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fMRI 融合技術

2021-01-17 神經計算與控制實驗室

X. Lei, P. Xu, C. Luo, J. Zhao, D. Zhou, and D. Yao, 「fMRI functional networks for EEG source imaging,」 Hum. Brain Mapp., vol. 32, pp. 1141–60, Jul. 2011.

X. Liao, D. Yao, D. Wu and C. Li, "Combining Spatial Filter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ingle-Trial EEG in a Finger Movement Task,"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 54, no. 5, pp. 821-831, May 2007.

Dong, L., et al., 2015b. Characterizing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in functional imaging data using eigenspace maximal inform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emiCCA). Neuroimage. 109, 388-401.

Huster, R. J. , Debener, S. , Eichele, T. , & Herrmann, C. S. . (2012).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eeg-fmri: an introductory review.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8), 6053-6060.

相關焦點

  •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學習資源匯總
    q=fmri&t=&u=簡介:這裡存在大量的學習資源,包括fMRI資料,但是請認準資源的可靠性。4、eegfmri的博客網址:http://blog.sina.com.cn/eegfmri簡介:這裡是西南大學雷旭老師的博客,這裡記錄了EEGfMRI的相關學習內容
  • EEG vs MRI vs fMRI vs fNIRS簡介
    點擊上面"腦機接口社區"關注我們更多技術乾貨第一時間送達什麼是EEG(腦電圖)?腦電圖(EEG)是一種生理學方法,用來記錄大腦通過放置在頭皮表面的電極產生的電活動。想要獲得大腦活動的圖像,這就需要使用fMRI的技術了。 什麼是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呢)呢?如果一個人想移動他的右臂,則需要做一些事情:他的大腦的某些部分將增加其活動能力,發送消息以完成這個動作,而大腦的該區域將會接收到比以前稍微多的富含氧氣的血液。
  • 英偉達晶片顯卡技術和作業系統技術到底是什麼?
    英偉達晶片技術主要包括顯卡技術和作業系統技術。還有nvidia顯示晶片技術、個人計算機顯示晶片技術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晶片技術。顯卡技術主要包括pc卡、無線網卡、gpu集成顯卡、雷電3、rgb晶片等。作業系統技術包括windows和osx。
  • 題集|03 EEG、fMRI、PET等的優缺點;經典條件作用的形成及其規律...
    >04 簡述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係01 簡述EEG、fMRI、PET、MEG、fNIRS和TMS的優缺點【解析】EEG、fMRI、PET、MEG、fNIRS和TMS都屬於腦成像技術,常考的是EEG、fMRI,但其他幾種技術也要了解一下。
  • 智庫| 導航與遙感技術融合綜述
    導航與遙感技術結合從協同和集成層面走向深層次的融合,並且衍生出新的理論和方法。本文從協同、集成和融合3個層面論述了導航與遙感融合的技術理論及其應用,並給出了導航與遙感技術功能相互轉化的統一表徵方法。未來如果從系統設計層面考慮導航與遙感融合的需求,可以突破現有導航遙感融合的技術瓶頸,促進這兩項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
  • 技術進步、利益驅動與產業融合的關係
    原標題:技術進步、利益驅動與產業融合的關係   現代產業的分類源於人類技術不斷地進步。技術進步將人類進行了專業分工,相應產生了第一、二、三產業,並不斷細化,不斷分離。
  • ...的軍民融合探路者——專訪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從0到1」的軍民融合探路者——專訪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新華財經北京12月6日電(記者高少華)痴迷創新、把產品做到極致、引領業內潮流……這些矽谷創新者的共性,用在深圳市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章乃雲身上也同樣適用。
  • 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
    由此,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序幕已經徐徐拉開。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驅動力總體上看,信息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方面的規模化應用,早於生物技術驅動信息技術的發展。
  • 中科星圖探索「北鬥+高分」技術融合
    「北鬥和高分融合是構建國家空間基礎信息的重要趨勢,這是我國乃至全球的重要趨勢。」在11月23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600118)導航年會上,中科星圖副董事長、總裁邵宗有表示,從數字地球到數字孿生地球,需要依託於「北鬥為體、高分為象」的頂層設計,未來仍需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 張翔:地理空間傳感網融合技術及應用
