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系外行星播種生命:太空旅行長達1.2萬年

2020-12-06 快科技

目前,一位德國理論物理學家提議對創新星際太空飛船進行改進,使其能夠充分減速,可以環繞一顆系外行星運行,並潛在對「地球2.0」行星播種生命。然而,長達1.2萬年的太空旅行可能使這項任務變得十分困難。

對地外行星播種生命

在過去30年裡,關於人類太空探索的普遍觀點認為,我們應當實現登陸火星或者重返月球的最新任務。考慮到我們在地球上自己製造的各種複雜問題,從生態到經濟,太空探索目標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殖民基地,以及人類的自私根源,基於以上提及的問題和大量未解決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發現一個新的家園。

然而,即使最樂觀的太空殖民基地也需要幾十年時間建造,同時,我們不能保證在本世紀剩餘的時間裡倖存下來,更不必說人類在整個銀河系有效地擴張殖民。但是如果我們現在開始對其它星球播種生命呢?人類可能無法倖存,但是一些生命形式可以。

德國歌德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克勞迪亞斯·格羅斯表示,我們應當認真考慮這一問題。他相信在宇宙中播種生命將優先於人類殖民,同時,他也相信這一過程能夠實現,在宇宙中對其它行星進行星際生命播種,更簡單地講,這是「有意的胚種說」,是基於我們的技術能力範圍之內的。

「突破攝星」是一項宏偉太空計劃,將使用一種雷射推進系統發射首個抵達半人馬阿爾法星的探測器,半人馬阿爾法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這次太空旅行預計將花費大約20年時間,同時需要一顆重量僅1克的探測器加速至100公裡/小時,或者是光速的五分之一。該探測器不會有一個剎車系統,預計幾個小時之後抵達半人馬阿爾法星,正好擁有足夠的時間拍攝照片,並傳送至地球。

近期,發表在《物理通訊雜誌》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格羅斯提議,我們使用相同的雷射推進系統以較慢的速度發射1.5噸重的太空飛船,這樣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拍攝照片。他希望實現一個穩定的系外行星軌道,通過攜載的「微型實驗室」向其它星球播種生命,這種微型實驗室可以培育基因和細胞。據悉,他們的目標星球是TRAPPIST-1,這是一顆表面溫度極低的紅矮星,距離地球39.13光年,但是其它系外行星,例如近期發現的Ross 128b,也在考慮觀測範圍之內。

長途運輸

格羅斯假設,一艘1.5噸重的太空飛船將從地球發射,向其它行星播種生命,同時,一個巨大的陸基雷射器將瞄向探測器50公裡寬的光帆,提供大約30%光速的推進速度,完成部分太空旅行。

不同用於完成半人馬阿爾法星任務的微型探測器,格羅斯的太空飛船一旦抵達目的地,需要立即停下來。所以,他設計了一種方法,使用磁帆與質子產生摩擦,從而使宇宙飛船在航行過程中減速,就像讓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減速完全停止一樣。

格羅斯說:「使用磁帆的原因是無需損耗能量便能建立磁場,你不希望消耗能量,因此只要建立了磁場,便能使用超導迴路就能使電流永久保留,磁場永遠保持不變。」

他指出,磁帆半徑大約50公裡,每個迴路都會產生磁場。磁場將探測器的動量轉換至所遭遇的任何粒子上,從本質上講,地球和探測器之間質子的目的地會產生減速所需的摩擦力。

想像一下,一艘大型探測器通過像質子一樣無關緊要的小物質進行減速,這似乎有點兒奇怪。事實上,該情況更加複雜的是,科學家懷疑遠古超新星可能清除了太陽系和鄰近區域周圍的氣體,因此降低了物質密度。

然而,格羅斯解釋稱,即使是物質密度較低的情況下,他的設計也能提供必要的摩擦力對假設的太空飛船進行減速,使其在軌道運行,並不是飛越一顆系外行星。他說:「你可以通過星際介質的摩擦力來剎車減速。」

問題在於減速所需的額外質量使提議的TRAPPIST-1太空之旅需要1.2萬年時間,在宇宙時間尺度上,這一時間僅是瞬間的工夫,但是由於人類很少壽命超過100歲,因此目前沒有人能夠倖存下來,親眼目睹我們的探測器抵達太空目的地進行生命播種。

