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運動千萬別讓孩子碰!美國運動員父母的忠告

2020-12-05 騰訊網

運動肯定是好東西,但是任何東西就算再好,如果過度,一樣會造成損害。就好比,糖分是你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低血糖會造成眩暈無力,但血糖太高了,人也一樣會生病。

而我們做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好東西的「數量」和「質量」控制得剛剛好,讓孩子能從中獲得最大的益處。

作者:勇敢的特雷西;本文來源:公眾號「爸爸真棒」(ID: babazhenbang)。「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國際化教育平臺,致力於理性、深度有啟發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前幾天遇到了朋友小A,我們兩家的孩子幾年前同在一所冰場裡學滑冰,所以我順口一問:「你家孩子還在繼續滑冰嗎?練到幾級了?」

小A:「早就不學了,我現在走佛系路線,只給他們每人留了兩個運動項目,遊泳和體操,而且訓練次數也不多,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小時,強身健體就行。」

小A的這個態度讓我很驚訝,要知道她之前一直是「運動雞娃」的堅定支持者,給兩個孩子報了很多運動類的課外班。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小A的心態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

原來,因為經常帶孩子輾轉各大運動項目和運動場館,小A認識了好幾位美國老白爸媽,他們都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小A——運動雖好,但過量雞娃「有害無益」。

美國運動員出身的家長

居然阻止孩子搞運動?!

第一位勸告小A不要過分「雞」體育的,是白人爸爸Bruce,他是一位專業摔跤運動員,在州一級的比賽裡拿到過很好的名次。

而取得好成績的代價,是渾身上下全是傷病——他的肌肉拉傷過,腿骨骨折過。年輕的時候還好,如今才40出頭,就開始這兒痛那兒痛……

小A問Bruce:「你比賽得名次對申請好大學有好處嗎?」

Bruce說:「我本來成績就不錯,後來申上了一所挺好的州立大學。可是和我成績差不多的那些同學,沒有體育特長的,也都上了差不多的學校。所以,對我來說,體育競賽的成績並沒有給申請大學帶來任何好處。

小A認識的第二位運動員出身的家長,是美國白人媽媽Amy,她從小參加遊泳隊,也是在州一級的比賽裡拿過大大小小不少獎牌,如今生了兩個女兒,都在學遊泳。

有趣的是,儘管女兒們的遊泳教練沒事兒就去找Amy談話,讓她把孩子從「競賽預備班」轉到「競賽班」去,但每次都被Amy堅定地拒絕了。

小A很奇怪,就去問Amy:「孩子既然有天分,你為什麼要阻止她們打比賽啊?」

Amy斬釘截鐵地說:「我自己就是遊泳運動員,當然知道孩子們有天賦,問題是,我讓女兒遊泳,唯一的目的就是強身健體,如果去打比賽,那麼訓練的頻率就要從每周兩次每次半小時,變成每周5到6次,每次1到2個小時……過度運動會損害孩子的身體,這就和參與運動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原來,Amy經過長期的超負荷訓練,如今也是一身傷病,40來歲的媽媽,每逢天氣變化就會腰酸背痛,嚴重時甚至站都站不起來,她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女兒為了幾塊獎牌,就過這種沒有質量的中年生活。」

小A說自己當時都聽傻了,原來,即便是對身體損傷最小的遊泳,過度訓練都會導致不好的後果。那麼那些風險更大的體育運動,又會給孩子們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呢?

點擊播放 GIF 3.9M

過度運動有害,

危險運動更要加倍當心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運動傷害很可能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而且,最危險的運動,其實不是傷筋動骨,是損害孩子的大腦和脊椎,甚至還會威脅孩子的生命。

我有個舅舅,小時候特別喜歡踢足球,踢球時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就是用頭去頂球,因為動作很酷,還收穫了一大票迷弟迷妹。

可是,我舅舅在40多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就是在站起來的時候,身體會嚴重地搖晃一下,半天才能勉強保持住平衡。又過了一段日子,他甚至連正常走路都感覺吃力了。

去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因為年輕的時候經常頂球,他的大腦受到了損傷,保持平衡的區域出了問題。越是年紀大,後遺症就越明顯。最後,舅舅只好接受了一場手術,才算改善了症狀。

點擊播放 GIF 1.7M

下面,我就簡單列舉幾項可能給孩子腦部造成損傷的運動——

足球

波士頓兒童醫院急診室的最新統計發現,導致最多兒童運動損傷的運動是足球。當然,這和足球運動的普及率有較大的關係。

研究人員希拉蕊·萊維·弗裡德曼(Hilary Levey Friedman)表示:下肢受傷(撕裂和破損)在足球運動中非常常見,一些傷情會導致多次手術並需要很長的康復期。

