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意蜂工產群怎麼介王的問題,其實不管是意蜂工產還是中蜂工產,介王的方式都是一樣的,而且介王的方式,本來就是出自意蜂養殖,在意蜂沒有被引入的時候,並不存在介王的說法,那時候我國的傳統土養,可能好多人別說發現工產,連蜂王都沒有見到過,但是意蜂的工產與中蜂的工產又有所差異,所以在處理意蜂工產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計算時間。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全面的了解。
1.什麼事是意蜂工產群?
2.為什麼說介王屬於意蜂養殖技術?
3.意蜂工產與中蜂工產的區別
4.工產蜂群的處理
什麼是意蜂工產?
所謂的意蜂工產,實際上就是意蜂的蜂群中工蜂產卵了。原因是蜂群失王以後工蜂沒有機會改造王臺或者改造王臺失敗,造成蜂群中沒有蜂卵和小幼蟲,工蜂無法再次改造王臺,相當於是蜂群長期失王后工蜂體內營養過程,促使工蜂卵巢發育,出現工蜂產卵現象。
由於工蜂是生殖器發育不完善的雌性蜜蜂,也沒有進過交尾,導致工蜂產下的蜂卵全是未受精卵,並沒有發育成工蜂的可能,所以工蜂產卵以後蜂群中的雄蜂會大量增加,工蜂不斷減少,在雄蜂沒有能力採集和哺育以及繁殖後代的情況下,蜂群慢慢衰落,最後滅亡。
為什麼說介王屬於意蜂的養殖技術?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我國的蜜蜂實際上只有一種,那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中蜂,而過去的時候中蜂的養殖方式主要是土養,活框養殖技術是在意蜂引進中國以後開始的,養殖方式也是在意蜂養殖的基礎上來根據中蜂習性進行的改變,相當於中蜂養殖技術完全的承接了意蜂養殖技術,然後又根據中蜂的特點來進行了改變,比如意蜂的帶繼箱養殖方式不適合中蜂養殖,所以中蜂並不使用繼箱養殖的方式,還有意蜂抗蜂蟎能力弱,需要定期殺蟎,但是中蜂抗蜂蟎能力強,不用殺蟎,同時在中蜂養殖中中蜂抗巢蟲能力差,需要預防巢蟲,但是意蜂抗巢蟲能力強,不用預防巢蟲。
在過去使用土養的時候,我們對蜂群的觀察是比較難的,但是活框養殖技術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觀察到蜂群內部的情況,所以在活框養殖技術引入國內後,我們的中蜂養殖業更加直觀的能夠看到工蜂產卵的現象,而介王的技術,也是在發現蜂群失王以後進行,所以說這是意蜂養殖的技術,只是根據中蜂的習性來進行了改變。
意蜂工產與中蜂工產的差別
從意蜂工產和中蜂工產的角度來說,其實中蜂和意蜂發生工產的方式都是一樣的,都是在蜂群失王以後工蜂無法改造王臺的情況下發生,差別主要有兩個,一是中蜂工產以後介王難度要比意蜂高,二是中蜂工產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失王后兩三天可以發現工蜂工產,而意蜂在失王以後通常要12天左右才會發現工蜂產卵現象,但是在大流蜜期的時候工蜂的壽命相差不大。
工產蜂群的處理
對於工產蜂群的處理來說,一般我們是根據工蜂產卵的嚴重程度來進行處理的,如果是嚴重的工蜂產卵,一般常用的是把蜂群合併或者收集飛行蜂,如果是輕微的工蜂產卵,常用的就是介入王臺或者介入蜂王。我們這裡把這個問題分為分散合併、收集飛行蜂、介王三種情況來介紹。
①分散合併:由於工蜂產卵的蜂群中工蜂一直擁有產卵的能力,如果我們把大量的工蜂介入到正常的蜂群中,其實還是以產卵工蜂居多,這個時候未必可以讓工蜂停止產卵,會出現工蜂與蜂王同時產卵的現象,工蜂產卵現象消失的時間比較長,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只能把產卵的工蜂少量的分散到其他正常蜂群中,讓正常的蜂群中的工蜂清理這些工蜂卵,同時正常蜂群中的幼蟲消耗這些工蜂體內的營養,工蜂恢復正常。
②收集飛行蜂:收集飛行蜂的方式一般是在工蜂嚴重產卵以後,如果蜂群中正常的工蜂已經不多,我們可以把蜂箱搬移到蜂場外50米,然後在原來的位置放一個蜂箱,裡面放入成熟子脾以及蜜粉脾和幼蟲脾,收集工產蜂群中的正常工蜂,對於沒有飛回的工蜂,可以燒了或者直接關閉巢門悶死。
③介王:對於介王來說,一般我們分為直接介王和間接介王。對於意蜂來說,意蜂介王的成功率要比中蜂高,所以在我們發現工蜂已經產卵以後,意蜂工蜂產卵不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採用直接介王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是把工產蜂群中的王臺全部去掉,然後在框梁上滴10來滴食用香精,然後把蜂王放在框梁上,讓蜂王自行爬入蜂群中,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圍王,如果出現圍王,要及時解救,採用間接介王方式。
間接介王的方式是用扣式王籠把蜂王扣在蜂群中有糖脾的位置,把糖脾挖開一些封蓋,然後讓蜂王與工蜂相處2到3天,發現工蜂沒有圍著王籠,通過王籠餵養蜂王以後放出蜂王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