    來自公眾號:測繪科學 報告題目:地理空間傳感網融合技術及應用個人簡介:張翔,武漢大學特聘副研究員、碩導。主要從事傳感網與乾旱災害研究。報告摘要:如何有效地利用地理空間傳感網中的多源異構感知資源,仍然是當前關鍵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提出了地理空間傳感網的融合技術,分別從觀測能力融合、觀測數據融合和感知信息融合三個層次,構建了融合模型方法,使得針對乾旱關鍵變量和時空過程的感知分析能力得以提高,為監測和緩解重大乾旱災害提供了技術支撐。
  • 天基海洋目標信息感知與融合技術
    本文重點論述天基信息網絡對海洋目標信息感知與融合的發展歷程、難點問題和主要差距,並對天基海洋目標信息感知與融合關鍵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探討。 信息感知與融合過程就是採用信息技術模擬人類認識事物的一種過程,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技術途徑和方法,信息感知與融合過程和人類認知過程對比如圖1所示。
  • 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及其對試驗技術的影響
    杜承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物理融合系統、泛在系統軟體、複雜裝備領域軟體工程等。本期課程重點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信息-物理融合系統概述、人-機-物融合帶來的新挑戰和CPS對試驗技術的影響徑。一、信息-物理融合系統概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技術,是計算過程與物理過程融合的複雜系統,具有計算、通信和控制有機融合與深度協作的系統特徵。
  • 學術| 陳銳志:導航與遙感技術融合綜述
    導航與遙感技術結合從協同和集成層面走向深層次的融合,並且衍生出新的理論和方法。本文從協同、集成和融合3個層面論述了導航與遙感融合的技術理論及其應用,並給出了導航與遙感技術功能相互轉化的統一表徵方法。未來如果從系統設計層面考慮導航與遙感融合的需求,可以突破現有導航遙感融合的技術瓶頸,促進這兩項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比如可以分析人類的癌症基因,能將癌症基因區域的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kras、s180、s280等)靶向性分析出來。
  • 工業網際網路突破無人區:技術融合,模式裂變
    過去的信息化、電子化,是給製造業附加上IT的手段,而工業網際網路是將5G、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從而形成全新的製造模式。未來的工業網際網路業務模式,相對於過去的製造業,或許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但這個改變也是在無數的探索中不斷演進。經過幾番轟轟烈烈的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開始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而5G,也是第二階段爆發的一個重要因子。
  • 區塊鏈創新融合新技術,服務實體經濟
    區塊鏈本身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有著特定結構的技術體系。因此,在與諸多業務場景匹配的過程中,區塊鏈也必然要與其他技術融合,實現更加豐富的功能組合。 目前,各企業也在不斷推進區塊鏈與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 等技術融合,使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獲得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與其他新技術一起解決傳統行業中的痛點,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黃鎧:SMACT 的技術融合之路
    7 月 13 日,在「5G+AIoT 專場」論壇上,就 5G、AI、IoT 當下最熱的三大核心技術,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學者、專家也到場分享了相關觀點,並就當下核心技術點和技術趨勢進行了講解。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IEEE Fellow 黃鎧教授帶來了主題為《智能雲、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融合之路》的演講。
  • 全球多源海冰密集度融合技術方案通過論證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黃珣報導 4月30日,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氣象數據研究室組織召開「全球多源海冰密集度融合技術方案」專家論證會,來自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參加會議
  • 華測導航王超:基於RTK的GNSS與多源融合定位技術和挑戰
    當前的車載融合定位能夠將包括衛星定位、無線通信信號定位以及傳感器定位等相關定位手段進行融合,從而得到最佳的融合定位結果,為自動駕駛的安全發展多一份保障。實時動態差分技術(RTK)作為一種GNSS精密定位技術,早已成熟並廣泛的應用在各類高精度位置定位服務中,在車載定位中的應用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