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甘南天葬:軀體四散,禿鷲吞食,嚮往的卻是重生與超脫

2021-01-15 小洛說遊

大家都知道如今人們若是去世一般都是火化後骨灰盒入土,而藏族的葬禮卻有很多種形式並且舉辦的葬禮也分等級,你該辦怎樣的葬禮就要用對應的方式去辦理。

甘南藏族的葬禮主要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五種。其中塔葬是藏族的最高葬儀。舉辦塔葬的只能是達賴、班禪或其他大活佛。而所謂的塔葬意思就是指對方死去後,人們會用高級香料和藥品來保存他們的屍體,然後再將其裝入有金銀珠寶裝飾成的寶塔裡,這樣一來這座寶塔就可以供人們跪拜。

火葬也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葬儀,僅次於塔葬,舉辦對象需要是活佛或者是領主。而藏族人民大多舉辦的葬儀是天葬,之後會詳細說一下。至於水葬,這是一種比較卑微的葬儀,舉辦水葬的對象一般是夭折的小孩、乞丐及鰥、寡、孤、獨等經濟地位十分低下的人。而土葬則是最卑賤的一種葬儀,一般都是強盜、殺人放火犯、被刀砍死者的屍體,人們都認為這類人不能辦理天葬或水葬,只能辦理土葬。

可以說辦理什麼葬儀主要看個人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以及死亡原因。人們需要嚴格遵守這個原則,如果隨意更改會遭受整個社會的譴責。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天葬。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肯定知道郎木寺天葬臺這個地方。這是因為甘南地區的天葬只在郎木寺進行,並且這裡是允許遊客參觀的,不過切記參觀天葬時不要大聲喧譁,這是禁止的,請注意尊重亡者。

舉辦天葬的時間一般夏季為8:30-9:30,冬季為9:30-10:30。如果有人亡去,那麼在郎木寺天葬臺就會舉辦葬禮。天葬師會將亡者屍體肢解,肉骨分離,搗碎骨頭,並以糌粑相拌後,用哨聲引來禿鷲,吞食乾淨。禿鷲吞食後飛上天空,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而禿鷲在藏族人民心中是神的化身,在這裡,死亡不僅僅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新的開始,帶有重生與超脫的意味。

這是藏族人民的當地信仰,不過說回我們自身的話,我們一般都比較講究全屍。即使是火化也要完完整整,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或者說只有完完整整,靈魂才會有更好的來生。

那麼對你來說如果讓你自己選擇你會選擇天葬嗎?還是說會選擇軀體完完整整地火化呢?

我是@小洛說遊,如果你喜歡旅遊,熱愛旅遊,那麼一定要關注我哦!與我一起了解旅遊這件事!了解各個旅遊地的風俗習慣!

