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水蛭、海蠕蟲和青貝基因組

2020-12-06 科學網

 

發表在最新一期(12月19日)《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新文章,揭示了三個重要生物——水蛭(leech)、海蠕蟲(Capitella teleta)和青貝(limpet)基因組。通過這一研究,來自萊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JGI)的科學家們將冠輪動物(Lophotrochozoans)的基因組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冠輪動物是一種種類繁多的動物類群,包括軟體動物(如蝸牛、蛤類和章魚)以及環節動物(如水蛭和蚯蚓)。像人類和所有其他動物一樣,冠輪動物的進化歷史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多細胞生物。然而在5億多年以前,冠輪動物進化樹分支便與生成人類的分支分離。

 

「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左右對稱的體制,它們的左右兩側就像是彼此的鏡中像。當你聚焦所有的兩側對稱物種時,可以將它們分為三個大群,即生物學家所謂的分支(clade),」研究的共同作者、萊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助理教授Nicholas Putnam說。

  

他說:「冠輪動物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當我們查看所有已經測序的基因組時,我們發現只有兩種動物是冠輪動物。這在遺傳記錄上留下了一個大缺口,我們開展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填補這一空白區中的一些缺口。」

 

在這項新研究中三個新測序的物種分別是:一種海洋蠕蟲Capitella teleta,一種淡水水蛭Helobdella robusta和一種大型的海洋軟體動物Lottia gigantean。

 

Putnam說:「在萊斯大學,我們從事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我們尋找基因組間可識別的相似性,我們對基因間以及遺傳組織模式中的相似性感興趣。這些結構相似性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個別基因和功能性基因組,如染色體的進化信息。」

 

Putna說幾乎所有已經發布的基因組都來自動物王國中最常研究的分子:後口動物(deuterostomes),它包括人類、其他的脊椎動物和蛻皮動物(ecdysozoans)。以往研究只繪製了兩種冠輪動物基因,且兩種均是寄生蠕蟲,不能代表這一分支中大多數的物種。

 

在研究冠輪動物基因組過程中,Putnam研究小組開發了一些新的計算工具,來細查和比較三個新基因組和數百個已知基因組的差異。已知基因組包括有人類和果蠅等常研究的模式生物。

 

這些工具使得搜索基因組間相似性變得簡化,還幫助研究人員追蹤了發生在特異基因組中的進化改變。

 

Putnam說:「利用這些工具,我們側重研究了特異突變發生的進化樹部分。例如,我們可以說,『一個發生在此處的突變移動了這一染色體的一大塊,它一定發生在冠輪動物與後口動物分離後,軟體動物與環節動物分離前』」。

 

到目前為止,Putnam研究小組已經追蹤了17個「祖先連鎖群」(ancestral linkage groups),在結構上大群基因與染色體相似,是所有兩側對稱動物的最近的共同祖先

 

Putnam 說:「對於我們而言,有趣的事情是發現現在存在於不同物種中的基因,追蹤它們至一個共同祖先的單基因,利用我們發現的模式,我們測試了關於進化過程的假說。現在的基因有些仍有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有些則進化出了一種全新的功能。」

 

Putnam說研究小組已經追蹤了三個新基因組中幾乎一半的基因組譜系,這一工作仍在繼續。

 

