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釋颱風「扎堆」共舞:海面廣闊,高海溫的面積也比較大

2020-12-04 環球網

第14號「摩羯」、15號「麗琵」、16號「貝碧嘉」、17號「赫克託」,當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大大小小的颱風共有4個。其中,除「赫克託」外,其他颱風均對我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颱風怎麼也像人一樣喜歡「扎堆」,原因何在?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面廣闊,高海溫的面積也比較大,為颱風『扎堆』生成提供了基礎條件。」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說。

高拴柱介紹,有研究表明,颱風活動確實具有群發性,尤其是在颱風盛期的7—9月。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熱帶地區具備適當的大氣海洋環境場,且具有比較有利的動力條件時,颱風容易成群結隊組團而來。這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比較正常的,經常會出現「三臺共舞」甚至「四臺共舞」的現象,但在海域相對小一些的大西洋,多臺共舞出現的機率就要小很多。

高拴柱表示,從常年平均來看,8月是颱風生成最多的一個月,今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有4個颱風生成,近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活動一直處於活躍期,未來10天,南海及西太平洋還將有1—2個颱風生成,需加強監視和防範。

至於「貝碧嘉」路徑為何在華南地區徘徊不定?高拴柱解釋,主要是由於其引導氣流弱,西南季風、副熱帶高壓和颱風「摩羯」共同影響,而並沒有哪個系統佔主導地位,導致其行進方向不固定,因而產生了目前「糾結」的徘徊路徑。

預計未來兩天台風「貝碧嘉」將繼續在廣東西部近海徘徊,強度將逐漸加強,最大強度可達強熱帶風暴級。隨著「摩羯」的消亡,大陸氣壓升高,屆時副熱帶高壓西伸,成為影響「貝碧嘉」的主要引導氣流,預計14日夜間開始逐漸轉向偏西方向移動,趨向粵西沿海。

在副熱帶高壓與颱風的共同作用下,目前我國從南到北有三條明顯雨帶:一是華北到東北地區的東北—西南走向的雨帶,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介紹,這條雨帶屬於副熱帶高壓外圍降水,主要是由於副熱帶高壓外圍的暖溼氣流與北方弱冷空氣配合造成的,降水以陣雨或雷陣雨為主,強降雨區分散性強,局地還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第二個是受今年第14號颱風「摩羯」影響,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形成的一個東南—西北向雨帶;第三個是受16號颱風「貝碧嘉」影響下的華南南部至雲南地區的強降雨帶。

何立富提醒,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摩羯」,由於其或許在河南滯留時間比較長(預計影響時間超過60小時),並且有可能與冷空氣「相撞」,加上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以及地形的共同影響,致使河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的累積降雨量較大,局部可能超過250毫米,需特別防範強降雨導致的次生災害。

