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勸退,研究:仙后水母會發布「毒液手榴彈」,通過水攻擊他人

2020-12-06 十輪網

曾經在仙后水母棲息水域中浮潛過的遊客,一定都有個疑問:為何進入水中會感到身體發癢、甚至全身刺痛?科學家現在知道真正原因了:這種水母會發射「毒液手榴彈」,就算不接觸它們,也會被它們釋放的毒液球狀氣泡通過水媒介炸傷你。

仙后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又名倒立水母、朝天水母,當它們漂浮時通常觸手朝上、頭頂朝下,這種「倒立」行為是為了讓共生於觸手及身體的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反過來為水母自身提供能量。

仙后水母主要棲息地為全球熱帶海域、陽光充足也無海流的淺海地區,比如佛羅裡達南部、夏威夷、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加勒比海一帶的紅樹林與瀉湖中,臺灣則曾在屏東、綠島、澎湖群島、東沙島瀉湖中發現過本地物種。

有些仙后水母棲息地同時是觀光勝地,常見遊客下水浮潛,令人疑惑的是,浮潛者常覺得這些水似乎會刺激人體皮膚、產生發癢灼熱感甚至刺痛感,但沒人知道真正的原因為何──直到現在,日本東北大學團隊終於揭開謎底。

科學家發現仙后水母會發布黏液球狀氣泡,裡面裝滿成千上萬個刺絲胞(nematocysts)──刺絲胞中含有刺絲囊,即接觸後發布毒液讓人感到刺痛的罪魁禍首,這些黏液組織就像一顆顆手榴彈在水中竄動,獵物(尤其是仙后水母最喜歡吃的豐年蝦)若不幸接觸到便會被毒殺,水母之後再遊過來進食。

幸運的是對人類來說,仙后水母的毒液只會令人感到不舒服(逼你離開),不至於喪命。如果你以後有機會去仙后水母棲息地旅遊,最好遠遠欣賞它們即可,避免下水引來不適。新論文發布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

(首圖來源:wikipedia)