足球運動帶來的另外一個傷害是頭部受傷。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參加足球運動的年輕人的大腦,他們發現這些孩子負責記憶和高級認知的大腦區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事實上這些年輕人從未經歷過腦震蕩,他們只是經常會在比賽中用頭頂球。

《大西洋雜誌》在一篇名為《美國過度競爭的青少年足球產業的弊端》中提到,1990年至2014年期間,足球運動員的年受傷率上升了111.4%;在同一時期,腦震蕩和其他「閉合性頭部損傷」的年受傷率(當頭部被擊中但沒有穿透頭骨)上升了將近16倍!

籃球

在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中(該研究發表在《兒科》雜誌上),籃球是僅次於足球的容易引發兒童傷害事故的運動(儘管傷害數字從1997年以來已經開始下降)。

籃球最常引發的損傷包括扭傷、骨折和撕裂傷。

按理說打球受點扭傷擦傷不算什麼,但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儘管在研究的10年評估期中,受傷的人數是在逐漸下降的,但腦部創傷的數量卻增加了70%。

一般來說,大一些的孩子容易下肢受傷,而年齡小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腦部創傷。

所以不少醫學專家都建議,不要讓孩子過早地參與籃球運動,最好等他們足夠高大了,不容易被球砸到腦袋再開始訓練,才好。

橄欖球

橄欖球運動員面臨的最大危險是腦震蕩。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維克森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橄欖球運動員的遭受頭部創傷的情況和大學生運動員相似——在僅僅4場比賽和9次訓練中,一個運動員就會遭受107次明顯的頭部撞擊。

儘管在高中運動員中,由鈍擊或者碰撞造成的突然死亡很少見,但在之前遭受過腦震蕩的橄欖球運動員中,猝死症狀卻最為常見。

冰球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PLOS ONE,全世界文章刊載量最多的科學期刊)上曾發表一篇針對5至19歲孩子的運動傷害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在將孩子送入急診室的1.3萬例腦部創傷病例中,冰球的「貢獻」高達一半。

冰球容易導致腦部受傷的一大原因,是在某些比賽的規則中允許「衝撞」(checking)。

卡爾加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11歲的孩子如果參加「允許衝撞」的冰球聯盟的比賽,那麼他罹患腦振蕩和嚴重傷害的概率,將是參加「不允許衝撞」的比賽的三倍。

體操

從鞍馬、高低槓和平衡木上摔下來,會導致嚴重損傷。

看到這裡,很難不想起我們的體操運動員桑蘭。不過,桑蘭的事件只是個例,在體操運動中,持續的磨損和撕裂傷更加普遍。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弗裡德曼(Friedman)醫生說:「年輕的體操運動員往往過度使用脊柱部位,這會導致脊柱受傷,例如應力性骨折。

脊椎損傷在女孩中更為普遍,佔受傷總數的四分之三以上。很多脊柱受傷者都需要手術幹預和長達幾個月的康復期。

棒球

棒球運動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運動」之一——除非,運動員被球擊中的部位是頭部和胸部。

2012年,印第安納8歲的男孩Dylan,在一場全明星比賽的訓練中被球擊中,之後他被火速送到醫院,但是仍然沒能醒過來。

當時男孩的爸爸就在現場觀看比賽,他告訴來採訪的記者:「當時Dylan在一壘,他們朝他扔了一個球,而他根本沒有看到。從我這個角度看,那個球似乎擊中了他脖子的一側,然後他直接就撲倒在了地上……」

醫院的記錄中寫著:Dylan死於「鈍器傷引起的併發症」。

在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的一次比賽中,辛辛那提紅人隊的投手阿羅魯迪斯·查普曼被皇家隊捕手薩爾瓦多·佩雷斯擊出的強襲球直接「爆頭」,結果當場暈厥,被直接送往醫院。

後來,查普曼在自己的ins中上傳了一張照片——照片上,他的頭被縫得像是一顆棒球。由於頭部多處骨折,他接受了顱骨手術,植入了鈦合金骨板。

查普曼的腦袋之所以被傷成那樣,是因為,佩雷斯當時投出的球速高達160公裡。

我們到底該怎樣讓孩子運動?

