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漢冠狀病毒的數學模型

2021-02-20 Filter Games

最近冠狀病毒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大農曆年,好友們一直讓我建一下傳染病模型,所以我簡單從數學上解說一點關於最近武漢冠狀病毒2019-nCoV的事情。

(事實上模型好建,但數據和程序方面不是我擅長,所以無法做精確的預測和模擬,歡迎有興趣的夥伴來合作完成。)

好了,進入正題。

 

一、模型假設和建立

傳染病模型是微分方程裡最基本的例題,現在很多國際課程的高中課本都會涉及,不像筆者那年代必須到大二才能夠涉獵。這裡我會考慮從兩個方向同時建立:微分方程和馬可夫鏈,雖然增加了複雜度,但分析起來也會變得更全面。

一般的傳染病是人口增長模型的變體。正常人口增長是指數遞增,即 

這裡P是population,r是增長率,t是時間,這是高中課本能解決的難度。但傳染病的人口存在上限,最粗略地理解,受感染人口絕對不會超過現存人口總數,而且假設傳染過程是針對未感染人群,這種叫Logistic model,

這裡P_max是人口總數,也是感染者的最大量。這是一般理科生能夠推導的結果。

基本模型出來後,究竟在怎樣的範圍內討論才是適合呢?事實上一般不會對全國進行建模,而是對相對封閉的區域進行局部建模。當需要進行全國建模的時候,會以多個局部的形式進行建模。

接下來是對一個局部進行最基本的傳染病模型建模。現時傳染病學對不同階段的人群大致分為這幾類:

·       健康人群H;

·       帶菌者(暫不考慮超級帶菌者)V;

·       發病者S;

·       病後康復者(可視作帶抗體,這裡不細分)R;

·       不幸死亡病人D。

那麼我們建立這樣的狀態轉換圖:

其中狀態之間的轉換是單方向的,這裡我們可以設置對應的參數做為轉換率,而事實上,很多報導的統計數據也是針對這裡的轉換率,而一般百姓最關心的是從H到S的總體轉換率,因為這個才是我們關心的感染率。(對於一般感冒來說,帶菌不發病會當作沒事;近期提到的輕症自愈也是屬於這一範疇裡)

可列得方程:

再加上P=H+V+S+R+D作為總人口約束條件,就完成簡單模型的建立。這也是當年SARS的預測模型,這個模型缺點在於比較難解,實驗室一般會使用數據和路徑分析進行模擬推演來預測往後的變化。

如果解的話,會使用向量,設置A=(H,V, S, R, D)。然後各個轉換率r就會變成一個馬可夫矩陣,前後兩個模型的r在計算上有調整。

從微分方程來講會更加難算。

但是矩陣分析的好處是方便模型優化,例如可以發現R和D兩種狀態,是不會重新進入H被重新感染的,它們在馬可夫鏈中被稱為AbsorbingStates,吸收狀態,像黑洞一樣有進沒出。這時候我們進行分塊:

其中A區是正常流動的人口,B是在醫院住的,D是已經脫離模型考慮範圍的:

矩陣A是對角的,這裡很多計算可以操作。

例如在現在當前疫病早期,偏小的時候,可以考慮把模型整合、降維(H, V, S, R, D)-> (H, V, S):

然後將「康復/死亡」這個狀態納入總非感染人口:

這在模型上可行,是因為2019-nCoV並不致命,治療方案出來後,總體死亡率不會高於3%。

那麼馬可夫模型給我們一個很方便的計算結果:

解出來會得到很有趣的結果:

所以,如果是一個穩定狀態下,例如感染率=10%,發病率=80%,康復率80%,那麼H,V,S三類別的人口應該是8:1:1。

 

事實上從V到H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轉換,以普通感冒為例,很多人都會直接吊針或者用泡騰片「把感冒壓下去」,這些都是對輕症加速消除症狀的處理方式,這個模型裡設為0,其實是過分的保守。

 

二、關於數據分析

這裡不討論具體的數據,因為即使今次2019-nCoV比SARS反應迅速、管控到位,初期數據難免有瞞、有漏,因此生硬地套入模型模擬並不合理。

假如抽取武漢封城以來的獨立數據,倒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筆者不在前線,無法給到分析。從截至25日的數據來估摸,因為禁足的呼籲而令「健康者-帶菌者」無法充分接觸,感染率r_HV大幅下降;死亡率也從早期5%左右掉至3%左右,加上死亡案例多是自身攜帶慢性疾病,實際死亡率會更加低。因此

按此比例計算健康人口與發病人口最壞比例應為:

事實上在武漢範圍內情況比這好很多,可以反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感染率遠不到10%。

 

