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研究太空性愛 稱太空寶寶將區別極大

2020-12-05 科技大兔子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宇航局以空前的熱情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殖民地。但專家提醒,如果要在太空長期居住,切不能忘了一件事:性愛。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4日報導,喬治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在最近一次專題研討會中稱,人類太空繁殖是一個「我們必須解決但仍了解甚少」的問題。

據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急診科助理教授Kris Lehnhardt稱,太空性愛的確是個「大問題「。「我們的確不了解人類在太空的繁衍過程,」Lehnhardt說。

在上個月《大西洋月刊》題為「登上發射臺:回到外太空」的網絡直播中,專家解釋了人類仍需探究的航天知識,其中包括了航空飛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太空性愛的效果和潛在影響,目前仍然成謎。

「這不僅關於我們生殖系統如何適應太空環境,如果我們真的想嘗試留在太空,生育後代則是關鍵的一個環節,而我們以前從未學習相關知識。」文章說。

據太空網報導,今年,日本科學家宣稱已經成功使用經過冷凍乾燥、並在國際空間站存放9個月的老鼠精子培育出健康的老鼠。雖然這批老鼠後代是在地球出生和長大,但這項成果仍能表明即使是在輻射量極高的太空中,繁殖也可能成功。

專家指出,如果出生和成長過程在太空進行,結果可能大不一樣。「我們不知道如果嬰兒在太空出生,是處在微重力中還是星體表面;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成長。」Lehnhardt在問答環節中提到。「他們的骨骼構成是否和我們一樣?他們是否能到地球生活?甚至是,他們能否站起來?假如他們未來真的能夠存在,那我們討論的將是和我們有極大區別的人種,他們甚至可能成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實習編譯:李琳 審稿:李宗澤)