每次寫運動損傷的文章,總有人跑來批評我,他們會說:「中國的孩子的運動量已經很少了,你再這樣寫,不是更給了家長們不讓孩子運動的理由了麼?」

運動肯定是好東西,但是任何東西,就算再好,如果過度,一樣會造成損害。就好比,糖分是你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低血糖會造成眩暈無力,但血糖太高了,人也一樣會生病。

而我們做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好東西的「數量」和「質量」控制得剛剛好,讓孩子能從中獲得最大的益處。

所以,我特別反對一些家長盲目地叫喚:「堅持!堅持!梅花香自苦寒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堅持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嗎?

前幾天看一個講運動科學的TED演講,裡面說到:漫長的歷史中,美國人拼了老命地科學訓練了十幾年,卻只有17個人在馬拉松比賽裡跑進了2小時10分鐘;而肯亞的卡倫金人,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就有32個人跑到了這個成績……原因沒有別的,就是進化造成身體結構的差別;

最偉大的遊泳運動員菲爾普斯,能遊那麼快是因為他的腿超人得短,上身超人得長,手腳超人得大……

作為普通人,我們當然應該堅持鍛鍊,但不應該堅持想著「只要堅持就能取得勝利」。

最後來講講自己對「雞」運動的幾點建議:

1、多多觀察孩子的天賦在哪裡?天賦加努力才能成功,光努力沒天賦,沒用;

2、科學地雞體育,不要過量,不要以得獎為目的,要以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為目的,底線是不要傷害孩子的健康;

3、選擇安全性較高的體育項目;