(原題為《今年颱風也「扎堆」》)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近期華北東北多雨 颱風「扎堆」原因
    另外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三颱風共存,颱風也「扎堆」生成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和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為公眾詳解近期我國雨帶特點和颱風動態。「摩羯」登陸後,移速仍然比較快,維持為35~40千米/小時的速度,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14日至15日,「摩羯」可能在豫皖魯交界附近滯留,並且有可能與冷空氣「相撞」,給這些地區帶來比較強的降雨,需防範強降水的不利影響。
  • 「摩羯」「貝碧嘉」接踵 颱風扎堆如何應對
    颱風接連而至,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據介紹,14日8時,第15號颱風「麗琵」的中心位於日本九州島東南方約61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未來兩天對我國海域無影響。「摩羯」「麗琵」「貝碧嘉」齊亮相,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出現「多臺共舞」的局面。
  • 「百裡嘉」剛登陸,「山竹」又將來襲 今年颱風為啥愛扎堆
    氣象專家分析,颱風移動路徑主要受大尺度環流引導,大尺度環流調整具有階段性、在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這也能解釋為何颱風移動路徑在一段時間內比較相似。  今年第23號颱風「百裡嘉」已於13日8時30分前後在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沿海登陸,之後減弱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臺於13日17時停止對其編號。  「百裡嘉」前腳剛上岸,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後腳就強勢跟上了。
  • 8月颱風愛扎堆?氣象專家分析颱風動態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已加強為超強颱風,這是今年以來最強的颱風。8月才開場,第8號颱風「範斯高」、第9號颱風「利奇馬」、第10號颱風「羅莎」接連生成。颱風都愛在8月扎堆?「利奇馬」將對福建產生什麼影響?聽聽福建省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楊林怎麼說。
  • 剛剛過去的夏天台風鬧得兇?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
    也許有讀者會問,都已經進入秋季了,颱風怎麼還這麼猖獗,難道秋颱風的威力比夏颱風還大嗎?另外,看天氣預報,總是看到有兩個或多個颱風「共舞」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秋颱風威力更大冷空氣是「幫兇」秋颱風指出生於9月至11月的颱風。
  • 緊急:9號颱風生成!或跳至14級,登臺入閩!颱風扎堆,廈門本周將...
    昨天,島內最高溫達到35.1℃島外更是熱浪滾滾最高溫飆升到37.3℃!這幾天太陽酷烈、雨水較少廈門從燜蒸轉入炙烤走在路上仿佛在燒烤板上蹦躂!大家心裡是不是都盼望著來個送風解暑的颱風?emm…你要得償所願了颱風真的成群結隊地來了!這幾天可能會出現「三臺共舞」!
  • 颱風、颶風扎堆肆虐北半球 「風王」明夜登陸瓊粵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闞楓)目前,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其強度已發展成為今年迄今為止的全球「風王」,預計16日晚上到17日凌晨在廣東陽江到海南文昌一帶沿海登陸。  近期,諸如「飛燕」、「百裡嘉」、「山竹」、「佛羅倫斯」等等,颱風、颶風扎堆肆虐北半球多地,為何一時間北半球的風變得這麼多?「多風之年」背後有啥氣象誘因?
  • 7、8、9號颱風連著來,7號颱風「韋帕」將登陸海南,南方高溫暫緩
    ▲颱風百合和三個熱帶雲團。▲GFS模擬的7月31日08時我國華南和南海馬裡亞納群島東部熱帶雲團將加強為超強颱風「韋帕」生成後,地處馬裡亞納群島東側的熱帶雲團也將在高海溫的影響下發展起來,它最有可能成為今年第8號颱風「範斯高」。
  • 颱風「山神」復活?還可能「五臺共舞」
    ▲五颱風或颱風胚胎共舞情況颱風們都扎堆形成這個7月份實在太瘋狂了所以說「山神」搞回頭馬槍?欽州市氣象臺2018年7月22日15時34分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受北部灣低壓影響,預計未來24小時內我市沿海及近海海面將出現6級(或陣風8級)以上大風,請注意防範。
  • 下周3個颱風誕生,福清或將進入「降溫」模式...
    【生在福清,因你而美】自打入夏以來大福清天氣的反覆無常想必各位胖友,早已洞悉一二了就像個渣男,說變就變但素,比起福清天氣颱風,才算得是真正的狠角色雖然這次「百合」與我們沒有太大關係,但下周,將會有三個熱帶雲團下周將分別發展成為三個颱風。按照颱風命名順序表將會是「韋帕」、「範斯高」和「利奇馬」。颱風百合和三個熱帶雲團。
  • 今年颱風不僅"遲到"且"出勤率"也很低 原因何在?
    往年7月,在天氣舞臺上常見的颱風,今年卻姍姍來遲,不僅「遲到」,而且「出勤率」很低。  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造成前期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氣候原因是什麼?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相關專家。
