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達:天葬師邱彭的禿鷲

2021-01-14 豹子頭蔣藍
五明佛學院

2006年,讓成都油畫家朱林受到強衝擊的遭遇,是一次油錘高舉之下的「色達憤怒」。

「色達」在藏語裡是「金馬」的意思,暗示此地因有「馬頭」形金塊而得名,也有人說是因為在地下埋藏著一匹「金馬」,但至今沒有說得清楚金塊出在哪裡。在色達的山溝後來被人發現真有金砂,引來一些淘金者在這兒豎井架、搭濾槽,採砂淘金,對環境自然有破壞。在色達縣城的十字路口,聳立著建於1989年的金馬雕塑,已成為色達的標誌性建築。

去五明佛學院的路只有一條,離開縣城20餘公裡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從六個白塔挺立的地方拐彎翻過一座山,到達馳名藏區的佛地,就可看到西邊的山頂,巨大的「壇城」之頂在陽光下發出神秘的金芒。

藍天白雲之手,呵護的喇榮五明佛學院一派深紅。

幾千幢藏式建築是紅色的。上過紅漆的木頭僧房密密麻麻遍布山坳,在氧氣稀薄的高地,耳膜發癢,宛如不真實的迷宮。身著紅衣、紅帽的喇嘛、覺母不徐不疾,在狹窄的土道攢動。紅色經幡在山巔蕩漾,有一種大醉的淋漓,圈圈層層波浪而上,在山坡迎風的埡口呼嘯獵獵,逆風相激,如此盤旋升望高天,響成滿世界的梵聲。

天葬,藏語稱為「杜垂傑哇」,意為「送屍到葬場」,也稱「恰多」,意為「餵鷲鷹」。色達之紅是如此強烈、鮮明,就像醫生翻找一個傷口裡的寶石,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紅色在漸次展開,然後,凝聚最深的紅突然以黑金的內斂,神光熄滅。在這個紅時空裡,讓我從視覺上完成了對寧瑪「紅教」的第一次感悟。

這是我對色達的印象。

還是聽一聽朱林對我的敘述——

1997年,我在位於五明佛學院的後山上,結識了天葬師邱彭。藏人缺乏對精確時間的記憶,記個大概就足夠。據喇嘛說邱彭是1960年代初期出生的,但看上去他比實際年齡要老出十幾歲。他約有1.7米高,很強壯,也很沉默。他目光空洞,但遇到讓他感到陌生的事情,他會停止手上的工作,身形緩慢地挺直,聚光凝神,眼睛裡就有一種縱深不斷下切的銳利。這種表情總讓我聯想起一個從列車窗口探出半個身子的人,全力追逐一棵在平原上狂奔的樹,而全然忘記了另外一列火車正迎面駛來。

他和妻子、兩個孩子住在山外的一棟小泥屋裡。一來二去,邱彭覺得我為人不錯,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1999年夏天,我決定到色達去找找感覺。算起來,這已是第5次去看望邱彭,出發之前,我特意在成都將軍街的醫療用品一條街買了一大包醫用橡膠手套。

五明佛學院

後山之巔的草甸與天光接壤,但中心光禿禿的,別說樹子,連草也沒有,散布的幾團青叢點綴著這片沙磧斜坡。一棟孤獨的小石頭房子很適合邱彭。這裡的天葬臺是康區最大最著名的,雖對外開放,但一般不允許拍攝。那天中午,邱彭看見我來了,很高興,點點頭,深褐色的臉膛綻開了笑意。

我把一大包手套從背包裡拿出來。

邱彭問:「什麼東西?」

我說,用這個衛生嘛。

邱彭一伸手,將一大包手套狠狠摜到地上,摜到地上一塊黑色的青石上,紙盒子發出破裂的聲音。那是一塊天葬石,比一個人的肩膀略寬,飽受人油浸淫,發出動物毛皮的青光。石頭中部凹陷下去,那是被油錘砸出來的凹痕。橡膠手套的綑紮繩子斷開了,手套在石間耷拉著,很像那些自然下垂的白手指。他受了侮辱,他用藏語大聲痛罵我,抽出腰刀向我比劃,大步來回走動,靴子驚起了細微的塵埃。

