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海邊築路打井,搬遷車隊經過海上公路。 |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牛雲 通訊員李浩)「真驚險呀!最後一批車搬出井場時,湖水已漲至路基,再遲一個小時,部分設備就該留到水裡了。」
11月26日,向記者說起這次和潮水賽跑的搬遷,西部鑽探國際工程公司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項目部XD35039隊平臺經理喬興元還心有餘悸。
11月12日,克山油田P2井在剛剛完井時,突然接到裏海氣象風力紅色預警,湖面將會有10級以上季風。在預警警報拉響之際,阿克糾賓項目部阿特勞協調組立即啟動自然災害三級響應,成立抗擊潮水領導小組,積極組織這次搬遷工作。
鑽井人員檢修設備。 |
P2井是哈國阿特勞克山油田延伸到海裡的一口井,從道路到井場都是填土造成,這口井自上鑽以來,一直面臨潮水侵襲。在完井後即將搬家時,受季風影響,預警裏海湖水漲潮,井場和道路隨時會面臨被淹沒的風險,設備和人員也受到極大威脅。
如何儘早儘快將所有設備轉移至12公裡外的新井,成了XD35039全體員工的一場「大考」。在搶搬設備動員會上,喬興元堅決地說:「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也不要抱任何僥倖思想,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必須在潮水淹沒路基和井場之前,將所有設備搬離井場。」
P2井上鑽以來,阿特勞協調組未雨綢繆,根據現場實際制定了完善的潮水預警機制和潮水來襲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實現對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統籌協調。
11月13日凌晨5時,在喬興元的帶領下,項目改變以往搬遷方式,優先快速搬出設備。搬遷分為主體、罐區、動力、營房、外圍五大模塊,對每個模塊進行了步驟分解,對每個步驟嚴格規定用時範圍,合理分配每個步驟所需的人員,飯點輪流倒換,做到機具、人員、作業三不停歇。
鑽井隊司鑽在操控剎把。 |
在這場搶搬作業中,員工面對大風、寒冷、泥濘的道路和異常緊迫的任務時,放棄部分休息時間,迎難而上。他們責任明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不分崗位,裝車綁車、挪吊車墊千斤,汗水一次次浸溼衣背。設備上不了車,也顧不上喝一口水,員工們展現出海外「鐵人」敢於啃硬骨頭的拼搏精神。
11月13日20時50分,員工連續作戰近16個小時,將所有設備連拆帶搬全部運抵新井,提前正常搬安時間2天完成任務,創造了克山油田搬安速度最快紀錄,也彰顯了公司海外員工應對自然災害的勇氣和抵禦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