  • 七月的颱風不會打破歷史記錄 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7月無颱風近71年來首次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專家顧問:向春義,中國氣象局颱風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的首席預報員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沈去年7月在氣象舞臺上常見的颱風,今年卻「缺席」了!
  • 雙颱風共舞,廣東迎來新一波弱冷空氣
    最近,廣東的天氣十分舒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10月29日今年的第19號颱風「天鵝」和第20號颱風「艾莎尼」同日生成目前,海上是雙颱風「共舞」的景象雙颱風共舞會對廣東造成影響嗎?目前,這兩個颱風動向如何?會不會對廣東造成影響?預計今年第19號颱風「天鵝」今天進入南海,不會直接影響廣東,但會誘導北方冷空氣南下,給廣東帶來小幅降溫;而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正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緩慢發展,正向西偏北方向移動,未來最強可達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14到16級),未來幾天存在進入南海甚至趨向華南沿海的可能。
  • 七月沒有颱風 過去71年的第一個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專家顧問: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王永光採訪人: 中國氣象報記者 申敏夏 王美麗 黃彬去年7月在氣象舞臺上常見的颱風,今年卻「缺席」了!從1949年到2019年,每月平均產生的颱風數量是1949年至2019年逐月平均生成颱風個數然而,今年7月份不僅颱風活動減少甚至「缺席」,而且自今年1月以來颱風活動也明顯減少。據大數據顯示,近30年1-7月平均生成颱風次數為8.1次,其中最大生成次數為2015年(13次),最小生成次數為1998年(1次)。
  • 今年第9號颱風正向東海海域靠近,可能影響浙江!
    9號颱風「美莎克」生成了進入8月,颱風成串來幾乎每周都有颱風來「打卡」這不,8號颱風「巴威」剛剛停編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又生成了!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已於28日17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
  • 「彩虹」致廣東200多人傷亡 專家解釋其致災性原由
    「彩虹」致廣東200多人傷亡 專家解釋其致災性原由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5 19:2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0月5日電(記者 吳濤)截至5日16時,強颱風「彩虹」已經造成廣東近230人傷亡,200多萬戶居民停電。雖然電力部門從全省抽調人力全力搶修,重災區湛江水電通訊等仍未完全恢復。
  • 9號颱風「美莎克」生成!或成超強颱風,對大連影響……
    @中央氣象臺:預計颱風「美莎克」先在原地迴旋,29日以後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將於31日夜間移入東海南部海面,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強颱風級(45-50米/秒,14-15級);9月1日夜間開始,在東海北部轉向北偏東方向移動,趨向朝鮮半島南部,強度逐漸減弱。
  • 第10號颱風「安比」與一個橫空出世的熱帶低壓和「復活」的「山神」
    由於目前只有「安比」達到了颱風強度,所以更為準確的說法是1個颱風和2個熱帶低壓共舞,或者三旋(熱帶氣旋)共舞。  三旋共舞不尋常,多旋共舞亦非罕見  三旋混戰聽上去似乎不太尋常,但實際上,這並非罕見。  海溫高、切變小、初始有擾動,是颱風生成的條件。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專家為您解密
    後期颱風活動趨勢如何?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表示,颱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颱風活動,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
  • 四颱風七氣旋共舞!西太平洋嚴重超生,多個颱風正撲向我國
    進入盛夏,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進入高峰期,接二連三的颱風在西太平洋上誕生,並且已有多個颱風影響和登陸我國。目前西太平洋上仍風起雲湧,熱帶雲團大量湧現,多個颱風正在活動。隨著今年17號颱風赫克託在西北太平洋上誕生,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組成了壯觀的四個命名颱風共舞的奇觀——南海北部有16號颱風貝碧嘉,正給華南沿海帶來風雨,而日本以南海面有15號颱風麗琵,正在接近日本九州島,我國黃淮地區有已經登陸的14號颱風摩羯,而靠近換日線有剛從中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的17號颱風赫克託,直觀的顯示了西太平洋目前颱風活動是何等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