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內涵很廣泛,而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其中,學校教育是主體,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是重要的育人環境。任何一方教育單獨而為,都是殘缺不全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陽穀縣安樂鎮中學積極探索三者融合之路,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助手。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學校是很難把學生教育好的。因為學生的活動場所不僅在學校,還要在社會上和家庭裡生活。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前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的健康和充滿活力,能使整個機體健康和充滿活力。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幼兒園和學校教育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凡是在家庭受到不良影響的孩子,往往是學校最難教的學生,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礎的教育。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
不和諧現狀的成因
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調查,了解到陽穀縣安樂鎮的學生家長們,主要存在「四多四少」:即多依賴學校教育,少家長、社會參與;多教育理論,少實踐活動;多重視智育開發,少加強德育培養;多縱向發展,少橫向聯繫。
這樣,一個少年兒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圍環境之外,除了學校,還是學校。長此以往,三者教育的不和諧現狀逐漸呈現。
三者如何結合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第一,家長要主動與老師聯繫,了解自己孩子的動態,配合學校做些有益於孩子成長的工作。第二,配合對孩子的品德教育。第三,配合學校注重對孩子的保健教育、安全教育。第四,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第五,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首先,引導孩子進行正常的、健康的社會交往。愛因斯坦說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嚴正的朋友。學生年齡不大,分辨能力較差,所以正常的交往應給予肯定,而對不正常的交往,則應予以及時制止。
其次,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社會。社會上的正氣與邪氣並存,光明與陰暗同生,矛盾鬥爭此消彼長,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都佔一定的位置,往往是非難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用正確的輿論為孩子導向,以自身形象為孩子樹立榜樣,隨時對孩子的不良品行予以糾正,讓孩子對各種社會行為形成完整、正確的認識。
再則,引導孩子擴大社會視野。安樂鎮中學不僅注重開發和利用學校的一切教育資源,而且開發和依託家庭、社會教育資源實施「生活德育」,如組織七年級學生到縣法院觀摩了一起未成年人搶劫殺人案的審判過程;學校每年與縣消防大隊結合,定期讓孩子們感悟軍訓生活、學習火場逃生方法等。此外,積極建立校外教育陣地,利用人文景觀實施教育,迷魂陣孫臏閣、獅子樓、景陽岡、海會寺等,都已經成為安鎮中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將對學生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無疑會對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啟示意義,有利於增強教育合力。
文/任保偉 盛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