4、護住頭、護住頭、護住頭。

意猶未盡

點擊播放 GIF 0.0M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相關焦點

  • 這幾類運動千萬別讓孩子碰
    前幾天遇到了朋友小A,我們兩家的孩子幾年前同在一所冰場裡學滑冰,所以我順口一問:「你家孩子還在繼續滑冰嗎?練到幾級了?」「我早就不學了,我現在走佛系路線,只給他們每人留了兩個運動項目,遊泳和體操,而且訓練次數也不多,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小時,強身健體就行。」
  • 遇到這種動物千萬別碰,路邊草叢很常見
    一到雨天這種巨型蝸牛就大量冒了出來怒刷存在感!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夠亂碰深圳龍崗區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
  • 孩子平時有這3種表現,父母別深管,說明孩子右腦更發達,很聰明
    每個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聰明優秀,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你知道聰明的小孩,右腦更發達嗎? 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要負責人類的語言能力與識別能力,而右腦主要處理更為複雜的情感以及與藝術相關的內容,俗稱「藝術腦」。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沒想到,和這蝸牛玩了一會,他的手就起了許多紅疹,嚇得我急忙帶他去醫院。」    事後,王女士查詢了這蝸牛的品種,這一查還真是嚇一跳,她撿回來的竟然是入侵物種,赫赫兇名的「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接到報料後,記者來到了該小區採訪。由於剛下過雨,空氣有些潮溼,剛一進小區大門,記者便發現在池塘邊一段五六米長的綠化帶裡就藏著不少蝸牛,有的爬在樹枝上,有的躲在泥土裡。
  • 這幾類食品添加劑 別再給孩子吃了
    >這幾類食品添加劑 別再給孩子吃了2019-07-03 14:46:5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但是很多媽咪都不懂看配料表,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食品添加劑這件事兒。  ▎食品添加劑,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的一項聲明提醒,一些食品添加劑會干擾兒童的荷爾蒙,影響生長和發育,有些還可能增加兒童肥胖的風險。
  •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爸媽再「手癢」也別碰,別釀成大錯
    文|全文共1769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棍棒底下出孝子」,當聽到這句話時,相信大多數的8090後寶爸寶媽應該都深有體會,小的時候自己就是被父母給揍大的,只要自己一頑皮,爸媽就會直接選擇把孩子給揍一頓。那麼,自己是這麼長大的,現在已為人父母,就不要再讓自己犯這樣的錯誤了。
  • 父母一米六多,兒子愛運動高一米九?圍觀最毀身高和最長個的運動
    而運動也能夠增加孩子的食慾,幫助孩子睡眠,對孩子的身高能夠起到積極的刺激作用。所有的運動都會促進長高嗎,答案是否定的運動能夠增強孩子的體質,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所有的運動都能讓孩子的身高往上竄一竄嗎,其實還真不是,有一些運動反而會使孩子的身高停滯不前或者增長緩慢,父母一定要注意。
  • 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這5個表現,父母別疏忽大意,會害了孩子
    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自家的孩子情商更高,但卻並不懂得如何分辨自家孩子的情商是不是很低。實際上,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以下這5個表現,父母千萬別疏忽大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害了孩子。01低情商的孩子會有哪5個表現?
  • 父母注意:三種紙巾別給孩子用,內含化學物質超標
    父母注意:三種紙巾別給孩子用,內含化學物質超標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提前白血病,相信很多人都會害怕,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可能正在飽受白血病的折磨。
  • 這6類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很多父母第一個就中了!
    其實這句話正是在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有好處的;如果我們做父母的擔心孩子吃苦,從而代替孩子承擔一些責任,雖然能在當時緩解孩子的哭鬧和難受,但是卻剝奪了孩子自行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每家父母都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很可能會使得孩子誤入歧途。以下列舉的六類媽媽,你會是其中的一種嗎?
  • 緊急提醒 | 這種小紙片千萬別碰!有毒!
    緊急提醒 | 這種小紙片千萬別碰!有毒!來源:長沙發布、人民網、中國禁毒、杭州日報提醒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毒品往往藉助郵票、糖果、巧克力、飲料等「偽裝外衣」,迷惑性更強,其危害性也很大,如遇到這類毒品
  • 如果孩子有這些特點,暗示將來智商高,千萬別以為是「熊孩子」
    但孩子鬧歸鬧,家長們可千萬別在孩子小時候,就因為頑皮而給他貼上「熊孩子」標籤。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把心中的那個標籤撕掉,如果孩子有這些特點,暗示將來智商高,千萬別以為是「熊孩子」,你家孩子中了嗎?
  • 感冒時,這5種食物千萬別碰,難怪病情加重總好不了!
    原標題:感冒時,這5種食物千萬別碰,難怪病情加重總好不了! 來源丨 一路風景一路歌(ID:cozydream) 許多人認為感冒不能吃雞蛋 確實有專家指出少食雞蛋 才能有利於感冒恢復 其實除了雞蛋外 這幾類食物才更要少碰
  • 美國為何禁止父母給孩子用學步車?科學家:學步車不科學千萬別用
    當孩子到了學走路的年齡以後,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買一輛學步車,來幫助孩子更快的學會走路,而且學步車還能解放父母的雙手,讓孩子可以下地行走不至於被摔倒,但是美國兒科學會卻認為學步車這種工具不但不會為孩子學走路帶來什麼好處,還會把孩子置於危險的境地,甚至會影響嬰兒的骨骼發育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路邊驚現非洲大蝸牛,別碰也別吃!已有人因抓它發高燒,還會傳播結核...
    注意了  在廣東很多地方看見一種巨型蝸牛,千萬不要亂碰!特別家裡有小孩的父母一定要注意!  颱風已過,經過兩天的降雨,這種巨型蝸牛大量冒了出來怒刷存在感!  很多小朋友對大蝸牛非常感興趣有的學校還布置過觀察蝸牛的作業甚至有傳言,這蝸牛能吃……  小編在這裡鄭重告誡大家  不能吃!  不能吃!  不能吃!  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亂碰,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 這些「奶茶」、「跳跳糖」、「雞尾酒」千萬別碰
    這些「奶茶」、「跳跳糖」、「雞尾酒」千萬別碰 2020-10-28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睡前千萬不能碰這10種食物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誌》近日刊出美國營養學家及睡眠專家總結出的「睡前應避開的10種食物」。  睡前千萬不能碰這10種食物 1.芹菜。睡前90分鐘別吃。晚飯後別吃。西紅柿富含酪胺,這種胺基酸可觸發大腦產生興奮劑,容易導致大腦興奮和延遲睡眠。其他富含酪胺的食物還包括茄子、醬油、紅葡萄酒和乾酪等。 3.高脂油炸食物。睡前3小時別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睡眠紊亂研究中心主任、神經病學家艾倫·阿維丹博士表示,高脂食物和油炸食物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容易導致腹部不適,影響睡眠。
  • 專訪王軍霞:離婚後更女人 幾代人出一個劉翔
    記者:當時您的父母同意你來上海嗎?王軍霞:我的父母從我小時開始就尊重我的任何決定。現在我父母仍然都在大連,主要是父親不願意離開大連,他們想來看我了隨時就來。幾代人才能出一個劉翔記者:能給現在練習田徑的一些小隊員提出些忠告和建議嗎?
  •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nbsp&nbsp&nbsp&nbsp近期,深圳進入了「龍舟水」季節,雨特別多。大雨過後,不少細心的人發現自己的小區內、草叢邊,出現了很多氣定神閒的大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