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dears

2021-01-14 所有的緣分都來自於相互吸引

寫文章有點像找一個人說話。這年頭,找一個聽你說話的人不難,難的是一直聽你說話又最好是明白你在說什麼的人。所以寫文章有點像你不知道你的讀者是誰,但是你寫給那些和你有著相同感受的人。



老媽同事的兒子讀了三年大學,因為疫情萌生了退學讀醫的想法,家裡炸開了鍋,我媽說阿姨問你的意見我發了一段話請代為轉發。16-18歲對學科專業一無所知,被迫選擇大學的學業方向,22—25歲對商業世界一無所知被迫選擇自己的工作,25-28歲對人際關係一知半解毫無頭緒的時候被迫確定自己的終生伴侶,這麼想來,人生出問題是大概率事件。


我鼓勵那些比我年紀小人生還有很多選擇的人多嘗試正如我身邊比我年紀稍長的哥哥姐姐和叔叔阿姨鼓勵我多選擇一樣。試錯本身沒有錯,只要你能承擔後果。人是無法超越現有的認知去做出那些在之後看來是正確的選擇的,你當下的選擇就是當下的認知。


再次見到謝行是一年以後,他剛退休,過著打球逍遙三五好友的日子。在他面前我是個晚輩,我問他如何才能像他一樣有些成就,他用打球的例子很形象的告訴我:你的基本功、貴人和機遇。


我們三年見了三面,兩次在成都。去年成都的大雨,飛機延誤,在機場待了大半天的我寫了在路上這篇公眾號文章。一年時間發生了很多插曲,插曲沒能成為主旋律,但我提高了在很多事上的意識。而我身邊的朋友總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該隱退的時候默默消失,有人說已經看到了我出現消失的規律。


如果問我工作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是什麼,我會說見識。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活法,對於財富不同的理念,對於子女不同的教育、對於事業不同的追求,對於周遭不同的感受。他們超過書本,成為我生活豐富的感知。我知道同類不多,但善於向不同的人學習和了解別人的優點讓我看到自己最大的變化懂得包容和讓步。我爸一直說看不慣別人是你的修養不夠,君子之交淡如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朋友圈的一段話:現在越來越知道,批評和評價總是容易的,建設和完成卻很難。人們總是容易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開啟批評模式,但年紀漸長,也越來越覺得,我們真的沒有自己想像中的睿智,我們所有的觀點可能都帶有偏見。


我很少再評價別人,因為我連自己都覺得認識不清。




在漫長的心態調整之後這些年學會的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少去爭辯。儘量也別說服。尤其是圍繞主觀層面的討論。每個人身上那些來自不同環境生長澆灌的標準和規則,我們不可能一一翻越的。我總是給她在朋友圈點讚,不是因為她看上去很漂亮事業也做的很出色,而是她的文字和態度總是與我不謀而合。


跟一位我很喜歡的阿姨聊天,有人問她漂亮給她的事業帶來了哪些實質的幫助,她說可能就是人們在很忙碌的時候還是願意聽她把話說完。我們相視一笑。


最近露姐介紹了一位她的朋友給我認識:她說這是一位看過了太多漂亮的臉蛋,現在追求有趣靈魂的優秀年輕人。何為有趣,我沒有答案,就如我曾以為時間證明一切,後來我發現每個當下的全局和整體性的審視比時間更公平。


投入以關懷之心的全神貫注,或許你發現連樹葉的美都需要這樣的心態才能覺察,更別說認識一件複雜的事和一個人。「當你覺察你的限制時,你才會明白所有層面的意識,也許是因為我們太關心自己了,關心自己一些瑣碎的小問題,自己都想法、自己的快樂、欲求和野心,以至於完全無法客觀地覺察了。」


「比較帶來的不過是外界或某種外在境界的驅使,勉強自己順從外在的權威因而帶來的更大的掙扎,如果我能親眼識破其中的原委,是從某一種束縛中的解脫。我的心不再向外尋求,也不再製造假象。」


「汲取認識自己的知識和認識自己是兩回事。任憑過去的觀念駕馭現在,根本無法敏銳,心智的鮮活首先不能禁錮於自己的看法、判斷及價值觀念的心,我們一開始批判或怪罪別人,就表示我們無法看清真相了,因為我們的心老是嘮叨不休,所見只是內心投射出來的影像。」