地外宜居星球

近期,科學家已開始理論推測環繞紅矮星周圍發現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可能含有水和氧,這些行星比地球擁有更長的大氣冷卻周期,在地球首次形成生命的時期,這些條件可能阻止行星孕育生命。

格羅斯說:「太陽花費了1000萬年時間冷卻至現今的溫度,但是較小的恆星,例如:TRAPPIST-1,用了數億年時間冷卻溫度。」因此,TRAPPIST-1恆星系統內行星大氣層的水蒸汽被主恆星紫外線輻射分解為氫和氧,氫逃逸至太空,因為它太輕,無法被類似地球的行星所保留,同時氧也會累積下來。

格羅斯說:「如果TRAPPIST-1恆星系統中七顆行星中某些行星存在海洋,它們也將存在含氧大氣層,地球氧壓為0.2個大氣壓,但在類似TRAPPIST-1的行星中,氧壓可能達到100個大氣壓以上。」

這些過剩的氧「吞噬」了生物形式,阻止了原細胞形成。複雜的真核細胞形成了現今多細胞生命的基礎,它們沒有機會在一顆「氧行星」上孕育發展。格羅斯說:「我們可能發現數百萬或者數十億顆宜居系外行星,但是一開始存在過量氧,導致其無法孕育生命形式。因此,我們無法幹預地外星球關於自然進化的任何事情。」

宇宙花園可能在等待我們,但是格羅斯提議漫長的太空旅行時間可能阻止某些人的太空播種計劃。即使在探測器抵達目的地之後,任何生命都將花費數十億年時間進化至成熟期。

格羅斯的宇宙播種生命計劃被稱為「創世工程」,將使我們後退一步,觀察我們對地球所做的一切。格羅斯說:「如果你是理性的,你就不能啟動一個長期性太空項目,因為人類的壽命非常短暫。」