三、關於傳染路徑

那麼模型本身是不是脫離了數據就沒用呢?這是兩個層面的事情,數據本身能夠給到感性的分析,進行定性闡述,必須需要模型。再一次,假如有同好能夠提供精確的數據,我很樂意繼續對疫情進行進一步分析,為國效力。

 

這裡給出另一個圖表,是一個團隊分析一個武漢家庭的傳染路徑。

從圖可以看到,家庭的日常親密生活接觸,可以讓感染率提高到超過80%,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從馬可夫鏈分析來看,80%感染率意味著10個人裡面只有1個是健康者,有這麼高感染率,連普通感冒也會自愧不如。(所以還是乖乖呆家吧)

 

四、解讀一段來自《柳葉刀》的報告

借用《柳葉刀》的報告一用,說幾個關於如何科學解讀統計結果的問題。這是截取了一篇對比分析武漢流感、12年中東流感、SARS的數據分析。

當我們看這個表格,需要注意但需要保持理智地觀察這幾條:

·       Age, years(range);

·       Male : female sex ratio;

·       Symptoms.

前兩條是大家很關心但其實沒什麼用的,當流感病毒本質被定性為RNA病毒後,RNA其實並不對性別和年齡有感染、感染的差異,這是在定性之前、或者對後續變異的觀察點。所以不用在意性別年齡的差異,同時任何性別年齡段的人也不能大意。

接下來是症狀。我們看到2019-nCoV接近SARS是因為各種症狀發生比例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雖然同地區略有差異,但排序下來兩種中國流感都是一樣的排序。觀察中東流感中間有一項72%比較突出,體現為該病毒發病時更容易令人乏力(Dyspnoea),而國內兩種流感在這方面都比較弱一點點。這是科學家們劃分病毒種類的重要依據。

 