禿鷲

橡膠手套撞擊地面的聲音在石頭上漫開,好像攪動了遠方大片烏墨的雲。

那至少有幾百隻禿鷲,毫無聲息地漫過來。它們飛動,白糞便染過的山河就如墨水吃入宣紙。

有些地方,呼喚禿鷲要煨桑。「桑」是藏語,為「清洗、消除、斷除、驅除」之意,「桑」也引伸出了祭祀獻供的含意,在藏地「煨桑」成了祭祀神靈的代詞。邱彭只有在很特殊的時刻才煨桑,比如,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死人送來了。一般而言,他立在那裡,高舉雙手,像一個V字,左右一轉,他的身影就是桑煙。藏傳佛教認為,桑煙就是鋪五彩之路。

密乘教義認為神鷹是十方空行母的化身,在有些經書中,它們被稱作是「夏薩康卓」,意思是食肉的空行母。禿鷲認識邱彭,它們只靠近他。如果附近有生人徘徊(這往往是送死者來的家屬),它們會表示出不安,把邱彭靠得更緊。

五明佛學院

禿鷲打開足有2米寬的翅膀,每一扇翅膀上均有八九根突兀的羽翎,峭拔如兩排反飛的箭。越來越近了,就悶雷一般地響,破蒲扇一般地扇。禿鷲一般近一米高,特異的個體一般是「鷹王」,看起來直抵邱彭的腰間,肉紅的脖頸沾有天庭的血。「鷹王」站立一旁,大人物一樣奔走巡視,舉翅高叫,維持秩序。禿鷲列隊,身披麻袋的古羅馬軍團那樣列隊,然後閃出一道裂口,王者邱彭走進烏雲,烏雲立即合圍如初,把邱彭和那塊散發黑光的天葬石淹沒在羽翼與腥羶的空間。

準確點講,那不是腥羶,因為混合著冷風、草甸、枯葉、塵土的氣味,那只是天葬臺的氣味。

四川康區多雨,多詭異的暴雨。一會兒下雨了,禿鷲一動不動。在驚雷每一次炸響時分,它們也發出剪刀剪割鑌鐵皮的叫聲。禿鷲聳起翅膀,是一個奇怪的M字,就像海子山的鋪天石陣,用一種可以讓時光老死的忍耐力,等待天光轉暖。高舉的M構成迷宮,立刻淹沒邱彭。邱彭蹲在翅膀下避雨,一動不動。雨點打在天葬石上,比油錘的悶聲要清脆得多。

禿鷲

一會兒,禿鷲隊形的閃電在慢慢張開,露出鋸齒。邱彭紅著雙手走出來,他身後的閃電在緩緩熄滅。禿鷲舉翅,抖落雨水,轟轟轟……

那些升往天界的魂,走得已遠了。

那天,剛巧有一個年輕女人被送上來了。她在學院裡已經過了喇嘛的念經超度。喇嘛以渾厚的胸音念《頗瓦經》,有些老年喇嘛的聲音好像不是出自胸臆,而是發自丹田,再從頭頂鑽出來的一道銳氣,他們口唇不怎麼張合,但那熟銅之聲能讓聽者天庭發癢。

有些死者被《頗瓦經》誦度後,頭頂天靈蓋會出現一個小洞。世俗說法是這人的靈魂已從小孔飛遁,離了軀體;佛家的說法則是,這人的神識已從小孔飛出,投胎轉生去了。這種被「念力」開鑿的言語通道,邱彭把刮過頭皮後的頭顱給我指認。

邱彭的禿鷲

人是拳縮著來自母體,因此人死後必須還原初始,原路返回,便於投胎轉世。一般而言,死者送到天葬臺早已僵硬,邱彭要用非常的大力把彎曲的身體扳直,讓他們平息下來,讓胴體與石板合二為一。再用一根繩子拴住死者的腦袋,並栓在天葬石旁邊的一根木樁上。那天,邱彭用刀割開口袋時,女人捲縮的身體自然而然攤開了,剛好匍匐在石頭的凹槽,邱彭顯出了驚異的表情。當她身體上的腰帶、衣裙等累贅被清理乾淨後,一具白蠟的胴體使天光坍塌。

