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VS人工智慧誰更強港中文教授、以色列科學院副院長為你解讀

2020-09-22 CCFvoice

10月22-24日,備受矚目的CNCC大會將於北京(主會場)開幕,超值早鳥票售中(https://cncc.ccf.org.cn)。


10月22-24日,備受矚目的CNCC2020大會將於北京(主會場)開幕(定了!CNCC2020將於10月22-24日在京舉行!),CNCC2020大會的議題是:信息技術助力社會治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ing Social Governance)。


本次大會還在瀋陽、杭州、濟南、重慶、廈門等地設置了3個分會場和3個專場,同時會全程開啟的線上直播。


往屆CNCC盛況

CNCC始創於2003年,由CCF主辦,CNCC是每年計算機領域的盛會,是宏觀論述技術趨勢的大會,會議的規格高、規模大、內容豐富,因此 CNCC吸引著ACM、IEEE CS、日本情報處理學會、韓國信息科學學會等國際計算機組織的高層人士都專程來華參加這一盛會,此次會議將通過報告、論壇、展覽等方式分享世界最前沿的科研創新成果,探討前沿科技的發展趨勢。


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產業界代表將齊聚一堂對計算機前沿科技進行探討,那肯定少不了目前很熱的一個話題,那就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作為一個目前熱度極高的領域,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平常人的生活中,也在某些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比如自動駕駛、圖片處理、AI美顏等。隨著人工智概念和技術的普及,那麼人工智慧發展趨勢和現狀如何,是否將來人工智慧能超越人類?


本次大會邀請了ACM圖靈獎獲得者John Hennessy、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明,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David Harel,IEEE Life Fellow黃鎧,IEEE Fellow張黔,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張亞勤、日本情報信息處理協會主席Katsumi Emura,他們將在大會期間為大家奉上精彩的報告。其中色列科學院副院長David Harel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黔將在大會期間帶給我們和人工智慧領域相關的報告。



1.David Harel教授將進行題為《On Odor Reproduction, and How to Test For It》的分享


David Harel教授於197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87年,他與人共同創立了軟體公司I-Logix,該公司於2006年被IBM收購,Harel教授以其在動態邏輯,可計算性,資料庫理論,軟體工程和生物系統建模方面的工作而聞名,他在邏輯與可計算性、軟體與系統工程、生物系統建模、氣味繁殖等方面都有研究。他的著作有《算法學》和《計算機有限公司:他們真的不能做什麼》。他獲得的獎項包括ACM傑出教育家獎、以色列獎、ACM軟體系統獎和五個榮譽學位。他還是他是ACM,IEEE,AAAS和EATCS的研究員,英國皇家學會(FRS)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以下是本次 CNCC2020 David Harel 教授演講的摘要:


多年來,人們一直對建立一個可靠的氣味重現系統(ORS)的可能性感興趣,該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從電子商務、遊戲和視頻、食品和化妝品行業,到醫療診斷。這樣的系統將能實現輸出設備——嗅探器——根據命令釋放由輸入設備——嗅探器——讀入的氣味的模仿物。要實現這一方案,必須進行深入而複雜的研究,將計算機科學、數學與化學、物理學、生物化學、腦科學與心理物理學工作和人體生理實驗相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期望能對這個我們最不了解的感官產生深刻的理解。如果時間允許,我還將討論如何測試候選ORS的有效性的問題(與圖靈1950年關於人工智慧的問題不謀而合),面對一般氣味命名的不可能,儘管這樣的系統還遠未成為可行的系統。


現在報名不僅能看到David Harel最新研究報告,還能享受超低優惠活動。



2. 黃鎧教授將進行題為《AIoT for 5G Cloud/Edge Computing》的分享


黃鎧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CUHK)校長講座教授,領導智能雲計算與工業物聯網研究中心。黃愷教授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此後他在南加州大學和普渡大學共任教了46年。黃鎧教授在計算機架構、並行/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發表了大量文章。他的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數已達20000次,h-index為62。黃教授是IEEE的終身會員,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CCF)2005 年首屆海外傑出成就獎,於2019年成為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新組建的智能雲計算與物聯網研究中心(SCIoT)負責人。


以下是本次CNCC2020黃鎧教授演講的摘要:


AIoT是AI+IoT的縮寫,意為人工智慧與物聯網高技術的融合,以滿足5G應用。黃博士將針對5G移動核心網、人工智慧晶片、更快的伺服器、衛星系統、網絡切片技術對數字經濟和 IT 產業進步的影響做分析。他將分享中大校園今年剛建成的一個最新的5G雲/AIoT研究平臺的系統設計經驗。


這個研究最初是在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的深圳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社會學院(AIRS)用商用組件設計和建設的。該系統針對大數據分析、AIoT、機器學習和工業機器人應用進行了優化。我們的目標是將該系統以混合雲的形式開放,服務於華南大珠江灣地區。


兩位世界級專家一為將為我們帶來關於可靠的氣味重現系統(ORS),想像一下未來有一天機器可以理解嗅覺,他們可以判斷不同的氣味,美食的氣味就也可以隔空傳送,電影院能夠實時還原電影中需要的氣味,這將極大的豐富我們在數字世界的體驗。另一位教授將為我們帶來AIoT領域的最新研究,將AI和IoT相結合能夠讓IoT為我們帶來的海量數據變得更有意義,數據經過AI的分析將讓我們發現更多數據背後的意義,同時讓我們的城市、生活更加的智能。

9月30日前註冊交費享早鳥票優惠!

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超出我們的想像,但是每次人工智慧的進步都能大大激發我們對未來生活的嚮往,關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如何以及是否已經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那就從現在開始關注CNCC2020吧!CNCC2020一定會讓你有意向不到的收穫!

