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振腔設計的首要目標是保證諧振腔的穩定性,其次應該使功率儘可能高、光束質量儘可能的號。然而,輸出功率和光束質量是一對矛盾,我們只能就所關心的指標進行權衡、選取。本項目的最終目的是獲得4kW穩定輸出的碟片雷射器,所以功率是重點關心的指標。受限於實驗碟片的大小和損傷閾值,單碟片能夠輸出的功率不足以達到4kW,因此需要設計多碟片串接的諧振腔。
無論是單碟片還是多碟片串接,都要求滿足最佳輸出功率的模式匹配條件,以使輸出功率達到最大。綜上所述,設計目標是碟片上基模尺寸在0.75mm左右的腔型,並且閾值到最大輸出,諧振腔能一直保持穩定。
1.2、限制條件
對於直腔,腔長受限於腔體的尺寸;對於多碟片串接的諧振腔,由於鏡面的斜入射,導致子午面和弧矢面的穩定性條件存在差異,而入射角不僅受限於腔體的機械尺寸限制,還決定了串接的腔長,進而對輸出功率的穩定性產生影響。理論和實驗均表明,腔長越短,諧振腔的穩定性越好,輸出功率越穩定。
2、諧振腔設計
2.1、直腔
本文所採用的碟片厚度為200μm,直徑9mm。一面鍍1030nm高透膜,一面鍍1030nm高反膜並焊接在熱沉上。因此,只要加一個曲率適當的曲面鏡就可以構成諧振腔,可變參數有腔長、曲率、透過率。
由於碟片在低功率下熱焦距很小,幾乎可以認為是無窮大,在高功率下才表現出有限熱焦距,從而對諧振腔的穩定性產生影響。所以,為了保證從低功率到高功率整個過程中諧振腔的穩定性,設計腔型參數的時候遵循由簡到繁、逐步修正的原則。先從靜態穩定性出發確定基本結構參數,然後引入碟片焦距優化參數,最終確定合適的諧振腔參數。
靜態穩定性
假設碟片光焦度 Dd = 0
採用g參數分析,顯然有g1 = 1,g2 = 1 - L/R,由穩定性條件0 ≤ g1g2 ≤ 1知,當L/R = 0.5時諧振腔最穩定。
圖 碟片上基模半徑隨腔長和曲率半徑的變化
從上圖可以看出,給定腔長,曲面鏡的曲率越大,碟片上的基模尺寸越大;對於給定曲率的輸出鏡,腔長為曲率一半時碟片上的基模尺寸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