人一死,身上所有的裝飾物必須摘下,乾乾淨淨一絲不掛,好使靈魂無牽無掛歸去,沒有人間眷戀,早日進入輪迴。

僅僅就是二三十分鐘,這個熟睡中的新娘,被密不透風的翅膀接走了。

呆立在一旁的我,聽到內心發出了一個聲音,是不是那包橡膠手套摔在石頭上的聲音?我突然淚水滂沱,在雷聲覆蓋下這哭別人聽不到,禿鷲更聽不到。它們的聽覺深埋在閃電和血肉當中。都幾十歲的人了,我頭一回這麼痛快地哭。

飛行的禿鷲

邱彭沒有理睬我,他返回鷲群徑直做自己的事。我看見他的鋼刀透過禿鷲的縫隙不停起落,在細緻完成一座浮雕,偶爾濺起了火星。嘴喙的角質化光,比雨更亮。等不及了的禿鷲,叼起一條胳膊就跑,邱彭放下片刀拔腿去追,禿鷲群裂出一條通道,邱彭把胳膊搶回來,裂口合攏了。邱彭雙手揮舞,向四周播撒。場面已非鷹撮霆擊,大型的個體如同打樁機的大錘砸下來,鷲群一陣大亂,發出剪刀剪鑌鐵皮的叫聲。我覺得,自己在這一瞬失去的東西,可能比大半生還要多。我所受過的教育,那些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奉獻畢生萬人歡呼名垂青史之類的意識形態,正在隨雨水融進沙地。那麼,把鏡頭對準邱彭以及他身後的神鷹和天空,炮製出來的「人文鏡頭」,還有意思麼?糊在銀鹽顆粒像紙上的影像美輪美奐,與藏地上的生與死有關係嗎?

可能毫無關係。

就像那包摔得四分五裂的橡膠手套。

上百隻大烏鴉早已等得不耐煩了,沙啞的悲鳴混入風聲,它們從縫隙裡穿梭,身形迅捷,把鷲群煽動起小小的騷亂。有兩隻烏鴉竹箭似的直射邱彭腰部,叼走了一點碎屑。曾經在印度人群沛諾爾布所著、向紅笳翻譯的名著《禁忌:烏鴉的語言 》裡讀到過幾十種烏鴉叫聲的寓意,烏鴉不愧是藏地的怙主。

眼前一地狼藉,滿地飛揚禿鷲的羽毛。山風瀉來,羽毛飄然而去,隨氣流越飛越高,在追逐它們的主人。神鷹在天空盤旋,地上的邱彭在慢慢收拾油錘、刀子、鐵鉤。

邱彭很疲憊,頃刻就老了幾歲。他用糌粑搓洗手上的血跡,但實在搓不乾淨,他略側下身就用自己的熱尿洗手,在衣服上擦乾,然後開始吃午飯。死者家屬恭敬地奉上幹牛肉、暖瓶裡裝的酥油茶、糌粑以及半瓶大麯酒。邱彭一言不發,默默吃完。他的工錢是一個人200元。實在太窮的收100元,個別拿不出的就算了。當然,這個收入他一人吃不進去,還要與管理者五五分成。

他看了我一眼,然後就剛才的事向我道歉……我們還是朋友!

……

朱林講述中,那具躺在天葬臺上「捲縮的女人身體」讓我揮之不去。法國思想家讓鮑德裡亞在《斷片集——冷記憶3》裡描述道:「死者的美麗,就在於他們側身而臥。不能仰面朝天——這是被消滅和最後的審判的跡象——而側著身,雙腿蜷曲,這是胎兒蜷縮和睡眠的姿態。」

