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黃鎧:SMACT 的技術融合之路

2021-01-10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7 月 12 日-7 月 14 日,2019 第四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於深圳正式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博覽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極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7 月 13 日,在「5G+AIoT 專場」論壇上,就 5G、AI、IoT 當下最熱的三大核心技術,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學者、專家也到場分享了相關觀點,並就當下核心技術點和技術趨勢進行了講解。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IEEE Fellow 黃鎧教授帶來了主題為《智能雲、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融合之路》的演講。

黃鎧教授在演講中提到,現在講 AIoT 不再只是單體智能,而需要講「群智」,相對而言,控制也更為艱難,比如,SMACT(Social 、Mobile、Analytics、Cloud、IoT)的融合。人工智慧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但從來沒有把這五個技術融合起來,這五項技術融合也將成為現階段最需要做的事情。黃鎧教授還分享了其團隊在相關領域的一些進展。

以下是黃鎧教授大會現場全部演講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及編輯: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主題為《智能雲、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融合之路》的演講。

我首先要簡單介紹一下 AIoT:所謂 AIoT就是 AI+IoT,也就是說人工智慧+物聯網,或是簡稱人工智慧物聯網。而我們所說的 5G,則是蜂巢式行動網路的延伸,經歷了 2G、3G、4G。大家現在大多數用的是4G 網絡;不過,中國的許多城市,已經開始用上了5G 網絡。

眼下,5G 經常和雲聯繫起來,從而實現大數據的相關應用;從速度方面來說,它大致比 4G 快 100 倍,因為邊緣計算可以提供海量的數據分析;除此之外,大家還比較關注 5G 裡的數據保護問題。

傳統的通訊與將來的 6G 通信有些差別,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地球同步衛星(GSO Satellites)離地面的距離相當遠,大概 36000km,信號來往的延遲非常長;而近地軌道衛星(LEO Satellites)的距離大概縮短了 30 倍,傳輸延時短。近地軌道衛星的廣泛應用將對信號高速和全球範圍內的傳輸十分有幫助。

目前,我的研究團隊正致力於智能雲與人工智慧物聯網的融合工作。在 AIoT 領域,基本上涉及五個技術,我們稱之為 SMACT,即 Social 、Mobile、Analytics、Cloud 和 IoT。人工智慧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從來沒有人把這五個技術融合起來,就目前而言,專注於其中一門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行業的需求,必須將它們融合起來,包括硬體、軟體、生態環境建立等等。

不過,要將 SMACT融合起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例如,在社會網絡中,各類數據開始數位化並存儲至網上,諸如高鐵票收據、購物的收據、網上購物的收據,這些收據此前都是紙收據,拿來就丟掉了,現在都實現了數位化,並都被存儲、應用。

全球現在有 70 億人口,但是卻有 60 億的手機,在五年以前這個數據僅為 30 多億。所以,大數據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環,而雲端能夠提供很多存儲、處理與分析的服務。

我們都知道雲計算和邊緣計算,但在它們中間還有一層叫霧計算。邊緣是底層,目前全球邊緣大致有 750 億種傳感器與通訊計算設備。

以前雲的單位為千,現在全世界有十萬個以上。中間是霧節點,那麼,雲和霧有什麼差別?從物理角度來說,雲的水珠比較小,飛得高;霧的水珠比較大,更加接近地面。

據估計,再過十五年或二十年,全世界 IoT 設備規模要到萬億,每個人都可能會控制 100 個以上的設備。那麼,這些設備要怎麼樣來連接呢?

上圖中,縱軸是每秒鐘的傳輸速度,橫軸是信號的傳輸距離。其中,藍牙速度非常慢,而且它傳的數據量不大,傳輸距離一般就在人的四周,再遠就不行了;相對來說 WiFi 很快,甚至比現在的 4G 還快,但是 WiFi 也有一個問題,它的傳輸範圍最長也只在 100 公尺左右,短的話只能在 30 公尺之內。所以,我們希望大力開發能夠實現遠距離、大傳輸量的方式,從而驅動 IoT、AIoT。不過,IoT 和 5G、6G 還不一樣,因為數據轉化成了信號,而真正的數據儲存在雲裡。

上面這張圖比較了不同網絡的覆蓋能力與八種功能效率,綠線是 5G 網絡,紅線是 4G 網絡,藍線是 IoT 網絡。可以看到,在連接密度方面,藍線的表現最佳,比 4G/5G 都要好。這也是我們需要打造 IoT 網絡的原因。

最近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面也有許多新進展,比如強化學習、聯盟學習等,我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現在還講 AI 要群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無人機,假如有兩千架無人機在天上協同使用,怎麼才能讓它們協調起來?這就涉及群智。

最後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成立的 AI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ociety),最後要加上 for the Society 是因為,我們希望這個研究機構能夠更加關注民生和社會,而不是軍事應用,更不會把 AI 引到製造武器的方向。

我們港中大(深圳)團隊目前的工作集中在造雲平臺,採用了浪潮的伺服器,應用了浪潮的 AI 晶片,並將邊緣計算、消費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整個系統的能力涵蓋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整個系統結構包括傳感層、網絡層、應用層,我們主要工作是在應用層,主要應用於支持大灣區的智能製造、工業資料庫、人才庫、智慧城市、車聯網與公共健康雲服務等應用。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內容,謝謝各位。

