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文化科學普及大文章
相比之下,文化科學普及工作顯得有些簡單。無論在學者的科研項目裡,還是在學術評價體系中,普及都是一個不那麼「高大上」的領域。有意思的是,社會大眾對普及讀物的需求卻空前強烈——他們期待了解科技新發展,希望掌握經濟、法律、心理相關知識,願意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學界的「高冷」和大眾的「熱情」形成鮮明反差,反映出當前我國學者撰寫的科學普及讀物缺乏。
-
加強社會教育 群策群力抗疫情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
特殊時期,我們尤其期待一種有秩序、不慌亂的局面,期待廣大國民能夠有全局意識和合作的態度。但這種場面的呈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日常社會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實施效果。因為社會教育內容上涵蓋面廣、形式上靈活性強,特別是它的活動對象成人,佔據了我國總人口大約3/5的比例。這就是為什麼大「疫」當前,我們疾呼加強社會教育的原因。
-
「科普文」帶你了解社會教育包含哪些方面?有哪些特點?
根據教育系統在運行時所依賴的空間不同,以及教育系統的組織實施機構不同,教育形態被劃分為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個方面。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帶大家了解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兩個我們都比較熟悉,但比較少提及的社會教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就給大家碼一碼社會教育的的內容。
-
科學普及
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2年12月,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在第三次全國科普工作會議上指出,科技普及與科技創新,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或缺。 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在中國被稱之為科學技術普及,簡稱科普。
-
關於增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的淺議
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前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的健康和充滿活力,能使整個機體健康和充滿活力。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幼兒園和學校教育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凡是在家庭受到不良影響的孩子,往往是學校最難教的學生,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礎的教育。
-
在航天發射場外開一堂科學普及課
……23日晚上,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不遠處,隨著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劉茜和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博士徐震與在座的聽眾一來一去的精彩問答,一堂特別的科學普及課漸入佳境。「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當晚,由中科院京區科協和相關企業聯合策劃組織的「追星之夜」活動在發射場外舉行,活動邀請了中科院和北京天文館的專家,以及30名對天文感興趣的遊戲玩家參與,通過近距離觀看「天問一號」升空、親手培育太空種子、與中科院等專家現場互動等科普活動,讓更多遊戲玩家了解天文、熱愛天文,激起他們對探索浩瀚宇宙與億萬星辰的憧憬之心,帶動社會普及天文知識。
-
——12355廣州青少年服務臺首個區級未保工作陣地北部社會教育分...
團聚力量 陪護成長本報訊(記者 吳敏婷 通訊員 穗團宣)5月26日上午,在從化區青少年活動中心,12355廣州青少年服務臺北部社會教育分中心(下稱「北部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為從化地區未成年人插上「守護翅膀」據悉,北部社會教育分中心是12355廣州青少年服務臺在市青宮之外首次設立的工作陣地。
-
我國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了大會並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何才能做好新時期的科學普及工作?《求是訪談》特邀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為我們介紹我國科普工作的黃金時代。
-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 2020-08-27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五科普——科學普及工作的新嘗試
對某些特定領域認知並不完善的群體,六五科普通過短視頻的形式進行針對性的知識普及。通過真人講解科普,讓人們重新認識他們感興趣但是卻並不熟悉的領域,也吸引更多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她的人生中,用她的話說,「科普這個詞放在以前對我來說很遙遠,而且這是一個學術專業性極強的領域,」王婧怡說,「剛開始進行科普工作是想都不敢想的,自從開始接觸了解到後來的嘗試,並且我們的科普節目在逐步得到周圍人贊同時候,我其實內心是有一種成就感的。」
-
普及科普知識 弘揚科學精神
為弘揚時代科學精神,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轄區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深入開展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營造轄區良好的文化氛圍。按照省、市、縣科學技術協會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要求,6月19日,紅絲鄉利用趕集時機,多部門聯合開展了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宣傳活動,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局面。
-
科普教育、科學教育和科技教育有哪些不同?
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看到有很多的文件、新聞稿中經常出現「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科技教育」這些概念。 這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你真的了解嗎? 一、科普教育 讓更多人掌握科學、傳播科學 科普教育即科學普及教育或科學普及宣傳,也可稱為科學普及或簡稱科普。
-
【科學普及】觸摸細胞器的脈動
【科學普及】觸摸細胞器的脈動 2020-10-09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群院士:科學普及是科學家的責任
科學普及是與科學發展相伴隨的。近年來,科學普及、科學素質、科學精神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彙。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無疑居於主導和核心地位,但科學家怎樣處理科研與科普的關係、科普與創新的關係,如何在教學中實現科普等問題,仍需深入探討。
-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隕石藏品
——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位設於東京上野公園中,設立之初旨在通過自然科學及其有關應用的調查收集、保管以及面向公眾的公開展示等活動,以達到普及自然科學及社會教育之目的,館內的部分藏品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化財產。
-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專欄 | 全民科學素質普及知識問答【第三十一期】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對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對於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實施驗收之年,紮實推動《全面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確保實現黃平縣公民科學素質比例達到4.6%的目標。現在我縣各媒體平臺開設科普專欄,向廣大幹部群眾推送公民科學素質科普知識。
-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專欄 | 全民科學素質普及知識問答【第二十七期】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對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對於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實施驗收之年,紮實推動《全面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確保實現黃平縣公民科學素質比例達到4.6%的目標。現在我縣各媒體平臺開設科普專欄,向廣大幹部群眾推送公民科學素質科普知識。
-
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
(兩會速遞)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4日在北京談及科技創新時稱,中國增強創新能力需重視基礎研究,而推動科技創新鏈的根基是科學普及。
-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專欄 | 全民科學素質普及知識問答【第十八期】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對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對於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實施驗收之年,紮實推動《全面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確保實現黃平縣公民科學素質比例達到4.6%的目標。現在我縣各媒體平臺開設科普專欄,向廣大幹部群眾推送公民科學素質科普知識。
-
觀點 | 林群院士:科學普及是科學家的責任
科學普及是與科學發展相伴隨的近年來,科學普及、科學素質、科學精神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彙。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無疑居於主導和核心地位,但科學家怎樣處理科研與科普的關係、科普與創新的關係,如何在教學中實現科普等問題,仍需深入探討。沒有布魯諾、伽利略的宣揚傳播,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便難以掀起近代科學的革命風暴;沒有赫胥黎「鬥犬」般的維護和戰鬥,就不會有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