是的,朱林聽到了雷聲。我也感到了。2008年夏天,我來到色達,我看到了那一片絳紅色的城池,那是禿鷲脖子的顏色啊。可是,我更傾向於這是邱彭的憤怒火焰。

五明佛學院

相關焦點

  • 色達天葬臺,在佛學院至色達縣城之間,是進行天葬的地方
    色達天葬臺,在佛學院至色達縣城之間。色達天葬臺建造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半山緩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鐵欄半圍出一塊籃球場一樣大的平地,那便是進行天葬的地方。在色達看天葬要有一定的膽量和承受力,說實話,真的是有些恐怖,而且現場的氣味很難讓人接受。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餵鷲鷹。
  • 色達:唯一允許參觀的天葬臺,禿鷲在天空盤旋,氣味很難讓人接受
    很多人把西藏當做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想要體會西藏的美景,感受藏民們對信仰的忠誠,想看一下藏民們淳樸的生活,但是除了西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區的色達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去出,這裡居住著許多的藏民,有著名的色達佛學院,而且還有唯一允許參觀的天葬臺,你甚至還可以親眼看一下藏族非常有特色的天葬。
  • 去色達看天葬真的能洗禮內心嗎?
    很多年前去過色達,那個時候之所以想去色達是基於對那一大片紅色經舍的愛慕,在落日餘暉暈染之下,一片緋紅、光芒萬丈,非常震撼。慕名而去的除了大片的紅色經舍,還有川西高原湛藍的天空、五明佛學院的好奇、虔心修行的僧侶、淳樸的藏民、被世代傳頌的格薩爾王、色達神聖的天葬……很多年前,在成都重慶出差1個月多,當繁忙的出差結束之後,特意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期奔赴色達。
  • 探秘色達神秘的天葬臺
    從成都出發,我是跟團的,我們一行人穿過汶川—馬爾康—觀音橋,最終到達了色達縣城。觀看了映秀地震遺址,穿過了梭磨河峽谷,欣賞了直波碉群,最後到達了色達縣。言歸正傳,,午餐後前往天葬臺進行觀禮,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喪葬習俗,我還記得當時熙熙攘攘的下著小雨,我們一路踩著泥濘的道路前往天葬臺的觀禮平臺,由於時間還早,舉行天葬儀式都是由高僧決定的,在等待的時間段可以去周圍的草原逗弄下土拔鼠,可愛的土拔鼠一點也不怕人,拿著那些遊客丟的餅乾,雪餅噗呲噗呲的就吃了起來,非常可愛!
  • 在色達觀看天葬,攝影「老法師」把藏區習俗當成動物園來拍攝!
    藏區喪葬習俗很多,水葬、火葬、土葬、天葬、樹葬以及只有活佛才有資格的塔葬。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天葬,藏區的天葬習俗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人故去以後只有德高望重之輩才可以實行天葬儀式,藏區對天葬的理解為生於自然回歸自然,人故去後由拉瑪誦經做法後拉去天葬臺由天葬師進行分割然後餵食禿鷲。
  • 色達天葬——藏族人心中的天道輪迴
    色達天葬臺建造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半山緩坡上,用鐵欄半圍出一塊籃球場一樣大的平地,那便是進行天葬的地方。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供養給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西藏天葬條例規定不得組織遊客觀看天葬,所以這裡沒有門票也沒有講解,觀看天葬完全是個人行為,大家心照不宣。藏族如果做了壞事,就躺到這塊石板上懺悔,漢族遊客就不要隨便躺了,有點晦氣。這裡的大嘴人可以爬進去,裡面是由無數個骷髏頭組成的屋頂,僧人在這裡念經超度死者,然後把死者大卸八塊等待禿鷲來啄食,只有死者家屬可以進入葬臺觀看全過程。
  • 揭秘色達天葬臺,感受生與死的震撼
    沿途遊玩了卓克基土司官寨、觀音橋,去逗玩了土撥鼠,參拜了金馬草原上的東嘎寺,馬上就到了此行的重頭戲——色達天葬臺,這是一場震撼人心的體驗。從金馬草原一路去往色達天葬臺。還要回到老話題上來,那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個暑假,作為新晉網紅的色達,迎來了史上最多的遊客,色達境內擁擠不堪,後面還要說,簡直太可怕了。短短的幾公裡路,大巴走走停停走了好久。
  • 色達天葬臺,感悟生命的意義,讓你更加珍惜生活
    碰巧有朋友在成都,於是他邀請我們去色達,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但是他告訴我們那裡有天葬臺,從那裡可以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倆沒有猶豫,收拾好行李,就直奔成都。到成都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出發,因為看到朋友特別的悲傷,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早點出去旅遊,轉移她的注意力。
  • 天葬師與空行母
    在一世敦珠法王時期,法王的一位弟子是屍陀林的天葬師,這位天葬師和空行禿鷲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在一次天葬過程中,屍體還並未處理好,卻因禿鷲過多並且來勢急促,天葬的場面顯得擁擠與混亂,天葬師不得不用手裡的刀揮舞著,示意禿鷲們退讓,但此時因意外的疏忽,手中的刀刺進了其中一隻禿鷲的背上,隨後這隻禿鷲便帶著天葬師的刀,飛離了天葬臺。
