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對太空巖石的研究,極大支持了生命是因為古代太空巖石的播種

2020-12-06 百家號

地球在太陽系中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它有著合適的軌道和合適的溫度,又在合適的時刻誕生了最原始的生命,這聽起來有種偶然性。不過也確實如此,正是因為這種偶然性生命才得以誕生並發展,有些人認為,最原始的生命誕生是由於原子的偶然結合形成某些宏觀大分子結構,並在海洋中發展開來。

但很多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早期地球上可能是不存在的,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其中一種可能性是由於太空隕石的播種。今年早些時候,當美國宇航局檢查被稱為莫納漢和扎格的古代太空巖石時,人們長期一來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基石」是由隕石播下的種子的理論得到了極大的支持。生命形成的關鍵元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生命化學物質磷,它可能是在太空中形成的,與彗星一同落到地球上。

要形成生命,至少是人類這種複雜生命體,我們需要DNA,而形成DNA所必需的兩種化學物質就是磷酸鹽和二磷酸,它們是構成染色體的基礎。磷及其多種形式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在成為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轉變。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磷化氫對生物是致命的,但在星際介質中,一種外來的磷化氫化學可以促進稀有的化學反應途徑,通過這種反應促進諸如磷和氧酸等生物相關分子的形成,最終可能引發我們所知的生命分子的結合進化。

為了弄清楚磷氧酸是如何在太空中形成的,一個科學研究團隊模擬了類似於彗星發現的物質和條件,包括產生冰粒並將其暴露在電離輻射下。實驗的結果是科學家正在尋找氧酸形成的原因,這為彗星核心處擁有生命的基本元素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並且這些彗星很可能就是地球生命形成的關鍵。