相關焦點

  • 『新鮮趣事』專家呼籲太空性愛:太空寶寶將區別極大
    對異地長期使用非本地手機將有所限制,異地電話卡在其它國使用超過4個月,通信部門將對該用戶進行審查,以避免出現濫用漫遊數據的現象。另外,歐盟各國手機用戶在脫歐之中的英國同樣享受免費漫遊,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也將會很快加入免費漫遊行列。各位想去歐洲旅遊的小夥伴們可以更省錢了!不過,瑞士並不加入該法案,所以在瑞士用手機還是要謹慎。
  • 送孕婦到太空!2024年前或誕下「太空寶寶」
    「太空生命起源」計劃將一名孕婦送到外太空,並生出第一個「太空寶寶」。   信息時報綜合報導 日前,總部位於荷蘭的初創公司「太空生命起源」(SpaceLife Origin)計劃將一名孕婦送到外太空,並生出第一個「太空寶寶」。
  • 法設計師設計蜜月太空艙:體驗無重力性愛(組圖)
    帶你的新娘去太空蜜月吧,在那裡,你們將享受到世界上無法體驗的「無重力性愛」。法國鬼才設計師耶爾肯·奧克圖利,最近為人們幻想已久的太空性愛畫出藍圖:他設計了一款蜜月太空艙,當中的機械裝置能讓愛侶的身體克服無重力障礙,盡享魚水之歡。蜜月太空艙由航天飛船搭載升空,然後從船體彈出,變成一個個可鳥瞰地球美景的獨立「房間」。
  • 2031年前,人類或將迎來首位太空寶寶 在天上生孩子是種什麼體驗?
    2031年前,人類或將迎來首位太空寶寶!在德國達姆施塔特舉行的第一屆太空國家阿斯加迪亞空間與科學大會上,一家名為SpaceBorn United初創企業的創始人表示:未來12年內,他們將把臨盆的孕婦送上太空進行分娩,人類有望迎來第一個在太空出生的嬰兒。該分娩過程將歷時24到36個小時,一名臨盆的孕婦和整支醫療團隊將搭乘火箭發射升空,新生兒就在距離地球2000公裡的低軌道太空出生。
  • 色情網站擬攝首部太空性愛大片:可指定姿勢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0日報導,日前,某全球知名色情網站將大膽 「性愛探索」瞄準更高目標,宣布計劃於明年推出歷史上首部「性愛太空員」的成人電影,現已籌得1017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312元)該網站表示,太空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思量和研究,尤其是性愛方面。
  • 【兩性健康】太空做愛指南教程真人圖(高清大圖)
    美國著名太空專家詹森·克林博士在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出版的一份報告中提出驚人建議,如果人類打算在外星球落腳,就必須從現在起立即對太空人進行「太空性愛」訓練!專家還建議,在耗時長久的太空探險中,派遣「夫妻檔」太空人或許將是最好的選擇。
  • 太空性愛不是件容易事 前蘇聯太空人:用手解決
    隨著長期太空旅行越來越接近現實,想要成為太空人的人可能會想知道:太空性愛是否真能成為現實?在美劇《無垠的太空》(The Expanse)第一季中,當人工引力發生故障時,兩個主角正正忙著」親密接觸。當時這對夫婦優雅地漂浮在空中,但他們的宇宙性愛被一個小故障所幹擾,直到重力回歸,他們將床壓塌。事實證明,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性愛要比這複雜得多。
  • 美媒:拜登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
    美國《政治》雜誌12月20日文章,原題:拜登團隊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拜登的高級顧問們稱,即使新一屆政府在其他幾乎所有領域都將北京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也很重要。他們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建立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關係,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一場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 PEGASI倍佳睡專家解讀:太空人在太空中怎麼睡覺的?
    據報導,美國國家科學會(NAS)最近提出一份報告,鄭重建議NASA研究航天員的太空性生活問題,因為它事關火星之行的「生死成敗」。與『太空葬禮』相比『太空性愛』將成為未來太空旅遊的最引人賣點,未來的新婚夫婦甚至有可能到太空中去度蜜月。」
  • 電影《太空兩性指南》告訴你
    同時,專家分析報告稱,2050年人類與機器人的性愛行為將比人類正常性行為更普遍,未來可能出現的「機器人妓院」將阻斷性疾病傳播感染和非法性交易。2019年上映了不少大片,包括國內的,國際的,最近塞爾維亞上映了一部藝術片《太空兩性指南》,為什麼稱他為藝術片,是因為這是對藝術的一種升華,對人類情感意識的一種詮釋,但是片中有大量全裸鏡頭,並伴隨有sex行為,當然重點部位是模糊處理,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部色情片,其實不然,很多電影藝術中都會有兩性鏡頭,但並非出現這樣的情節就會打上色情標籤,這與色情實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專家稱太空旅遊技術成熟 但未列入國家計劃
    飛離地球、遨遊太空,飽覽奇異壯麗的太空景致,強烈地吸引著人類好奇心。神舟十號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應用新時代,未來普通中國人有沒有機會以遊客身份乘坐神舟飛船,親身體驗一下航天員的太空生活?航天專家稱,我國開展太空旅遊的技術已經成熟,但載人航天計劃還沒有將太空旅遊項目列入其中。
  • 在太空發生性關係是什麼體驗?美俄實驗後發現了至少三項問題!
    人類正式踏入太空後,便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是否可以在太空中實現繁衍,即太空受孕實驗。航天員的太空性生活問題是太空人在執行諸如登陸火星或月球這種長期的太空任務時不可迴避的,然而在太空發生性關係卻面臨諸多問題。媒體報導過美國和俄羅斯都做過太空性試驗,然而都被雙方否認了,法國著名科普作家皮埃爾.科勒披露這些話題是美俄兩國的禁忌,因為至少存在三項已知問題。
  • NASA對太空巖石的研究,極大支持了生命是因為古代太空巖石的播種
    其中一種可能性是由於太空隕石的播種。今年早些時候,當美國宇航局檢查被稱為莫納漢和扎格的古代太空巖石時,人們長期一來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基石」是由隕石播下的種子的理論得到了極大的支持。生命形成的關鍵元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生命化學物質磷,它可能是在太空中形成的,與彗星一同落到地球上。
  • 俄美獨立研究發現只有4種姿勢適合在太空做愛
    中新網12月5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著名科普作家皮埃爾-科勒在12月4日出版的新書中披露,俄羅斯和美國科學家已經在各自互相獨立的研究框架內嘗試過太空性愛,結果發現只有4種做愛姿勢適合在失重情況下使用。  科勒的新書名為《最後的使命:和平號、人類旅行》。
  • 科學家呼籲:移居太空之後禁止性行為的發生,要不然後果很嚴重
    據每日新報3月30日報導,專家認為在太空失重條件下孕育的孩子可能永遠無法回到地球生活,因此專家呼籲各國制定法律禁止太空性行為。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反作用力,使得人們在天空受孕很難,每一個輕微的接觸動作都會使同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飛走,或是兩人不停地在翻滾,然而這並不能成為男女行為在太空被禁止的原因。
  • 太空蠶寶寶已吐絲結繭 待返回後將觀察吐絲變化
    被送上太空的6隻「秋豐白玉」蠶寶寶供圖/張龍法制晚報訊正在太空遨遊的天宮二號上,搭載的6隻「秋豐白玉」蠶寶寶備受關注。近日,《法制晚報》(公號ID:fzwb_52165216)記者從蠶的提供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獲悉,6隻蠶寶寶中有5隻已在太空吐絲結繭,完成了一個重要的實驗目的。待飛船返回地球後,科研團隊將觀察這些「太空蠶」吐絲的行為是否有變化,研究這些變化能否改進家蠶養殖技術。據《法制晚報》記者了解,這6隻蠶寶寶是從4000隻蠶中篩選出來的。
  • 太空嬰兒是否將與眾不同:科學家提倡研究太空性生活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人類真的計劃殖民火星,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太空中發生性行為,以及如何繁衍人類後代,很可能未來在太空中生育的孩子會與地球兒童存在差別。來自地球的火星殖民者,科學家並不知道太空嬰兒如何孕育生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將成為建立可持續太空基地的一個障礙。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和健康科學學院急診部助理教授克裡斯·寧哈特(Kris Lehnhardt)說:「我們並不完全清楚人類如何在太空最終前沿繁衍後代,進行開拓性工作,以及如何在火星或者地球之外其它星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 第一個太空寶寶2024年誕生 4年後徵集志願者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5日報導,一家基地在荷蘭的名為「太空生命起源」的公司日前宣布,他們最早將在2024年將一名孕婦送入太空,並在太空中完成分娩,誕生人類第一個太空寶寶。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目前,NASA研究外太空生物的科學家埃姆斯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下,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精子移動更高效。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在上世紀太空競賽結束以後,科學家就開始著手研究這類問題,現實將果蠅、魚類、蛔蟲、青蛙和蜥蜴等這些生物帶上了軌道。2009年的時候,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從老鼠體內提取了精子和卵子,並在地面上模擬了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在讓這些生殖細胞經歷幾天的失重以後,然後再正常的重力環境下讓其結合。並將胚胎移植到雌性老鼠的體內,結果同樣喜憂參半。一部分老鼠正常產生了後代,但有一部分並沒有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