對于格羅斯而言,他假設的任務最終迫使人類思考一個形上學的倫理問題,我們人類最自然的倫理系統是將我們置於中心,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生活。格羅斯說:「一個99%以人類為中心的倫理系統足以建立一個繁榮的文明,剩下的1%允許我們追求『非理性』項目,例如:創世工程。」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前言:人類已經嘗試過多種探測系外行星宜居性的辦法,卻忘了一點:換位思考。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寄希望於能夠在遙遠的太空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宇宙中的同伴。屆時,科學家有望再一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把握住這次機會,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讓我們知道如果地球是一顆系外行星,看起來是什麼模樣。參照這個研究成果,我們將會更加確定已經發現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到底有哪些是宜居甚至可能孕育了生命的。
  • 45顆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地球不再是生命唯一搖籃?
    ,然後再給我們回信息,至少也需要5萬年的時間。我們除了喜歡給外行星發射信號以外,還喜歡給外星生命送上薄禮,例如上世紀70年代,我們發射的旅行者號,上面就有一份包含了人類大量信息的唱片。轉而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系外行星上。這個工作幹起來十分困難,主要是因為行星自身不發光,或者只能反射微弱的可見光,或者本身會發出微弱的紅外光。不過由於距離太過遙遠,通過對系外行星的直接觀測的機率非常小,我們只能通過簡介的方式對它們進行發現和性質的研究。
  • 當我們在搜尋系外行星的智慧生命時,外星人或許早已發現地球人類
    康奈爾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天文學副教授、康奈爾大學卡爾·薩根研究所主任麗莎·卡爾滕內格爾(Lisa Kaltenegger)在該機構分享的一個視頻中表示:「在我們人類在宇宙中尋找有智慧的生命的過程中,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有點不同的問題。我們不禁想問,有沒有誰早就發現了我們?有沒有誰在他們的有利位置發現地球上充滿了生命呢?」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3、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
  • 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因為地球作為一顆處於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孕育著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也都放在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身上。不過,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只能藉助恆星,來尋找處於它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雖然目前一些恆星周圍我們只發現了1-2顆行星,但是真實數量或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 人類首次直接給系外行星拍照
    導讀:這顆年輕的系外星是在2008年被甚大望遠鏡及NACO儀器發現的,隨後天文觀測團隊使用高對比度儀器(SPHERE)繼續追蹤這顆系外行星,這被稱為直接成像的方法可以通過直接拍攝行星的照片來尋找系外行星。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退役 發現了2662顆系外行星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模擬圖)退役,交出行星探索的火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0月31日發布以此為題的紀念文章。此前一天,NASA官方宣布,克卜勒望遠鏡因燃料耗盡而無法繼續開展作業,它會在當前所在軌道停止工作,9年的探索工作畫上句號。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半徑是地球的1.2倍,人類卻難以到達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這不,天文學家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總計超過4000顆,而這些系外行星的種類還不少,又想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也有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
  • 發現系外行星J1407b光環系統 遠大於土星光環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6日消息,J1407b這一首個被探測到的擁有環系統的太陽系外行星,它擁有30多個光環,每個環直徑達數千萬英裡,總直徑為土星光環的200多倍。2012年,荷蘭萊頓天文臺和紐約羅切斯特大學首次發現J1407b的環系統。相關數據表明,環間存在間隙,其中或有系外衛星。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通過測量恆星光譜的微小變化,天文學家就能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最先進的光譜儀已經能夠檢測到1米/秒的速度變化。這種探測方法又被稱之為徑向速度法。系外行星的發現史在很久以前,天文學家就相信,宇宙中一定存在著與太陽系類似的恆星系統,而且還有可能存在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還可能存在與地球生命類似的生命,因為宇宙實在太大了。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幾代人以來,人類一直仰望夜空,想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立存在的。隨著人類發現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探測銀河系的真實範圍,以及探索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人類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深刻。這是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0倍的系外行星WASP-18b,它距離地球約330光年,右下角是光學和x射線數據。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104顆系外行星
    1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環繞一顆矮恆星的4顆行星,它們的體積接近於地球,科學家認為這4顆行星中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了104顆系外行星,其中環繞一顆M矮星的4顆行星很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 以月球為「鏡」,去系外行星尋找外星生命,NASA的計劃太絕了
    據報導,在《物理天文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有關NASA的報導中,表示NASA目前正在研發新一代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將月球作為「鏡子」來回看地球的大氣層,這樣可以準確探測到地球上臭氧的存在,同時也可以幫助人類去系外行星上尋找地外生命。
  • 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對生命來說可能會很危險
    宜居帶內的外系行星有非常可觀的前景:這些行星與它們的母星有一段距離,在那裡可以維持液態水,因此也有可能維持生命。但是,美國萊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說,可居住性不僅僅需要判斷一個行星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是否恰到好處,危險的太空天氣可能會使這些行星過於動蕩,無法維持生命體的存在。
  •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 然而已經成為地獄
    自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如今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已經不再是新聞。但是,人類對系外行星的認識其實不到30年,第一顆系外行星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不一般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太陽只是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光銀河系就有100億顆。
  • 系外行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
    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系外行星往往被稱為「超級地球」、「最類似地球的行星」、「第二地球」等,這似乎描繪了一個光明的前景,人類未來有可能移居到這些星球上去。但作為冷靜的探索者,我們需要思考這些系外行星是否真的像地球一樣,人類未來是否真的有可能移居到這些行星。
  • 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科學家:它的意義非凡
    天文望遠鏡裡最有名氣的要屬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對於人類探索外太空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重大發現,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檢測到了氦元素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元素。氦是稀有氣體的一種,氦在通常情況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是唯一不能在標準大氣壓下固化的物質。氦是最不活潑的元素。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個遙遠行星大氣中可能存在水信號,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和調查的目的就是尋找適合居住的行星,現在哈勃的數據分析結果取得了新的發現成果,這五顆行星分別為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9b以及XO-1b,其中WASP-17b的大氣有些特別,有些膨脹的感覺
  • 怎麼發現系外行星?我們能夠移民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嗎?
    截止2028年5月,人類已經發現了3767顆系外行星。其中的77%是通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幾乎全部都在銀河系以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用凌日法大約發現了18000顆地外行星的候選者,其中有262顆可能存在於恆星的宜居帶之中。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會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