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通過看「鬥魚」,揭開基因和神經活動同步的「夫妻相」原理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暹羅鬥魚。圖片來源:人間本色

當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喬·弗雷澤在拳擊臺上對擂時,幾乎沒人會想到他們腦袋裡的基因發生了什麼變化。

阿里與弗雷澤的世紀之戰,照片攝於1971年

但最近一項有關鬥魚的新研究表明,在魚打鬥的過程中,它們大腦中的基因開始以一種協調的方式開啟和關閉我們尚不清楚這些基因在做什麼,以及它們對打鬥有什麼影響,但人類大腦也可能在發生類似的變化。

近日,發表在《PLOS Genetics》上的一項新研究,試圖解答這一長期以來的謎題。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行為生態學家Alison Bell說:「這項研究或許很好地展示了『社交互動能夠深入影響人體』的方式。

動物(包括人類)如何協調行為的分子基礎仍然是個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進化社會神經科學家Hans Hofmann說:「無論是交配還是打架,動物都很擅長,但我們並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做到的。

該研究通訊作者、日本北裡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Norihiro Okada首次在電視上看到暹羅鬥魚時,他意識到這些動物可以幫助解開這個謎題。

體型如金魚般大小暹羅鬥魚原產於泰國,經過培育後,它們的鰭和尾巴都變得非常大,且顏色更加亮麗奪目。水族館傾向於將這些稱為「鬥魚」的寵物分開飼養。因為它們具有領地意識可以進行持續1小時以上的打鬥,包括攻擊、撕咬和追逐它們甚至還會在魚式摔跤中鎖住對方下頜。

Okada和他的同事錄製了17對魚之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打鬥視頻,然後分析了在每一次打鬥過程中發生的情況及時間。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打鬥時間越長,這些魚的行為越同步。它們的迂迴戰、攻擊和撕咬的時間比我們認為的要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研究人員還確定,魚之間的打鬥是「精心設計」的。例如,在持續約80分鐘的打鬥中,每次行動之間似乎都有「商定好」的休息時間。即每隔5到10分鐘打鬥就會升級一次,鬥魚會鎖住彼此的下頜,這種策略可以阻止對手呼吸,因此考驗誰能堅持更長的時間。然後,它們分開呼吸少頃,車輪戰繼續。

圖片來源:PLOS Genetics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協同行為也發生在分子水平上。

經過20分鐘的打鬥,有五對魚鬥敗而亡。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打鬥前後魚大腦中哪些基因是開啟的。60分鐘後,他們對另外5組魚進行同樣的測試。

圖片來源:PLOS Genetics

研究人員發現,在20分鐘時,一些相同的基因,即啟動其他基因的「中間早期基因」在每條魚中都是活躍的。在60分鐘時,又有數百個基因協同表達。特定基因開啟的時間特定於每對魚,這表明這對魚的相互作用正在協調一連串的變化。Hofmann說:「這些魚的同步程度非常驚人。」

圖片來源:PLOS Genetics

Okada不知道這些基因做了什麼,也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影響打鬥過程的。他認為,實力較弱的鬥魚需要評估對手的實力並在受傷前退出戰鬥,而基因可能在其中發揮作用。但Hofmann和Bell猜測這些基因對魚在日後與其他魚打鬥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去年,有兩個研究團隊在《Cell》上報導了互動的哺乳動物之間大腦活動是同步的其中一個團隊研究了蝙蝠在黑暗房間裡飛行並避免碰撞,另一個團隊測試了小鼠在小型競技場中的優勢。在兩項研究中,動物間互動的時間越長,它們的大腦活動就越同步。

圖片來源:Cell

其中一篇論文的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家Weizhe Hong說,這項新研究為此類工作「增加了新維度因為現在看來基因和神經活動是同步的他們的發現無疑為未來的研究提出了許多令人興奮的問題。

Bell說,我們在魚類身上觀察到的現象也可能適用於人類。例如,上世紀80年代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婦,他們的面部特徵會變得越來越相似,即我們常說的「夫妻相」