相關焦點

  • 人類與人工智慧誰更強?港中文教授、以色列科學院副院長為你解讀
    其中色列科學院副院長 David Harel 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黔將在大會期間帶給我們和人工智慧領域相關的報告。黃鎧教授將進行題為《AIoT for 5G Cloud/Edge Computing》的分享 黃鎧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CUHK)校長講座教授,領導智能雲計算與工業物聯網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新智元對話孫茂松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Web智能和社會計算,長期以來從事這些領域的研究工作,同團隊青年教師一起,指導學生在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和一流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Google Scholar 引用超過 13000 次。
  • 智能設計PK人類設計,結果誰贏了
    這幾點的服務,不僅大大減少企業人工成本,而且正好中了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所說的,有些事情可以不由自己大腦,而由人工智慧把你從重複性的瑣事勞動中解放出來,專注於為最有創造力的領域創造價值。也就是說,有人工智慧存在,可將我們人類從瑣碎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只專注於創造性的活動和思考。
  • 對話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志華:人工智慧倫理非常重要
    從早前的無人問津,到ZAO換臉火爆朋友圈,一波波科技巨潮將人工智慧技術推上風口浪尖。今年是5G商用元年,更是人工智慧應用迎來巨大變革的一年。在人工智慧界,有一本名為《機器學習》的書廣為流傳。因其封面印有多個西瓜圖案,這本書被諸多IT男戲稱為「西瓜書」。該書作者便是AI領域各大主流學會的「大滿貫」會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志華。
  • 解讀| 中國人工智慧國家政策及解讀(一)
    明確提出,依託網際網路平臺提供人工智慧公共創新服務,加快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慧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要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生物特徵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互動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網絡直播課堂約你雲端學無止境
    3月22日至4月19日,港中大(深圳)網絡直播課程每周五、周六、周日約定你,與大學課程零距離!數位大咖教授將在線授課,讓你足不出戶上大學!帶你探索更廣闊的的世界!或許有些小夥伴擔心大學老師講課會比較晦澀難懂,別擔心!學識淵博的老師將會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大家講解。還不留出時間,親自來公開課看看吧!
  •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青島!科大訊飛未來港啟用
    12月3日,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指導下,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暨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目前,平臺已實現中文學習場景全面覆蓋,面向學前兒童、中小學生、成人普通話學習者、中國少數民族學習者、海外中文學習者等多樣化的用戶群體,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和學習工具,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從2019年10月上線至今,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已經覆蓋169個國家,註冊用戶達203萬。
  •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公布2020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孫茂松的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Web智能和社會計算,他率領團隊研製出一個集自動分詞、詞性標註、專名識別和新詞識別於一體的漢語分析軟體,應用於清華與歐盟近10個國家合作的研究項目「超對等語義搜尋引擎」中。
  • 中科大VS國科大,同屬於科學院,誰的實力更強一些?
    同為兩所國字號的大學,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分不清這兩個學校有什麼不同,它們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強者?雖然說中科大和國科大同屬於中科院,但一個在中科院身邊,一個在南國之都。那麼中科大和國科大這兩所國字號的大學到底哪個更勝一籌呢?
  • 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講嘉賓分別是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Dagoo平臺創始人成生輝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我們現在身處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數據加上算法所產生的智能決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利用安全、公正並且高效的算法來創造價值越來越成為各行各業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此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於2020年7月1日正式成立。數據科學學院是港中大(深圳)繼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後的第五所學院,由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 蘇州大學時玉舫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遲力峰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8月26日,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時玉舫教授收到歐洲科學院院長Sierd Cloetingh教授發來的賀信,祝賀他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8月29日,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遲力峰教授也收到了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好消息。
  • 同理心和情緒是人類獨有還是可被複製,為AI注入人工情感智能你怎麼...
    同理心和情緒是人類獨有還是可被複製,為AI注入人工情感智能你怎麼看?她表示:「我們發現,通常更有效的做法是,拿起電話給客戶打電話,以減輕客戶的恐懼或回答他們的問題。當我們與他們交談時,他們也會感到被重視,而不是僅僅通過我們的系統接收電子郵件。」的確,自動反應往往感覺膚淺,但如果機器人能夠忠實地模仿人類,哪怕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效果又會是怎樣呢?越來越多的技術開發人員和公司相信,只有變得更像人類,人工智慧系統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
  • 人工會被智能淘汰嗎?人工智慧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CNCC2020以「信息技術助力社會治理」為主題,將邀請超過四百位來自國內外計算機領域專家、企業家帶來聚焦不同專業和話題的特邀報告、大會主題論壇和前沿技術論壇。另還有100餘場前沿技術論壇和活動及展覽展示。
  • 獵趣TV 歐洲杯直播:蘇格蘭vs以色列 客隊扎哈維領銜
    北京時間10月09日02:45,歐洲杯賽事附加賽,蘇格蘭主場迎戰以色列。屆時,獵趣tv將為各位網友帶來賽事直播!比賽類型:歐洲杯比賽時間:2020年10月09日 02:45球隊對陣:蘇格蘭vs以色列賽事直播頻道:獵趣tv球隊近況:蘇格蘭蘇格蘭目前世界排名50位,是典型的遇弱則強
  • 蓋亞奧特曼v2vs高斯奧特曼日蝕形態,誰更強?
    蓋亞奧特曼v2vs高斯奧特曼日蝕形態,誰更強?「和善」為「強度」體現「勇氣」的「太陽和月重在一起的金環日食溢出好像火焰一樣,神秘的巨人」的姿態。光線技能等豐富多彩。同樣的光線,對於溫和的怪獸是一種治癒性質的光線;對於本質邪惡的怪獸則是一種破壞力驚人的武器。比在第30回首次登場,之後大量登場。因為必須經過從月神形態變身為日冕形態再變身的變身過程且不可逆,加之此形態能量消耗巨大,所以活動時間最大為一分鐘。
  • 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本次講座的三位主講嘉賓分別是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學助理院長、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科學家、Dagoo平臺創始人成生輝博士。
  • 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原標題: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3日訊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公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張大鵬教授、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黃憲達教授入選,其中張大鵬教授已連續六年入選。
  • 深圳港中大教授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加拿大皇家科學院(RSC,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宣布已評選出今年的新增院士其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的張大鵬教授被評選為院士。張大鵬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算機與人工智慧領域的校長講座教授,參加創建理工學院和數據科學學院。張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於1982年和1985年分別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 清華劉雲浩教授回復學生2000問,你想了解的人工智慧問題可能都在這裡
    本文介紹了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劉雲浩教授解答關於AI方面的問題。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劉雲浩教授近日對學生們的提問寫出了萬字長文回復。今年他回答的問題也緊跟計算機科學,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潮流。2019年7月的最後一周,清華大學暑期學校在綜體開學。開學典禮上軟體學院劉雲浩教授為同學們作了一場人工智慧主題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