Putnam說:「這些研究讓我們知道關於自身和其他脊椎動物的許多重要信息。查看整個動物王國,我們獲得了更高解析度和清晰度,了解我們的基因組中哪些是新的,哪些從我們的遠古祖先保存下來的。」(來源:生物通 何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鑑定出蠕蟲始祖堪稱地球上的異形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科學家們已經鑑定出一種可怕的蠕蟲,這種蟲子存活於大約4億年前的古生代海洋中,它們是現代蚯蚓和水蛭的祖先。它們能夠長到1米長,而且口器也有1釐米長,相比之下其它蠕蟲的口器尺寸只有幾毫米。  科學家稱,它們依靠肉眼就能夠很容易被發現,而且它們的口器是這種生物當中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
  • 半世紀謎題破解:古老海蠕蟲被重新命名定屬
    來源標題:半世紀謎題破解:古老海蠕蟲被重新命名定屬據外媒報導,困擾了科學家50年的、位於猶他州 Spence 頁巖地區的一種神秘海蠕蟲近日終於被賦予了全新的命名——Utahscolex ratcliffei。
  • 除了吸血和入藥,水蛭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用處?
    但電影中小小軟軟的蛞蝓,不禁讓小編想起了小時候遇到的水蛭,也就是曾經在爺爺腿上吸血的螞蟥,天知道我有多害怕這些軟軟的吸血這生物,為了克服這種生物,小編決定和大家好好科普一下水蛭。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吸血,在人類眼中,無論多麼可愛的動物,但凡跟吸血搭邊,都會非常厭惡這些吸血動物,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獨特的進食方式。
  • 《生化危機3重製版》滑行蠕蟲怎麼樣 滑行蠕蟲...
    導 讀 滑行蠕蟲在《生化危機3:重製版》中的模型比較噁心,像一堆蚯蚓纏在了一起,容易引起玩家的重度不適,下邊就給大家帶來生化危機
  • 水蛭在國外醫學界的運用
    歐洲醫蛭是水蛭療法中常用的一種蛭,它是一種長四英寸肉食的雌雄同體的環節蠕蟲,身體兩端各有一吸盤,身上長有5對眼、32個神經節。歐洲醫蛭為自然界650種蛭類中的一種,其絕大部分生活在水塘和沼澤等潮溼環境中,當它們在陸上交配時,兩隻蛭靠分泌的粘液緊緊卷繞在一起。然後,它們將含卵的繭產在潮溼土壤中,2~4個星期後,15~25隻水蛭便從卵中孵化出來。
  • 《生化危機3重製版》滑行蠕蟲怎麼樣 滑行蠕蟲屬性資料圖鑑
    導 讀 滑行蠕蟲在《生化危機3:重製版》中的模型比較噁心,像一堆蚯蚓纏在了一起,容易引起玩家的重度不適,下邊就給大家帶來生化危機3重製版滑行蠕蟲信息設定,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 科學家發現殭屍蠕蟲 指頭大小以海洋動物屍體為食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 一種據稱與鯨魚一起共同進化的食骨蠕蟲物種追溯到史前時期,它主要以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的屍體為食。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食骨蠕蟲屬(Osedax),俗稱殭屍蠕蟲,起源於至少1億年前,並依靠史前爬行動物,例如蛇頸龍和海龜的骨頭為生。
  • 揭秘水蛭素的前世今生
    天然水蛭素是從水蛭之王菲牛蛭其唾液腺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效和最安全的天然凝血酶抑制劑,與胰島素、青蒿素被稱為拯救人類疾病的「世界三素」。 古代:破血良方,入藥首選 水蛭藥用,由來已久。
  • 比水蛭更難「養」的是水蛭化妝品
    ▍多普泰公司2018年上半年對水蛭化妝品的投入(截自多普泰2018年半年報) 藥用為主 據了解,市面上的化妝品按原料來源大致可分為化學合成、生物合成(發酵)、植物提取、動物提取、天然來源(花,海泥等)五大類,以水蛭素為原料的化妝品正是屬於動物提取類。
  • 日本科學家在南冰洋發現新品種海洋蠕蟲
    據外媒CNET報導, 來自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和高知大學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的海洋蠕蟲--他們將其命名為Flabelligena Gillet 2001。 這一發現是科學家們在南冰洋南奧克尼群島2036至2479米深的海底採集標本時發現的。
  • 《生化危機3:重製版》滑行蠕蟲圖鑑 信息設定一覽
    滑行蠕蟲在《生化危機3:重製版》中的模型比較噁心,像一堆蚯蚓纏在了一起,容易引起玩家的重度不適,下邊就給大家帶來生化危機3重製版滑行蠕蟲信息設定,大家可以來看一看。滑行蠕蟲?在浣熊市事件中,倖存者遇到了它們生物學掘墓者通過在下水道和地下產卵繁殖,通常成堆成百個。在這些受感染的條件下,這些卵很快孵化出來,通常在2小時內,由此產生的生物被稱為滑蟲這些幼蟲是另一種不規則突變體,通常長到約1米長,有鋒利的尖牙,身體有彈性、柔韌。
  • 水蛭素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科康科技集團周維海
    70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人民及海內外華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健康領域改革發展成就顯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展和生態環境、生活方式變化,慢性非傳染病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
  • 吸血水蛭 | 2020香港-紐約·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參賽作品
    奧斯卡的大片中總是會出現「吸血鬼」的形象,而青少年科學探究項目中則總是會出現「吸血蟲」——水蛭
  • 人類最古老祖先:5億年前蠕蟲生物皮卡蟲(圖)
    據英國《鏡報》5日報導,科學家們日前宣布,人類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億年前的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這種微小的生物名叫皮卡蟲,有著最原始的脊骨和骨骼肌,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有些化石清晰到肌肉腸道和神經索都可以辨認的程度,成為研究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一個重要窗口。  皮卡蟲首次發現於1911年,當時被歸為水蛭或蚯蚓類的無脊椎生物。但科學家們日前發現,這種微小的生物擁有一條名叫脊索的柔韌棒,是一種原始脊椎。此外,他們還在皮卡蟲體內找到了名叫肌節的骨骼肌和血管系統。
  • J Neurosci:多巴胺或能調節蠕蟲的性別差異
    2019年5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題為「Sexually Dimorphic Regulation of Behavioral States by Dopamin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埼玉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
  • 科學家首次在地中海溫暖海域發現食骨蠕蟲
    科學家首次在地中海較溫暖海域發現食骨蠕蟲,它們以新鮮海洋生物骨骼為食,攝取骨骼上的脂質。騰訊科學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多年以來,科學家知道一種「殭屍蠕蟲」是以海洋動物屍體骨骼,但在此之前我們僅知道它們生活在寒冷的海洋深處。目前,科學家首次在地中海溫暖海域發現一種未知食骨殭屍蠕蟲。
  • 玻璃碴和水蛭
    玻璃碴和水蛭在你不可控卻感覺到的時空裡,質變。像是夢醒後確實失去了某些東西。要改變什麼,首先要進入內部,讓他疼痛。
  • 水蛭和殉道者
    那天在圓溜溜的鵝卵石下的淤泥裡睡覺時,水蛭見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個朋友的出生吵醒了他,砰——步履蹣跚的酒鬼。綠色的朋友。他有著破碎的軀體,通體碧綠,那翡翠的憂鬱和泛著泡沫的黃色血液。「你好,水蛭。」「你也好。」「要記住,千萬不要踩碎玻璃碴。」「為什麼,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