黃渤夫婦

Okada說,這也可能是基因活動趨同的信號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genetics/article?id=10.1371/journal.pgen.1008831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682-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19306828%3Fshowall%3Dtrue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通過「鬥魚」,揭開基因和神經活動同步「夫妻相」原理
    ,在魚打鬥的過程中,它們大腦中的基因開始以一種協調的方式開啟和關閉。他認為,實力較弱的鬥魚需要評估對手的實力並在受傷前退出戰鬥,而基因可能在其中發揮作用。但Hofmann和Bell猜測這些基因對魚在日後與其他魚打鬥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去年,有兩個研究團隊在《Cell》上報導了互動的哺乳動物之間大腦活動是同步的。其中一個團隊研究了蝙蝠在黑暗房間裡飛行並避免碰撞,另一個團隊測試了小鼠在小型競技場中的優勢。
  • 這對撞臉夫妻疑似親戚,夫妻相是怎麼回事?被科學家道出真相
    相信你身邊也有很多夫妻相的例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有夫妻相?科學家又是怎麼解釋的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夫妻相,密西根大學的其中一位科學家就曾經做過一項關於夫妻相的研究,得出理論,如果夫妻之間在一起分享情緒,會帶來同樣的皺紋和表情,這樣長此以往,夫妻之間就會越來越像。在2018年也有一位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過一篇論文,表示人體腸道菌群的組成方式主要取決於人們日常的飲食以及生活方式,在這之中遺傳因素起到的作用非常小。
  • 人們常說有「夫妻相」的夫妻生活中相處會比普通夫妻更和諧嗎?
    由於很大一部分人都比較珍愛自己,遇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會比較順眼, 從日常生活上看:夫妻雙方越來越像,還存在一個生理原因:兩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一樣。時間久了,夫妻倆的面部肌肉都到了同樣強度的鍛鍊,笑容和情緒會慢慢表情變的一樣,使以前看上去不同的兩張面孔出現了相似的地方。在生理上、飲食、生活習慣上一樣。
  • 夫妻相是接吻造成的?科學家發現還有懷孕可以讓夫妻長得越來越像
    近日,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某基因組學研發機構CEO在一次訪談中說,夫妻相是接吻造成的。細菌是一個星球式方式運行的一個整體。兩個人接吻十秒會交換8000萬個菌群,夫妻之間吻得多了就會越來越像,夫妻相就是這樣產生的,因為菌群趨於一致了。
  • 科學家將通過機器揭開人類思維!
    近年來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開始在細胞甚至分子水平對記憶進行研究,試圖剖析記憶的奧秘。那麼記憶真的可以被人類提取嗎?而且有報導稱科學家將通過機械揭開人類思維!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記憶?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
  • 為什麼會有「夫妻相」?有「夫妻相」的人真的很容易在一起嗎?
    為什麼會有「夫妻相」?有「夫妻相」的人真的很容易在一起嗎?有時候總是看到有談討論「夫妻相」,之前看到一對情侶,剛開始並沒有覺得是情侶,而是覺得他們比較想兄妹,因為兩個人長得有一點相,後來才發現兩個人其實是情侶,於是就聽到有人說,其實夫妻或者情侶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會開始變得越來越像,這就是大家說的「夫妻相」,那麼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會有「夫妻相」?有「夫妻相」的人真的很容易在一起嗎?
  • 為何兩人在一起久了,會有「夫妻相」,看完就明白了
    為何兩人在一起久了,會有「夫妻相」,看完就明白了現在很多人會從面相上看兩個人合不合適,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很多小情侶或者夫妻他們的相貌是非常的相似的,這也被人稱為「夫妻相」,那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久了越來越像是怎麼回事呢?
  • 腦科學日報: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包括自閉症和神經發育遲緩(ASD/ND),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確定的常見變異相比,這種新發現的風險變異通常具有較大的效應效能、較強的滲透性,並且發生在基因編碼區域,因此為疾病建模和機理研究提供了非常關鍵的切入點。
  • 為什麼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有夫妻相?
    夫妻相的說法來自於中國古代,易經上說,兩個人「無一相似」,在容貌上互補,便是陰陽相配,有著很好的夫妻相。這種說法到了民國時期演變成「夫妻像」,意思是長時間待在一起的情侶,長得越來越像了。還是因為有夫妻相,才成為夫妻?弗洛伊德的答案是後者。先有夫妻相,才成為夫妻。這位心理學家給出的解釋是,男孩們在潛意識裡渴望佔有他們的母親,而女孩會崇拜自己的父親。當碰上和你爸爸媽媽特徵相似的人,你會容易產生好感。你也容易在這個人身上找到從父母那裡延續過來的安全感。
  • 情侶為啥會有夫妻相
