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自微信公眾號:阿蘇拉故事會社(關注阿蘇拉,了解亞文化)
在剛剛過去的上周末(10月10日)剛好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各國每年都會在這天開展關於精神疾病的活動,比如開設心理熱線、播放公益短片等,旨在提高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並積極有效的提供幫助,以及消除公眾的偏見。
每年有許多精神分裂者、精神障礙者以及抑鬱症者無法獲得正常的治療,而其中的抑鬱症者,又是最容易被引起誤解的,因為無法感同身受,所以一部分局外人對抑鬱症患者嗤之以鼻。有人認為抑鬱症只是想逃避現實的人偽造的藉口,這種看法很片面,儘管抑鬱症者不一定生活在你身邊,但他們真的普遍存在,同時也真的需要被關注和關愛。
值此「精神衛生日」時期,雖然不能像公益組織一樣開展大型活動,但我們想通過以自己的方式改善大眾(儘管我們是小眾媒體)對抑鬱症患者的認識,以下介紹的這些電子遊戲,「感悟」要遠大於「樂趣」,能夠帶你更加感同身受的進入到抑鬱症者的世界 >>
《越鬱 Free your feelings》
平臺Android
推薦指數
《越鬱》是一款臺灣學生作品,玩家將同時扮演抑鬱症患者「優優」和陪伴者「UU」兩個角色,通過從各種事件中做選擇和互動,從而了解抑鬱症者的內心世界,玩家的每一次決定都將影響優優的心情值,也會影響到遊戲的結局。
抑鬱症相關話題令人感到沉重,多數人避而不談,也因此降低了人們正視抑鬱症病因與面對患者之正確方法的意願。開發團隊希望透過劇情式選擇遊戲,讓玩家明白抑鬱症患者心理、生理的變化以及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
《Celeste 藍心》
平臺PC/NS
推薦指數
《Celeste》中文名「藍心」或「蔚藍」,看似是一款普通的2D動作遊戲,卻蘊含了許多關於抑鬱症的意象,在體驗這部遊戲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主角Madeline患有精神方面的問題,主角會有一個分身與她爭論不休,許多玩家認為那其實是主角人格分裂出的陰暗面,這款遊戲將許多內心活動具象化。
假如說《越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抑鬱症者,那麼《Celeste》可能就是讓我們幫助他們擺脫抑鬱的遊戲,主角Madeline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冷嘲熱諷,但她一心想要攀上頂峰,遊戲難度很高,經常會面臨死亡,玩家需要經歷的就是在一次次角色死亡時,對遊戲和抑鬱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當黑暗來臨 When the Darkness comes》️
平臺PC
推薦指數
《當黑暗來臨》算是一款「METAGAME」,這類遊戲的通俗定義是「你在玩遊戲,遊戲也在玩你」,玩家會和遊戲中的世界引起強烈共鳴,讓自己好像真的置身於遊戲世界,從而遊戲與現實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達到高度的感同身受。
遊戲角色患有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玩家需要操縱他在黑暗中繞過所有遊戲中的「人」,走向有光的地方,開發者表示他做這個遊戲的初衷就是為了讓玩家體驗精神疾病患者的內心世界,體驗抑鬱症者、社交障礙者日常的焦慮感、痛苦與掙扎,體驗他們想要積極樂觀卻又不斷自我否定的矛盾心理。
《請敲我的門 please knock on my door》
平臺PC
推薦指數
《請敲我的門》是一款上帝視角的抽象式心理暗示遊戲,也是一款敘事型遊戲,遊戲中你需要控制一個患有抑鬱症和社交焦慮症的人,幫助他完成工作,和朋友之間保持聯繫,同時讓他產生想要活下去的欲望...製作者本人便是一名抑鬱症患者,他試圖以遊戲作為載體,向人們展示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遊戲的長度因為你的選擇而會發生改變,從3個小時左右到無限期,你可以回到不同的時間點來探索故事不同的部分。對於那些已經處理過諸如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問題的人來說,這不是一款輕鬆的遊戲,開發者相信通過娛樂的方式能夠讓我們理解到這些比較陌生的話題。
《抑鬱探索/抑鬱獨白 Depression Quest》
平臺Web
推薦指數
《Depression Quest》是一款基於文字的遊戲,模擬抑鬱狀況,玩家需要從多項選擇題中進行選擇,然後劃掉抑鬱的人不能選的選項,但這不是一次輕鬆的遊戲體驗,它的目的正是讓你體驗抑鬱症人群的不易,正如開發者所說:無論輕視還是過度重視,前提都是足夠理解。
這款遊戲恰好在美國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士去世當天(2014年8月11日)在Steam平臺上架,羅賓·威廉士正是在被抑鬱症困擾多年後選擇用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關於在抑鬱症下生活的互動式遊戲,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複雜,這款遊戲把你帶入抑鬱症人群的日常生活,並讓你試圖理解他的感受和選擇。
《心門 Freud Gate》
平臺PC
推薦指數
《心門》是一款第一人稱敘事劇情類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女主角的心靈導師,幫助患有抑鬱症的女主角找到心門的突破口,遊戲分為「現實世界」和「心理世界」兩個部分,用意是讓玩家意識到,只有真正進入抑鬱者的心理世界才能夠真正幫助到她。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裡,抑鬱症仿佛並不是什麼疾病,但實際上抑鬱症給病人帶來的困擾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而《心門》則是以一名臨近高考的女高中生的視角,用第一人稱去感受被精神疾病所折磨困擾的生活,由於女主角的身份是大多數玩家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所以也很容易引起玩家們的共鳴。
以上便是本期介紹的六款關於抑鬱症的遊戲,縱觀下來,會發現無論遊戲內容是關於抑鬱症「科普」還是關於抑鬱症「援助」,都離不開真切的體會與感受,如果你想客觀地評價抑鬱症者,最好先對他們有一個較為準確、充分的了解,希望這些「寓教於樂」的第九藝術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推薦的關於抑鬱症的遊戲。
參考來源:百度等
圖源:網絡(侵刪)
來源自微信公眾號:阿蘇拉故事會社(關注阿蘇拉,了解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