾茲獎將被兩位年輕數學家——法國的拉佛閣和俄羅斯的沃沃斯基奪得,而華人數學家再次與菲爾茲獎失之交臂。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獲獎者
    9月25日,第二屆 「科學探索獎」 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共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今年也是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有3位科學家獲獎。 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創立,由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和企業家馬化騰發起,由騰訊基金會支持,旨在支持國內45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幫助他們發展基礎研究和核心前沿技術。
  • 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諾貝爾獎中沒有設立數學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就是菲爾茲獎。 1932年,國際數學聯盟在瑞士蘇黎世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出了如下決定:「在每4年召開的大會上,給2~4名有卓越數學成就的研究人員頒發一枚金質獎章。」
  •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7-10-1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菲爾茲數學獎:史上第一位女性獲獎者誕生(圖)
    ——伊朗裔美國人,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中國網8月14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13日報導,本周二(8月12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宣布了四4位菲爾茲數學獎得主:阿圖爾·阿維拉(Artur Avila)、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曼紐爾·巴爾加瓦(Manjul Bhargava)和馬丁·海爾(Martin Hairer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開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雲集山城,展開一場最頂級的智慧碰撞。此次高峰會是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首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
    圖片來源:jointmathematicsmeetings.org37歲的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數學教授,今天早晨,她在韓國首爾的頒獎儀式上被授予2014年菲爾茲獎。這個獎項由國際數學聯盟每四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40歲以下的傑出數學人才。菲爾茲獎每次會授予2到4名獲獎人,獎金為15000加拿大元。
  • 伊朗美女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此前56位得主都是男性
    伊朗美女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此前56位得主都是男性 澎湃新聞記者 張喆 2014-08-13 15:01 來源:
  • 世界頂尖的80後青年數學家,其中兩位獲得2018年菲爾茲獎
    20歲進入波恩大學,僅用4年零3個月即獲得博士學位,在其博士論文中建立了一個被很多數學家看好的代數幾何新理論,並用這個理論解決了菲爾茲獎得主Depgne的一個重要猜想的重要特殊情形。獲得博士學位當年他即被聘為波恩大學Hausdorff 講席教授,這是德國最高薪金級別的W3教授職位。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發現,相對論的一般理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