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夏季海邊玩耍,被水母蜇傷要注意這3點,避免細菌感染!

2020-11-25 騰訊網

水母是自由遊動的鐘形凝膠狀生物,有長度可能超過 0.9 米的觸鬚。

對人類有害的水母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光線減弱的時候,可以在靠近水面的地方發現它們。

有害水母有能夠刺入皮膚的刺器(刺絲囊)。

其他帶有刺絲囊的生物包括僧帽水母、海黃蜂、海葵和火珊瑚。

這種器官在動物死後很長時間內仍能發揮作用。

水母的毒液有很多種,其中某些可以誘發過敏反應。

毒性最強的刺絲囊動物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亞水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水母蜇傷的症狀

症狀包括劇烈的刺痛、皮疹和風團(凸起的紅色腫塊)。

可能會逐漸發生噁心、嘔吐、腹瀉、淋巴結腫大、腹痛和背痛、發熱、寒戰和出汗。

重度反應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昏迷和死亡。

· 傷口處 2~3 天后持續發紅和刺激可能提示出現了細菌感染。

二、水母蜇傷的治療

使用海水衝洗。避免使用淡水,因為淡水將加劇疼痛。不要摩擦傷口或冰敷。

如果是典型的箱水母蜇傷,塗抹外用醋酸(醋)或異丙醇。

使用鑷子拔掉觸鬚。

在傷口上塗抹剃鬚膏、小蘇打糊或泥巴。使用剃刀或刀把傷口部位刮乾淨,然後再塗抹一遍醋或酒精。

剃鬚膏或糊劑可以防止未激活的刺絲囊在剃刀將其去除過程中排出毒素。

固定四肢,因為活動可能導致毒液擴散。

可以每日塗抹 2~3 次氫化可的松乳膏,以減輕瘙癢。如果出現任何感染跡象,請立即停止使用。

對於眼部蜇傷,應該使用約 4 升淡水灌洗。

對於嘴部蟄傷,應該使用 1/4 強度的醋進行治療。如果出現口腔腫脹或吞咽困難,請不要使用醋。

對於箱水母蜇傷,在醋或酒精治療後,使用加壓固定技術。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應該使用繃帶以包裹扭傷腳踝的方式來包裹肢體。

牢牢綁住肢體,但不要阻止血液循環。手指和腳趾應該維持粉紅色。

在醫務人員對其進行治療之前,請保持繃帶完好無損。

可能需要進行心肺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三、什麼時候需要就醫?