相關焦點

  • 海水會扎人?那是水母在扔「手榴彈」
    不需要任何肢體接觸,這些水母就可以攻擊獵物或者讓人中招——因為它們會扔「迷你手榴彈」。 在這些仙后水母棲息的海域,流傳著「蜇人的水」(stinging water)的傳說——浮潛者們明明沒有與水母直接接觸,但卻會突然感受到水母蟄一般的刺痛。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種「幽靈攻擊」究竟來自何方。
  • 水為何有刺痛感?原來是水母扔的「手榴彈」
    有些水域的浮潛者們,會在水中感覺到刺痛感,但他們卻沒有接觸任何水母。根據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在倒立水母的黏液中發現了刺細胞形成的新結構,這種結構被水母像投擲迷你手榴彈一樣扔出去,這就是一直困擾人們的「有刺痛感的水」的原因。
  • 你可能是遭遇到了手榴彈
    文章來源:我是科學家&果殼 ; 出處:我是科學家&果殼在仙后水母棲息的海域,流傳著「蜇人的水」(stinging water)的傳說——浮潛者們明明沒有與水母直接接觸,但卻會突然感受到水母蟄一般的刺痛。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種「幽靈攻擊」究竟來自何方。
  • 可能是水母在朝你扔「手榴彈」
    但有時我在給倒立水母(Cassiopea xamachana)換水的時候,儘管已經很小心地避免直接接觸水母,但手放到海水裡時,還是會感到一絲刺痛。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水母在捕食和防禦的時候不光會近身肉搏,還會「扔手榴彈」。倒立水母本事大和我們一樣,科學家們也聽說了人們在紅樹林等近海熱帶海域潛水時,會被不明物體蜇傷。為了尋找刺傷人們皮膚的元兇,她們將目光聚焦到了熱帶海域常見水母——倒立水母身上。倒立水母是一種很特別的水母。
  • 為什麼倒立水母能「隔空蜇人」?
    據周四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因為水母會釋放黏液團,其中充滿了微小的毒液「炮彈」。 倒立水母因棲息於海底時腹部朝上而得名,一個多世紀以來,這種生物一直是研究的主題。不過,直到現在,還沒有人弄清楚倒立水母的粘液是如何起作用的。進行這類研究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這些水母經常傷害遊泳者,哪怕隔得很遠。
  • 仙后水母毒素中一神經甾體生物鹼具乙醯膽鹼酯酶抑制活性
    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仙后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含有ATXB,其結構鑑定如分子結構圖中(3)所示。這種甾體生物鹼具有很強的AChE抑制活性。這種化合物是第二種分離的海洋生物鹼類固醇,對AChE有抑制作用。超過35種生物鹼被認為是AChE的抑制配體。
  • 水母真的會報復人類嗎?科學家:會直接攻擊核電站
    水母真的會報復人類嗎?科學家:會直接攻擊核電站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的生物經過了38億年的演化,漸漸地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雖然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但是保留下來的種子卻依舊能夠大放異彩,如今的地球上面,存在這上百種生物,其中還包括了擁有智慧的人類。
  • 仙后水母幼體對多種熱應激事件具有抗性
    研究發現生物體在對連續的熱應激事件下或多或少地變得有彈性和/或抵抗力。與共生刺胞動物的復原力相關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增加異養輸入的能力,漂白珊瑚經歷光合能力的下降,經常利用捕食浮遊生物作為補償機制和替代能源獲取,目前尚不清楚異養在連續的熱應力下的作用機制。
  • 隔空取水
    隔空取水 2020-07-21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生物學上看,「毒液」可以吃嗎?為什麼?
    這是個大膽的想法,一般人看到毒液唯恐避之不及,竟然有人想喝毒液。本著有問必答的原則,我們還是來看一下,毒液到底能不能喝呢?喝了毒液會怎麼樣呢?而自然的毒液也很好理解,那就是生物本身分泌的毒液,常見的毒液有蜂毒、蛇毒、水母毒素、蠍毒等等。 當然如果我們將毒液放在生物學定義上,那就只能是自然毒液了。
  • 深海中的「巨仙子」,體重達400斤,釋放的毒液能致人死亡
    接著從組成成分來看,水母雖然屬於水生動物,但它們主要由水構成,身體中所含的有機物並不多。從結構上來看,水母擁有兩胚層,有內外之別。另外,兩胚層之間還有一層較厚的中膠層,它的作用是使水母變得輕盈,能夠飄浮起來。最後介紹一下水母的種類,根據外表、習性等不同,水母們分屬三綱五目。文章開頭提到的帶毒水母屬於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水母。你是否聽說過野村水母?
  • 深海中的「巨仙子」,體重達400斤,釋放的毒液能致人死亡
    說到水母,你會想起什麼?形同雨傘的水中仙女?地球上的活化石?不管是將水母看成水中的仙子還是地球內的活化石,都是對水母的讚美。相信在許多朋友心中,水母是溫柔而美麗的,它們是水中靚麗的風景線。但是,你能想到嗎?有一種水母,它們攜帶毒液,科學家都怕它。
  • 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
    這是因為水母很喜歡蛋白質,它依靠別的生物的蛋白質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人的很大一部分是蛋白質,所以水母很喜歡「咬人」。?水母是一種典型的浮遊生物,?95%是水,2%是蛋白質,它本身並沒有牙齒,但它「咬人」後還是很疼的。為什麼沒有牙齒呢?因為水母其實是一種低等的無脊椎浮遊動物,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連脊椎都沒有,相當於沒有骨頭,怎麼還會有牙齒呢?)
  • 關於毒液驚人發現:牙形蟲是最早有毒動物
    有毒的動物或者植物非常危險,相應的中毒現象是有毒物質會擴散至全身,而毒液僅聚集於被感染的局部區域。目前,美國新聞媒體列舉了近期關於毒液的驚人發現,其中包括遠古時期和現代的動物,這些發現有助於揭示動物的進化歷史和奇妙的身體結構。  依據一項最新報導,在3000多種已知鯰魚中大約近一半可分泌毒液,基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1250-1625種鯰魚可以分泌毒液。
  • 200公斤的野村水母,身藏劇毒,時常騷擾漁民工作
    如果要給海洋中的生物樹立一個「奇特榜」,那麼水母一定榜上有名,因為水母身上諸多特點是其它動物所沒有的,比如它全身有九成以上都是水,有些種類會發光等等。同時,水母在水中遊動的姿勢往往給人以優美的感覺,因此不少人認為水母是一種優雅的生物。
  • 先進的彈跳手榴彈和電子手榴彈,盤點國內外幾款奇特的手榴彈
    1、彈跳手榴彈殺傷型手榴彈的作用原理是通過人力投擲,使用延遲幾秒的發火引信,落到敵人周圍爆炸來殺傷敵人,士兵在戰場上遇到手榴彈,最好的躲避辦法就是臥倒在掩體後面,例如沙袋後面或者是低洼處,如果沒有掩體的話就立刻臥倒,姿態放得越低越好。
  • 可怕的空炸手榴彈:戰場上沒有什麼是跳雷解決不了的
    到了十七八世紀,手榴彈成為歐洲軍隊普遍使用的彈藥,甚至出現了專職的手榴彈部隊——「擲彈兵」。從那時起到現在,手榴彈的殺傷作用原理沒有本質變化,都是通過手投擲,使用延遲幾秒鐘發火的引信,大多數要落地後才爆炸。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殺傷爆破型的戰鬥部,在空中爆炸的殺傷效果最好,因為手榴彈的破片呈球形分布,落地爆炸時,轟爆波和破片有一半都射到了泥土中,沒有殺傷任何效果。
  • 人被蛇咬了會中毒,那為什么喝蛇的毒液卻沒事?
    通常來說,蛇就像遊戲裡的"怪",大部分蛇都是"黃名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它們感受到危險後會優先選擇逃跑,或者是第一時間發出警告,只有受到驚嚇和傷害才會對人發起攻擊。而極少數蛇是"紅名怪",會主動攻擊路人。
  • 全球最毒生物為什麼會是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箱水母共有共有24隻眼睛,分布在四個地方,可以說360度無死角。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箱水母已經發展出一套與人類相似的特殊的眼睛,這些眼睛能幫助箱水母在海洋中快速地做出180度轉彎,靈巧地在物體之間穿梭。箱水母在海洋中主要通過自己體腔噴水推動自己行進。甚至還通過變換的體腔打開的位置來改變前進方向。
  • 水母如何用水蜇人? 有圖片 |《自然-生物學》
    > 根據《通訊-生物學》發表的一篇論文Cassiosomes are stinging-cell structures in the mucus of the upside-down jellyfish Cassiopea xamachana,科學家在倒立水母