五、結語

最後簡單說一下,年前一份國外高校做的預測,說國內潛在帶菌者有3000-4000人,這個模型是另一個模型,是根據交通運算人流做的樣本檢測。模型比較簡單,因此數據可信性不低(但誤差範圍和方差也很大),實際參考價值不大。事實上,當前確診人數接近2000,這裡都是明確發病的人數,也無法排查那些是第一代感染者。後面的第二、第三代發病者肯定越來越多,這時候就必須使用微分方程來模擬。同時,按當前醫療能力及研發能力,在疫情完全進入適用模型階段之前,治療方案會進行得更快。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高斯分布模型
    ,北京 102413摘要:本文利用三種數學分布模型擬合了我國多個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病例數據,結果發現高斯分布模型給出的疫情發展曲線與實際數據的吻合度較高。2019年末從湖北武漢開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雖然致死率低,但傳播非常迅速的惡性傳播疾病。截至2020年3月2日24時,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80175例,疑似715例,死亡2915例。其傳播速度超過了2003年的SARS。對該疫情進行模型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該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特點和發展規律,對此類病毒的防治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 用數學模型預測疫情,有必要嗎?—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大數學與統計學院生物數學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生物數學團隊,以及來自加拿大的科研團隊合作,利用1月10日至1月22日的報告疫情數據,採用動力學模型和統計計算方法,預測出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的基本再生數為6.47(95%置信區間為 5.71-7.23)。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新發傳染病中心副主任張波團隊建立了一種以甲病毒為載體的、快速高效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小鼠感染模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細胞研究》)。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新發傳染病中心副主任張波團隊建立了一種以甲病毒為載體的、快速高效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小鼠感染模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細胞研究》)。
  • 這次傳統的數學和統計建模都錯了?是不是理論出了問題?
    這是傳統理論)國內外專家都給出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速率、峰值等建模預測。其中,英美研究團隊的結果表明,新型冠狀病毒的 R0 值為 3.8左右。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聯合展示了有關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結果:R0 值達 3.8,即使限制通行也無法高效阻止病毒傳播!
  • 三葉草生物製藥啟動武漢冠狀病毒重組疫苗的研製
    成都 -- (美國商業資訊) -- 三葉草生物製藥,一家全球臨床階段,致力於創新及變革性生物製藥研發的生物製藥公司,今天宣布正式啟動武漢冠狀肺炎病毒(2019-nCoV)疫苗的研發。 這次在中國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2019-nCoV,傳染性高、致病性強,已導致上千人感染, 上百人死亡, 引起國家和全世界高度重視並啟動一系列應急防範措施。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野生動物 對兒童感染風險級別未定論
    來源標題: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野生動物 對兒童感染風險級別未定論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 戴軒)1月2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專家組判斷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主要與武漢相關,已經出現人傳人和醫務工作者感染,存在一定範圍社區傳播,疫情傳播途徑以呼吸道傳播為主。
  • 關於冠狀病毒來源的猜想
    現在關於病毒的來源,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王立銘推測是某種寄生於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因為某種原因進入了某種被人類大規模飼養的半野生哺乳動物體內;在那裡,病毒通過廣泛的互相傳播和突變,獲得了感染人類細胞並持續在人類個體之間傳播的能力;在2019年年末的某個時間點,它傳染進入了武漢一部分居民的體內並且導致了這場大規模的疾病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作為數學建模的愛好者,而非流行病學的專業人員,作者通過搜集和學習海內外文獻,對經典的流行病傳播模型(SEIR)有了較準確的理解,通過適當的簡化,較直觀地向讀者介紹模型的原理和各參數的意義。對於經典且成熟的模型來說,輸出結果的可靠性完全由輸入參數的準確性決定,因此本文從新冠病毒的具體情況入手,著重從多個角度來評估、檢驗和校正模型的輸入值,提高模型輸出結果的可靠性。
  • 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在哪 武漢首例新型肺炎時間
    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在哪?武漢首例新型肺炎時間2月26日消息  【武漢發布:最早的患者發病為去年12月8日否認去過華南海鮮市場】  2月26日,網友提問目前已知最早發病的患者情況如何?該患者具體什麼時候發病的?是否曾有過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
  • 闢謠: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冠狀病毒新華社武漢2月9日電中國工程院...
    闢謠: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冠狀病毒新華社武漢2月9日電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9日晚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冠狀病毒,此前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存在口誤。
  • 狨猴模型助力冠狀病毒研究
    原標題:狨猴模型助力冠狀病毒研究 一種用來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極大幫助了試圖戰勝這種疾病的研究人員。之前那些為研究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而開發出的模型都存在嚴重缺陷。自2012年該病毒在沙烏地阿拉伯出現以來,已經導致近900例病例,並導致其中約1/3感染者死亡。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摘要】背景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的最初病例。我們分析了武漢最早的425例確診病例的數據,以確定NCIP的流行病學特徵。方法我們收集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報告的,經實驗室確診的NCIP病例的人口統計學特徵、暴露史和疾病時間線的信息。
  • 這次疫情,武漢P4實驗室做了什麼
    疫情兇猛,人們都在關注——對於發生在武漢P4實驗室門口的重大傳染性疫情,這個SARS之後被國家寄予厚望的實驗室會有怎樣的表現?如果他們能有所突破,將是對武漢人民以及全國人民的極大鼓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疫情發生以來,包括武漢病毒所官網在內,網際網路上遲遲查不到武漢P4實驗室關於這場重大疫情的任何信息。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是蝙蝠?千萬不要吃野味
    哪些野生動物會攜帶冠狀病毒?很多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武漢地區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與2002年廣東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發生在冬季,初始發生都起源於人與動物市場交易的鮮活動物接觸,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狀病毒導致。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 新型冠狀病毒長這樣 顯微鏡下繁衍數量驚人(圖)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株01  照片來源: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還有哪些新進展?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已知會引起疾病,患者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症狀,例如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此次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以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我們對它的研究還有哪些新進展?
  • 關於「武漢加油」的文字素材,適用於寒假手抄報、日記等
    對此,寒假期間,許多學校,為激發孩子的社會責任性,並為戰勝疫情奉獻一份力,便鼓勵孩子撰寫「關於武漢加油」的手抄報或日記。為輔助孩子更好完成相關工作,這裡悉心總結了:關於「武漢加油」的文字素材。希望對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激發孩子內心保家衛國的社會責任意識。第一,武漢加油!中國加油!2020新春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
  • 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獲批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相關實驗
    楚天都市報1月29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陳熙 王以豪)今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獲悉,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已獲國家衛健委批覆,可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相關實驗活動。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由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承建,是我國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最高的綜合性技術平臺。
  • 醫療機器人:如何利用高科技機器遏制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周三,華盛頓一家醫院的醫生治療美國首例確診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時,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Vici的設備,這種設備允許他們與患者進行互動,而不是親密接觸,而是通過屏幕。中國國家衛生委員會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製造出遠程醫療設備和機器人,最大限度地減少醫院內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從而可能挽救生命。
  • 卡爾·馬克思在武漢:中國社會主義如何戰勝新型冠狀病毒
    中國各地超過30000名醫生和護士被派往武漢。45家醫院被指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治療中心,12家臨時醫院由展覽中心和類似建築物改建而成,兩家全新的醫院(分別可容納1000 張病床和1300張病床)在幾天之內完工。衛生系統優先考慮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擴大呼吸器的生產規模,並增強各種治療和檢測方案的能力。艾爾沃德博士說:「中國人真的很擅長從病魔手中搶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