    情侶為啥會有夫妻相   是否真的有傳說中的夫妻相?到底是先有夫妻相再成夫妻,還是成了夫妻後才有夫妻相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其實是走進今天的學習。,該理由是:不想和你有夫妻相。   發表在2006年3月的《個性與個體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的確存在夫妻相,這項研究共招募了22名參與者,男女各11人。在研究中,這22人必須對160對夫婦的外貌、性格和年齡做出評價。他們先分別看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照片,但此時並不知道照片中的人哪些是夫妻。
  • 為什麼夫妻會越長越像?關於「夫妻相」的科學解釋來了!
    最近,網上有不少人曬「人臉合成」的照片——通過軟體,將自己的臉與另一半的臉拼湊在一起。 這就是傳說中的「夫妻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會越來越像?
  • 靈魂基因:論氣質遺傳
    醫學研究發現,人的意識思想能夠影響基因的表達。(相關閱讀:日本生物學家發現,動物神經活動與基因同步!)其次,人的心理狀態也會被刻錄到基因上。現代醫學證實,精神心理疾病會通過基因遺傳給後代。靈魂基因,是指具有遺傳效應,儲存生命靈魂(精神)信息的「基因」(具有基因效應且類似靈魂形態)。理論猜想:人是靈魂和肉體的雙重結合,肉體構成人的物質軀體,靈魂主宰人的精神心理。
  • 夫妻相有科學依據嗎?看完這十組明星夫妻照,你可能就有答案
    說起夫妻相,可能有些寶媽會問:什麼是夫妻相?簡而言之,夫妻相就是指夫妻之間面容相似、心靈相仿、習慣趨同,共同影響!那麼,在娛樂圈當中,最有夫妻相的十對明星是誰呢?相似度可以達到多少?一起來看看吧!那麼,黃磊和孫莉的夫妻相怎麼樣呢?黃磊和孫莉在桌上的姿勢神同步,不過面容相似度不如前兩對,兜媽打分!相似度:65分4.
  • 陝西科學家揭開「螢火蟲同步閃光」背後的奧秘
    央廣網西安11月9日消息(記者雷愷 通訊員戴鄉鋒 劉元山)夏日原野上,不計其數的螢火蟲為什麼能做到明滅一致的閃爍,這種同步現象的內在規律能否被精準計算,進而被應用到人類社會更複雜的同步現象或同步任務中。近日,陝西兩位青年科學家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西農科學家團隊揭開反芻動物基因
    原標題:西農科學家團隊揭開 反芻動物基因密碼  牛、羊、鹿等草食動物為什麼會長角?6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刊發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姜雨教授研究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等9家國內外單位合作的研究論文《反芻動物角發生發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遺傳基礎》,從遺傳學角度首次提出反芻動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細胞起源——頭部神經脊幹細胞。
  • 夫妻相終極真相揭秘
    近日,一則視頻爆紅網絡,視頻從一個基因科學家的視角解釋夫妻相的原理,全程科學知識與段子齊飛。華大基因CEO尹燁在視頻中解釋稱,兩個人接吻十秒,就會交換八千萬個菌群。夫妻相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兩個人的菌群開始趨於一致。
  • 西農科學家團隊揭開反芻動物基因密碼
    原標題:西農科學家團隊揭開 反芻動物基因密碼牛、羊、鹿等草食動物為什麼會長角?6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刊發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姜雨教授研究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等9家國內外單位合作的研究論文《反芻動物角發生發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遺傳基礎》,從遺傳學角度首次提出反芻動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細胞起源——頭部神經脊幹細胞。
  • 別再黑處女座,強迫症是基因突變啦!基因還能決定啥...
    強迫症相關人類基因變異找到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遺傳學論文報告稱,科學家成功鑑別出與強迫症(OCD)相關的人類基因變異,找到了受這些變異影響的基因及神經通路。分離和表徵這些基因,將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疾病背後的生物學,進而建立有效治療方案。   人們經常說自己被強迫症困擾。
  • 夫妻相
    我第一次對「夫妻相」的說法有感應,是看魯迅和許廣平的合影,一家三口神情嚴肅地坐在院子裡,發現夫妻倆挺像的。這種相似,肯定是日濡月染的結果。有專挖舊時八卦的文章說,許廣平一開始喜歡玩點小情趣,經常在魯迅寫作的時候,走到背後為他捏捏肩膀,撒撒嬌,但覺得被打擾的魯迅並不受用,還表現出極大的厭惡。久之,許廣平也有了魯迅如同戰士般的表情和面容。
  • 諾獎得主團隊通過「相分離」理論解析基因轉錄調控「暗物質」
    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證據表明,結構鬆散的蛋白區域之間所產生的弱相互作用也在細胞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引起了不少關注。 8月8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 (MIT)和 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其中包括1993年因發現內含子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Phillip A Sharp教授在內,在《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發現疏鬆結構蛋白的弱互作模式能夠誘導「相分離」從而調控基因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