推薦一本書《重新認識你自己》書如人,人如書。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相關焦點

  • 人生路上,所有的磨難,都是註定的
    02人生路上,有風雨,有未知的考驗,磨難重重人生路上,總會經歷風雨,經歷坎坷,經歷困局。有的人,一生陷在淤泥之中,無法自拔。而有的人,卻能很快通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考驗,不斷開啟新的人生。磨難重重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行者。
  • 昂昂溪路上有「海豚」騰躍……
    昂昂溪路上有「海豚」騰躍…… 2020-12-01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科研路上的「遠足」
    科研路上乘風破浪新挑戰接踵而至。1998年,為搭建一套半實物仿真測試系統,陳麗容和同事忙碌起來。科研路上,抵達終點的過程從來都是艱苦的。研究資料、讀懂模型,嘗試設置各類參數……陳麗容在陌生世界裡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然而,系統搭建工作進展並不順利,系統運行到6.9秒後,數據就開始出現錯誤,工作陷入僵局。
  • 六年級作文:追夢路上
    篇一:追夢路上作文600字有了夢想,才有了前進的動力。——題記夢想,如同黑暗裡的一盞明燈,指引你走向更廣闊的未來;夢想,如同飢餓時的一杯熱茶,雖說不能解餓,但它溫暖著你的全身;夢想,更像是你迷茫路上伸出的一隻援手……夢想是一道穿越重重枷鎖的光。
  • 長春路上,馬陸綿延數百米
    「路上怎麼這麼多怪蟲?」昨日上午,長春路上不少遊客驚呼。零零星星地爬在路上、延綿了數百米的怪蟲,讓他們驚訝不已。
  • 冷空氣在路上,回溫也在路上
    根據氣象部門最新預計,待新一股弱冷空氣影響減弱後,新一輪迴溫過程「也在路上」。老廣們煩熬一熬,溫暖會有的。弱冷空氣將霜凍線推入廣東,廣州或1月12日「過程最冷」中央氣象臺1月10日傍晚預計,新一股冷空氣1月10日夜間起影響我國。
  • 抖音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歌曲介紹
    抖音上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是什麼歌呢,不少網友在抖音聽到了這首歌,感覺旋律非常動聽,想知道是什麼歌,歌詞是什麼,接下來就讓3DM小編給大家帶來抖音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歌曲介紹。 抖音上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是什麼歌呢,不少網友在抖音聽到了這首歌,感覺旋律非常動聽,
  • 賽力克·木胡什:我們的太陽在路上
    賽力克·木胡什 | 我們的太陽在路上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哈薩克族牧民,在整個1000公裡的往返遷徙過程中,以家庭為單位平均搬家達到80餘次。轉場是哈薩克族牧民生活的一部分,牧民要趕著畜群,帶走所有的生產和生活用具,其中包括居住的氈房。這些物品通常由駱駝馱運。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觀後感      在全國上下即將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之際,由中國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導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上演了。
  • 登鼎 | 路上的風景
    #五爪金龍(旋花科 Ipomoea cairica)     一路上最常見的紫色小花。旋花科的植物普遍具有喇叭形合生花瓣的花,因此都可以被稱為喇叭花。雖然很開心,下次還是找個宅一點的地方一起玩吧……——maodidi     總想更深入地認知這個世界,在這條路上大概會一直走下去吧。還在努力中...——路佳
  •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反腐倡廉-人民網
    原標題:反腐敗永遠在路上   孫政才被立案審查,王三運接受組織審查……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黨中央批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中管幹部數量不斷刷新,目前已從今年初的240名更新為250多人。開弓沒有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
  • 華燈閃爍 安全在路上
    深圳交警一線 【華燈閃爍 安全在路上】交警龍崗蜀黍提醒各位:知危險會避險 安全文明出行!
  • 修仙路上的最大難關——「斬三屍」
    大家閱讀仙俠類的網文或者傳統神話,經常會看到修行路上有斬三屍這個過程,那麼,斬三屍究竟是什麼呢?今天熊貓君給分享一下關於「斬三屍」的內容。道教修行路上的重要途徑三屍的說法起源於道教,又叫做三屍蟲或者三屍神。其中又包括上屍三蟲、中屍三蟲、下屍三蟲。三屍與生俱來,對人體有害。道教把斬三屍當作成仙路上的重要門檻,斬卻三屍即證金仙是道家修仙中的固有觀念。三屍對人體有害,會引發各種疾病,在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 楊雪林:致富路上勇擔當
    日期:[2017年10月18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楊雪林:致富路上勇擔當       現年47歲的楊雪林是東明縣武勝橋鎮來莊村人
  • 財運算命:求財路上很順暢,招財旺財的面相
    每個人的面相長得不一樣,對於財運的追求也不同,比如說有些人可能覺得財多財少夠用就好,也沒有那種很高的激情去拼命的賺錢,有些人雖然十分努力的去賺錢,卻賺不到錢,也有的人招財旺財,在求財路上很順暢,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面相算財運中就有一種通過每個人臉部形狀預測財運的方法。
  • 《扶貧路上》唱給所有扶貧人的歌
    《扶貧路上》(卓尼縣脫貧攻堅之歌)作詞:韓明生作曲:胡旭東演唱:王麗達(女高音版)牛彥俊(男高音版)編曲:鄂 矛指揮:胡旭東合唱:亞洲愛樂合唱團樂隊:亞洲愛樂交響樂團出品:中共卓尼縣委 卓尼縣人民政府走在扶貧的路上,烈日雨雪難以阻擋
  • 友誼路上,法國梧桐樹半個多世紀的記憶
    友誼路上曾經的芳華「20世紀70年代初,我兒子四五歲時,常藏在法國梧桐樹後,但那時樹幹只有碗口粗,藏不住人。等到2000年左右,我孫女藏在樹後時,樹就將她擋得嚴嚴實實。」今年75歲的西安市碑林區文藝路街道雁北社區居民何華說。
  • 永安公司綺雲閣:升起南京路上第一面紅旗
    南京路上永安公司綺雲閣為迎接解放軍的到來和歡慶上海解放,南京路上永安公司(解放後改名為華聯商廈)的地下黨員趕製了一面色彩鮮豔的紅旗,並冒著生命危險登上公司大樓最高處,將紅旗插上綺雲閣,從而成為上海解放時南京路上升起的第一面紅旗。宗鰲春(事件親歷者,時任中共地下黨員,建國後任華聯商廈經理)每年這一天,都滿懷激情得向身邊簇擁著的年輕人講述那段熱血沸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