【本文由小洛說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色達:天葬師邱彭的禿鷲
    禿鷲橡膠手套撞擊地面的聲音在石頭上漫開,好像攪動了遠方大片烏墨的雲。那至少有幾百隻禿鷲,毫無聲息地漫過來。它們飛動,白糞便染過的山河就如墨水吃入宣紙。有些地方,呼喚禿鷲要煨桑。禿鷲一般近一米高,特異的個體一般是「鷹王」,看起來直抵邱彭的腰間,肉紅的脖頸沾有天庭的血。「鷹王」站立一旁,大人物一樣奔走巡視,舉翅高叫,維持秩序。禿鷲列隊,身披麻袋的古羅馬軍團那樣列隊,然後閃出一道裂口,王者邱彭走進烏雲,烏雲立即合圍如初,把邱彭和那塊散發黑光的天葬石淹沒在羽翼與腥羶的空間。準確點講,那不是腥羶,因為混合著冷風、草甸、枯葉、塵土的氣味,那只是天葬臺的氣味。
  • 色達:唯一允許參觀的天葬臺,禿鷲在天空盤旋,氣味很難讓人接受
    很多人把西藏當做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想要體會西藏的美景,感受藏民們對信仰的忠誠,想看一下藏民們淳樸的生活,但是除了西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區的色達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去出,這裡居住著許多的藏民,有著名的色達佛學院,而且還有唯一允許參觀的天葬臺,你甚至還可以親眼看一下藏族非常有特色的天葬。
  • 藏民不惜死後以肉身供養禿鷲到底為何,天葬傳統源自印度還是波斯
    第一次對藏族「天葬」有直觀的感受是在電影《可可西裡》之中,當時就有一個疑惑:藏族人全民信佛,為何不實行佛教的推崇的火化,最高規格的葬禮為什麼不是塔葬,而不是天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普遍認為藏民的天葬傳統源於佛教中「捨身飼虎」等典故,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那位餵老虎的國王死後卻是土葬,佛教祖師爺釋迦摩尼涅槃之後也是火葬,所以說天葬並不是佛教傳統。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天葬起源於中亞。因為地理的原因,青藏高原與中亞地區很早就保持著經濟和文化上的來往。天葬在青藏高原興起,大概始於公元5至7世紀,波斯的摩尼教傳入中國。
  • 天葬師與空行母
    在一世敦珠法王時期,法王的一位弟子是屍陀林的天葬師,這位天葬師和空行禿鷲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在一次天葬過程中,屍體還並未處理好,卻因禿鷲過多並且來勢急促,天葬的場面顯得擁擠與混亂,天葬師不得不用手裡的刀揮舞著,示意禿鷲們退讓,但此時因意外的疏忽,手中的刀刺進了其中一隻禿鷲的背上,隨後這隻禿鷲便帶著天葬師的刀,飛離了天葬臺。
  • 探秘色達神秘的天葬臺
    言歸正傳,,午餐後前往天葬臺進行觀禮,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喪葬習俗,我還記得當時熙熙攘攘的下著小雨,我們一路踩著泥濘的道路前往天葬臺的觀禮平臺,由於時間還早,舉行天葬儀式都是由高僧決定的,在等待的時間段可以去周圍的草原逗弄下土拔鼠,可愛的土拔鼠一點也不怕人,拿著那些遊客丟的餅乾,雪餅噗呲噗呲的就吃了起來,非常可愛!
  • 色達天葬臺,在佛學院至色達縣城之間,是進行天葬的地方
    色達天葬臺,在佛學院至色達縣城之間。色達天葬臺建造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半山緩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鐵欄半圍出一塊籃球場一樣大的平地,那便是進行天葬的地方。在色達看天葬要有一定的膽量和承受力,說實話,真的是有些恐怖,而且現場的氣味很難讓人接受。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餵鷲鷹。
  • 禿鷲的屍體去了哪裡
    據說,從來沒有人看到禿鷲的屍體        據說,在釋迦牟尼時代,鷲鳥頭頂上原來也長滿羽毛。釋迦牟尼成道之後,一群鷲鳥經常在佛陀講經的精舍上空盤旋,遇到佛陀一個人外出散步,鷲鳥們常常在他後面跟著走,有時還用頭碰佛陀的手。
  • 色達天葬——藏族人心中的天道輪迴
    色達天葬臺建造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半山緩坡上,用鐵欄半圍出一塊籃球場一樣大的平地,那便是進行天葬的地方。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供養給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西藏天葬條例規定不得組織遊客觀看天葬,所以這裡沒有門票也沒有講解,觀看天葬完全是個人行為,大家心照不宣。藏族如果做了壞事,就躺到這塊石板上懺悔,漢族遊客就不要隨便躺了,有點晦氣。這裡的大嘴人可以爬進去,裡面是由無數個骷髏頭組成的屋頂,僧人在這裡念經超度死者,然後把死者大卸八塊等待禿鷲來啄食,只有死者家屬可以進入葬臺觀看全過程。
  • 在色達觀看天葬,攝影「老法師」把藏區習俗當成動物園來拍攝!
    藏區喪葬習俗很多,水葬、火葬、土葬、天葬、樹葬以及只有活佛才有資格的塔葬。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天葬,藏區的天葬習俗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人故去以後只有德高望重之輩才可以實行天葬儀式,藏區對天葬的理解為生於自然回歸自然,人故去後由拉瑪誦經做法後拉去天葬臺由天葬師進行分割然後餵食禿鷲。
  • 去色達看天葬真的能洗禮內心嗎?
    去到色達的第二天,剛好有幾個朋友也不約而同地抵達了色達;於是相約她們一起去看天葬。天葬,在天葬臺舉行,藏語稱為」杜垂哦傑哇「意為送屍到葬場,也稱」恰多「即餵鷲鷹。死,對於藏民而言並非終結,而是預示著新生;天葬是為靈魂不滅輪迴轉生,禿鷲食人屍骨後,展翅高飛,將逝者的靈魂帶入天國,圓滿功德。
  • 高原上的「紅色佛國」: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可觀看天葬儀式
    「從累累白骨中,升起了出離之心」,傳說中的天葬在色達也有機會親眼目睹。死者家屬將遺體運往天葬臺,交由天葬師處理後,早就等候在一邊的禿鷲會吞噬掉一切。這種陌生又令人敬畏的儀式,是藏民對於生命的領悟。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輪迴,是靈魂和軀體的分離。佛學院每天晚上都有對外開放的課程,男女信眾都可以入內聽講。
  • 色達天葬臺,感悟生命的意義,讓你更加珍惜生活
    碰巧有朋友在成都,於是他邀請我們去色達,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但是他告訴我們那裡有天葬臺,從那裡可以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倆沒有猶豫,收拾好行李,就直奔成都。到成都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出發,因為看到朋友特別的悲傷,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早點出去旅遊,轉移她的注意力。
  • 藏區紀實·天葬(上)一場盛大的演出
    聲明:本文無任何血腥、刺激性圖片及細節描述性文字,照片只包括遠景、觀眾和禿鷲,不會出現天葬師及其相關的操作等。如您仍感到有可能產生不適,請勿閱讀。說明:由於《問道》系列涉及到較多西藏歷史部分,只好轉而攻讀《藏族簡史》等書籍,故文章難以持續。
  • 揭秘色達天葬臺,感受生與死的震撼
    天葬臺又稱屍陀林 ,距離色達縣城十幾公裡,位於五明佛學院背面的半山腰上,是色達舉行天葬的地方。大巴只能停到半山腰,大家一路步行上山,此時,海拔也直逼4000米。從1986年法王晉美彭措創建屍陀林至今,這座屍陀林也在藏地遠近聞名,成了最大的禿鷲棲息地,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將最執著的身體做了最後的布施。
  • 五彩西藏,七色甘南
    五彩西藏,七色甘南這是一場香巴拉王國的奇遇記 沿著青藏高原向東而去在黃土高原和川西高原之間順著黃河的方向走進著一片被旅行者長期忽略的獨特藏域
  • 微電影《天葬師》
    另一方面,天葬師職業的特殊性又常使人對他們抱有偏見,人們平時對他們敬而遠之,視若幽靈。過去天葬師的社會地位較低,其子女在戀愛婚姻時多受影響,人們不願同其聯姻。天葬師是西藏社會中奇特的人群,當他們施行天葬度人升天時,他們頭上罩有神聖的光環,深得人們的尊重。而當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勞作時,人們又嫌棄他們整天同死屍打交道。在人們的心目中,天葬師兼有天使與幽靈的雙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