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尼紫泰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作者:尼紫泰
編輯:Yuki
作為一名海洋生物學研究生,最愜意的事情大概就是用水母當寵物做研究養了。
但有時我在給倒立水母(Cassiopea xamachana)換水的時候,儘管已經很小心地避免直接接觸水母,但手放到海水裡時,還是會感到一絲刺痛。而且換完水後,還會看到它們分泌的很多粘液,就像這樣:
圖中黃色箭頭標識的部分,就是倒立水母產生的粘液 | 參考文獻[1]
不僅是我,其他小夥伴在熱帶海域潛水的時候,也有莫名其妙被水母蜇傷的經歷:
截圖 | 物種日曆粉絲們的留言
就在最近,來自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解答[1]。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水母在捕食和防禦的時候不光會近身肉搏,還會「扔手榴彈」。
倒立水母本事大
和我們一樣,科學家們也聽說了人們在紅樹林等近海熱帶海域潛水時,會被不明物體蜇傷。為了尋找刺傷人們皮膚的元兇,她們將目光聚焦到了熱帶海域常見水母——倒立水母身上。
倒立水母是一種很特別的水母。相比於我們印象中飄逸靈動的水母形象,倒立水母可謂『懶』得出奇,它們喜歡將『頭』緊貼著海底,將自己的口腕朝上面向太陽,在水底倒立著生活。它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它們口腕裡共生有大量的蟲黃藻,通過蟲黃藻的光合作用就可以給自己提供充足能量。倒立水母倒立著生活,正是在讓自己體內的蟲黃藻更好地曬到太陽,將這項技能最大化利用,是水母在6億年的進化之路上練就出來的一種特殊生存策略。
我們印象中的水母是一直遊來遊去的 | 水母小廈
而倒立水母則喜歡附著在物體表面 | 水母小廈
雖然倒立的方式讓倒立水母獲取了更多的太陽能量,也有利於它減少自身的能量消耗,但是,靠共生藻提供的能量並不能完全滿足倒立水母生長的需求,它們還需要額外捕食浮遊動物來補充營養。
當其他動物接觸到水母時,水母身體上的刺細胞就會發動攻擊,這是水母捕食獵物的主要方式(詳見連結)。
水母刺細胞的工作模式 | Spaully / wikimedia;漢化:vb
但倒立水母特殊的生活方式犧牲了自己的機動性,去主動尋找獵物看起來是不太可能了。那麼倒立水母就只能在海底守株待兔地捕食嗎?不,它們開發出了另一樣「秘密武器」。
倒立水母的秘密武器
這種武器被研究者們命名為Cassiosomes(我們姑且稱之為「卡西體」),它們在倒立水母口腕處產生,大小100-550微米左右,外表層由一層特殊的細胞組成,而內部大部分是中空的,像是一個癟了氣的不規則皮球。此外,它們還可以自由移動,並同樣附帶有刺細胞,就像是倒立水母扔出來的一個個「手榴彈」。
這些不規則的小顆粒,就是倒立水母釋放出來的「卡西體」 | 參考文獻[1]
當倒立水母捕食或遇到水流刺激的時候,就會釋放很多粘液。這時,「卡西體」就會附著在粘液中,並能夠藉助水流擴散到更遠的地方,讓倒立水母能更好地捕食獵物或防禦自己。
發現「卡西體」有何意義?
除了倒立水母,研究人員還發現其他四種水母可以產生類似「卡西體」的物質。這四種水母分別是巴布亞硝水母(Mastigias papua)、澳洲斑點水母(Phyllorhiza punctata)、蝶形稜口水母(Netrostoma setouchianum)以及馬賽克水母(Catostylus mosaicus),而且這四種水母與倒立水母一樣,都屬於根口水母目。這一類水母口腕根部癒合在一起,傘體邊緣沒有觸手。
屬於根口水母目的巴布亞硝水母 | Brittany Rockwell / Unsplash
研究人員還仔細觀察了另一種水母: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結果發現海月水母不會產生類似「卡西體」的物質。海月水母屬於旗口水母目,這一類水母傘體邊緣長有觸手,傘體下的口腕則飄揚如旗幟,因此將這一類水母命名為「旗口水母」。
旗口水母目的常見種海月水母 | Arnaud Weyts / Unsplash
根口水母目與旗口水母目都屬於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而「卡西體」在兩種不同類型水母之間的存在差異,為今後探討水母對於生態的影響以及生物的進化機制提供了依據。
秘密武器威力如何?
在自然環境中,水母的捕食對象主要是各種浮遊動物。為了測試「卡西體」的毒性,實驗人員把剛孵化的滷蟲無節幼體(Artemia nauplii)放入裝有「卡西體」的海水中,結果這些浮遊動物大多在一分鐘之內就被「卡西體」蜇死了,所以倒立水母的這項秘密武器還是很有威力的。
「卡西體」能夠在一分鐘內殺死大部分浮遊動物 | 參考文獻[1]
對於人類而言,我們的皮膚比那些弱小的浮遊動物厚實多了,因此
,在正常情況下,少量接觸到「卡西體」不會對人們的性命產生威脅。
水母蜇傷留下的痕跡 | Thomas Quine / flickr
但是,如果喜歡潛水的小夥伴們不幸被「卡西體」蜇到了,皮膚刺痛還是難免的。而且,對於倒立水母刺細胞的毒性分析結果顯示,其毒素具有溶血性、皮膚壞死以及心臟毒性等特性,過度暴露於這些水母毒素之中的話,還是會讓人們遭受很大的傷害。
所以,到海裡潛水的小夥伴們,最好還是武裝一下自己,儘量減少皮膚與海水的接觸,避免莫名其妙地被「水母手榴彈」所傷。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題圖來源:flickr
參考文獻:
[1] Ames, C.L., Klompen, A.M.L., Badhiwala, K. et al. Cassiosomes are stinging-cell structures in the mucus of the upside-down jellyfish Cassiopea xamachana. Commun Biol 3, 6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777-8
原標題:《潛水時莫名被蜇傷?可能是水母在朝你扔「手榴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