出現重度症狀時,例如呼吸困難和劇烈疼痛,需要立即就醫。

應該向醫生諮詢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市民注意,水母海邊泛濫,不要捕撈不要碰,有毒…
    遊客不聽勸徒手撈水母近日,有部分市民向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反映,稱在海口市新埠島海邊、白沙門公園海邊、西海岸帶狀公園海邊均出現了大量水母,市民擔憂,由於水母有毒,部分在海邊遊玩的市民遊客不顧安危,使用工具、甚至徒手在海水中打撈抓捕水母玩耍,一旦被水母蜇傷,後果將不堪設想。
  • 常識|夏季海邊嬉水被水母螫傷了?這些救護辦法一定要牢記!
    這種漂亮的海生物對嬉水者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如果被它螫傷,會引起強烈疼痛,不及時處理的話傷口會發炎紅腫,甚至引起痙攣導致溺水。水母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就像觸手傷得一顆顆小豆豆。這種刺細胞能射出有毒的絲,當遇到「敵人」或者獵物時,就會射出毒死,把「敵人」嚇跑或者毒死。
  • 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 切忌用淡水清洗
    市民到海邊玩耍切忌觸碰水母最近,臺灣墾丁沿岸有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那麼,僧帽水母會不會出現在廈門的海岸呢?  海邊遊玩小心水母  近日,廈門人的朋友圈裡開始出現僧帽水母的相關信息。那麼,廈門的海邊究竟會不會出現這種美麗「殺手」呢?
  • 注意!海口海邊驚現神秘「白色塑膠袋」,碰了可能會致命
    視頻來源於椰網◆◆遊客不聽勸徒手撈水母玩耍◆◆近日,海口不少市民向記者反映稱,在海口新埠島海邊、白沙門公園海邊、西海岸帶狀公園海邊均出現了大量水母,擔憂由於水母有毒,一些在海邊遊玩的市民遊客使用工具、甚至徒手在海水中打撈抓捕水母玩耍,一旦被水母蜇傷,後果將不堪設想。
  • 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
    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時間:2017-05-05 12:56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 水母就好像蛇一樣,不同種類的毒性不同,需要區別對待。
  • 為何水母沒有腦子,卻還能蜇傷其他生物?只因它有這種「超能力」
    比如水母,是比較常見海底浮遊動物,呈透明式漂遊,是種很漂亮的生物,可這種美麗生物的背後卻隱藏著毒性。在海邊遊玩過的朋友,應該都見過水母,甚至還被它蟄過,一旦被蟄到身上都會起密密麻麻的東西,看起來很可怕,不過過段日子塗點藥膏就會緩解症狀。水母,是兩層細胞以及細胞層的非生物水狀物質組成,呈透明狀態,其體內的器官我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仔細觀察的朋友應該就會發現,水母是沒有腦子的。
  • 全球最毒的水母,毒素不亞於任何一條毒蛇,被蜇傷還留下恐怖印記
    但是下面要介紹的這種水母,外貌雖美,但是別給它的外貌迷惑了,它可是全球最毒的水母。這種水母名字為僧帽水母,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以及美國加利福利亞到澳大利亞海域一帶等地區。僧帽水母本身會發出一種藍紫色的光芒,看起來十分的豔麗,通常體型在15釐米到30釐米不等。
  • 水母「入侵」西班牙今夏遊客頻被蜇傷(圖)
    本報綜合報導西班牙政府8日發出警告稱,席捲歐洲的持續高溫天氣導致該國東部沿海地區水母泛濫成災,遊客在接下來的數天內最好不要下海,以免被水母蜇傷。  過去幾個月來,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一直飽受大群水母的困擾,近日這些水母「大軍」更是南下到達了穆西亞和安達路西亞地區,為此兩地許多海灘都暫時關閉了海濱浴場。
  • 澳洲常見的「僧帽水母」,夏季聚集在海邊,當地人為何不敢靠近?
    物種泛濫這一問題已經在很多國家出現過,統一都會給當地的環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就拿美國來舉例,之前的亞洲鯉魚入侵霸道蠻橫生長,導致大部分水域的其他物種沒有辦法生存,甚至還會傷害過往船隻上的人類,也是很讓人頭疼,我國的福壽螺也是如此,當下還經常出沒在很多池塘邊。