相關焦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考研信息...
    >範德堡大學博士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管理學理學碩士項目課程主任公司治理和股權激勵研究中心主任葉立新 教授史丹福大學博士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聯席主任經濟學理學碩士項目課程主任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優先預錄取夏令營申請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優先預錄取夏令營申請截止日期為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屆研究生畢業
    港中大(深圳)首屆研究生畢業  陳簡文 馬明霞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向楊綱凱教授致送紀念品。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陳簡文 通訊員 馬明霞) 2014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於日前迎來該校首屆63名碩士畢業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主席沈祖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大學主管人員、研究生導師以及近百位來自全國重點中學的校長一同出席畢業典禮。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在此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於2020年7月1日正式成立。數據科學學院是港中大(深圳)繼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後的第五所學院,由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說,「數據科學學院專注於數據科學方向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學院在運籌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等基礎領域以及運營管理、決策科學、機器學習等前沿領域有著系統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完整且前沿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
  • 南方科技大學還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誰才是深圳最好的大學?
    人才是21世紀發展的發動機,深圳政府在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也在對深圳的高等教育做了更多的統籌布局。經過深圳政府的財政支持,深圳在短時間內建立了一批有實力的高等院線。比如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目前,深圳在本科教育這塊,影響力最大的兩所高校是南方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那麼,這兩所大學誰更勝一籌呢?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就業前景如何?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發布的《2018年首本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我們能清晰地了解該校首屆本科生的畢業情況。1,港中大(深圳)首屆本科畢業生共268位學生。升學學生首選目標地區為美國,佔升學人數的31.82%;其次為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佔比25.57%;選擇在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攻讀研究生的佔比為12.50%;前往英國深造的畢業生佔比11.36%。其次為澳大利亞、新加坡、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和地區。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十大新聞
    三方共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就聯合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籤訂三方協議。12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建設項目總概算獲批51.33億元。醫院將進一步藉助香港中文大學臨床醫療等方面世界領先的發展水平,為深圳市乃至大灣區打造一家世界一流,且兼具先進醫療服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和創新醫學研究的、頂尖的國際化醫學中心。03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次在山東舉辦綜合評價考試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認為,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重要,從寫作中,能看出一個人是否有足夠的思辨能力,除了考察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的思想性,港中大(深圳)看重的是學生是否對自己、對社會、對世界、對生活有獨立的主見,有足夠的思考。 2018年,港中大(深圳)在廣東、浙江、上海、山東實行「雙軌制」招生,即綜合評價錄取模式與純憑高考錄取模式並行。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增加臨床醫學及藥學等本科專業
    中新社深圳3月13日電 (記者 鄭小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3日稱,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該校申請的英語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臨床醫學專業、藥學專業通過審批。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地址 招生或明年開始
    香港中文大學校門。 資料圖片  昨日南都記者獲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今日將在深圳舉行批籌儀式,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將出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地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建設項目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大運中心西南側、龍翔大道北側,由龍崗北通道兩側地塊組成。  香港政府新聞網昨日發布消息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上午將前往深圳,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批籌儀式。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將隨同前往。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張昭宇教授課題組與合作團隊通過設計矽基量子點光子晶體雷射器外延結構,採用分子束外延方式在矽襯底上直接生長高質量的InAs量子點作為雷射器增益介質(發光材料),依託深圳市半導體雷射器重點實驗室平臺,成功製備了亞波長尺寸的超低閾值矽基光泵浦光子晶體雷射器晶片。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網絡直播課堂約你雲端學無止境
    3月28日15:00-16:00  陳永勤 思廷書院院長、人文社科學院教授  陳永勤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思廷書院院長、人文社科學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  4月12日19:00-20:00  鄧揚舟 通識教育部主任、人文社科學院講師  鄧揚舟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通識教育部主任、人文社科學院講師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9日來長沙介紹招考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9日來長沙介紹招考方案 2014-05-08來源:瀟湘晨報 除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按內地高校招生辦法實行本科提前批錄取外,其他高校實行書面申請或網上申請,單獨招生。
  • 關注 衡水中學王建勇副校長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博雅論壇
    11月19日至20日,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邀請,王建勇副校長參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辦的博雅論壇暨2016年全國重點中學校長研討會
  • 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大比拼
    在知乎上搜索「南方科技大學」,看到最多的話題是「南方科技大學和xxx哪個更好」。其中為大家議論最多的要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知乎截圖上海科技大學的定位和南科大高度相似,同樣是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成立於2013年,也是一所非常年輕的「以理工科為主、小規模、研究型、高水平」的國際化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杜洋教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
    喜訊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責任研究員杜洋教授的研究組與韓國成均館大學KaYoung Chung教授的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明年招生 學費擬每年6萬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本部。(資料圖片)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鄺凝丹 朱小勇 實習生 吳燁) 記者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劃於2013年開始招生。錄取學生以內地生源為主,其中有三成將為深圳學生,準入條件與校本部持平,均在重點本科線以上。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大灣區高分子新材料及聚合物產品工程...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了以 「大灣區高分子新材料及聚合物產品工程」 為主題的高端論壇。本次論壇旨在為先進聚合物材料製造與加工領域的學界和工業界專家搭建產學研溝通橋梁;分享協同創新經驗和多視角觀點;介紹最新研發進展及工業製造核心技術挑戰;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 及 「深圳先行示範區」 產業發展趨勢。
  • 人類VS人工智慧誰更強港中文教授、以色列科學院副院長為你解讀
    其中色列科學院副院長David Harel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黔將在大會期間帶給我們和人工智慧領域相關的報告。黃鎧教授將進行題為《AIoT for 5G Cloud/Edge Computing》的分享黃鎧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CUHK)校長講座教授,領導智能雲計算與工業物聯網研究中心。
  • 深圳將新增3000張床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直屬附屬醫院28日開工
    開工儀式現場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12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餘俐潔 通訊員 馬明霞)12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直屬附屬醫院深圳吉華醫院在龍崗區坂田街道吉華路南側項目現場舉行隆重的開工奠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