  • 色達,一個紅色的世界,一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
    色達,單純的看名字,一個令人聯想翩翩的地方。其實,色達風光秀麗,是一個是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寺廟,成為了一個特色。色達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甘孜州東北部,與青海交界,海拔在4000米以上。
  • 藏區紀實·天葬(上)一場盛大的演出
    聲明:本文無任何血腥、刺激性圖片及細節描述性文字,照片只包括遠景、觀眾和禿鷲,不會出現天葬師及其相關的操作等。如您仍感到有可能產生不適,請勿閱讀。說明:由於《問道》系列涉及到較多西藏歷史部分,只好轉而攻讀《藏族簡史》等書籍,故文章難以持續。
  • 天葬:禿鷲能夠將人帶向最純潔的地方!色達旅行注意事項!
    小編在之前的文章裡給大家,寫過色達旅行的攻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色達旅行的注意事項,畢竟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很多事情要注意一下,旅行才會有一個比較完美的體驗。Day4(色達到成都)最後一天就坐車回到成都,回去的時候,路途中還會經過藏族的一個鎮,大家可以去那裡吃飯。
  • 走進甘南天葬:軀體四散,禿鷲吞食,嚮往的卻是重生與超脫
    甘南藏族的葬禮主要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五種。其中塔葬是藏族的最高葬儀。舉辦塔葬的只能是達賴、班禪或其他大活佛。而所謂的塔葬意思就是指對方死去後,人們會用高級香料和藥品來保存他們的屍體,然後再將其裝入有金銀珠寶裝飾成的寶塔裡,這樣一來這座寶塔就可以供人們跪拜。火葬也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葬儀,僅次於塔葬,舉辦對象需要是活佛或者是領主。
  • 微電影《天葬師》
    另一方面,天葬師職業的特殊性又常使人對他們抱有偏見,人們平時對他們敬而遠之,視若幽靈。過去天葬師的社會地位較低,其子女在戀愛婚姻時多受影響,人們不願同其聯姻。天葬師是西藏社會中奇特的人群,當他們施行天葬度人升天時,他們頭上罩有神聖的光環,深得人們的尊重。而當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勞作時,人們又嫌棄他們整天同死屍打交道。在人們的心目中,天葬師兼有天使與幽靈的雙重身份。
  • 高原上的「紅色佛國」: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可觀看天葬儀式
    在四川西北邊緣,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色達就是喚醒靈魂的地方。無數人翻過巍峨的山脈,途徑蜿蜒的河谷,只為抵達心中的聖地。色達被人們稱為「紅色佛國」,因為僧侶們在色達縣的喇榮溝裡,建滿了褐紅色的木屋以便清修學習。數千間木屋圍繞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也就是五明佛學院。自建立後的幾十年間,它已經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色達也成為藏傳佛教的朝拜聖地之一。
  • 藏民不惜死後以肉身供養禿鷲到底為何,天葬傳統源自印度還是波斯
    第一次對藏族「天葬」有直觀的感受是在電影《可可西裡》之中,當時就有一個疑惑:藏族人全民信佛,為何不實行佛教的推崇的火化,最高規格的葬禮為什麼不是塔葬,而不是天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普遍認為藏民的天葬傳統源於佛教中「捨身飼虎」等典故,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那位餵老虎的國王死後卻是土葬,佛教祖師爺釋迦摩尼涅槃之後也是火葬,所以說天葬並不是佛教傳統。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天葬起源於中亞。因為地理的原因,青藏高原與中亞地區很早就保持著經濟和文化上的來往。天葬在青藏高原興起,大概始於公元5至7世紀,波斯的摩尼教傳入中國。
  • 西藏目前共有1075座天葬臺 有近百名天葬師
    《天葬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指出,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喪葬習俗,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禁止對天葬活動現場進行圍觀、拍照、攝影、錄像;禁止在報刊、雜誌、廣播、影視、網絡上刊登、播放與天葬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報導等。
  • 色達、郎木寺、德格不能錯過!
    色達縣城色達作為四川著名的藏文化區,縣城周邊眾多的佛塔和巨幅經幡炫目瑰麗,濃厚的宗教文化,滲透著祭祀,香火,寺廟,朝拜。色達佛學院來到色達,首先要去的就是喇榮五明佛學院(色達佛學院),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學院,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延綿無數,一眼望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