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到海邊玩耍切忌觸碰水母。
晨報記者 陳璐
陽光、沙灘、海浪,永遠是夏天最吸引遊客的所在。最近,臺灣墾丁沿岸有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那麼,僧帽水母會不會出現在廈門的海岸呢?
海邊遊玩小心水母
近日,廈門人的朋友圈裡開始出現僧帽水母的相關信息。那麼,廈門的海邊究竟會不會出現這種美麗「殺手」呢?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介紹,市民到廈門的海邊遊玩不用擔心遇上僧帽水母,因為這種水母是暖水性種類,在大陸近海只分布於南海;廈門海域出現的水母,大部分是小型的水螅水母,一般不會對人構成威脅。
即便如此,到廈門海邊遊玩的遊客仍不可掉以輕心。鄭連明告訴記者,廈門海域偶爾可見大型缽水母,包括黃斑海蜇、海月水母等,特別是黃斑海蜇,有一定毒性。這些水母有時候會被風吹到岸邊,或是隨海流運動,就會和在海邊玩耍的遊客相遇,大家千萬別伸手觸碰。
怎麼避免被水母蟄?最好的方法就是離它們遠遠的。據介紹,6月到8月是水母的活躍期,特別是下雨過後,水母會大量向海邊靠近。若不小心被水母蜇傷,切忌用淡水清洗,因為這會加速毒液的釋放;應儘快用毛巾、衣物等擦去觸碰處的觸手或毒液,而後立即就醫。
食用海蜇切記處理
黃斑海蜇雖然有毒,但經過處理後,它卻是閩南人飯桌上經典的下酒菜。「我們食用的海蜇皮,主要源自海蜇、黃斑海蜇、沙蟄等。」鄭連明說。
為了避免發生食用海蜇皮中毒事件,市民購買新鮮海蜇回家後,在去掉觸鬚、海蜇頭後,可使用大量清水衝洗,或是放入明礬水浸泡,以去除毒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