  • 英媒提醒:數千人在澳洲海灘被僧帽水母蜇傷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媒稱,大批藍瓶僧帽水母近日侵襲澳大利亞昆士蘭的海灘,導致數千人被蟄傷,遊泳點也被迫關閉。被僧帽水母蜇傷會感到痛苦,但通常不會危及生命。這些水母是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強風吹向海岸的。在過去一周裡,約有1.3萬人被蟄傷,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報導稱,大多數事故發生在昆士蘭人口稠密的黃金海岸和陽光海岸地區。藍瓶僧帽水母群看起來像藍色的囊狀物,長約15釐米。人們可能在水裡或沙上被蜇。
  • 淡黃的長裙很魔性,蛋黃水母的「長裙」卻有毒!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水母家族還有哪些迷人卻有毒的重要成員吧!>>>>僧帽水母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是僧帽水母科、僧帽水母屬下的唯一物種,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熱帶海域和地中海的部分區域,浮囊上長有可以發光的膜冠,可以在漂行水面時進行方向調整。
  • 潛水被蜇卻找不到兇手,科學家破案,原來水母把這片海都控制了!
    △水母的捕食武器(圖片來源:https://danboater.org/travel-health-and-safety/first-aid-for-hazardous-marine-life-injuries.html )所以,為了避免被水母蜇傷,人們通常會避開水母頻繁出沒的水域,對於被衝上岸的水母則是直接躲開。
  • 水母有毒!海邊遊玩看到這種藍色生物千萬別拿手去碰
    暑期出門旅行,除了要注意颱風天氣,到海邊遊玩還要提防一種海洋生物:水母。如果被它蟄傷,輕者出現過敏症狀,重者可能致命。   連雲港大沙灣海濱浴場的沙灘上遊人如織,大家玩得興起,救生員們一刻也不能放鬆警惕。
  • 10種最危險的水母 以及被蜇後的應對方法
    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騙:這是世界上最危險和有毒的水母之一,被它咬的後果甚至有一個特殊的名字-伊魯坎吉症候群。少量毒物足以引起身體各部位劇烈疼痛、嘔吐、痙攣、皮膚灼痛、心悸、高血壓和急性心力衰竭。 它在哪裡: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的岸邊。
  • 揭秘煙臺海邊的水母真的有毒嗎?大部分無毒
    &nbsp&nbsp&nbsp&nbsp膠東在線8月5日訊(通訊員杜娜)連日來,不少市民都反映,在煙臺第一、第二海水浴場出現大量水母。對此,有機構提醒市民,要遠離這些水母,看似溫柔的水母其實有毒,被海蜇蜇傷,輕則致皮膚過敏,重則致人死亡,市民及遊客要謹慎對待。
  • 潛水時莫名被蜇傷?可能是水母在朝你扔「手榴彈」
    而且換完水後,還會看到它們分泌的很多粘液,就像這樣:圖中黃色箭頭標識的部分,就是倒立水母產生的粘液 | 參考文獻[1]不僅是我,其他小夥伴在熱帶海域潛水的時候,也有莫名其妙被水母蜇傷的經歷:截圖 | 物種日曆粉絲們的留言就在最近,來自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解答
  • 夏季馬蜂活躍警惕被蜇傷-新華網
    湖北日報訊50歲的周先生(化姓)是武漢某單位的保安,前日凌晨3點半,他做完夜間例行巡查後回到崗亭,坐在椅子上剛往後一靠就感到後背有火燒一樣的劇痛。周先生下意識地用手往後背一抓,竟抓出一隻馬蜂,他趕緊將其摔在地上迅速踩死。3分鐘過後,周先生就感到頭疼,噁心,呼吸困難,倒在地上。同事發現後,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
  • 在海邊看到這種「塑膠袋」 趕緊走開!這是僧帽水母!
    這句話準不準確呢,不知道,但是放在自然界,漂亮的生物大多有毒,那基本上不假。植物中的夾竹桃、虞美人、相思豆、曼珠沙華;動物裡的毒箭蛙、藍環章魚......那都是又毒又漂亮。而真正恐怖的是氣泡下的觸手,上面分布著成千上萬充滿毒素的刺細胞,這種毒素非常殘暴,烈度不輸世界上任何毒蛇,毒殺一條小魚也是分分鐘的事據2000年的數據,在被僧帽水母蜇傷的遊泳者中,有68%的人死亡、剩下32%的生還者也有相當一部分落下殘疾,極少數幸運兒能夠從這種「水母」的魔爪下全身而退。
  • 【提醒】連江海邊沙灘上玩如果看到這個,趕緊跑別手賤!
    最近天氣熱了,海邊玩耍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多了。
  • 有毒別碰!海口新埠島海邊現大量水母 謹防被蟄傷
    19日上午,一群孩子在無家長陪伴的情況下,結伴在新埠島海灘捕捉水母玩耍。省人民醫院專家表示,水母有毒,儘量不要用手觸摸,謹防被蟄傷中毒。  19日上午,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新埠島海邊海水中出現大量水母,但水母有毒,經常看到有一些遊客甚至小孩,使用工具或者直接赤手在海水中抓水母玩耍,如果被水母蟄傷,後果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