尼斯大學的柯尼利亞表示:由於彗星至少部分含有構成我們太陽系的原行星盤物質的殘餘物,這些化合物可以追溯到星際介質中,而星際冰中又有足夠的磷酸鹽的存在。

在這些化合物到達地球之前,我們的太陽系可能已經形成有一段時間了,通過由星際冰所構成的彗星撞向我們的地球,為地球帶來了形成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NASA小行星探測器充滿了太空巖石樣品
    該機構的OSIRIS-REx探測器於10月20日從近地小行星Bennu的表面捕獲了如此多的汙垢和巖石,以至該太空飛行器的採樣機制無法正確關閉,從而使部分收集到的物質逃逸到太空中,任務小組成員於10月23日宣布。
  • 或有生命!NASA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獨特巖石 曾有水流經其表面留下...
    科學家稱,小行星本努(Bennu)的「碎石堆」表面可能包含了孕育生命的基石,它曾經是一個更大的被水覆蓋的世界的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歐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在本努(Bennu)小行星上著陸,收集太空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供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
  • 小行星飛越地球:太空巖石的路徑改變 地球的重力起到關鍵作用
    小行星飛越地球:太空巖石的路徑改變 地球的重力起到關鍵作用科學家說,儘管2020 QG在這次遭遇中倖存了下來,但其穿越太空的途徑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看到一個小行星從這近距離降落真的很酷,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地球的引力極大地改變了它的軌跡,」南加州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物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喬達斯說。在一份聲明中。「我們的計算表明,這顆小行星在繞地球旋轉時旋轉了45度左右。」
  • 研究發現:奇怪的明亮巖石揭示了太空巖石起源背後的災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太陽系中最黑暗的小行星之一上的閃閃發光的巨石可能揭示了太空巖石起源背後的災難性撞擊。近地小行星絲川,本努和龍古都是散亂的瓦礫堆,它們由它們的共同重力保持在一起。它們很可能是在碰撞將其母體破碎成許多碎片之後形成的。關於這些災難性破壞的很多事情仍然未知。
  • 來自古代太空巖石中的冰化石揭示了早期太陽系的線索!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古代小行星的冰化石,這些化石可能揭示出數十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是什麼樣子。簡單來說,來自古代太空巖石中的冰化石揭示了早期太陽系的線索!據了解,在這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分析了一顆46億年前的原始隕石Acfer 094,它於1990年墜落在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沙漠。
  •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太空巖石
    從遙遠的冰冷的彗星到結束了恐龍統治的小行星,每個太空巖石都包含了史詩事件的線索,這些事件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太陽系 - 包括地球上的生命。美國宇航局研究這些「非行星」的任務有助於我們了解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從入射物體中找出危險並思考探索的未來。他們在我們太陽系的歷史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反映了它如何在今天繼續發生變化。
  • 小行星阿波菲斯:引發恐慌的太空巖石
    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它曾多次與來自太空的入侵者擦肩而過。一次巨大的撞擊導致了月球的形成。許多其他物體也撞擊了我們的世界,造成了廣泛的破壞。只要問問恐龍就知道了,6500萬年前,一塊幾百米寬的太空巖石加速了恐龍的滅亡。這種情況可能會再次發生,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可能的影響因素。在夜間,人們會搜索那些離地球軌道太近的物體,如果它們撞上地球,可能會造成問題。
  • 用微生物進行巖石開採可能會幫助太空探索者
    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通訊》雜誌,生物採礦可以幫助使未來的太空探索變得更加可持續。目前,在另一個世界上生存所需的一切都必須從地球上運送-太空人可以從空中呼吸到他們可能需要修理的任何材料。「我們的BioRock實驗表明,生物採礦只是我們從巖石中提取有用元素以支持人類在地球以外長期存在的一種方式。」
  • NASA:探測器收集器洩漏,「本努」部分巖石樣本漂入太空
    日前,該探測器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並飛離後,一些樣本碎粒正不斷從探測器洩漏到太空中。2016年9月,OSIRIS-REx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18年底以來,探測器一直圍繞著「本努」運行,並將收集到的數據和圖像發回地球。圖為OSIRIS-REx探測器拍攝的小行星「本努」上的巖石。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新網NASA於23日臨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 並非保護者:最新研究發現木星在向地球投擲太空巖石
    近年來,這一理論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並且 現在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事實恰恰相反,這個巨大的氣體星球實際上在向太陽系內部投擲太空巖石,它並不是什麼保護者。據了解,Kevin Grazier對木星及流氓太空巖石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這些物體如何最終飛越地球展開了大量 研究。其利用計算機模擬出太陽系以便可以更好地搞明白木星、土星和海王星等行星之間的關係。
  •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藝術家對火星內部的演繹。一項新研究表明,火星是由較小的太空巖石碰撞形成的,而不是那些產生木星巖石核心的火星。科學家說,產生火星的猛烈的太空巖石碰撞似乎與那些被認為形成木星巖石核心的人驚人地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太陽系早期在太陽周圍旋轉的塵埃,冰和其他顆粒盤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在行星形成的早期階段,行星形成的軌道有一個「梯度」,它繞著年輕的太陽旋轉。他們補充說,距離太陽更遠的行星更有可能比接近世界的行星更大。
  • 解密6478 Gault的太空巖石-變色的小行星
    人們發現這塊被天文學家標記為6478 Gault的太空巖石具有兩條有塵埃組成的尾跡,這一行為通常被認為與彗星相關,而在小行星中十分少見。當天文學家們仍對Gault小行星彗星式行為的成因感到困惑時,一支麻省理工的團隊宣布這一行為導致了在近紅外光譜,小行星顏色由紅變藍。
  • 從太空巖石中開採水可能為星際旅行「提供燃料」
    據透露,小行星專家越來越相信,富含水的太空巖石可以開發出下一代火箭燃料。未來的水勘探者也許有一天會認為近地小行星比月球更適合開採。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星球附近大約有1000個富含水的小行星可能比月球表面更容易接近。雖然大多數小行星直徑只有幾英尺,但其中超過25顆足夠大,可以提供大量的水。
  • 太空巖石揭示了那些神秘的行星誕生
    太空巖石揭示了那些神秘的行星誕生   在太陽系45億年的歷史中,人類存在的整個歷史只是一個小插曲。沒有人看到行星在形成之前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為了理解在我們之前——在地球上的生命出現之前,在地球本身誕生之前——科學家們極力尋找關於那個神秘的遙遠過去的線索。
  • NASA科學家發現小行星Bennu巖石樣本與眾不同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懷疑從小行星上送回地球的樣本可能不同於我們在地球上收集的任何隕石樣本。來自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艾米-西蒙領導的一篇論文顯示,小行星表面廣泛存在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主要任務著陸點。該著陸點是OSIRIS-REx將於10月20日進行首次樣本採集嘗試的地方。該研究結果顯示,預計登陸點將存在水合礦物和有機物。
  • 在本努號太空巖石上挖出一些小行星汙垢。科學家們很激動
    圖片:©NASA / Goddard /亞利桑那大學)NASA行星科學部負責人Lori Glaze表示:「雖然在幾千年中行星和衛星發生了變化,但其中許多小冰塊,巖石和金屬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小行星就像漂浮在太空中的時間膠囊,可以提供我們太陽系誕生的化石記錄。」
  • ...成功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 安全著落預示著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
    中國嫦娥五號執行太空任務最後階段,成功捕獲月球巖石碎片並將其帶回到地球進行研究,其太空飛行器在今天(12月17日)凌晨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冰雪中,安全著落顯示出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美國太空總署(NASA)尋找有意收集月球表面巖石和泥土的私人企業
    美國太空總署(NASA)尋找有意收集月球表面巖石和泥土的私人企業(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四(10日)宣布,正尋找有意收集月球表面巖石和泥土的私人企業,再把採集到的樣本以每500克最多2.5萬美元的價格購入。
  • 人類對系外行星播種生命:太空旅行長達1.2萬年
    目前,一位德國理論物理學家提議對創新星際太空飛船進行改進,使其能夠充分減速,可以環繞一顆系外行星運行,並潛在對「地球2.0」行星播種生命。然而,長達1.2萬年的太空旅行可能使這項任務變得十分困難。
  • 嫦娥五號成功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安全著落!太空競爭進入新紀元
    中國嫦娥五號執行太空任務最後階段,成功捕獲月球巖石碎片並將其帶回到地球進行研究,其太空飛行器在今天(12月17日)凌晨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冰雪中,安全著落顯示出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